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電子報由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819期 / 2019年8月14日‧每週三發行

來看看素超人吧!慚愧懺悔是修行

「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是故應至心,懺悔六情根。」——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一位參加法會的菩薩因為自己拿到的停車場位置號碼牌是XX號,但是YY號的位置比較好,比較方便,而且在他的XX號後面,並沒有人停。可是義工卻告知,依照常住規定,他只能停在他的號碼牌所在位置。他覺得這個規定死板又不知變通,所以跟引導停車場停車的義工菩薩產生了衝突,起了煩惱。
————
到底誰對誰錯、公不公平,這些情緒性的提問,無法真正解決生命中的許多問題。當我們身處在莊嚴、安定的懺悔法會中,除了慚愧、懺悔,也應該感謝所有不畏連日高溫酷暑,揮汗指揮交通、撿菜洗菜、清洗公器、打掃整理、茶水補給……的萬行菩薩們。

果徹法師在梁皇寶懺法會中開示: 「悔過是表示願意停止一切不好的行為,盡量修學善法。...... 悔過本身是善,能使我們所做的壞事減少,積極增上動力,增長善根,間接對別人有益,是得道因緣。」

聖嚴法師在《念佛生淨土》書中提到:「佛法重視知恩報恩,人們當以感恩的心情接受現實的人生,再以報恩的情懷奉獻廣大的眾生。如何才能正確地表達感恩與報恩,應當修學念佛法門,因此法門,真俗全收,事理雙圓,世出世法,不論現世福利或身後美景,無不包容。」

願大家都能多多親近善法,遇增上善緣,福慧雙修、平安吉祥。
 
文:#素超人
 
◎推薦閱讀:佛教入門Q&A 《普賢菩薩50問》  
◎推薦閱讀:聖嚴法師 《念佛生淨土》  
◎推薦閱讀:聖嚴法師 《法鼓山的方向:萬行菩薩》


 

在知福、惜福的過程中,
更要懂得培福,
更要布施種福。
將收入做妥善的分配,
一部分作為慈善之用,
而不影響日常生活,
這樣來種福培福,
是最快樂的。

人間世

 

交心──能把心交給誰?

交心,是人與人真心的交流,
但如果自己不能當心的主人,
只想把心寄望在他人身上,
那將患得患失,身心皆不自由,
先安好自己的心,才能自在與人交心。

■ 辜琮瑜(法鼓文理學院/生命教育碩士學程主任)   

能把心全然交付給信任的人,似乎是人間一大幸事。

小娃娃時期,我們試著把心交給最親近的父母,探頭探腦地想知道:父母收不收這顆玻璃般的心?長大了,我們觀望學習環境中的師長,能不能給出關愛的眼神,好判斷他是否為可以交心的對象?

再大一些,孩子們玩起交換日記,寫著心中的夢想、渴望、憂悲苦惱……希望那點滴的心緒,能被對方收起,並安妥地置放,或者給出自己所想要的回應。

再來,希望一起走人生長途的伴侶,當然是個能把心交出去的對象。

到了生病時,聖嚴師父教我們一個重要的祕訣:「把病交給醫生,把命交給佛菩薩。」這時,心又該交給誰?誰能幫我們在病苦中,甚至生命危脆的時刻,承接焦慮或恐懼的心?乃至生命終了,能讓我們放心地告別?

心為何交不出去?

漫漫人生旅途中,對於交心對象的渴求,往往也成為焦慮的時刻。因為想把心交出去,多少總會預設各種條件,所以常常交了一半,又不得不收回來,這收放之間,無可避免地,形成了所謂的創傷經驗。

首先要找到「知心」的人,可這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我們如果連自己都不那麼懂得自己的心,卻期待有人知,有人深交,這個條件就成了第一個障礙與關卡。

其次,要能信任的,而且是全然的信任,然而這當中涵蓋多少無法掌控的變數。只要對方一句話、一個眼神,讓敏感的心猶豫了、受傷了,信任的薄膜輕易地就被撕裂。

交心的另一個重要條件,則是期待被對方認同、肯定、接納,可是往往當我們把自己存在的意義或價值交了出去,那懸著的心,就更加徬徨,張望的眼神會讓自己陷入無邊的攀附。

更悲哀的是,原先收下我們的心的那個人,也可能在各種變動中,基於無法理解、難以解釋的原因,或只是無情地把心給退還了。

交心之難,難於上青天?

於是這些條件難以具足,或情況變化無常,便讓交心阻礙重重。

唐朝詩人陳子昂寫下:「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能讓諸多相應的心盪氣迴腸,因為當我們迫切地想找到能交心的對象,卻發現自己站在荒蕪的心原上,無人能收攝這顆荒涼的心,便不自覺啟動了生命的悲歌。

說到底,交心之難,是否真的難於上青天?那麼人間一場,就這樣寂寞至終嗎?

可是,我們還是會看到許多同行伴侶,那份心心相應、相許,讓人好不羨慕,難道能否找到交心的對象,是一種偶然?或是像徐志摩所喟嘆的「得之我幸」?或者,我們能找到更積極,而非把一切歸諸命運的交心方式?

或者,一開始想把心交出去,就是一個錯誤的開端?所謂錯誤的因,結不出對的果實。畢竟最能交付己心的對象,並非眼前周遭的一切,而是還返人間的那個他者無法取代的——自己。

收拾自心,交心不難

如果我們能收拾好自己的心,當心的主人,而非期待著把心全然交出去,那麼交心這件事,可能會生起不同的化學反應。因為主人清楚明白自己的狀態,與他者相交,便不會是傾心相授,而形成別人的負擔,交心也因此從容有餘,給出彼此自得的空間,而非形成窄迫的窘境。

聖嚴師父曾提及心靈環保的最高境界,是除病不除法(現象),那個病的根本,就是攀緣,如果心時時攀附外境,當然也會被外在的人事物牽動、干擾,而生出種種病況來。唯有自己當心的主人,就能「心如止水,又如明鏡」,如此與人相交,將會是清清朗朗的交心,而不擾心、不焦心了。

此外,如果我們心中對某些信念篤定而不疑,也能把心交給這樣的信念,那是一種全然的交付,沒有自我為中心的罣礙,而是隨順因緣,該如何便如何,這樣的交心,不是交給特定的對象,而是終究沒有交付與否的自在與坦然。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406期》

 

自在溝通:人我互動,從心出發
/楊蓓

在表達自己與了解他人之間,如何進退得宜?
在滿足自我需求與角色期待之間,如何平衡兼顧? 人際關係,不僅僅是應對他人的技巧, 更是一段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歷程。……<more>

 

交心:自利利他的助人法則
/楊蓓

你的慈悲心是有條件的嗎?
助人到底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他人呢?
本書為我們破解助人的迷思,找回助人的真心,並提供以禪法療心、鍊心的方法,讓助人工作成為一條自利利他的修行道路。……<more>

 
 
 

聖嚴研究第十二輯
/聖嚴教育基金會學術研究部

漢傳佛教的智慧,能否適應於現代社會? 聖嚴法師的修行方式、能否實踐人間淨土?

……<more>

 

小石佛(QR版)
/郝廣才

一塊路邊的石頭,被人雕刻成一座小佛像。這座小佛像從大自然中獲得神奇的力量,成為真正的小佛。他充滿愛心,經常幫助別人,因此受到人們的喜愛。但他總是一人玩……<more>

除本電子報之外,心靈網路書店同時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法鼓文化 版權所有
© 2019 Dharma Drum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