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禪式生活
The Chan Way of Life

作者:釋繼程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2年08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智慧人

規格:平裝 / 15x21 cm / 232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110471

ISBN:9789575989606

定價:NT$320

會員價:NT$272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體驗生活在淨土】

↑TOP
呼吸法和念佛法兩種方法,呼吸法是透過身根觸覺的作用,念佛則是藉由意識的功能,進入心比較內層的作用。

當我們直接觀察心的內層作用時,會發現很多妄念;假如沒有任何念頭,就表示心可能已進入無記或昏昧的狀態,換句話說,此時的心沒有運作的功能。所謂的「沒有功能」,並非沒有意識,而是指心的功能進入到一種昏昧,幾近停止的狀態。

表面上看來,心的昏昧、無記,似乎沒什麼問題,僅是一種狀態而已,但這樣的狀態並非解脫,也未必是輕安。當心不再往下沉,種種的妄念與煩惱仍會重新浮現。另一方面,即使我們現在得到人身,招感到的是人的業,不表示在我們的意識裡就沒有其他六道眾生的業。事實上,由於我們尚未解脫,所以他道眾生的業,不可能完全消失,而是潛藏在意識的某個角落,只是沒有顯現出來。

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

可以觀察自己,在日常生活的各種應對中,是否偶爾會現出一些惡行呢?假如平時沒有特別留意自己的身心,會認為自己已經學佛了,也順著佛法行事,應該是個好人、善人。基本上確實沒錯,但修行到了某個程度,卻可能浮現內心潛藏的惡念。平時的心比較粗,較不易覺察,透過禪修方法的實際操作,就可以覺察到種種不善的念頭,得知心念仍是好壞摻雜。

其實不論有沒有在打坐,都能覺察到自己的心念,只是打坐時,由於隔絕許多外緣,心比較往內看,所以更易覺察。內心生起的種種作用,自己喜歡的,就會染著、追逐;自己不喜歡的,就會抗拒、排斥。可以觀察自己打坐時,假如發現不好的妄念生起了,你是否會產生想驅除的念頭呢?當這個驅除的念頭產生了,便是與瞋心相應,而想要驅除妄念的這個念,本身就是一個更粗的念。不好的念頭生起,即是一個業報起現行,這個新造的業加上先前的業報,如此一再地不斷累積,輪迴的滾動力量就會變得很強大。

大家在應對許多事時,是否都這般地起心動念呢?正因為如此,人才會隨著生命的成長,心理作用也愈趨複雜。而我們現在學佛了,了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道理,就該盡量往善的方向造作,這樣所造的業就會是善業。

我們的六根在接觸眾多的外境、外緣時,過程中不只一個根在攀緣運作,卻因注意力被分散而難以覺察自己起貪念或瞋心,但只要一坐下來用功,隔絕中介的外境、外緣,心只能往內攝,就會讓我們對自己的身心有更清楚的了解。例如參加講座聽別人介紹我,這時我所聽到的,是別人眼中的我,而當我們打坐時,所面對的是一個比較內在的「我」,這個「我」存在於因緣生、因緣滅的過程中,我們不能無掉這個「我」。

面對真實的自我

「無我」不是要「無掉我」,有些人一修行就要無掉我,結果反而導致更多的煩惱產生,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先面對自我。

透過打坐面對自我的同時,你會發現這個「我」一直不斷地在變化,其中還有些長期累積的堅固習氣,甚至有人會經驗到一些過去不曾想像的惡念,這些惡念若現行,將會造下非常重的業。我們平時可能從來不曾覺察這些惡念,或是知道了會很快地把它蓋住,否則這些生起的惡念若現行為果報,表現為一些外在的行為,那會是非常嚴重的惡行。還好我們現在學了佛,也學習了戒律,同時具備了應有的倫理觀念,這就能保護我們的行為,不會造作一些不該做的事。

當雜亂的念,現行為一種報的時候,心假使不能保持安定、清明的狀態,很可能就會被這些念牽著走。我們因為學了佛,所以心相較於一般人,會比較安定、清明;但仍可能把持不住,以致造作不好的行為或起煩惱,如此往復不斷而製造更多問題。這就是輪迴,是我們最大的問題,與一切苦惱的根源。

輪迴的過程中,會產生深層的不安,因為不知道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麼事。當人面對妄念時,心若做不了主,只能任由強大的妄念生起,這些妄念就會推動我們造作行為,即使知道有些事不該做,但業習的力量會逼使人非把事做出來不可。也可以說,正是因為心的力量不夠、心做不了主,所以這些行為才有機會起現行。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有人罵你,雖然知道不該回罵,但因為控制不住自己,結果還是回罵了,弄得雙方都大動肝火。這是因為心沒有力量,做不了主,只能順著自己的習氣,彼此惡言相向。這心不由己是很常見的日常情況,而打坐時的狀態也是如此,差別在於前者有許多的外緣,後者則是隔絕外緣,減少了中介作用,所以此時的心不由己會表現在心比較內層的作用。而在平日生活裡,只要對此有所覺察,在念頭生起的當下,就能妥善處理,減少許多現行的果報。

佛教有一句話:「是非以不辯為解脫。」一個人能做到「不辯」,不去和是非相應,他本身就先解脫了,至於對方能否解脫,那就視乎對方的境界了。可是我們多數人都按捺不住,很容易就捲入是非裡,而現在我們能覺察這些是非,為了不捲入其中而「不辯」,這樣我們自身就先解脫了。要能做到這一點,心必須非常安定,用智慧看清事情的真面目,不受干擾,若定慧能同時運作,就能少造很多業,而不會有令人苦惱的業報。

因此,修行很重要。如能直接在心的內層下工夫,讓心本然性的定慧作用顯發,這對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與他人相處互動,將會發揮很強大的正面力量。所以佛法有不少實修方法,是直接進入內心運作,念佛就是其中一個非常殊勝的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