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讀經50問

作者:法鼓文化編輯部編著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4年06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學佛入門Q&A

規格:15x21 cm / 平裝 / 184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0510011

ISBN:9789575986476

定價:NT$180

會員價:NT$153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佛經如何談心?

↑TOP
佛陀為什麼會帶給我們這麼多的經典和佛法?這是因為他希望眾生都能斷除煩惱、解脫自在,而眾生煩惱的癥結全在於自己的心。心清淨了,就能安樂自在,了達這個心本來清淨,便能永遠地安樂自在。而眾生的心都是相同的。

所謂相同並不是說想法相同,而是心的本質相同、作用相同,以及眾生所引生的煩惱相同。人在任何一個生活環境中都有它的衝擊、矛盾和困難,如果一直從負面想法看待困難,會一直被困難困住;如果能由正面想法重新看待與面對,或是分析它、處理它,就能化解困難了。佛在這裡得到智慧,再指導我們如何從心得到解脫。

身心合一

所謂「人身難得」,我們如果離開了身體就沒辦法修行,修行還是要透過身體來修的,用心來駕馭身體。但是一般人不會修行,不知道如何用心來駕馭身體,也不知道用身體來鍊心,所以苦惱不斷。這兩者是互相矛盾,也彼此相輔相成的,需要身心合一,才能安身、安心。當我們產生矛盾時就會困擾和痛苦,而當身心統一,身心可以相輔相成的時候,心就能自在或解脫了,這就是《心經》裡面講的心。

這個道理好像不容易了解,其實注意一下我們的心,時時刻刻都是不離身體,不離環境的。就連做夢的時候,好像只有心在動,念頭在動,其實做夢的時候,夢境中是有符號的。所謂符號就是夢境裡面所見到的人、所遇的情境、聽到的聲音、感覺到的冷暖,這些都是物質的符號。所以做夢純粹是心的活動嗎?不是的,沒有物質為緣就不可能有心,不可能有夢。

心無罣礙

如果體證了空性就叫作無心,就是《心經》裡面講的「無智亦無得」,以及「心無罣礙」。所謂﹁「心無罣礙」,就是心中不再有任何執著。心中不再有任何執著,也就沒有所謂的智慧不智慧,既沒有得到什麼東西,也沒有失去什麼東西。因此就沒有煩惱,沒有痛苦,超越了虛無和實在。不論存在或是虛無,心裡根本不介意,一切現象如常,但是已不再是問題,這個叫超越,叫無心。

所謂「無心道人」,就是解脫的人,真正得到解脫的人,才是真正的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