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活在當下的智慧:讀懂智者大師空假中三諦圓融

活在當下的智慧:讀懂智者大師空假中三諦圓融

作者:釋浮光

出版社:大千出版

出版日期:2013年07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商品編號:1150231581

ISBN:9789574472789

定價:NT$280

會員價:NT$238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已搶購一空
目前無法購買

可購買時通知我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書摘

↑TOP
智者三諦圓融思想的淵源

隨代天台宗高僧智者大師的「三諦」思想,及其所依據之佛教經論。智者大師除了傳承慧文從龍樹《中論》所悟的思想之外,又加入慧思誦《法華經》所悟「法華三昧」的「一心三觀」之內容。慧文(天台二祖,初祖是龍樹菩薩)讀到龍樹《中觀論》至四句偈:「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恍然悟「一心三觀」之理,又經慧思將《法華經》的「十如是」加入充實內容,至智者大師建立「三諦實相」之說。

諸法實相既是空諦又是假諦,因而同時又是假有、實空的中諦。因此根據中諦,事物的本質,亦假有亦實空,亦是統一空假的中。三諦同時是一切事物真實不虛的本質、實相。三諦也是實相的三個表現方式,空諦是除一切法,假諦立一切法,而中諦統一切法;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一真一切真,這就是智者大師在實相問題上的獨特建樹,也是繼承上述思想的基礎,有所創發。

其思想建立在下面幾部佛典:(一)中道思想:《瓔珞經》的「三觀」裡「中道第一義觀」,和《仁王般若經》的「第一義諦雙照有、無二諦」的說法。(二)唯心傾向:受了《仁王般若經》的第一義諦即「心諦」的影響。(三)三諦一體:這主要受了《中論》四句偈,以及《大智度論》「三智一心得」的影響。(四)中道即佛性:這主要受了《大般涅槃經》「佛性即中道第一義空」,乃至「佛性不空」的影響。

從以上思想的融會貫通來看,智者大師的三諦思想顯然超出《大般涅槃經》、《中論》、《大智度論》等經典內涵。三智是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辟支佛、聲聞所證是一切智,能掌握一切現象共性的空寂本質,可以觀照見實相。大乘菩薩所證是道種智,可以通達世間妙有之本質,而照見般若方便智慧達究竟。諸佛所證是一切種智,可以「照空假中,皆見實相」。三智是一非三,均是佛智,只是觀照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因而可在一心中得,三智是能觀之心即觀照的主體;三諦是所觀,即觀照的對象。三智能在一心中得,三智所觀的三諦,也能在一心得,將此道理用於實踐觀照方面,就是「一心三觀」,在修觀時,於一心頓照空、假、中三者,隨觀一法即具三,如觀空時,假中皆空。觀假時,空中同時皆假。觀中時,同時觀照到法的空假本質。

智者大師在繼承上述思想後,創發性提出「三諦圓融」,並且對三諦、三智、三觀之間,做了「圓」為特徵的本體論。智者大師再依藏、通、別、圓判為四種二諦,再進為七種二諦、五種三諦,認為藏、通沒有圓融的中道思想,別教才有。在本章節中由一些典籍文獻資料,可窺知智者大師會通思想的軌跡及來龍去脈。

從俗諦探討三諦圓融思想

在世俗的眼光中,對哲理悟解與宗教信仰雖是抽象的,但從社會上種種反應人生層面來看,這些古代的思想卻與時代脈博相關,共存在書中共振的關係,是以間接、直接地反映全貌,如是而已,並賦予這些思想一種新的詮釋。三諦圓融從俗諦上來說,明顯如鼎之腳,有三種相對的立場,也各有不同的意涵,但三軌可遍攝一切法,三諦可圓融於俗諦之中,本章節舉出天台思想運用「三」來呈現實相真理。

從三諦的認識、證得的角度來看,它不是凡夫的情感體驗和邏輯思維所能把握的。因為世俗智慧是有限的,而萬事萬物之實相超越時空和名言,是無限的。諸相的相即相融是不可思議境,只能由般若智慧才能證得,只有當修持止觀到一定的境界時,才能徹悟。

智者大師認為止觀所要成就的任何法都具有「三軌」,即三種條件。這三者與三諦相應,真性是中道義,觀照對空,資成對假。

在止觀中,當觀照處於空寂狀態,藉佛所說的義理(假),就能澈悟諸法之真性或中道實相。只有三個條件同時具備,才能把握到圓融的三諦。天台的理論系統中,真諦和俗諦是平等並沒有真諦高於俗諦的現象,法性是一切諸法之法性,而非單是心法或者色法之法性,更進一步說,真諦、俗諦的區別是分別智之所為,並非諸法的本相,就實相面而言「實相外更無別法」,所以乃是真諦俗諦圓融的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