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禪在哪裡?:聖嚴法師西方禪修指導2
Finding Chan: Chan Master Sheng Yen's Teachings in the West II

作者:聖嚴法師

譯者:法鼓山國際編譯組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大智慧

規格:正25K / 平裝 / 112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0750161

ISBN:9789575986285

定價:NT$150

會員價:NT$128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序/後記

< 回商品頁

編者序

↑TOP
本書內容為聖嚴法師在美國的禪修開示,原文刊登於美國《禪通訊》(Chan Newsletter),並於2009年6月起,陸續翻譯成中文,在《人生》和《法鼓》雜誌上連載,深受讀者喜愛。

聖嚴法師自一九七五年於日本取得博士學位後,旋即赴美弘法,在美國的早期生活非常困頓,卻絲毫無法動搖他弘揚佛法的決心與毅力。

本書共收錄十二篇開示,為針對西方弟子所做的禪修指導,最早一篇講述於1980年1月,為聖嚴法師返臺前對美國信眾的臨別贈言,標題為「以心相應」,其他篇章則涵蓋了法師平常對大眾的開示,或是在弘法行程中留下的精彩演說。我們將此歸納整理為三個單元,分別是:(一)什麼是禪?(二)禪與日常生活、(三)以心相應。

(一)什麼是禪?

此一篇章收錄五篇開示,第一篇〈萬法歸一〉,法師以中國諺語:「春江水暖鴨先知。」巧妙地解說了在禪修中的感受是相當個人的,禁語是為了要完全投入修行。〈禪的精神〉一文強調禪修得力的四個要素,分別是:報怨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稱法行,並藉由故事說明禪宗的以心印心,重視心的解脫。

〈禪的四個觀點〉中以四個觀點來說明什麼是「禪」,分別是:禪的理論、禪的體驗、禪的目標,還有禪的訓練和修行。這篇開示是聖嚴法師在華盛頓弘法時所發表的演說,開示中運用了公案和歷史故事,善巧地分享了「禪」是什麼。《楞嚴經》提到,所有的事物都是在變化中,唯有了解〈變與不變〉,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自在。第五篇以〈平靜和激烈的方法〉解說如何以不同的方式練習話頭禪法。

(二)禪與日常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禪」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在此篇章中,聖嚴法師以三個主題來做說明。〈禪與日常生活〉告訴我們要拋開舊有的聽聞言說,直接去體悟禪;如何才能做到呢?菩提達摩提出「理入」與「行入」兩種方式,「理入」要我們放下自我,不需要研讀經教或修行,也沒有什麼要說或要做的,讓自己的心如同一面透明透亮、如如不動的牆;「行入」則是將修行分為四個階段,也即是在第一篇〈禪的精神〉中強調的四個要素,說明受苦肇因於過去造作,喜樂來自於過去的成果,若修行者能夠保持一種無所求的態度,並以正向、積極的方式去行動,這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最好的禪修境界。

〈鬆與緊〉中,法師面對資質不同的禪眾,每每應機變換不同的指導方法,或緊或鬆來做調整。〈日常禪修和精進禪修〉則列舉了三種禪修常見的問題,告訴我們如何用方法來面對與處理;此外,修行人遇到問題時可分三個階段來處理:認識煩惱、辨別煩惱、對治煩惱。如果大家都能以其他人的利益著想,常持感恩、奉獻的心,不斷地努力用功,才能夠成為一位大修行者。

(三)以心相應

修行離不開「心」,聖嚴法師在〈慈心觀〉裡提到,慈心觀的修行有五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去觀對我們有利、有害或無利無害的有情眾生,第二個層次是觀想自己,第三個層次是去探究與眾生互動時的心念,第四個層次是觀想有情眾生所受的苦,以及受苦的原因,第五個層次則是觀有情眾生的平等觀。修習慈心觀可以幫助我們祛除瞋心,並生起度眾離苦的願心。

〈以心相應〉裡,法師要我們謹記自己修行的目的和應有的態度,並勸勉弟子不要自私。在〈佛教徒的命運〉開示中,要我們以佛法為指引,不要受命運所支配,藉由修行佛法,即可改變命運;當我們能夠藉由修行學習控制自己,有力量駕馭自己的心時,就不會被命運所左右。

最後一篇〈北美的禪佛教〉,是聖嚴法師分享在美國居住多年所觀察到的一些現象。法師認為在美國還是需要有禪法,並從印度禪法開始談起,介紹歷代禪宗祖師如何教禪,藉由許多公案來說明什麼是禪,最後勉勵西方禪修者能夠傳承漢傳禪法,成就自我修行並形塑出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曾對五祖弘忍大師說:「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聖嚴法師畢生致力於弘揚漢傳佛法,也是不分東西方國界、種族,包容一切。我們若能藉由法師在美國的開示而受益,自我修行必能更自在且精進。

法鼓文化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