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觀呼吸:佛陀開悟實修法門

觀呼吸:佛陀開悟實修法門

作者:佛使比丘

譯者:鄭振煌

出版社:大千出版

出版日期:2014年09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x21cm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50231671

ISBN:9789574472932

定價:NT$320

會員價:NT$272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摘文

↑TOP
接受「觀呼吸」訓練的禪和子,必須對它有徹底的瞭解,從隱喻中獲得好處。從前的老師很喜歡使用隱喻,譬如《清淨道論》的作者,就在序中描述「觀呼吸」說:

「屹立在地上的智者,擧起手中的銳利武器,在石頭上磨,然後勤奮地清除了濃密的叢林。」

「智者」就是天生睿智的人,這種睿智是不成熟的,有待發展成真誠的「觀智」。有志修行的人,必須銳利得足以進一步發展天生的睿智。遲鈍的人,無法以此處所討論的方法來修行。依據規矩,他必須先以信仰為基礎或運用各種儀式。

雖然具有天生的睿智,禪和子還必須「屹立在地上」;所謂「地」,就是指「戒」。他必須嚴守戒律,才能去除瑕疵和苦難。戒被比喻為堅實的地,上面可以安全地站人,與泥地或沼澤地相對照。精進修行的人,不管他是出家僧侶或在家居士,都必須戒行清淨,屹立在戒上。

「銳 利武器」就是「世俗智」,指經由研究所獲得的各種瞭解,特別是與修行有關的各種知識。藉著「磨」的過程,這種「世俗智」可以轉化成「出世智」,觀照深遠, 足以解除枷鎖和天性。「手」就是「運作智」,可以指示在六道中流浪的眾生應該怎麼做。它表示自然智已經發展到一個相當的層次,知道應該做什麼和怎麼做。 「石頭」就是專注。專注的修行,必須「先」於觀;它是智慧和觀的基礎。不論是自然的專注或有意發展出來的專注,都是武器在上面磨的石頭。

「勤奮」指「四如意足」:欲如意足、勤如意足、心如意足、觀如意足。這「四如意足」是成功的要件。「濃密的叢林」指煩惱。這些煩惱會像「濃密的叢林」裡的荊棘,伸出刺來。清除了濃密的叢林,比喻清除了重重的煩惱。
這些隱喻勾勒出修行的方法,也指明了各種善良品質 ( 如道德等 )間的相互關係。它們可以消除誤解,鼓勵人們修行。

「屹立在地上的智者,擧起手中的銳利武器,在石頭上磨,然後勤奮地清除了濃密的叢林。」禪和子的內眼,必須常常記住這一個公式。立志修行的人,首先必須去除障礙。障礙主要有十種,或大或小,會牽絆禪和子。

一、 居處障:禪和子關心他的居處,擔憂要住的地方——也放不下為了要在樹林裡修行而必須放棄的舒適寺院。居處障甚至包括關心修行所在地的小茅屋,如驅蟻、修補 漏水的屋頂或其他必須費心的事情。所有這些都是障礙,不利修行。禪和子必須一開始就把這些事情全都解決好,才不會有後顧之憂。因此,初機最好是到一個完全 陌生的環境修行,才不會有所牽掛。若能在樹下修行,當然好過在茅屋中修行——不過,必須尋找完全隱蔽的樹才行,免得受到好奇的旁觀者干擾。如果他找不到這 種樹,也要保持心的寧靜,即使有人盯著看,也要無動於衷。在樹下修行,可以完全免除居處的障礙。

二、家庭障:關心資助他修行的護法,唯恐他們生病,或有一天沒碰面就擔憂會失掉他們。對護法的感情和執著,一定會帶來憂慮。禪和子必須改變他的心態,暫時把護法觀想成死去了。

三、 名聞利養障:禪和子害怕一開始修行就會失去過去所享有的好處,希望在修行結束後,還能獲得更多的利益、名聲……。總之,就是害怕會失掉什麼。禪和子必須果 敢地捨棄一切名聞利養,因為這些都有礙於證取涅槃的修行。在訓練期間,禪和子必須放棄過去、現在、甚至未來的一切東西,接受窮困的生活。如果在修行時有什 麼需要產生,也不可以講或想,一切都要放下,等到後來才處理。

四、社會承諾:包括關心在自己權威、照顧或責任下的人們;這些社會承諾必須整個放棄。禪和子必須決心單獨生活。雖然他在訓練完後還要回到社會去,但在這之前,他必須放下一切。

五、 工作障:禪和子所負責而還沒有完成,或他特別喜歡的工作,都可以說是障礙。禪和子必須有明智而清晰的認識,除了目前的修行以外,沒有那一樣工作是重要的。 修行才是最有價值和最重要的工作,其他都是小事,不得妨礙修行。一些不重要的小事情如果可以解決,如委派適當的人去做,也要在修行之前安排好。

六、 旅行障:由旅行所產生的憂慮,會對兩種人構成障礙。最重要的,任何人如果是在旅行時修行,就是一種障礙。在這種情況下,禪和子千萬不可以掛念與旅行有關的 任何事情,如第二天要住哪裡……。消除這種障礙的方法,就是要覺得自己好像在做短程旅行而已。其次,有些人喜歡到遠處旅行,卻必須在某一個地方接受訓練, 這也會構成障礙。這種人必須克服他對旅行的執著。譬如,他必須把季節和氣候置之度外,不去想哪個地方值得看或值得住。而且,他不可以想過去他所喜愛的旅 行。在雨季中,他不可以計畫修行後要到哪裡去旅行。

七、親戚障:對親戚 ( 從父母到遠親 ) 的關心,會形成一種障礙。禪和子不可讓他對親戚福禍的牽掛妨害到修行。如果他至誠修行,就絕對不可以讓自己受到這類事情的影響。如果他是一位僧侶,就必須 提醒自己既然出家,就要厭離世間,就要完全捨離親戚。他必須進一步觀想 ( 特別是在訓練期間 ),發展出完全捨離一切人、事、物的感覺。如果他是一位在家居士,就必須觀想,他正在為自己和親戚尋找最好的東西。而且,僧侶和在家居士都必須觀想,任何 親戚都不能幫助他從六道輪迴獲得解脫。在這個世間裡,即使是最親近的親戚、父母、兒女,都幫不上什麼忙。每個人都必須幫助自己,因此我們也應該給予每一個 人幫助自己的機會。只有解脫輪迴的人,才能夠幫忙那些仍然在六道中輪迴的親戚。一個人如果連自己都無法解脫,絕對幫不了別人的忙。

八、 疾病障:禪和子不應該害怕陌生的修行和生活方式會使他生病;如果他在修行中生病了,而且沒有治好的可能,也必須愉快地忍受這種情況,精進不退,把生命置之 度外。最重要的是:不要擔心將來可能會生病。禪和子不可以擔心他的健康會有什麼變化、他能不能獲得治療,或他可以從哪兒拿到藥。他一點也不可以擔憂這些事 情。修行就是在吃不死的藥,它可以治療最危險的疾病——煩惱和苦。「法」藥可以保證永遠不生這些疾病,而這是每一個人都可以親身體證的。任何人的健康情形 如果已經不好,就必須趕緊治療好,免得在修行時還要為治療操心。如果他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嘗試過各種方法,還不能治好病的話,最好是放棄治療,不要再傷 腦筋了。禪和子必須以精進修行來對抗死亡。他必須勇敢、意志堅強,不讓疾病和死亡的恐懼在心中佔有任何地位。他必須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修行。

九、 研究障:在同一時間修行和研究是不切實際的。如果一個人已經決定精進修行,且希望獲得修行的最佳結果,就必須暫時放下研究。( 請注意:「研究」此處是指學術上的研究,不包括向善知識或禪師請示修行上的問題。) 耽於鑽研書本的人,一定要放棄這種執著。同樣道理,老師如果也希望獲得修行的最佳結果,就必須放棄對教學生的執著。

十、神通障:有些人 念念不忘要獲得神通,他們發現神通很誘人。任何人如果執著於獲得神通,而且也是為了這個目的才來修行,就會很容易走火入魔。禪和子必須完全放棄獲得神通的 欲望;如此,他的修行才能直接通往聖道和果,最後證得涅槃。對於那些還沒有開始修行的人而言,這是去除神通障的方法。真誠修行,並且已經獲得某種神通的 人,自然會對神通產生極大的興趣。於是,他滿腦子都是以獲得神通作為修行的目標。這是高深修行的極大障礙,使人無法證得無常、苦、空的三法印真理。在證得 涅槃之前,必須先了悟三法印;一般人以為證取涅槃的同時也可以獲得神通,這是錯誤的。但是,透過修行而證得最高真理的人,可能也會獲得神通的副產品。這不 是一般的現象,只有某些人在某些情況下才會發生。獲得神通的修行方法,和證取涅槃的修行法門截然不同,二者不可混為一談。禪和子必須至誠求取涅槃,不可追 求神通。神通的獲得,完全是一種獲得名聞利養的方法,對於消除煩惱是毫無用處的。

上面討論過的十種障礙,會妨害修行。這些障礙如果無法清除,就找不到專注的磨石,可以用來琢磨智慧的刀刃。沒有銳利的刀刃,如何能清除煩惱的叢林呢?因此,消除障礙是非常重要的前行,不可掉以輕心。

禪 和子必須知道如何選擇最有利於修行的地點和環境。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首先他必須知道自己的性格,也要知道哪種環境最適合他們。雖然,訓練的目標是要獲得解 脫,也就是說,既不可以喜歡也不可以不喜歡環境,完全不可以受到環境的影響,但初機還是要小心翼翼地選擇環境。因此,禪和子絕對要清楚地瞭解環境和自己性 格之間的互動,其性質和模式是什麼?二者可以配合得很好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必須知道好到什麼程度?是怎樣配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