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誰惹你生氣?
Working with Anger

作者:圖丹卻准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05年06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大自在

規格:平裝 / 15x21 cm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0760032

ISBN:9789575983253

定價:NT$260

會員價:NT$221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第九章 當別人觸碰到我們的痛處時

↑TOP
技巧 15
瞭解自己的痛處


我們每個人都有「痛處」──身上的敏感地帶。每當痛處被觸碰時,我們就會失控,責怪別人讓我們不高興,但是我們的不高興是由許多的因緣和合而成的。我們提供別人痛處,別人來執行觸碰的動作,如果我們沒有痛處,別人就無法觸碰它們了。

我們必須為自己的痛處負責,只要我們有痛處存在,就會有人觸碰到它們,尤其當它們又大、又紅、又閃閃發光的時候,更是如此。我們的痛處如此敏感,甚至是一個人從身旁走過,經過時所帶動的微風都會觸動我們的痛處偵測器,使警報器狂鳴不已。「那個傢伙侵犯了(傷害了、批評了、隱瞞了、操控了、欺騙了……等)我!」雖然多半的時候對方並沒有傷害我們的意圖,但是痛處仍被碰到了,只因為它們過分敏感。

例如:海倫很驕傲自己是個好母親。她非常疼愛孩子,對孩子的安全問題很注意,也會讓孩子有許多機會去學習和遊玩。由於幼稚園離家只有幾條街,有時候她會請朋友順道去接女兒回家。即使朋友的車上並沒有兒童座椅,海倫也不擔心,因為距離很近。有一天當朋友卡琳說要來家裡拜訪,海倫就請她順路去接一下女兒,卡琳回答:「我不能去接她,因為我車上沒有兒童座椅。當一個母親一定要有這樣的認知,任何一個有充分認知的母親都知道,年幼的孩童是不可以搭乘沒有兒童座椅的汽車的。」

海倫把「有充分認知的母親」解讀成「好母親」的意思,因此被卡琳的話中之意所冒犯,她生了好幾天的悶氣,最後才想通自己的心情要歸責於自己太過敏感。她想著:「卡琳和我有不同的觀念沒有關係,又不是每一個人對兒童安全座椅都要有相同的看法。我自認有充分認知,而且我的決定也是合理的。我也知道自己照顧子女很稱職,實在沒有理由對卡琳的話太認真,只為了一點點觀念上的不同就認為自己是個失職的母親。」如此一想,海倫就不再悶悶不樂,又再度充滿自信了。

我們要好好研究自己的內心,問問自己的痛處在哪裡?為什麼我們會在這些特定的地方如此敏感呢?我們的敏感一般都跟執著有關。在上面的例子中,海倫執著在別人對她的認同上。如果我們能夠認出這一點,並降低自己的執著,痛處就會縮小;即使有人想要打擊它們,難度也會相對地提高。證悟的聖人已經沒有可被觸碰的痛處了,因此無論別人如何對待他們,他們都不會因此而感到沮喪。

大家可能會認為,如果有人故意污辱自己,生氣是正確的反應。但是這種想法並不符合邏輯,因為這樣就等於讓別人來控制我們。他的企圖──不是我們能控制的──卻操控了我們的喜怒哀樂。對方是否意圖不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可以選擇是否被激怒。執著愈少,像是對讚美及聲譽的執著,我們就愈不容易氣惱,因為我們的心不會將發生的事件視為對個人的污辱。

技巧 16
關閉內心的法庭


當我們覺得別人誤解了自己時,就會時時刻刻、天天、週週、甚至年年地在心中反覆回想整個情境。我們的心裡有檢察官、法官和陪審團,一律認定對方有錯,而自己是對的,這個內在法庭非常喜歡加班工作,日以繼夜地努力想要起訴對方。這種內在的對話只有在睡覺時才停止,第二天一大早又會繼續開始!除了這個內在的法庭審判之外,周遭的朋友可能也都同意對方的作為是踰矩的,雖然有了這些同情,我們依然感到沮喪。

為什麼呢?因為「對」並不一定就會快樂。我們可能橫豎、上下都是對的,但是只要生了氣,就會喪失內在的平靜。有時,就算對方道了歉,我們還是感到不愉快。想要高興,我們必須先放棄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念頭,必須放棄想要下最後結論的念頭,也要放棄想要證明自己無辜的渴望。在〈修心八偈〉中有一段:

當別人出於嫉妒,羞辱詈罵虧待我,
一切損失我承擔,勝利全皆送給他。

這個偈子並不是要我們天真地在每一次衝突中都投降,而是去瞭解,「想要對」這種渴望本身就是個痛處。所以我們可以選擇關閉內在的法庭,讓法官、陪審團及檢察官離席。放棄生氣,是因為我們知道這樣只會傷害自己。「勝利全皆送給他」只是表示我們縮小了自己過度敏感的痛處,並且不被這件事所困擾。

海瑟已經有七年沒和前夫艾德見過面,也從沒見過他再婚的妻子葛洛麗。但是現在艾德夫婦要飛來參加海瑟和艾德所生的女兒的畢業典禮。在他們到達的前一個星期,海瑟得知艾德抱怨他必須負債來養育他和海瑟所生的兩個小孩,由於海瑟總是將兩人離婚的事歸咎於艾德,所以非常憤怒。她認為自己做為一個單親媽媽犧牲已經夠多了,艾德除了給得非常少之外,給得也是心不甘情不願的。覺得自己有許多痛處被觸痛時,海瑟打電話給朋友尋求建議,她的朋友推薦她去閱讀一本由佛教中心發行的《告別瞋怒,步向安寧》小冊子,並聽些相關的錄音帶。朋友花了好大的精力才說服海瑟將這本小冊子和錄音帶的名稱抄下來,因為海瑟一直打斷她,說:「我一定要馬上和艾德把話講清楚,我不能忍受他的胡說八道。」

但是在讀完小冊子、聽完錄音帶之後,雖然海瑟不是完全確定自己在與艾德和葛洛麗見面時不會失控或使場面尷尬,但她覺得自己已經有工具可以應付這個場面。湊巧的是,葛洛麗在機場時不小心灑了東西在衣服上,於是海瑟的女兒就將衣服帶回家洗,海瑟看到洗好的衣服皺巴巴的,就先將它燙平再讓女兒把衣服還給葛洛麗。一點小小的善意能夠戲劇性地改變一切,海瑟對燙衣服的事感覺很好,葛洛麗也為海瑟的大方深受感動,當這兩個女人第二天碰面時,彼此非常高興地相互擁抱,十分出乎大家的意料。同時,海瑟將自己的怨恨放在一邊,並且考量:「離婚對自己和艾德都很辛苦。為了孩子,雙方都必須調整自己並做出艱難的犧牲。但是我相信看到女兒大學畢業,他也和我一樣快樂。」對於這次畢業典禮慶祝活動的圓滿結束,大家都喜出望外。

技巧 17
放棄「宇宙定律」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宇宙定律」──一種不自覺的先入為主的觀念,限制著我們看待人生的方式。這些「宇宙定律」包括「每件事都應該照我的意思進行」、「每個人都應當喜歡我、欣賞我」,和「每個人都應該同意我的意見並照著我的方式做事」。當我們以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對待世界上的人和事時,無可避免地會和每個人及每件事起衝突。我們會覺得不受重視、不被愛護,還飽受歧視。這些其實都不是別人真正的作為,而是我們從自己的觀點看別人所產生的結果。一旦我們發現自己的痛處就是這些錯誤、主觀的念頭,並開始消除它們時,就會覺得世界也變得更美好了。如此一來我們會懂得欣賞別人,並願意為他人的利益而努力,也更不會刻意杯葛或唱反調。

好多年前,有一群極受我尊敬及信賴的人違反了「我的」宇宙定律,不期然地干預了一項我已努力進行了數月的計畫,尤其令我非常不高興的是,這個計畫最後被取消了。我必須承認,這個結果使我對這群人充滿了敵意。我運用佛法的技巧來處理怒氣,經過一段時間後,憤怒的情緒降低了,但偶爾還是會爆發,我的「宇宙定律」也會再度浮現,弄得自己十分痛苦。有一天,當我的憤怒情緒再次出現時,我正在走回房間的途中,突然間一個念頭閃過:「這個星球上有六十億人口之多,會為這件事感到難過的只有我自己。事實上,大部分的人根本不知道發生了這件事,而那些極少數知道的人也並不十分關心。如果這件事對其他眾生是如此地無足輕重,為什麼我要花這麼多的時間去在乎它呢?」由於清楚看到自己一再沉溺於自我和這件事之中的愚蠢,我的積怨也就消失不見了。

技巧 18
發現真正的問題


由於自我中心都是以「我」為出發點來詮釋事情,所以我們對別人的評論不僅會感到不高興,還會誇大它們的重要性。例如:馬丁和凱倫之間的協議是馬丁負責採購日用品,凱倫負責洗碗盤。有一天早上凱倫在吃早餐的時候,找不到花生醬抹土司麵包,於是問馬丁:「親愛的,你是不是忘了買花生醬?」

馬丁仍然睡眼惺忪,嘴巴喃喃自語的,凱倫感到他的不在乎,於是說:「你的工作是負責採買,這是我們早就談好的。」

「我知道,」馬丁回答:「這有什麼了不起,我下禮拜買東西時再買就是了。」

但凱倫認為馬丁在敷衍她,因為馬丁知道她幾乎每個早上都要吃花生醬的。「這事在上星期也發生過,你一直等到培果(bagel)沒了才去買。而且在上個月,你去採購時忘了買奶油,你知道,這些事一再發生,你完全忽略了自己的責任。每次我一說到這些事,你又不願聽。事實上,這就是我們婚姻的寫照。你根本不在乎我,而且又不負責任。老實說,我非常懷疑你是不是真的愛我,我們的婚姻能不能維持下去?」這時候的凱倫無比的憤怒,氣沖沖地離開了餐廳。

這時,馬丁坐在那裡,目瞪口呆,心想:「老天爺!只不過是為了一瓶花生醬而已!」

這個故事——很不幸地經常會以許多不同的版本一再重複——很清楚地說明了,我們的心如何創造我們的經驗。當自己的痛處被觸及時,我們會拿一個事件或一句話來代表整個關係。我們的想法很容易由一個小的事件開始堆砌,然後將它變成一個巨大的事件,並且深信不疑。在沮喪的時候,一個人的念頭會以驚人的速度形成許多的看法與結論;更進一步會把自己存封在倉庫中的痛苦經驗,拿出來投向別人。這些經過很長時間的庫存收藏,累積了全部朋友所做的令我們不悅的小事,我們非但沒有在事情發生時就忘掉或將之清除,還特別將這些不悅的小事存在記憶中,留做下次爭鬥時的武器彈藥,用這些發生在過去,可能對方都不記得的事情轟炸別人。

要如何避免這種事呢?首先,必須暸解自己的感覺,要在怒氣尚小的時候就注意,並用對治的方法來安定我們的心。然後,根據狀況再決定是否需要和對方一起探討這個問題。如此一來,就可以避免把受傷的經驗累積成怨恨並導致日後的爆發。

其次,瞭解自己的感覺,就能學會辨別衝突中真正的問題,而不會被錯誤的痛處所誤導,在上述的案例中指的就是沒有花生醬這件事。問自己是否是為了表面的問題(沒有花生醬)而生氣,或是為了隱藏在背後的根本問題(我們感到與所愛的人日漸疏離)而生氣。如此一來,就會知道是否需要討論手邊的問題(將廚房的存貨補齊),或是討論更深入的東西(有關彼此之間相互的尊重及關心)?接下來,進入問題的討論時,要確保自己能仔細傾聽,並以別人能夠瞭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