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四念處內觀禪修法2:你從未正確知道的身念處(二版一刷)

四念處內觀禪修法2:你從未正確知道的身念處(二版一刷)

作者:阿姜念.摩訶尼拉難陀

譯者:凡拉達摩

出版社:大千出版

出版日期:2014年08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 x 21 cm / 單色印刷 / 二版一刷

商品編號:1150231661

ISBN:9789574472888

定價:NT$320

會員價:NT$272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序/後記

< 回商品頁

前言

↑TOP
如果問到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簡單的說,渴愛(或三種貪愛)是苦唯一的因,並且存在一條滅苦之道。而此滅苦之道即是由實踐八正道,亦即中道來成就。它是從念住的修習四念處下手而體驗身心的三法印(無常,苦,無我)。本書所談到的四念處修法就是以四個基本念住之一為所緣的身念處修法。

這種修法要觀照個人的身與心,而非觀察個人身外之物。身與心必須被清楚的覺照——包括精進、正念和正知。

涅槃是斷除煩惱和止息苦痛的法;而涅槃之道,詳述之即十六階智。這十六階智事實上是以上述能照見三法印的實相般若逐步證得的——然後才導致涅槃。然而只有某些階智(第一、三、四、十二階智)才是具有決定性的,然而其他的階智僅是伴隨著他們而生的。

有人會問到:用「心王—心所—色法」這個名相來描述身心真正的用意是什麼?心王—心所可說是「識的狀態」,共有八十九種包含所有有情的心活動的識——有時或稱為「心」,但心或識是不可能單獨存在的:它是各種不同的心所法所組成的。因此可以提醒我們心不是一個堅實或永恆的個體,只是一連串剎那生滅的識的狀態。(事實上,我們整個世間——五蘊的世間——在每一剎那只是這些識的狀態之一而已。)如此看待此心(迅速生滅而不實),我見就不易起現行。心王、心所是出自佛法阿毘達摩(分析的教法),而阿毘達摩的要旨就是將身心分析成更微細的功能和部——然後去觀察每一部份皆無我。

最後,對於要從事這種修法的學生很種重要的是——要了解這種修法和其他現今毗婆舍那修法不同之處:

(一)雖然修行者最後要觀照身心兩者,但他必須從觀身入手,保持觀身直到觀身夠清楚了,心就會顯現(這是因為身是粗顯的——因此較易關照)。這點是根據佛音論師所著的《清淨道論》的指示(第十八品):「當他對於色(身)次第澄清、去結,而極清淨之時,則他障礙的煩惱沉落,如無濁泥之水,心得清淨,對於以彼(色),為緣的非色法(心)亦自得明瞭。」

修行者必須不斷地觀身直到真正明瞭先心為止,而觀照的智慧改變我見之前,他將無法進至其他階智和達到涅槃。

(二)必須視為身心實相——亦即將他們視為四念處之一(身、受、心、法),並以三心:精進、正念和正知來觀照身心。

(三)觀身時必須觀照整個色身——而非色身的一部份,如腳、小腹等。

(四)這種修法只有念住(正念)是不夠的。正念必須配合正知,正念和正知要一起運作。正知即知道坐的、站的是色身非「你」等等,聽的、看的是心非「你」等等。太多念住(正念)而沒有正知,事實上是不好的——導致偏定,而隱蔽了智慧。

(五)這種修法用以防止生起喜歡(貪)或不喜歡(嗔)——而因此可以改變我見(癡)。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如果不能防止喜歡或不喜歡,就不是四念處的修法。舉例來說:以正思惟(如理作意)——觀照改變舊姿勢時不是出於貪欲——而是要對治身苦。「如理作意」也要用於知道吃飯、沐浴、工作等等不是為了享樂,而是要對治身苦。我們必須隨時保持如理作意防止喜歡或不喜歡,而且刻意走得很慢或以緩慢的動作工作都是出自貪欲,因此不適用。所有的動作,必須以自然的方式運作,而我們只要隨時保持如理作意以防止喜歡或不喜歡生起即可。

編按:雖是前言,卻也是導讀,一舉將全書的重要概念道盡。本書後面收錄阿姜念和學生的對話,是另一個精彩之處,我們可以從別人遇到的問題,轉化成自身實修的參考經驗,也能從此更加釐清前面的實修過程。如果你照順序讀完全書,之後再回頭複習前面的理論和實修,你會發現很容易吸收。由於阿姜念講法的特色就是「簡潔扼要」,所以在十六階智部份,若要更詳細瞭解,可以參考《洞見最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