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步步成佛:華嚴入門與十地修行
Step by Step to Attain Buddhahood: Introduction to Huayan Buddhist Philosophy and the Ten Bodhisattva Stages of Practice

作者:釋法源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2年06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智慧人

規格:平裝 / 15x21 cm / 168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110461

ISBN:9789575989590

定價:NT$220

會員價:NT$187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一、十度與萬行

↑TOP
《華嚴經.十地品》詳細說明了菩薩修行的十個階位,每一個階段都要修學波羅蜜法門。「波羅蜜」是「到彼岸」的意思,也就是抵達解脫的彼岸境界。十個階段一共要學習十種波羅蜜法門,包括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方便波羅蜜、願波羅蜜、力波羅蜜、智波羅蜜,稱為「十度」。

其中的每一度的修學內容,均包含了成千上萬乃至無量的修行方法和要點,統攝了菩薩所修的一切行門,都是為了能夠定慧等持,自利利人,所以稱為「萬行」。由於每一度中,包含的修行方法和要點很多;為了能夠掌握重點,本篇將從「十地」所修的每一度中,挑出重要的心法或修法來做說明。

在修行實務上,必須要注意「十波羅蜜」並非只是簡單地對應「十地」,而是每一地都須修學一種主要的波羅蜜法門,但也要同時兼學其他的九種波羅蜜法門。例如,初地歡喜地的菩薩,以修學「布施波羅蜜」為主,也必須兼學其他的九種波羅蜜法門。

(一)第一地布施歡喜

初地的菩薩,斷除了「身見結」、「戒禁取結」、「疑結」等三結,不再有顛倒、妄想、執著。能以布施為樂,紹隆佛種、弘法度生,分證了佛陀的法身,相應菩提而歡喜踴躍,所以稱歡喜地。

菩薩至此位捨離無始以來的凡夫異生性,初得聖性,具證人法二空的道理,能利益自他而生大歡喜。《華嚴經》描述歡喜地菩薩的心行是:「菩薩住歡喜地,成就多歡喜、多淨信、多愛樂、多適悅、多欣慶、多踊躍、多勇猛、多無鬪諍、多無惱害、多無瞋恨。」這是初地菩薩的心態表現,擁有歡喜的心,而不存惱害心及瞋恨心。

經中又說:「此菩薩以大悲為首,廣大志樂,無能沮壞,轉更勤修一切善根而得成就,……菩薩摩訶薩,隨順如是大悲大慈,以深重心,住初地時,於一切物無所吝惜,求佛大智,修行大捨,凡是所有,一切能施。」初地菩薩能生起布施十大願,詳如表九。

為何初地菩薩可以做到大捨布施?一切身內之物,包括頭目手足、骨髓血肉等;一切身外之物,也都能捨施。即是因為初地菩薩能生起布施十大願:第一願是供養一切佛,以圓滿功德的修行。第二願是受持一切法,以圓滿智慧的修行。第三轉法輪願、第四修行二利(利人利己)願、第五成熟眾生願、第六承事願、第七莊嚴淨土願等五願,都為教化眾生。第八不離大乘願、第九利益眾生願、第十成正覺願,則表示自己願意行菩薩道度化眾生。有了這樣深重而廣大的心願,自然可為了追求佛智,修行大捨,初地菩薩一切自己身內及身外之物,都能布施。初地菩薩從一開始修學「布施波羅蜜」,就同時具足福德及智慧,實踐「一乘十玄」的「同時具足相應門」。

(二)第二地持戒離垢

二地的菩薩,自己修行十善,也勸人勤修十善,不再誤犯微細的戒律,遠離垢染,獲得三業清淨,能夠廣行慈悲,饒益有情,菩薩至此位圓具淨戒,遠離煩惱垢,故稱離垢地。

在離垢地行中,是要消除本性之中的垢染。《華嚴經》提出:「所謂正直心、柔軟心、堪能心、調伏心、寂靜心、純善心、不雜心、無顧戀心、廣心、大心。菩薩以此十心,得入第二離垢地。」第二地的菩薩用正直、純善而不雜染的心來修學戒行,可以離卻一切垢染。經中又說:「菩薩住離垢地,性自遠離一切殺生,不畜刀杖,不懷怨恨,有慚有愧,仁恕具足。」如果人人持戒斷惡,有慚愧心,具備仁愛和寬恕,社會就會得到淨化。

另外,離垢地菩薩運用「一乘十玄」的「一多相容不同門」的原理,以此修學「持戒波羅蜜」,可以達到「戒門四科」相容一體的境地。二地菩薩受持多種的「戒相」(菩薩戒律的條文),蘊發「戒體」(歡喜持戒的意願)於內心的意樂,實踐「戒行」(開遮持犯的行持)於外在的行動,能夠將菩薩戒的內涵及形式,融合為一體的「戒法」(增上禪定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