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親子圖書文具展

商品圖片

禪生活
Living by Zen

作者:鈴木大拙

譯者:劉建

出版社:五南圖書

出版日期:2022年09月28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21*15*1.1cm

商品編號:1151320101

ISBN:9786263431294

定價:NT$280

會員價:NT$238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第一篇 禪生活

↑TOP
「禪生活」這一命題的內涵何在呢?換言之,這一命題意味著我們芸芸眾生的所有日常物質和精神生活都與禪相伴,與禪共存。

可以設想一下,難道我們的日常生活可曾須臾脫離過「禪」嗎?我們可以欣賞一下飼養在魚缸中的一尾尾小魚,任憑如何拼命地掙扎也脫離不開那個小小的世界,若是強行逃離,最終只能落得個遍體鱗傷、必死無疑的可憐下場。正所謂世間法是夢幻空花,非世間法亦是夢幻空花,都是無法把握的,世人終究跳不出世間法的窠臼。

如果我們從其他角度來觀察一下的話,所謂「基於禪的生活」可以理解為:在我們呱呱落地世間之前業已具有的「頭腦」之上再添加上另外一個「頭腦」之意。我為什麼要在這裡不厭其煩地反復闡述這一命題呢?這是因為我們往往由「何為人之本源」這一似乎一清二楚的日常生活疑問出發,最終捲入自身內心的思想糾葛而陷入束手無策、不可自拔的境地。毋庸贅言,這是一個愚蠢至極的結局。而正是這種「愚蠢」發問的本身,向我們芸芸眾生展示了一個迄今為止未曾領悟過的思維領域。

換言之,所謂「愚昧無知」就是一種「好奇心」。「好奇心」可以稱之為「神」賦予我們人類的一種精神財富。恐怕「神」就是為了更加瞭解自身本源而創造了人類,繼而借助人類來滿足自身的好奇心吧?

言歸正傳,拙著既然以「禪生活」為命題,那麼我們就首先由這一命題探討開來吧。為闡明這一命題,我們可以運用「神」(「神聖的生命」)賦予我們人類內在思維領域的高度發達而豐富的知識,即「思想意識」。這是因為,所謂「知識」正是我們人類與其他生物的根本區別之所在。「知識」二字本身十分繁瑣抽象,但知識是我們人類經營日常實際生活的工具,只要我們恰如其分地加以運用,就一定能夠獲益匪淺。

眾所周知,唯物主義者主張:思維取決於存在,而存在不為思維所左右,源於實根實據的存在又被其本身所制約。我本人並非對此論斷有所異議,但是我認為唯物主義者的這一論斷疏忽了一個不可否定的事實:如果沒有思維和意識,我們只能稱所謂「存在」為「非存在」。事實上,所謂「存在」,只有自我對此有所意識之時,才可以稱其為存在。如果「神」只是作為「神」而僅僅止步於自我本身,那麼「神」即為「非存在」;只有當「神」覺悟到了「神」並非「神」之自身,「神」方能昇華為「神」。也就是說,「神」非為「神」自身,故而「神」即為「神」。「神非為神」這一論斷取決於「神」之內涵。所謂「神非為神」就是「神」自身的思想和意識。正是依據這一意識,「神」既可以脫離其自身,同時也可以回歸其自身。由此而推,我們難以盲目地附和唯物主義者所主張的「思維取決於存在,而存在不為思維所左右」這一論斷。我們可以推論:存在自身由於思維而存在,也就是說,「存在」並非「存在」自身,故而「存在」即為「存在」。

禪就是生存,禪就是生活,生存就是禪。也就是說,我們芸芸眾生並非借助禪而生存,而是生存於禪之中。但是可以說,所謂「芸芸眾生借助禪而生存」這一論點就是源於對上述事實的認識。

毋庸贅言,這種認識至為重要。為什麼可以這樣講呢?因為就人類的日常生活而言,沒有比在日常生活中體會認識「神聖」更為重要的了。犬之所以永遠為犬,就是因為犬沒有意識到自身為犬,也不知曉自身包容著「神聖」,所以,犬不可能超越自身。犬嗅到了骨頭的氣味就會飛奔而食,渴了就會覓水而飲;週期性地追逐異性,甚至不惜為得到追求目標而與競爭者拼死相搏;當自身生命行將終結之際,只能咽氣死亡而已。犬為什麼不能慨歎自身的命運?為什麼既無悔恨也無期盼和憧憬?這一切都是源於何處呢?這完全在於,犬意識不到自身的「佛性」,覺悟不到這一真理而終其生的緣故。可以確切地說,犬雖然生存於「禪」之中,卻並非借助「禪」而生存;生存於「禪」之中,且借助「禪」而生存的唯有人類。但是,僅僅生存於「禪」之中並非至善至美,我們芸芸眾生應該基於「禪」而生活。

我以為,我們芸芸眾生應該具有生存於「禪」之中這一意識。毋庸贅言,這一意識遠遠有別於我們平素所理解的普通意識,它顯示了人類可以抵達的精神終極彼岸,大體上接近於「神」的意識。當「神」目睹由自身之命所顯示出的光芒時,「神」誨而言之:「這就是善!」可以認為,「神」所下的定論,就是對世間意識的最為原始的覺悟,就是芸芸眾生所生存著的這個世界的原始形態。僅僅借用「光明」和「黑暗」這兩個概念來解釋世界,是遠遠不能夠揭示和闡明世界的原始狀態的。只有當我們具備了客觀評價主客觀世界的姿態,即正確而客觀地進行自我評價的姿態,這個世界才開始啟動。這也相當於「竊食禁果」。所謂「食」就是了解和分辨「善惡」,知曉「光明與黑暗」價值的過程。在加以評價和積累知識的過程中,存在著借助禪而生存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