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新刊金剛經百家集註大成:修學《金剛經》案頭必備經典,附白話語譯註釋及金剛經中文對照

新刊金剛經百家集註大成:修學《金剛經》案頭必備經典,附白話語譯註釋及金剛經中文對照

作者:明成祖永樂皇帝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5年06月11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精裝 / 368頁 / 14.8x21 cm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50260621

ISBN:9789862728031

定價:NT$400

會員價:NT$340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奉詔譯

↑TOP
@集註:
【僊遊翁集英曰】金剛者,金中精堅者也。剛生金中,百煉不銷,取此堅利,能斷壞萬物。五金皆謂之金,凡止言金者謂鐵也。此言金剛,乃若刀劔之有鋼鐵耳,譬如智慧,能斷絕貪瞋癡一切顛倒之見。「般若」者,梵語(梵語者,西方之語也),唐言智慧(唐言者,中國之言也)。性體虛融,照用自在,故云般若。梵語「波羅蜜」,唐言「到彼岸」。欲到彼岸,須憑般若。此岸者,乃眾(平聲)生作業受苦生死輪迴之地;彼岸者,謂諸佛菩薩究竟超脫清淨安樂之地。凡夫即此岸,佛道即彼岸;一念惡即此岸,一念善即彼岸。六道如苦海(六道者,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無舟而不能渡。以般若六度為舟航(度與渡同,六度見此後陳雄解),渡六道之苦海。又西方俗語「凡作事了辦,皆言到彼岸」。經者,徑也,此經乃學佛之徑路也。

【沖應真人周史卿】作楊亞夫真讚解云:「鐵之為物,其生在礦,其成為鐵,性剛而體不變,火王(去聲)而器乃成,佛之所以喻金剛也。」又因其兄看《圓覺經》,以書示之曰:「古人有云:『青青翠竹,總是真如,鬱鬱黃花,無非般若』。」真如與翠竹一體,蓋無色聲香味觸法也;(六塵)般若與黃花一類,蓋無見聞覺知也。

【陳雄曰】波羅蜜有六,或布施(度慳貪)、或持戒(度邪淫)、或忍辱(度瞋恚)、或精進(度懈退)、或禪定(度散亂),各占六度之一。唯一般若能生八萬四千智慧,則六度兼該,萬行俱備。是故如來以智慧力,鑿人我山,以智慧因,取煩惱礦,以智慧火,鍊成佛性精金。夫植善根者,始而誦經,終而悟理,得堅固力,金剛是也,具大智慧,般若是也。渡生死海,登菩提岸,波羅蜜是也。五祖大師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成佛;六祖大師一夜聽五祖說法。恰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言下便悟,茲其所以為上乘頓教也歟。

【顏丙曰】只這一卷經,六道含靈,一切性中,皆悉具足,蓋為受身之後,妄為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埋沒此一叚靈光,終日冥冥,不知不覺。故我佛生慈悲心,願救一切眾生,齊超苦海,共證菩提。所以在舍衛國中為說是經大意,只是為人解粘去縛,直下明了自性。自性堅固,萬劫不壞,如金性堅剛也。

【李文會曰】金剛者,堅利之物,能破萬物也;般若者,梵語也,唐言智慧,善破一切煩惱,轉為妙用;波羅蜜者,梵語也,唐言到彼岸,不著諸相謂之彼岸,若著諸相謂之此岸,又云:「心迷則此岸,心悟則彼岸。」經者,徑也,見性之道路也。

【川禪師曰】法不孤起,誰為安名?頌曰:摩訶大法王,無短亦無長。本來非皂白,隨處現青黃。花發看朝豔,林凋逐晚霜。疾雷何太急,迅電亦非光。凡聖猶難測,龍天豈度量。古今人不識,權立號金剛。

章節名:法會因由分第一

經文:
如是我聞,

語譯:
我曾經聽佛這樣說過,

集註:
【王日休曰】是,此也,指此一經之所言也;我者,乃編集經者自謂,是阿難也。如是我聞者,如此經之所言,乃我親聞之於佛也。弟子嘗問佛云:「他時編集經教,當如何起首?」佛言:「從如是我聞起。」

【李文會曰】如是我聞者,如來臨涅槃日,阿難問曰:「佛滅度後,一切經首初安何字?」佛言:「初安『如是我聞』,次顯處所。」是故傅大士云:「如來涅槃日,娑羅雙樹間,阿難沒憂海,悲慟不能前。優波初請問,經首立何言?佛教如是者,萬代古今傳。」若以諸大宗師言之,如者,眾生之性,萬別千差,動靜不一,無可比類,無可等倫;是者,只是眾生性之別名,離性之外,更無別法。又云法非有無,謂之如,皆是佛法,謂之是。
【川禪師云】如是,古人「道」喚作「如如」,早是變了也。且道變向什麼處去?咄,不得亂走!畢竟作麼生道,火不曾燒你口。如如,明鏡當臺萬象居;是是,水不離波波是水。鏡水塵風不到時,應現無瑕照天地。我者,為性自在,強名之也。又云:「身非有我,亦非無我,不二自在,名為真我。」又云:「淨裸裸、赤灑灑,沒可把。」頌曰:「我我認著分明成兩箇,不動纖毫合本然,知音自有松風和。」聞者,聽聞也。經云:「聽非有聞,亦非無聞,了無取捨,名為真聞。」又云:「切忌隨他去。」頌曰:「猿啼嶺上,鶴唳林間,斷雲風卷,水激長湍,最愛晚秋霜午夜,一聲新雁覺天寒。」

經文: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語譯:
當時,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中,

註釋:
舍衛國:中印度古王國名。佛陀在世時,波斯匿王統治此國。《大智度論‧卷三》載,舍衛城為佛出生地,為報生地之恩,故多住此。諸經典中,常見其名。且阿含部之諸經、《賢劫經》、《彌勒下生經》、《彌勒上生經》、《大寶積經》郁伽長者會等諸會,《阿彌陀經》、《文殊般若經》、《金剛般若經》等,皆於此處說。
祇樹給孤獨園:此園乃舍衛城長者須達為佛陀及其教團所建的僧坊。精舍建於祇陀太子的林苑,因二人共同成就此一功德,故稱為「祇樹給孤獨園」。佛陀曾多次在此說法,與王舍城的竹林精舍並稱為佛教最早之兩大精舍。園林地勢平正,約有八十頃,內有經行處、講堂、溫室、食堂、廚房、浴舍、病室、蓮池與諸房舍。園林中央為香室,周圍有八十小房。精舍本為七層之建築,左右池流清淨,樹林茂盛,眾花異色,蔚然成觀。圍繞精舍之外,另有十八僧伽藍。玄奘於七世紀參訪此地時,該精舍業已荒廢。

集註:

【肇法師曰】一時者,說此般若時也。

【李文會曰】一時者,謂說理契機感應道交之時也。

【川禪師曰】一,相隨來也,頌曰:一。一,破二成三從此出,乾坤混沌未分前,已是一生參學畢。時,如魚飲水,冷暖自知。頌曰:時。時,清風明月鎮相隨,桃紅李白薔薇紫,問著東君總不知。疏鈔云:「佛者,梵云婆伽婆,唐言佛。」佛者,覺也,自覺覺他,覺圓滿故,一切有情,咸具此道。悟者即名佛,迷者曰眾生。

【李文會曰】佛者,梵語,唐言覺也。內覺無諸妄念,外覺不染六塵。又云佛者,是教主也。非相而相,應身佛也;相而非相,報身佛也;非相非非相,法身佛也。

【川禪師云】佛,無面目說是非漢。頌曰:「小名悉達,長號釋迦,度人無數,攝伏群邪。若言他是佛,自己卻成魔。只把一枝無孔笛,為君吹起太平歌。」

【李文會曰】在者,所在之處也。

【川禪師云】客來須看,不得放過,隨後便打。頌曰:「獨坐一爐香,經文誦兩行,可憐車馬客,門外任他忙。」

【六祖曰】舍衛國者,波斯匿王所居之國。祇者,匿王太子祇陀樹是祇陀所施,故言祇樹。

【疏鈔云】經云:「舍衛國有一長者名須達拏,常施孤獨貧,故曰給孤獨長者。因往王舍城中護彌長者家,為男求婚。見其家備設香花,云來旦請佛說法。須達聞之,心生驚怖,何也?須達本事外道,乍聞佛名,所以怕怖。至來日聞佛說法,心開意解,欲請佛歸。佛許之,令須達先歸家卜勝地。惟有祇陀太子有園,方廣嚴潔。往白太子,太子戲曰:『若布金滿園,我當賣之。』須達便歸家運金,側布八十頃園並滿。是以太子更不復愛其金,同建精舍,請佛說法……曰:祇樹給孤獨園。」

【李文會曰】舍衛國者,說經之處也;祇樹者,祇陀太子所施之樹;樹,謂法林也。給孤獨園者,給孤長者所施之園,共建立精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