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435期

居士學佛樂

初學佛者第一次被人稱為「居士」時,反應可能是驚訝或不解,好像多了幾分超塵拔俗的復古氣質!在佛教中,「居士」有何涵義?佛教以出家人為住持佛法的中心,但是在佛法的實踐和弘揚上,居士的重要性同樣舉足輕重。

聖嚴師父說:「一個居士應當是一位菩薩道的實行者。」古今居士阿育王、給孤獨長者、第一位女居士毘舍佉、李炳南、沈家楨,都是我們學習的典範。如何學做一個真正的居士?社會日新月異,居士該具備怎麼樣的家庭、金錢、工作觀?文化部次長彭俊亨、法鼓山護法總會副總會長蘇妧玲,以及李啟華一家人,為我們演繹現代居士。

「人生行旅」中,東石客唐瑞彬罹癌六年,分享將醫院當道場,發願帶病修行,奉行菩薩道。「國際視窗」歐美地區寺院管理副都監常悟法師分享伯恩禪中心負責人希爾迪.塔爾曼弘法的願心。「社會學與佛學」連載美國社會學學者趙文詞教授的論文「社會學和佛法智慧的修持」,鞭闢入裡地解析當代問題與因應之道。

►內容試閱

【本期專題】

怎樣做一個居士?

聖嚴法師指出:「在家居士,才是菩薩道的理想實行者。」要怎樣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居士?朝財布施、法布施、無畏施三施目標努力,不斷種下了善根,更成為真正的大乘菩薩。

【現代居士】
勤拭明珠,願為利他而放光

從佛法中找到啟發,從佛法中找到生命答案,彭俊亨肯定佛法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不論到哪裡,總是懷著一顆熱於分享的心,把歡喜、信心與法益,帶給周圍的人。

【國際視窗】
禪修種子在伯恩——瑞士弘化紀行(上)

今年八月,常悟法師二度到瑞士帶領禪七,領略瑞士得天獨厚的地理與人文環境,更被伯恩禪中心負責人希爾迪.塔爾曼的願心感動,七十八歲的她在2004年參加聖嚴法師帶領的禪七後,禪教雙管齊下,發願讓更多人了解中華禪法鼓宗。

【社會學與佛學】
社會學和佛法智慧的修持——社會學對人類文明的貢獻(上)

今年(2019)6月30日,法鼓山佛教基金會於法鼓文理學院舉辦「佛法與社會科學國際研討會」,在社會學主題演講中,照文詞以「社會學和佛法智慧的修持」為題演說,剖析社會學與佛法如何在現代社會為人民所用,鞭闢入裡的演說引起極廣的共鳴與省思。

►延伸閱讀

►前期推薦

人生434期:
好心不NG


滿懷好心指點或幫助別人,對方卻不領情?當需要朋友關心時,對方卻只顧著傾瀉自己的痛苦,令你不禁懷疑是誰要安慰誰?助人如何真正幫到對方,而不是幫倒忙?……

人生433期:
獨處,找回心力量


您有多久沒有一個人獨處了?您是否努力扮演好每一個角色,日復一日重複同樣的軌道與節奏,努力符合眾人的眼光,卻忘了回頭看看自己的心還好嗎……

人生432期:
不一樣的父親


不一樣的父親 印象中的父親,是家中最霸氣的樑柱?拙於表露情感的沉默男人?抑或總鞭策兒女力爭上游,掙得世俗光彩的老爸?作為孩子成長的重要推手,父親的角色,真實卻難以言喻……

人生431期:
愛情覺招——向佛陀學愛情智慧


問世間情為何物?佛教稱眾生為有情,情字這條路,求不得時苦,怨憎會也苦,愛別離亦苦。經常與年輕人研究生活覺招的常提法師,為青年常遇到的愛情困惑:渴愛、網戀、分手、恐怖情人……

人生424

人生430期:
認識恐懼,你在怕什麼?


為什麼有人會怕沒有威脅性的蟑螂或黑暗?有人只要在公開場合講話,就會害怕緊張到冒冷汗?什麼是「恐懼的原型」?本期專題探討「恐懼」,心理學家林以正從腦科學解析……

人生429期:
悟吧!在世界佛教村


1949年,臺灣經歷著劇烈的社會變遷,政治、經濟、族群……充滿了變數。在那個劇變的年代,人力物力極度拮据的時局中,《人生》誕生了,創辦人東初老和尚……

►2019人生雜誌訂閱方案

人生雜誌訂閱特惠

客服問題請洽:[email protect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