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親子圖書文具展

商品圖片

陪你善終:跟隨臨床宗教師走入靈性困擾與靈性照顧之旅

作者:釋慧哲, 釋普安等

出版社:三應股份

出版日期:2023年02月25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22*16*2.3cm

商品編號:1151930041

ISBN:9789869387064

定價:NT$480

會員價:NT$408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奧祕的瀕死歷程】

↑TOP
末期病人隨著身體衰微,全身器官漸次衰竭、失去功能,身心靈會產生各種不同面向的變化與痛苦,就稱為「瀕死現象」或「瀕死徵象」。

瀕死,是漸進的過程,一般指死亡前一至二週。不過,張舜欽醫師曾研究調查,認為是死亡前七至十天;也有將瀕死分為「瀕死前期」:死亡前一至二週,以及「瀕死進行期」:死亡前二至三天。

那麼一旦進入瀕死階段,病人身、心、靈有哪些變化呢?

※瀕死症狀(生理)

當病人處於瀕死階段,臨床上可能出現下列症狀或現象——

愈來愈疲倦、虛弱及嗜睡(睡眠時間愈來愈長,且不易叫醒);食欲降低;對周遭發生的事變得漠不關心;視力聽力減退,對於時間、地點和人物混淆不清;躁動不安,手腳冰冷且身體靠床側膚色漸深,呈現青紫或青藍色;大、小便失禁,尿液顏色改變或尿量減少,甚至無尿;因疼痛或各種症狀增加,藥物控制更加困難;呼吸時喉嚨會發出聲音——瀕死嘎嘎聲(死前喉音);出現不規則的呼吸型態或暫時停止呼吸……

根據施雅蘭《台灣文化中末期癌症病人臨終症狀之探討》研究調查一百二十一位癌末病人的臨終症狀,發現每位病人平均出現七點六種臨終症狀,發生率由高至低依序為:發紺冰冷(九八.三%)、鏡面舌(九三.四%)、耳垂縮(九三.四%)、陳施氏呼吸(九一.七%)、煩躁不安(七八.五%)、死前嘎嘎聲(六五.二%)、陰莖(囊)縮(五四.四%)、末期躁動(三七.一%)、鞏膜水腫(三三.一%)、譫妄(二八.九%)、夢到過世親人(一一.五%)。

另外,死亡當天意識清醒者占七.四%、嗜睡占六.六%、木僵占一八.一%、半昏迷占四八.七%、昏迷占一九%。

由於瀕死過程牽涉個人身、心、靈狀態及文化習俗、信仰等錯綜複雜因子,可說是漸漸走入另一個世界,謎樣的情境,他人往往難以窺得一二。

臨床上,如果忽略病人的靈性需求,單從醫療的生命徵象——體溫、脈搏、呼吸及血壓或生理狀況判斷死亡或存活期,有時並不準確,因為病人可能心還有所牽掛而撐著最後一口氣,遲遲不肯離去。


由於瀕死的不確定性,在末期病人臨床照顧上,認清種種瀕死徵象,可說是醫療團隊最大的挑戰。

病人因電解質(鉀離子)異常而昏迷,再次住進安寧病房。看到我前來探視,她雙手緊握我的手,娓娓道來她的瀕死經驗——

「這次不像前次是腸阻塞的腹痛,而是全身皮膚刺痛,不只碰觸就痛,就連人走過的空氣流動都讓我刺痛難當,感覺身體好像一陣陣融化,甚至看到自己變成白光,靜止不動,周遭的人卻緩慢走動著……

我知道我就要進入死亡隧道,我並不害怕,只是疼痛難抵擋。這時我聽到女兒說,『看媽媽您這麼痛苦,您就放下,放心的走吧!』

可是,我還想參加女兒的婚禮啊,然後我就驚醒了,我想自己還無法完全放下!」

根據我們的臨床經驗,末期病人出現瀕死現象時,常伴隨躁動不安、譫妄或夢見已過世親友來訪,不自主進行生命回顧等現象。有些宗教信仰者會見到神聖的宗教經驗,如看到滿室蓮花或阿彌陀佛來迎接,或天使等其他神明降旨迎接……

佛教以四大(地、水、火、風)分解來描述身體臨終時會經歷的過程,以及產生諸多意想(一般稱幻想、幻覺、幻聽),對臨終死亡也有諸多譬喻——死如再生、死如新陳代謝、死如搬家、死如出獄、死如畢業、死如換衣……認為人瀕死過程,身、心、靈的種種變化,都是生命將盡之時十分自然的現象。

※譫妄(臨終前躁動)

病人躺在床上,看見天花板上有一群雞跑來跑去,手指著天花板說,「那一隻雞,妳幫我抓下來,趕快幫我抓下來,抓下來燉湯……」

女兒很慌張,媽媽怎麼一直胡言亂語,要她抓雞,問我怎麼辦?討論後,我們就將「西方接引圖」貼在天花板上,之後病人再也沒看到雞了……

從醫學診斷來說,這樣的現象為「譫妄症」,是末期病人常見的一種神經精神症狀,急性發作,合併意識或認知障礙的器質性精神症候群。

根據統計,超過半數以上的末期病人會發生輕重程度不一的意識不清、大腦認知障礙症狀,稱為「譫妄現象」。意識狀態時好時壞,有時一天中精神狀態波動變化大,可說是一種意識的亂流、情緒的風暴。

譫妄,不是疾病,通常是短暫現象,發生原因多重且複雜,不易被診斷出來,部分無法找到原因,有些經過處置也不見效,故有許多形容譫妄的語詞——臨終前躁動、末期不安、急性混亂狀態、急性腦症候群、日落症候群(傍晚至隔日凌晨較嚴重)、加護病房症候群……

臨床上,我們常見末期病人出現的「譫妄」現象如下——

病人個性可能出現急遽變化,性情大變,好像變成另一個人,可能做出種種怪異或脫序行為,出現過度警覺、躁動不安、害怕、易怒、大吵大鬧、罵人,甚至攻擊行為;可能語無倫次,喃喃自語,不易聽懂究竟說什麼;可能睡眠周期異常——白天睡覺,晚上躁動、失眠;喪失定向感——對人、事、時、地分不清楚;對周遭景物可能產生錯覺,看見或聽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景象、人物或聲音……

當末期病人發生譫妄時,醫師會先了解引起譫妄的可能原因,包括——電解質失衡、缺氧、脫水、代謝異常(低血糖、高鈣血症)、感染或敗血症、藥物副作用、藥物或酒精戒斷、便祕、排尿困難、無法控制的疼痛、器官衰竭、腦部病變(腫瘤、腦中風)……

臨床上,譫妄分為可逆(可控制、可回復)與不可逆(無法控制、無法回復),如因精神藥物、嗎啡類藥物、高鈣血症、脫水等原因較易回復;缺氧性腦病變,肝臟等器官衰竭、敗血症等原因則很難回復。

當症狀控制或藥物鎮靜無效,排除生理性原因,譫妄可能就是心因性原因,這時臨床宗教師就會介入。

病床上的阿嬤一連幾天醒來雙手就開始揮舞,口中喃喃自語,沒人聽懂,尤其半夜更嚴重,症狀控制也無效,照顧的孫女詢問怎麼了,卻被阿嬤大聲斥責;滿腹委屈的孫女疑惑:阿嬤怎麼變成另一個人呢?

經團隊轉介,了解阿嬤過去的生命經驗(務農)後,我在病床旁觀察一下午,總算大概了解阿嬤在做什麼了,嘗試與阿嬤對話。

我開始問,「阿嬤,您現在在做什麼?」

阿嬤的手勢像在種植東西,一直說,「土……土……土……」

我問,「阿嬤,土豆(花生)嗎?妳要種土豆嗎?」阿嬤點頭,雙手繼續揮舞種植。

我說,「阿嬤,這我來就好啦,給年輕的來種,日頭赤炎炎,您夠辛苦了,先去休息啦!您種土豆養大孩子,實在有夠厲害……很棒……」阿嬤又點點頭。

這時我學她的手勢,「阿嬤,這樣種對不對?您要跟我說哦!」「阿嬤,種好了,這樣對不對?」阿嬤一連點頭,雙手不再揮舞。

我說,「這真辛苦,靠天吃飯不簡單!我種好了,真累,我休息一下哦!」這時阿嬤又點點頭,臉上露出滿意的表情,整個人平靜下來。

我離開病房半小時後,孫女急沖沖的找來,「阿嬤又起肖(瘋了)……」

跟著回到病房,只見阿嬤雙手揮舞,口中喃喃自語,「水……水……」

我猜「要喝水?」阿嬤搖頭,雙手持續揮舞,我又猜「澆水嗎?」阿嬤點頭。

我恍然大悟,跟阿嬤道歉,「拍謝,拍謝,土豆種好後,忘記澆水,我來澆水……」接著我轉頭向孫女解釋,阿嬤突然大聲說,「(土豆)袂曬死了,還在開講!」

阿嬤其實已有一陣子無法講出完整的一句話了,我和孫女都感到驚訝,趕快順著阿嬤的意思澆水,隨後阿嬤又平靜下來。

我將白天的情況和護理人員分享,到了晚上,輪班的護理人員接連和阿嬤一起養鴨子、養鵝,趕鴨、趕鵝,忙了一整夜,大家累得人仰馬翻。但自此後,阿嬤平靜下來了,不曾出現難以理解的動作或咆哮聲,情緒變得溫和,總是開心。或許阿嬤覺得自己最後的工作或責任已完成了,不再牽掛,也就放心了!

當末期病人發生譫妄時,不了解的家屬可能誤認為是「胡言亂語、得精神病、發瘋了、頭殼壞去了……」精神醫學則認為是「幻覺、幻想、幻聽……」這時不僅造成家屬的焦慮、困擾,醫護人員也面臨壓力與挑戰。

就靈性照顧而言,每一個臨終病人都有獨特的生命歷程,就像是一本「生命之書」,記載著不為人知的生命經驗,烙印在深層意識裡;當年華老去、當身體逐漸衰敗、當生命走到最後幾頁,往往會不由自主的憶起那些埋藏心底最深處、最深刻的生命片段,或猶如電影般放映……

儘管旁人難以理解,但從病人的視角來看,當下的主觀經歷與世界都真實不虛,有其意義與因緣;所以,我們會嘗試進入病人的生命歷程脈絡理解,往往發現可能是來自潛意識被壓抑的過往,可能是自己內心意念的顯現,可能是過去未竟或擔憂之事,如種花生的阿嬤,也可能是過往沒有處理的重大負面經驗或心結,如唱歌仔戲阿嬤的故事……

某天,病房內傳出陣陣鏗鏘有力的叫罵聲,不一會兒又傳來歌仔戲哭調唱腔的聲音……

不管是誰靠近或探視,病人一律「三字經」問候,並揮手要打人、伸腳要踢人,大家都擔心被她打到或踹倒。護理人員說,「譫妄有夠嚴重,鎮靜無效!」基於安全因素,阿嬤雙手被約束,雙腳則視情況約束。

我進入病房,在旁靜靜聆聽——她繼續哭泣吟唱並夾雜「三字經」,掙扎著要擺脫「乒乓球手套」,又咒罵著「你們這些人都要害死我,我不死你們不會快活……」

等她唱完罵完後,我問候她並自我介紹,她沒罵我,只是回應,「你不用假好心啦!」我只能回應,「您歌仔戲唱得很好聽,希望下次還可以聽您唱。」

第二次進入病房,我將手放在她的「乒乓球手套」,她沒拒絕!

她唱,「我歹命啊,我歹命啊!」我問,「哦,是怎麼歹命?」

她又唱,「自細漢無父無母,三頓吃嘸一頓,心事誰人知啊……騙錢騙了了,沒良沒心……」

我一路傾聽同理並互動,她大概說她命不好,三餐不繼,一輩子辛苦,後來錢全被她的媳婦騙光,現在身體又受病痛之苦,很生氣雙手又被約束……

我說,「阿嬤,您怎麼這麼辛苦啦!這樣聽來,妳一輩子很操勞耶。」她突然有些回神,「你聽得懂噢?」我說,「對啊!我聽得懂,您真是辛苦……」

唱完哭完後,經過醫療人員同意,我說,「阿嬤,手這樣綁著是怕您受傷,但聽您說這輩子這麼辛苦,我覺得很不捨,想握您的手。現在我幫您將這隻手套解開,但您不可以打我哦!不然,這隻手又會被綁住……」

很意外,阿嬤安安靜靜讓我拿掉手套,我握著她的手,她也緊緊握著我的手。我很誠懇的讚美阿嬤歌仔戲唱得很好,並感謝她唱給我聽,也商量不要罵醫護人員,但可以唱歌仔戲給他們聽。

護理人員說,「那天晚上阿嬤超級配合,會露出微笑,一夜好眠。」於是,阿嬤的病床開始有人駐足,因為她比較不會罵人了。

後來再去看阿嬤時,她主動說,「沒看過像你這麼好的人,不怕我罵,還聽我唱歌;我以前真的很會唱,是村裡的歌后,來!我唱歌仔戲給你聽……」

從這天起阿嬤的意識突然變得很清楚,總是笑臉迎人,並會感謝大家,還邀大家去家裡作客。家屬也很訝異,她變得和藹可親,不再罵人了……

當病人處於心因性譫妄現象時,或許正是隱藏背後的生命之書展開之際,至於翻落在哪一頁,唯有以病人的視角理解,才能窺得一二故事。

根據我們的臨床經驗,在了解病人的生命史或建立信任關係後,我們會先傾聽觀察,適時融入病人的情境,同理並站在病人的視角,嘗試與之對話,往往可以順勢解除當下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