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親子圖書文具展

商品圖片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作者:洪仲清

出版社:麥田出版

出版日期:2019年04月27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20.0*14.8*1.6(cm)

商品編號:1150940081

ISBN:9789863446477

定價:NT$350

會員價:NT$298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序/後記

< 回商品頁

自序 為什麼媽媽特別容易迷失自我?

↑TOP
跟朋友談到「人」與「角色」要分開看待的議題,尤其是「媽媽」這個角色。「媽媽」角色中最傳統的形象,就是家庭照顧者,不管對象是孩子、公婆,或者病重的丈夫。

有朋友提到,成為家庭照顧者,是因為「愛」,至少剛開始是這樣。「愛」本來是一種「情感」,一種「心甘情願」,可是到最後,常被當成是一種「責任」。一旦成為責任,在現實生活中,就會接近「有功無賞,打破要賠」的狀態。

在社會上常有各種對母親形象的歌功頌德,學校教育也教我們要尊重母親。但回頭去看那些幾乎被遺忘的日常,其實會有不小的落差,因為人性是,如果平常就能輕易享受到某些服務,慢慢會變成習慣,但因為某些原因「服務中止」了,怒氣就來了!

而且有個很微妙的地方,是我們一般在社會上接受的服務,大致上不管是商家或消費者,大概會對於商家服務的時間與商品,有個基本概念。約略知道在哪個點之後,就可能是消費者要求太多了。

可是家庭照顧者提供的「服務」,常常沒有具體的工作時間與可量化的商品可以定義。家庭照顧者不是只要讓孩子順利長大,或老人家痊癒了,工作就告終了。常常是永遠的責任制,即使孩子長大回家,有事第一個常常還是找老媽,外宿或成年的子女打電話回家,如果是爸爸接起來,超過半數家庭的爸爸很快會說出,「等一下,我叫你媽來聽電話!」然後等媽媽講完電話,爸爸會再問媽媽,「孩子打回來是有什麼事?」

也就是,責任幾乎無期限,而且售後服務也要周全。還有,老人家的身體狀況,就是日漸衰敗,即便病癒,也要注重平時的保養,像是要帶老人家出去運動這類的大小事。以「媽媽」為主力的照顧者,心頭常常壓著重擔放不下來。

此外,家庭照顧者的「服務」,不是只有照顧好生理層面而已,連心理層面都被認為是照顧的範圍。例如照顧孩子,會希望孩子快樂;照顧老人家,自然被期待要討老人家歡心。

然後,表面上,是付出了自己的時間與精力。事實上,看不見的成本很高,包括經濟上的依賴,因此沒有安全感;擔心自己常年在家,沒有工作能力,沒有自信心;工作瑣碎、重複、被輕視,容易煩躁,又沒有成就感;如果沒有善盡照顧之責,還會有罪惡感,更可能承受親戚、街坊的指責與議論……

雖然不見得在檯面上明擺著提出來討論,但是在華人文化中常有個刻板印象是「女性很細心,也比較有愛心,很適合擔任照顧者」。所以,在家庭分工的時候,女性的選擇就被限制了,然後整個文化陶塑,女性得要藉著照顧他人的行為,來獲得肯定與自我價值感。

偏偏我曾遇到有些女性,講得直白一點是,就不適合當媽媽,但又當了媽媽。這其中有很多原因,社會壓力是很難被忽略的一環。刻板印象不能套在每個人身上,換個角度來說,也有男性很適合當照顧者,可是就傳統的家庭分工來說,男性如果沒工作待在家裡,也會承受一些異樣眼光。

很多時候,女性「自願」成為照顧者,裡面包含了許多先天設定。有些女性是在婚後才有機會清楚認知到,自己真的不適合這樣的角色,可是擺脫不掉,或者說,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才得以減少如此的角色扮演。

回到「媽媽」這個角色來說,她得要先減少自己大部分的閒暇時間,也要放棄某些經濟上的獲得,才能執行照顧者的日常工作。所以就職業婦女來說,家裡有事常要優先請假,甚至辭職,這也限制了女性的職涯發展與薪水高低。(當然,也有媽媽完全不是這樣扮演,某些媽媽在時間安排、經濟運作上都以自我為中心,不過這是相對少數。)

不管我們涉入任何關係,都不能忘掉自己跟自己的關係,這是我們身為一個「人」的基礎。關係需要投入資源經營,包括我們跟自己的關係,這個部分如果失落了,輕微的狀況,是角色扮演越來越沒動力,嚴重的話,身心健康都會出問題。

等到媽媽倒下了,大家都會受到影響。尤其媽媽幾乎是影響家庭氣氛最重要的人。

對媽媽來說,不能等到他人主動來重視這個困境,說不定根本等不到。我們得要先照顧好自己,這常要有許多溝通與爭取。就我所知,當多重照顧者在家庭工作的時間越久,最後常出現的情況就是耗竭與無力,而這通常發生在女性身上。

有些媽媽得要離開婚姻,才能喘口氣。說實在話,這種結果大部分人都不願意接受,不過總比累死又被人嫌棄,最後連自立的能力都沒了要好得多了!

這本書談「媽媽」的這個角色,在傳統意義中被歌頌得很偉大,但扮演媽媽的女性,在傳統社會又常常被剝奪人生的主導權,這是很明顯的矛盾。回到根源來看,傳統媽媽教養小女孩長大的時候,所傳遞的價值觀常有擺脫不去的父權意味。

因此,現代女性在長大的過程中,對於傳統媽媽的失望與憤怒,以及心疼與不捨,揪成了一股難解的情結。也許,我們可以藉著「媽媽」這個角色為切入點,試著讓媽媽自由,有多元與彈性的扮演方式,一層一層地,釋放媽媽身後的女人,以及內心的女孩,還有多年的壓抑與桎梏。

再以親子關係為起點,探索人我關係,走向自我和解之路。

這本書裡面的改編故事,有不同的媽媽,各自活成了不同的模樣。有些可以學習,有些值得警惕,沒有標準答案,但也許能讓我們有些啟發,找到我們想要活成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