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正念的感官覺醒

正念的感官覺醒

作者:喬.卡巴金

譯者:丁凡、江孟蓉、李佳陵、黃淑錦、楊琇玲

出版社:張老師

出版日期:2014年11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528頁 / 17x23cm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50110451

ISBN:9789576938498

定價:NT$700

會員價:NT$595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靜心不適合怯懦的人

↑TOP
當事情移動得如此快的時候,我們很難談論當下不受時間感影響的、永恆的美。但是當事情移動得愈快,我們就愈需要鑽研永恆的美,甚至存在此永恆之中;否則,我們可能和自己的人性失去連結,而人性,正是區分身心與世界的快樂與痛苦、智慧與愚蠢、安康與腐蝕性混亂的關鍵。我們將此混亂稱之為「疾病」(dis-ease,譯註:英文的disease是「疾病」,以字首字源而言,dis-ease則是「不安」)。其實我們的不滿足就是一種疾病,雖然表面上看不出來。有時我們會將這種感覺和狀況、這種「疾病」與「不安」稱為「壓力」。這通常很痛苦。在心頭重重地壓著,底層一定有所不滿。

一九七九年,我開始了減壓門診(Stress Reduction Clinic)。回想那個時候,我問自己:「是什麼壓力?」從那時到現在,世界改變很大,生活步調又快了許多,世界的變幻莫測和危險以前所未有的樣貌出現在我們面前。如果那個時候,為了健康和療癒,我們必須直視自己的狀況,找出新的、有想像力的方式面對問題,那麼現在的情況就更緊急了,我們更需要這麼做。因為世界愈變愈小,一切都更加互相關聯,而我們現在居住的世界卻充滿日益高升的混亂和速度。

在這個不斷以倍數加速的時代,學習存在於永恆之中,從永恆中獲取能量,獲得安慰與清澈的覺知,更是異常重要且迫切。從一開始,這就是減壓門診課程的重心。我不是在談遙遠的未來,經過多年努力,我們終於得到一些成果,品嘗到靜心與覺察的永恆之美,開始過著更有效、更滿足、更和平的生活。我是在說此刻當下,便要接近永恆——因為永恆一直就在眼前——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接觸到現在還看不到的各種可能性。因為我們拒絕看到當下,被未來和過去引誘、劫持、迷惑或恐懼,被四周發生的事件、被我們的情緒反應和痲痹帶著走,往往不知不覺就把注意力放在我們連想都不想便認為是「緊急的」事情上,甚至陷溺在其中;同時和真正重要、極度重要,事實上是與對我們的福祉、健全和生存異常重要、生死攸關的事情脫節。我們陷在未來與過去之中。因為這個慣性,使我們大多時候完全沒有覺察到當下。結果我們可能覺得,對於生命與意識的起伏,我們擁有很少的控制,如果真有任何控制的話。

我們的「醫療、健康照顧與社會的正念中心」(Center for Mindfulness in Medicine, Health Care and Society, CFM,簡稱「正念醫療中心」)針對商業人士的宣傳手冊中,首頁描述正念靜修和訓練工作坊的句子是:「靜心不適合怯懦的人,也不適合一直逃避自己心中渴望的聲音的人。」這句話是刻意寫的。目標是立即讓還沒準備好接觸永恆的人打退堂鼓。他們無法了解,無法在意識或心中騰出空間來,給這個經驗或理解一個機會。

如果他們來參加我們的任何工作坊,很可能會一直與自己對抗,認為我們要求他做的靜心根本是胡說、虐待、浪費時間。他們很可能沉溺在抗拒和反對之中,可能一直無法安頓於寶貴而短暫的當下時刻裡。而我們必須一起合作,才能達到目標。

所以,如果大家來參加靜修,我們可以假設學員或是因為看到這句話而來,或是即使看到這句話還是要來。我們的策略是,無論是哪種情形都隱含了學員的某種意願,甚至是勇猛的意願,來探索自己身心的內在風景,以及古代中國道家和禪宗無為的境界。這才是真正的靜心。表面上看起來,沒有或只有些微事情在發生或執行,但是與此同時,也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沒有做。結果就是開放、覺察的無為,在一個有為的世界裡產生神祕的能量。

當然,大部分的人在生活的有為洪流中,都會避免自己內心渴望的耳語。我絕對不是說靜心很容易或很愉快。靜心很簡單,但不見得容易。在忙碌的生活中擠出一點點時間,固定的正式練習靜心已經很不容易了,更別提時刻牢記,在生活的每時每刻,「不正式的」正念練習都隨時存在。但有時候我們會無法繼續忽視心中的暗示,有時候,不知為何,我們發現自己去到某個平常不會去的地方,或是神祕地被吸引到童年時可能去過的地方,或是去野外,或是去靜心靜修,或是一本書、一個課程,或是一段對話,可能為自己長期忽視的那一面提供一個機會,讓它攤在陽光下,被自己看到、聽到、感覺到、認識、存在。我們的心渴望了一輩子,想要遇見自己。

正念的宇宙提供的冒險是一個可能的方式,藉以進入你的其他存在面向。這個面向可能長期受到忽視、疏於照顧或乾脆被否定了。我們將看到正念有一個豐富且有質感的能力,影響我們的人生如何進行。同樣的道理,它也有相同的能力影響更大的世界,我們身處其中的世界,包括我們的家庭、工作、整個社會。它會影響我們如何看待自己這個人,我稱之為「身體政治」,也會影響世界及地球上所有的人。只要你經由內在與外在、存在與有為之間內建的、彼此互相影響的關係,親身體驗正念練習,這一切就都可能發生。

毫無疑問的,我們都自然存在於生命的網絡之內。在我們稱之為心智(mind)的網絡中,有看不見的無形本質,讓有情眾生和良知及覺察的潛能將無知轉化為智慧,將不和轉化為和解與和諧。覺察提供了一個安全的庇護所,在這裡可以重建我們自己,在當下有活力的、生動活潑的和諧、寧靜、創意和喜悅中休息,而不是期待著遙遠的未來,等事情「好轉」、等我們可以控制情況,或是等我們「改進」了自己之後。聽起來可能很奇怪,在任何時刻和每個時刻,保持正念的能力讓我們得以品嘗並存有於自己最為渴望卻大部分時候無法得到、其實就在手邊、更為偉大的穩定心智和寧靜,以及隨之而來的一切。

在我們的小宇宙中,和平寧靜就在當下此刻。在大宇宙中,幾乎每個人都渴望某種和平寧靜,尤其如果伴隨著正義,並肯定我們與生俱來的人性與人權。無論是身為個人或人類這個物種,如果我們能夠學著更清醒一些,就可以締造和平;如果我們可以學著成為自己真正能夠成為的一切;達到身而為人天賦潛力的可能性。諺語有云:「沒有通往和平之路;和平本身便是道路。」外在世界如此,心裡的內在世界也是如此。兩者其實為一,並無差別。

正念可以視為某種心胸開放的、時時刻刻的、不帶批判的覺察。培養正念的最佳方法就是經由靜心,而不是經由思考。因為最詳盡完整的闡述來自佛教傳統,正念經常被視為佛教禪修的核心,我會偶爾提到佛教及佛教和正念之間的關係。佛教在地球上已經有兩千五百年的傳統,我這樣做是希望大家能夠從這個偉大的傳統對當代世界提供的一切中,獲得某種理解和益處。

在我看來,佛教本身其實不是重點。你可以將佛陀視為他那個時代的天才、偉大的科學家,或至少和達爾文與愛因斯坦相當。佛學專家艾倫‧華里斯(Alan Wallace)喜歡說,佛陀沒有任何工具,只靠著他的內在思考,深刻檢視生與死的本質,以及無可避免的苦難。為了進行研究,首先他必須理解、發展、淬煉並學習微調與穩定他的研究工具,也就是他的心智,就像實驗室裡的科學家必須持續發展、淬煉、微調、穩定他們的研究工具一樣,才能拓展他們的感知——無論我們指的是巨大的光學或波頻望遠鏡、電子顯微鏡或正子攝影(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 PET)掃描器——深入查看、探索宇宙自然,以及宇宙中巨大而彼此連結的現象,無論是物理、化學、生物、心理或任何領域。

為了接受這個挑戰,佛陀和其追隨者針對心智及生命本質做了深刻的探索。他們自我觀察的努力導致驚人的發現。他們成功而正確地畫出這個人類精髓領域的樣貌,和普世人類的心智有關,和我們個別的想法、信念與文化無關。他們用的方法和調查結果都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普世現象,和各種理論、宗教或信仰系統無關。這些思想結構比較像醫學和科學發現,可以被任何人隨時隨地檢視,可以為自己進行個別測試。從一開始,佛陀就建議他的追隨者自己體驗測試。

因為我練習和教導正念,所以多數人假設我是佛教徒。當別人問我,我通常會說自己不是佛教徒(雖然有一段時間我確實認為自己是佛教徒,對於不同的佛教傳統和練習擁有極深的敬意和熱愛,曾經接受訓練並且一直持續練習),但我是佛教禪修的學生,很認真的學生,倒不是我獻身於佛教本身,而是我發現佛學的教導和練習異常深刻,同時普世皆可運用,藉以揭露人生真相並療癒我們。過去四十年我的人生經驗如此,許多我有榮幸一起共事的人也是如此。對於這些導師和其他人——東西方人士都有,他們在自己人生中體現了這些教導與練習具有的智慧和慈悲——我一直有著深深的感動並受到啓發。

對我而言,正念練習其實是愛的練習,和生命最基本的本質談戀愛,和生命真理談戀愛。對我而言,真理包括美、未知、可能、實相、當下的一切——它已經在這裡了——同時,處處皆然,因為此地可以是任何地方。我們已經討論過了,接下來也會繼續討論,正念永遠是當下,因為原本就沒有別的時間存在。

當下此刻,隨時隨地,給我們很大的空間可以一起合作,如果你願意捲起袖子,努力練習自己人生中的永恆、無為、覺察的話,生命總是從這一刻到下一刻地逐漸現身。確實,這是完全不花時間,卻同時也是一輩子的事。

無論大小,沒有任何一種文化或藝術形式可以獨占真理或美。但為了我們即將在本書和人生裡進行的探索,我發現運用詩人的作品既有用又深具啓發性。詩人極為獨特,他們獻身於意識和心的語言。最偉大的詩人都會深入探索內在意識及語言,以及內在和外在生命風景的親密關係,就像禪修傳統裡偉大的瑜伽修行者和老師一般。事實上,在禪修的傳統中,常常經由詩句表達啓發與洞見的時刻。瑜伽修行者和詩人都是無畏的真相探索家,表達各種可能性的捍衛者。

偉大的詩篇就像真正的藝術作品,它們是鏡片,讓我們看得更清晰;更重要的是,提升我們的能力,得以感覺自我狀況、心理、人生的強烈和重要,協助我們了解靜心練習要我們看哪裡、看什麼,對什麼敞開心胸。最重要的是,是什麼讓我們得以感覺和理解。全球各地的文化和傳統中都有詩。可以說,自古以來詩人便是良知的守護者、人性的靈魂。他們訴說了值得注意、值得思考的真相的許多面向。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中國、日本、歐洲、土耳其、波斯、印度、非洲、基督教徒、猶太教徒、伊斯蘭教徒、佛教徒或印度教徒、萬物有靈論者或經典信徒、男性或女性、古代或現代,全都帶給我們神祕的禮物,值得探索、體會、珍惜。他們帶來新鮮的視野,讓我們跨越文化和時間,看到自己、了解自己。他們帶給我們某些更基本、更具人性的東西,比我們期待的或已知的更多。經由這些鏡像視野,我們看到的不一定總是很舒服的景象,有時可能非常令人難過困擾。或許,這樣的詩才是最需要好好體會的,因為它們揭露了在我們意識中不斷改變的光影全貌,跟隨著內心的暗流。在最佳時刻,詩人能夠表達出無法表達的情感,此時,靈感和內心帶給詩人某種神祕的優雅,幻化成超越語言的語言,無法言說的一切被加工了、成形了、被指出來、有了生命,我們的參與也是其中的一部分。當我們閱讀,詩就活了起來。當我們閱讀或聆聽一首詩,讓詩來到身邊、接近我們,當我們用所有的敏銳和聰慧細細抓住每一個字、表達的每一個事件或時刻、表達時所用到的每一個呼吸、活力與藝術帶來的每一個意象,就讓我們超越了技巧,回到自身,回到實相。

所以,我們現在稍作暫停,之後再一起踏上探索的旅程,沐浴在清澈與痛苦的水域裡,沐浴在不可避免的努力中,人性就是渴望了解自己,提醒自己已經知道的事情,有時甚至可以成功。雖然很少是為了那個目的而做,但是經由非常友善、極為慷慨慈悲的作為,指出了可能深化我們生活與看見的方法。或許,我們可因此更能欣賞——甚至慶祝——我們是誰、我們是什麼、我們可能成為誰。

外面,寒冷的沙漠夜晚。
另外的這晚愈來愈溫暖,燃燒著。
讓地上披覆著多刺的痂。
我們這裡有柔軟的花園。
大陸炸掉了,
城市小鎮,一切
都成為燒毀的黑球。

我們聽到的消息中,充滿了對於未來的哀傷,
但是這裡真正的消息
是根本沒有消息。

――魯米(Rumi)
〔科曼‧巴爾克斯(Coleman Barks)和約翰‧莫亞尼(John Moyne)英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