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禪的正門

作者:山田耕雲

譯者:梁永安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7年09月30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288頁 / 21 x 15 x 1.85 cm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50260761

ISBN:9789864773152

定價:NT$350

會員價:NT$298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已搶購一空
目前無法購買

可購買時通知我

序/後記

< 回商品頁

【推薦序】禪非禪非非禪 | 中華維鬘學會名譽理事長 鄭振煌

↑TOP
1975年,美國菲力浦.凱普樓禪師(Philip Kapleau, 1912-2004)原著、顧法嚴先生中譯的《禪門三柱》(The Three Pillars of Zen),由慧炬出版社發行,那時我已經在《慧炬雜誌》撰稿十一年了,同時成為編輯,得以先讀為快,對於日本禪在美國的蛻變頗感新鮮,覺得與先前讀過的禪學書籍有些不同。但因為年紀輕,禪修經驗不多,僅止於文字上的了解,受益不大。

二個星期前,商周出版社寄來山田耕雲禪師原著、梁永安先生中譯的《禪的正門》初稿,請我寫推薦序。書中前言提到,英文本譯者在第一次「坐關」結束後不久,讀到《禪門三柱》,才知道他的老師山田耕雲是「三寶教團」創辦人安谷白雲禪師的法嗣,而安谷白雲禪師又是原田祖岳禪師的弟子,算是現代化禪修的先鋒。這勾起了我的回憶和好奇,隨意讀了幾頁,不禁被精彩的內容和流暢的譯文所折服。於是逐字仔細研讀,獲益匪淺,因為它:

一、契機:佛教禪修法門無量無邊,由印度傳至中國。其中,菩提達磨特重「以心傳心」,至六祖惠能大師「單提向上一著」高揚自性,再一花開五葉,成立五宗七派,更遠播到韓國、日本、越南等地,乃至全球。古今時空背景迥異,現代上班族的心緒雜亂和生活緊張,遠非古時禪和子可比。本書作者雖是禪法的教授師,卻仍經營企業,他熟諳東西哲學和現代思潮,凡所開示都能扣緊現代上班族的需要。

二、契理:作者深入經藏,尤其是中國和日本的禪宗典故、禪師語錄,信手拈來妙趣橫生。誠然,「佛祖之要,教觀而已矣。觀非教不正,教非觀不傳。有教無觀則罔,有觀無教則殆。」契機才能讓受教者得益,契理才不落入野狐禪或著火入魔。本書揉合中、日禪德的開悟經驗,彰顯大乘佛法的精髓,絕非分別意識所成的哲學書籍。

三、重實證:作者以數十年禪修經驗,特重實修,開示禪法都是經驗談,斬釘截鐵般的明確。坊間禪書多屬說食數寶,也是「入海數沙徒自困」。今日教禪者,教的泰半是文字禪、口頭禪,遠離「教外別傳,明心見性」的禪宗精神。禪修有如科學實驗,必須一而再、再而三的實證,一次坐禪必有一次收穫,無數次的體悟才能圓滿證悟自性。

四、次第分明:修學佛法的次第,一般都提到「信、解、行、證」,但本書作者卻強調「信、解、行、證、入」。「入」是把所證的真理應用到日常生活工作中,弘法利生,莊嚴國土,這也是菩薩道的實踐。他引用廓庵禪師的「十牛圖」,由「尋牛」發願修行尋找自性到「入廛垂手」回歸人間利樂有情,便是自利利他的過程。禪修者應有這種承擔,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五、簡單易行:修定所緣境的種類繁多,有屬於勝義諦方面的,如空性、真如、法界、唯識性等;有屬於世俗諦方面的,如不淨觀、持息念、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因此,禪修的方法很多,可以依專注某一外境或內境、調息、觀想、運動、聽音樂、繪畫、讀書、念誦、持咒、安住心性而修禪定,若不懂佛法,就變成有漏的世間禪。其中,依心性修禪定是最高、最深、最難,同時也是最容易的無漏出世間禪!大乘佛教主張︰心性之外,別無他物,當下一念,若能如實知自心,則於一切時中,行住坐臥都能觀心習定。這種定境稱為三昧,三昧有 108 種,定慧不二,動靜不二,煩惱即菩提,無念無相無住,無取無捨,不修不整,無處不是,通體活潑。佛性盡虛空遍法界,可是必須不斷的精進禪修,才能圓滿證得廣大不可思議的佛性。這種方法,人人可修,只要正念正知,不論在家出家,當下圓成。

六、適合各種身分:禪修不只是佛教徒的功課,也是任何宗教徒,甚至無神論者、反宗教者的功課。禪修是超越膚色、種族、性別、宗教、信仰、身分背景的身心修鍊活動。禪修可以讓基督徒、穆斯林變成更好的基督徒、穆斯林;禪修可以讓每個人變得更好,最後圓滿人生。禪為「禪那」(梵dhyana,巴jhana)音譯的簡稱,意譯為定、靜慮、思惟修、棄惡、功德叢林,梵漢合稱為「禪定」。禪的起源,可遠溯自印度古《奧義書》時代。印度的聖者,常在森林樹下靜坐冥想,即稱為禪那。西元前五世紀前後,婆羅門教、佛教、耆那教皆以靜坐冥想為修持方法,而佛教更以禪修作為統一心境、斷除煩惱、求達涅槃的重要方法。禪定會使身心產生特殊的現象,並無任何神祕怪誕之處。表現在心理方面,心專注一境,無妄念起伏;表現在生理方面,則是呼吸、血液循環和心臟跳動漸趨緩慢、微細,以至於絕對的停止,次第產生「樂」、「明」、「無念」的境界。心理、生理都起了根本的變化,與凡人不同。得定以後,原有的種種心識病態漸次消除,輕安自在,智慧自然生長,更進一步發揮般若現觀,趨入無分別智,圓滿佛性將豁然顯露。

七、融合臨濟曹洞二家禪法:唐朝宗密大師《禪源諸詮集都序》把禪分成外道禪、凡夫禪、小乘禪、大乘禪、最上乘禪(如來清淨禪)五種。中國佛教的特色在禪,禪宗即屬於最上乘禪,是佛教教觀之登峰造極。禪宗分流至今,以臨濟、曹洞二宗最盛,臨濟宗以「參話頭」為下手處,曹洞宗以「只管打坐」為敲門磚,各擅勝場。古來二宗宗徒或有互相毀謗的情事,本書作者則承其師說,善巧地融合二者的修法,讓學者隨時隨地都可以禪修,全修即性,全性即修,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積累無數次的開悟經驗直至成佛。

本書的特點當然不只這些,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希望有緣讀到本書的朋友,在欣賞生花妙筆之餘,能夠發心修行,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悟,都是圓滿覺悟的資糧!

二○一七年盂蘭盆節於中華維鬘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