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親子圖書文具展

商品圖片

從《金剛經》探討原始佛教與大乘佛教的關係

作者:心定和尚

出版社:佛光文化

出版日期:2022年12月02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21*14.8*2.4cm

商品編號:1150522361

ISBN:9789574576449

定價:NT$360

會員價:NT$306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無得無說分第七

↑TOP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證悟的涅槃或空性,是離言語相的,所以佛教界會說無能說之人,無所說之法,或所證之境界亦不可得,如《般若心經》說「無智亦無得」,即能證悟的無分別智是空性的,不可得,所證悟的境界也是空性的,不可得。原始佛教聖典中,從文字上看是沒有說法的人,但實際上是已經斷我見的說法者,好像是沒有說法,但實際上是緣起法的空寂不可得、不可取的。謹錄《雜阿含.二九三經》(三三一)如下: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異比丘:「我已度疑,離於猶豫,拔邪見刺,不復退轉。心無所著故,何處有我為彼比丘說法?為彼比丘說賢聖出世空相應緣起隨順法?所謂有是故是事有,是事有故是事起,所謂緣無明行,緣行識,緣識名色,緣名色六入處,緣六入處觸,緣觸受,緣受愛,緣愛取,緣取有,緣有生,緣生老、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乃至如是純大苦聚滅。

「如是說法,而彼比丘猶有疑惑猶豫。先不得得想、不獲獲想、不證證想;今聞法已,心生憂苦、悔恨、矇沒、障礙。所以者何?此甚深處,所謂緣起,倍復甚深難見,所謂一切取離、愛盡、無欲、寂滅、涅槃;如此二法,謂有為、無為。有為者若生、若住、若異、若滅,無為者不生、不住、不異、不滅,是名比丘諸行苦寂滅涅槃。因集故苦集,因滅故苦滅;斷諸逕路,滅於相續,相續滅滅,是名苦邊。比丘!彼何所滅?謂有餘苦。彼若滅止、清涼、息沒,所謂一切取滅、愛盡、無欲、寂滅、涅槃。」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本經佛陀跟比丘說:「我已度疑,離於猶豫,拔邪見刺,不復退轉,心無所著故。」是說明佛陀自己已經大徹大悟,沒有有見、無見、常見、斷見等諸邪見,一切無所著,哪裡有什麼無上正等正覺可得(心無所著,一切無所有)。

經文又說:「何處有我為彼比丘說法?為彼比丘說賢聖出世空相應緣起隨順法?」這些經文就像中國佛教界所說的:「無能說法之人,無所說之法。」如來所證的涅槃是不可說不可取的,用語言或任何方式表達都不相應,所以說無有定法如來可證(無上正等正覺),無有定法(出世空相應緣起隨順法)如來可說,只是善巧方便(權巧)說凡是緣起的,體性就是空的,所謂「有是故是事有,是事有故是事起」(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

在《雜阿含.二九三經》(三三一),佛陀說,只有沒有斷我見的,沒有徹底證悟的,還有猶豫的,才會想還沒有得到的(覺悟)想要得到,沒有獲得的想獲得,沒有證悟的想要證悟,聽到緣起法甚深難見,所謂一切取離、愛盡、無欲、寂滅、涅槃,一無所得,心裡就憂愁苦惱,悔恨了。緣起法分為世間有為法,即苦聖諦與集聖諦,「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出世間的無為法是滅聖諦與道聖諦,即「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有為法是有生有住有異有滅,無為法是不生不住不異不滅,所謂一切取滅。原始佛教與大乘佛教,深奧的義理是有相通的。只是原始佛教的無能說法之人,是指無我相的證悟者。

今再舉《雜阿含.九六八經》(九六○)來作說明: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給孤獨長者日日出見世尊,禮事供養,給孤獨長者作是念:我今出太早,世尊及諸比丘禪思未起,我寧可過諸外道住處。卽入外道精舍,與諸外道共相問訊慰勞已,退坐一面。

時,彼外道問言:「長者!汝見沙門瞿曇,云何見?何所見?」

長者答言:「我亦不知云何見世尊,世尊何所見。」

諸外道言:「汝言見眾僧,云何見眾僧?眾僧何所見?」

長者答言:「我亦不知云何見僧,僧何所見。」

外道復問:「長者!汝今云何自見?自何所見?」

長者答言:「汝等各各自說所見,然後我說所見,亦不難。」

這一段經文中,外道與給孤獨長者的對話,云何見世尊?云何見眾僧?云何自見?都不是說見佛陀的身相、眾比丘的身相、給孤獨長者的身相,而是指世尊的立論見地、眾僧的立論與見地、給孤獨長者的立論與見地。如《雜阿含.五三經》(九九):

爾時,聚落主(村長)大姓婆羅門……,至世尊所,……,白世尊曰:「沙門瞿曇!何論何說?」
佛告婆羅門:「我論因、說因。」
又白佛言:「云何論因?云何說因?」

佛告婆羅門:「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

緣起法與緣生法就是佛陀的立論,而從勝義諦說,世間滅,一切皆滅,一切不可取。

回到《雜阿含.九六八經》(九六○),外道問給孤獨長者,云何見世尊?云何見眾僧等,都是想要知道佛陀的立論見地,從勝義諦,於一切見都無所得。外道們一一說出他們的立論,就是十四無記(十四種戲論),毫無意義的邪論,無須多作解說,所以叫無記。

時,有一外道作如是言:「長者!我見一切世間常,是則真實,餘者虛妄。」
復有說言:「長者!我見一切世間無常,此是真實,餘則虛妄。」
復有說言:「長者!世間常無常,此是真實,餘則虛妄。」
復有說言:「世間非常非無常,此是真實,餘則虛妄。」
復有說言:「世有邊,此是真實,餘則虛妄。」
復有說言:「世無邊,此是真實,餘則虛妄。」
復有說言:「世有邊無邊。」
復有說言:「世非有邊非無邊。」
復有說言:「命卽是身。」
復有說言:「命異身異。」
復有說言:「如來死後有。」
復有說言:「如來死後無。」
復有說言:「如來死後有無。」
復有說言:「如來死後非有非無,此是真實,餘則虛妄。」

諸外道語長者言:「我等各各已說所見,汝復應說汝所見。」

長者答言:「我之所見真實、有為、思量、緣起。若復真實、有為、思量、緣起者,彼則無常,無常者是苦。如是知已,於一切見都無所得。如汝所見:『世間常,此是真實,餘則虛妄。』者,此見真實、有為、思量、緣起;若真實、有為、思量、緣起者,是則無常,無常者是苦。是故汝等習近於苦,唯得於苦,堅住於苦,深入於苦。如是汝言『世間常,此是真實,餘則虛妄。』有如是咎。」

世間無常、常無常、非常非無常,世有邊、世無邊、世有邊無邊、世非有邊非無邊,命卽是身、命異身異,如來死後有、如來死後無、如來死後有無、如來死後非有非無,此是真實,餘則虛妄,皆如上說。

有一外道語給孤獨長者言:「如汝所說,若有見彼,則真實、有為、思量、緣起者,是無常法,若無常者是苦。是故,長者所見亦習近苦,得苦,住苦,深入於苦?」

長者答言:「我先不言所見者,是真實、有為、思量、緣起法,悉皆無常,無常者是苦,知苦已,我於所見無所得耶?」
彼外道言:「如是,長者!」

爾時,給孤獨長者於外道精舍伏彼異論,建立正論,於異學眾中作師子吼已,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以向與諸外道共論事向佛廣說。

佛告給孤獨長者:「善哉!善哉!宜應時時摧伏愚癡外道,建立正論。」
佛說是語已,給孤獨長者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給孤獨長者以一切緣起者皆是無常、是苦、無我,所以一切無所得。

「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有為法是世俗諦,諸法因緣生的;無為法是勝義諦,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一切賢聖,至少是斷我見結,即初果須陀洹,一直到無上正等正覺,這中間的差別在於修道位斷除多少習氣,而都是證初果以上的聖者,完整的差別說明是在《雜阿含.三九三經》(三九二),謹錄全部經文如下: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波羅㮈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善男子正信、非家、出家學道,彼一切所應當知四聖諦法。何等為四?謂知苦聖諦、知苦集聖諦、知苦滅聖諦、知苦滅道跡聖諦。是故,比丘!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修無間等。如此章句,一切四聖諦經,應當具說。」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知、如是見、如是無間等,悉應當說。又三結盡,得須陀洹,一切當知四聖諦。何等為四?謂知苦聖諦、知苦集聖諦、知苦滅聖諦、知苦滅道跡聖諦;如是當知、如是當見無間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若三結盡,貪、恚、癡薄,得斯陀含,彼一切皆於四聖諦如實知故。何等為四?謂知苦聖諦、知苦集聖諦、知苦滅聖諦、知苦滅道跡聖諦;如是當知、如是當見、如是無間等,亦如是說。

「五下分結盡,生般涅槃阿那含,不還此世,彼一切知四聖諦。何等為四?知苦聖諦、知苦集聖諦、知苦滅聖諦、知苦滅道跡聖諦;如是知、如是見、如是無間等,亦如是說。

「若一切漏盡,無漏心解脫、慧解脫,見法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彼一切悉知四聖諦。何等為四?謂知苦聖諦、知苦集聖諦、知苦滅聖諦、知苦滅道跡聖諦;如是知、如是見、如是無間等,亦如是說。

「若得辟支佛道證,彼一切知四聖諦故。何等為四?謂知苦聖諦、知苦集聖諦、知苦滅聖諦、知苦滅道跡聖諦;如是知、如是見、如是無間等,亦如是說。

「若得無上等正覺,彼一切知四聖諦故。何等為四?謂知苦聖諦、知苦集聖諦、知苦滅聖諦、知苦滅道跡聖諦;如是知、如是見、如是無間等,亦如是說。」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此經所列出的都是聖賢,從證須陀洹果開始,一直到無上正等正覺。因為斷了我見結,聲聞道是初果,菩薩道是初地。斷我見結是見道位,知苦聖諦,知苦集聖諦,知苦滅聖諦,知苦滅道跡聖諦。然後進入修道位,定慧雙修,目的是斷貪瞋痴,斷盡隨眠煩惱,習氣逐漸滅了,其勢力只剩下一來天上人間,就是二果,二果的功德就是薄淫怒痴,到三果的時候就斷了五下分結,不還此世了。一切漏盡,無漏心解脫、慧解脫是現證涅槃的阿羅漢,辟支弗也是如此,一直到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所以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見道位證我空時,都是聖賢,往上依斷煩惱而定境界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