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窗】

禪修種子在伯恩——瑞士弘化紀行(上)

今年八月,常悟法師二度到瑞士帶領禪七,
領略瑞士得天獨厚的地理與人文環境,
更被伯恩禪中心負責人希爾迪.塔爾曼的願心感動,
七十八歲的她在2004年參加聖嚴法師帶領的禪七後,
禪教雙管齊下,發願讓更多人了解中華禪法鼓宗。

■ 釋常悟(法鼓山歐美地區寺院管理副都監兼溫哥華道場監院)

在乘坐了近十一小時直達班機,抵達瑞士的蘇黎世機場,下機後立即將手表調前九個小時,接著在機場找尋當地的SIM card,因為禪七的舉辦場地在瑞士東北的山上,是沒有網路的。提取行李出了關,看到年已78歲的希爾迪.塔爾曼(Hildi Thalmann),精神奕奕,散發著溫暖的微笑迎接我!

接著搭乘火車,再轉公車,抵達希爾迪在伯恩市(Bern)的公寓時,已是四個多小時以後了!這棟六層樓高的狹長型公寓是歷史古蹟,內外都不可以翻修,所以沒有電梯。那只裝滿了各種茶葉、鳳梨酥、紅棗夏威夷果、念珠的中型行李箱,就躺在一樓的樓梯旁,我僅帶著需要的隨身衣物和電腦爬上四樓。簡單地用了藥石,查了email,就倒頭睡下,算算大概有30多小時沒有躺下闔眼了!


瑞士好風光

鑑於二年前來此的經驗,這次提早一天來,用完早齋後,希爾迪帶我去爬山。瑞士的土地面積約41000平方公里,比臺灣大14%,人口只有800萬,是臺灣的三分之一。目前發掘最早的農耕聚落,存在於西元前5300 年。長久以來,瑞士在優美的自然環境中,未曾受到戰亂的迫害和蹂躪,在廣大的歐洲土地上,真的是得天獨厚!

瑞士城市非常乾淨,保留了許多傳統的建築和石板路,沒有什麼高樓大廈。出了電纜公車、火車,放眼望去,各式各樣的農舍錯落在翠綠的山坡上;乳牛、綿羊悠閒地低頭吃草,無視於往來的人們,頸項間懸掛的銅製大鈴鐺,在山谷間隨著微風盪漾,伴隨著樹枝的摩娑、葉尖的舞動和溪澗的潺潺流水聲,譜出獨有的瑞士樂章。

阿爾卑斯山脈從瑞士的西南方延伸到東部,占據了近一半的國土,海拔4000公尺高的山峰有百座,溶化的冰河孕育了1500個淡水湖泊,水質清澈,湖光倒影、山嵐雲彩,任何角度望去都是人世間的美景。


人間菩薩行者

希爾迪在子女成長和事業穩定後,50歲開始學禪,跟隨過幾位在瑞士的日本禪老師,都是西方人,其中有一位是天主教神父。2004年參加了聖嚴師父生平唯一一次在瑞士帶領的禪七後,就認定師父是她的老師。她非常的精進,禪七中常常連香,除了象岡的禪七,還參加繼程法師在波蘭帶領的禪四十九、禪二十八,也在總本山禪堂當過一個月的義工,學習禪堂運作。

回到家鄉,希爾迪用個人積蓄在物價昂貴的伯恩市租了一間半地下室,裝修為禪堂,購置佛像、莊嚴物、蒲團、書籍,開始了禪坐共修。這些年來的努力經營,漸漸培養一些禪眾,目前除了一星期兩天早坐、兩天晚坐,以及週六禪坐之外,一年還舉辦四次的禪訓班、三次禪一,此外,希爾迪本人帶領一次禪三、禪五,還邀請法師和老師來帶領二次的禪七。克羅埃西亞法子查可.安德列塞維克已經帶領十年了,還有繼程法師、常慧法師也曾帶領過。此行除了帶領禪七,也有一場在宗教之家(House of Religions)的演講,講題是「《六祖壇經》的要義」。

演講當天早上,希爾迪迫不及待地拿出一份檔案讓我看。原來在禪修和演講之外,她也禪教並重,開設了四年的佛學課程,看完四年的課程表,內心發出讚歎,又感汗顏。我問她這麼厚重、龐大的學習,怎麼進行?她說學員人數不多,不到十位,一個月上課一次二小時,一學期四次課程,列出的書籍文章自己要讀、研究,上課時由一位學員上台報告,其他學員聽講並提出疑問和評論,期末要交一篇論文。這根本是研究所的學習方式。

這樣的學習方式,一方面固然是他們的教育水準高(瑞士的國民義務教育是十六年,直到大學畢業),另一方面大概也是希爾迪要積極培養後人,留下法鼓法脈。聖嚴師父的英文著作,一本本翻譯成德文,並出版成書,也是希爾迪的努力成果。

此外,二、三年前希爾迪回臺掛單農禪寺,隨著關懷院的法師們學習臨終關懷和助念二個月,回國後推廣佛教的生死觀,日前也接受了二個團體的演講邀約,分享佛教如何看待生命、面對死亡。瑞士是基督教的國家,70%的人民信仰天主教(Roman Catholic)和新教(Swiss Reformed),佛教於1970年代傳入,至今才五萬多(0.7%)信徒。

原本信奉天主教的希爾迪也到當地的天主教會所,帶領一個月一次的禪坐共修。與其他不同傳承的佛教團體也建立良好的互動,在今年初共同向市政府爭取了一區佛教墓地,清雅幽靜,有如花園一般,2朵蓮花造形的墓地,各可容納25個安息處,中間有尊小佛塔,供奉著幾尊不同造型的佛像,塔下的香花,說明了這是一方讓人安心之處!

(更多內容請見《人生》4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