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梵網經

梵網經

作者:賴永海 主編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03日

語言:繁體中文

商品編號:1150020291

ISBN:9789570841053

定價:NT$320

會員價:NT$272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菩薩心地品之上

↑TOP
本品敘述了釋迦牟尼佛在第四禪天摩醯首羅天王宮中,為無量大梵天王及大菩薩,轉述蓮華臺藏世界盧舍那佛所說的心地法門品,其內容主要闡述了大乘菩薩修行的次第,發趣十心、長養十心、金剛十心、體性十地,即三十心、十地共四十法門。

大乘菩薩行者從初發菩提心到修行圓滿成佛的階位,《華嚴經》、《楞嚴經》、《深密經》、《菩薩瓔珞本業經》、《瑜伽師地論》等佛教經論皆有所述,但略有差異。《攝大乘論》中言其為四位,唯識家認為有四十一階位,《大智度論》說有四十二階位,《仁王般若經》說有五十一階位,《菩薩瓔珞本業經》、《華嚴經》中說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共五十二個等級。

十信: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護法心、迴向心、戒心、願心。十住: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頂住。

十行:歡喜行、饒益行、無瞋恚行、無盡行、離癡亂行、善現行、無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實行。

十迴向: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不壞迴向、等一切佛迴向、至一切處迴向、無盡功德藏迴向、隨順平等善根迴向、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真如相迴向、無縛無著解脫迴向、法界無量迴向。

十地: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

發心修學大乘菩薩道者,當經歷此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五十個階位之後,進入第五十一等覺位。所謂等覺,指行十地,見解與佛相同,但實際修行比佛略遜一籌者。待斷盡最後一絲無明,證得圓妙般若,具足無量功德,便登上妙覺位,即相等於佛陀的正覺之位。

《梵網經》中菩薩修行雖只講三十心十地共四十次第,但與《華嚴經》、《菩薩瓔珞本業經》等大乘經典所講五十二階地大同小異,且都用十進位法,集中體現了大乘佛教修學的次第。對般若、佛性、涅槃等大乘佛教範疇,《梵網經》進行了簡約的、玄學化的說明,並對小乘佛教的有關思想做了大乘的理解和詮釋,從而為下卷的十重、四十八輕戒的戒律思想建立了扎實的大乘義理基礎。

爾時,蓮華臺藏世界盧舍那佛,廣答告千釋迦、千百億釋迦所問心地法品。「諸佛當知,堅信忍中1,十發趣心向果2:一捨心,二戒心,三忍心,四進心,五定心,六慧心,七願心,八護心,九喜心,十頂心。
「諸佛當知,從是十發趣心,入堅法忍中3,十長養心向果4:一慈心,二悲心,三喜心,四捨心,五施心,六好語心,七益心,八同心,九定心,十慧心。

「諸佛當知,從是十長養心,入堅修忍中5,十金剛心向果6:一信心,二念心,三迴向心,四達心,五直心,六不退心,七大乘心,八無相心,九慧心,十不壞心。

「諸佛當知,從是十金剛心,入堅聖忍中7。十地向果8:一體性平等地,二體性善慧地,三體性光明地,四體性爾焰地,五體性慧照地,六體性華光地,七體性滿足地,八體性佛吼地,九體性華嚴地,十體性入佛界地。
「是四十法門品,我先為菩薩時,修入佛果之根源。如是一切眾生,入發趣、長養、金剛、十地,證當成果。無為無相9,大滿常住10。十力、十八不共行、法身、智身滿足11。」

爾時,蓮華臺藏世界,盧舍那佛赫赫大光明座上,千華上佛,千百億佛,一切世界佛。是座中有一菩薩,名華光王大智明菩薩,從坐而立,白盧舍那佛言:「世尊,佛上略開十發趣、十長養、十金剛、十地名相,其一一義中,未可解了,唯願說之!唯願說之!」妙極金剛寶藏一切智門,〈如來百觀品〉中已明。

【譯文】

此時,於此蓮華臺藏世界之中,盧舍那佛廣泛回答了千釋迦、千百億釋迦所問的心地法門。

盧舍那佛說:「諸佛應當知道,發心趣向大乘,成就『堅信忍』,有『十發趣』而心心皆趣向佛果。即:一、捨心,二、戒心,三、忍心,四、進心,五、定心,六、慧心,七、願心,八、護心,九、喜心,十、頂心。
「諸佛應當知道,從此『十發趣』可證入『堅法忍』中,得『十長養心』而心心皆趣向佛果。

即:一、慈心,二、悲心,三、喜心,四、捨心,五、施心,六、好語心,七、益心,八、同心,九、定心,十、慧心。

「諸佛應當知道,從此『十長養心』可證入『堅修忍』中,得『十金剛心』而心心皆趣向佛果。

即:一、信心,二、念心,三、迴向心,四、達心,五、直心,六、不退心,七、大乘心,八、無相心,九、慧心,十、不壞心。

「諸佛應當知道,從此『十金剛心』可證入『堅聖忍』中,入十地位而趣向佛果。即:一、體性平等地,二、體性善慧地,三、體性光明地,四、體性爾焰地,五、體性慧照地,六、體性華光地,七、體性滿足地,八、體性佛吼地,九、體性華嚴地,十、體性入佛界地。__「此處所說的四十法門品(即上述三十心、十地),是我在修大乘菩薩道時所修持的內容,是證得佛果的根本。所以,一切眾生,如果能夠修持這十發趣、十長養心、十金剛心,乃至十地,則能證成佛果。能夠通達無為無相的真義,諸漏永盡,功德圓滿,不變不遷,十力、十八不共法、法身、智身圓滿具足。」

這時,蓮華臺藏世界,盧舍那佛赫赫大光明座上,千華之上無量諸佛,千百億佛,一切世界諸佛,皆會聚而至。在座有位華光王大智明菩薩,從座位上站起,向盧舍那佛說:「世尊,您剛才已經簡略開示了十發趣、十長養、十金剛及十地的名相,然其中一一深義,我們未能詳細了解,懇請您詳細解說!懇請您詳細解說!」妙極金剛寶藏一切智門,在大本《梵網經》中的〈如來百觀品〉中已經詳細說明。

【注釋】

1 堅信忍:菩薩修行的法門,即修習信心堅固,得成於忍,以得證發趣位。

2 十發趣:即「十住」或「十心」,是入位之初,故為「發趣」。心向果:即心心皆指向佛果,心心符合「上求佛果,下化眾生」的宏願。發趣,即發心趣向大乘之境。

3 堅法忍:從法趣位,修習堅固,得成於忍,乃得證長養位。

4 十長養:菩薩修行五十二階位中,第二十一位至第三十位的十行位。於此位中,菩薩增長善根,長養聖胎,故名「長養」。此時所修之十種心,即「十長養心」。

5 堅修忍:修習長養心,堅固成忍,乃得證金剛位。

6 十金剛:菩薩修行五十二階位中,第三十一位至第四十位的十迴向位。迴向,指以大悲心救護一切眾生之意。修行到達十迴向位時,便會堅強地積集善根,故又稱為「十金剛位」。

7 堅聖忍:修習聖法,成堅固忍,乃證入十地位。忍可諦理,故名「聖忍」。

8 十地:真正證入菩薩果位的十個階位。大地能生長萬物,故佛典中常以「地」來形容能生長功德、負荷一切的菩薩行。十地,與前面的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有了本質的區別。證入初地,即入見道位,現證法身,此時必歡喜之極,從此能荷擔如來家業,紹隆佛種不斷,真是佛子,真正得生如來家。

9 無為:原係「涅槃」之異名,「無造作」之意,與「有為」相對,即非由因緣所造作、離生滅變化而絕對常住之法,又稱「無為法」。無相:無形相之意,為「有相」之對稱,也用來描述涅槃之境。北本《大般涅槃經》卷三十〈師子吼菩薩品〉:「涅槃無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生相、住相、壞相、男相、女相等十相,故涅槃又稱無相。」

10 大滿:指萬德圓滿。常住:指不變不遷。

11 十力:即「十種智力」,從內容上有佛的十力和菩薩的十力兩種之分。菩薩十力,指在十迴向中,第九無縛無著解脫迴向位之菩薩所具足的十種力:深心力(直心力)、增上深心力(深心力)、方便力、智力(智慧力)、願力、行力、乘力、神變力(遊戲神通力)、菩提力、轉法輪力。如來十力,是指佛十八共法(見下注)中的十種。因為如來證得實相之智,了達一切,無能壞,無能勝,故有多種神力。即:一、處非處智力,謂如來於一切因緣果報審實能知。二、業異熟智力,謂如來於一切眾生過去、未來、現在三世業緣果報生處,皆悉遍知。三、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力,謂如來於諸禪定自在無礙,其淺深次第如實遍知。四、根上下智力,謂如來於諸生根性勝劣、得果大小皆實遍知。五、種種勝解智力,謂如來於諸眾生種種欲樂善惡不同,如實遍知。六、種種界智力,謂如來於世間眾生種種界分不同,如實遍知。七、遍趣行智力,謂如來於六道有漏行所至處、涅槃無漏行所至處如實遍知。八、宿住隨念智力,謂如來於種種宿命,如實遍知。九、死生智力,謂如來借天眼如實了知眾生死生之時與未來生之善惡趣,乃至美、醜、貧、富等善惡業緣。十、漏盡智力,謂如來於一切惑餘習氣分永斷不生,如實遍知。(《佛光大辭典》)十八不共行:也稱「十八不共法」,指佛和菩薩所具有的十八種不同於聲聞、緣覺的特徵或功德,在內容上有菩薩十八不共法和佛十八不共法。菩薩十八不共法:一、行施不隨他教,二、持戒不隨他教,三、修忍不隨他教,四、精進不隨他教,五、靜慮不隨他教,六、般若不隨他教,七、行於攝事,能攝一切有情,八、能解迴向,九、方便善巧為主,十、不退大乘,十一、善能示現於生死涅槃,而得安樂,言音善巧能隨世俗,十二、智為前導,雖現前起種種受生,而無所作,離諸過失,十三、具足十善身語意業,十四、為攝諸有情,恆不捨離,常能忍受一切苦蘊,十五、能為示現一切世間之所愛樂,十六、雖於眾多苦惱愚夫及聲聞中住,而不忘失一切智心,如寶堅固清淨莊嚴,十七、若受一切法王位時,以繒及水繫灌其頂,十八、能不捨離諸佛正法示現悕求。佛之十八不共法:一、諸佛身無失,二、口無失,三、念無失,四、無異想,五、無不定心,六、無不捨心,七、欲無減,即度眾生之欲望不減,八、精進無減,九、念無減,十、慧無減,十一、解脫無減,十二、解脫知見無減,十三、身業隨智慧行,十四、一切口業隨智慧行,十五、一切意業隨智慧行,十六、智慧知見過去世無閡無障,十七、智慧知見未來世無閡無障,十八、智慧知見現在世無閡無障。(《佛光大辭典》)智身:華嚴宗所說佛的十身之一,因佛身具足圓明之智慧,故又稱「智身」。

【解讀】

對於大乘菩薩道的修習,《梵網經》分四十階位,可粗分為四位,此四位又是漸次推進,相互攝持的。一、十發趣,就是說,修習大乘菩薩道,首先得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大乘願心,具體表現在捨心、戒心、忍心、進心、定心、慧心、願心、護心、喜心、頂心。雖然發心,但不一定能常存此心,所以得時常修習此十心,待此十心於自心接近純熟,是謂證入「堅信忍」,得「十住位」,即信心堅固,則心心皆趣向佛果,正所謂「發心如初,成佛有餘」。二、十長養心,由十發趣而對大乘佛法信心堅固,由修習佛法而產生法喜,進而得以增修、滋養善根。修法得益,則會進一步_增強對大乘佛法的信心,是謂「堅法忍」,得「十行」位。三、十金剛,「十長養心」涵養成熟,法喜日盛,繼續培養善根,則逐漸達到十金剛心,待十金剛心成熟,則入「堅聖忍」,成就「十迴向」位。四、十地。前三階位的修行,總體上說屬於證果成聖的前期階段,即使與十地中的最低階位初地相比,仍然有著本質的區別。前三期成就者可以稱為「賢人」,真正登地證果者,方可稱為「得道聖人」。證入初地的菩薩,初始見道,證我空法空之理,斷小乘所說的「三結縛」(身見、戒禁取見、疑見),得從來未有之出世心,嘗到從來未有的離世樂,觀察如來所有的一切功德,分證了無上菩提,所以得到無比的歡喜。登地菩薩,方才真正開始能荷擔如來家業,紹隆佛種不斷,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佛子,名為「生諸如來家」。但證果菩薩又有境界不同,共有十個層次,是謂十地。第十地成就後,即進入等覺位,並最終登上妙覺位而成就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