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器物的象徵:佛教打造的中國物質世界

器物的象徵:佛教打造的中國物質世界
The Impact of Buddhism on Chinese Material Culture

作者:柯嘉豪 John Kieschnick

譯者:趙悠, 陳瑞峰, 董浩暉, 宋京, 楊增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12月23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21*14.8*2.4cm

商品編號:1152020041

ISBN:9789865080815

定價:NT$520

會員價:NT$442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序/後記

< 回商品頁

作者序

↑TOP
本書緣起於我在研究所讀書時讀到的印度佛教史家格里高利.叔本(Gregory Schopen)的一篇論文。據其考證,雖然律典等傳世文獻說明古代印度的比丘沒有私人財產,但金石與考古材料卻證明,實際上古印度的出家人往往私財豐厚。這篇精彩的論文引發我使用考古資料來證明中國僧人亦擁私財的構想。因此,我開始大量翻閱《考古》與《文物》等學刊尋找相關資料。我不久便發現考古、金石、寫本以及傳世文獻都有大量的資料說明中國的僧人常擁有私人的物品與財產,而且研究中國佛教的學者都知道這點。換言之,這不是發現而是常識。

  正當我想就此放棄此課題時,偶然間我又讀到黃正文發表在《文物》上的一篇短文,主張中國椅子的起源應與佛教的流傳有關。之後,我用了幾年的時間,試圖更充分地論證黃先生的說法。同時我發現,自宋代以降,國內外有很多學者對中國椅子之謎下過功夫,但卻未有研究佛教的學者討論過此一饒富興味的問題。正在此時,研究美國宗教的學者科林.麥克丹奈(Colleen McDannell)出版了一本專書,探討美國宗教中的物質文化,這也啟發我從椅子的流傳寫起而為中國佛教撰寫類似的專書。在研究塑像、舍利子、橋梁等題材時,我很快就發現,正如前文所提及的僧人私財與椅子一樣,這類問題的原始材料非常豐富,個別相關研究的品質亦佳,但我們卻仍缺乏綜合性的專書。總之,我認為本書如有貢獻,不在於提出新的資料,而是從宏觀的角度,結合以前學者的研究成果來探討中國佛教與物質文化的關係。

  十幾年前我寫作此書最主要的目的之一,是希望將來西方學者寫中國通史時,除了提到佛教在思想、信仰以及儀式等方面的激盪外,也會多加一段筆墨,強調佛教曾影響中國的物質文化。同時,我也希望本書能提醒佛教史學者多留意佛教的流傳與物質文化間的關係。此外,我自然也希望此書能對西方研究其他宗教的學者有所啟發,因為之前宗教研究者往往忽略宗教與物品之間的關係。總之,因為此書主要是為西方學者所寫,所以其中恐怕有不少內容對臺灣讀者而言是十分平凡的常識。然而,或許從一個較宏觀的角度來討論佛教對中國物質文化的影響,仍能引起各位讀者的共鳴,引發思索宗教物品在自身的信仰與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剛拿到此書英文校樣時,我的同事祝平一一打開書,便注意到書目裡的錯字。另一位西班牙的朋友 Ramon Guardans 閱讀前言時,指出我唯一提到西班牙的地方就有嚴重的錯誤(伊斯蘭教是在八世紀進入西班牙,而非九世紀)。其後,我收到當時還未曾相識的印度佛教專家Jonathan Silk 的一封長信。他前面先讚美此書的論點,同時也在後面四頁中列出了書中各式各樣的錯誤,我非常感謝這些學者的指正。另外,在中文版中我增加了一些原書所無的圖片,並補充了少數近年來的研究,但由於我最近的研究與物質文化無關,如有疏漏,尚祈方家賜正。

  最後,我要感謝陳金華與孫英剛籌備此書的翻譯,也要感謝譯者陳瑞峰、趙悠、董浩暉、宋京和校譯者趙凌雲、楊增,以及最後幫忙潤色的祝平一、李玉珍、吳宓芩與丁一。

  本書的簡體版於二○一五年出版,但第一章少了二十世紀出借舍利到緬甸等事項,這次繁體版補足了這一缺撼。本人感謝本書系主編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的蔣竹山老師、遠足文化的總編輯李進文先生以及編輯王育涵在出版本書時的各種協助。本書是我任職中研院史語所時主要的研究成果,因此很高興本書能以繁體面貌與臺灣讀者見面。

柯嘉豪 序於美國史丹佛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