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文化
首頁書籍影音修行‧生活電子書城購買心田點數

普賢菩薩的願如海深,行似山高,是修學菩薩道的榜樣。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卻可以因著普賢行願而無限延展十方三世,與諸佛菩薩同在普賢願海。

與普賢菩薩結下法緣,是在大學一年級暑假參加的「明倫大專佛學講座」,當時完全沒有佛學基礎,課程內容也早已不復記憶,唯獨對會性法師所講授的「普賢十大願王」,留下了深刻印象。

攻讀研究所時,雖然選擇以華嚴做為畢業論文題目,卻遲遲不知如何下手。因而報名參加了聖嚴法師所主持的禪七,想藉此以助撰寫論文。於禪七的第三天早晚課,聽到大眾唱誦「普賢十大願王」時,彷彿觸電似地,忽然領會華嚴所要表達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道理,原來就在「普賢十大願王」中,於每一願以「盡虛空、遍法界」、「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來踐履之,如第一願「禮敬諸佛」,則呈現出所禮敬的對象無盡、能禮敬者無盡、時間無盡、空間無盡……,一切的一切,於一念中,莫不頓現無盡無盡。「禮敬諸佛」如此,其餘如「稱讚如來」乃至「普皆迴向」,亦莫不如此呈現無盡無盡。

如此無盡無盡的普賢願行,深深地影響了個人對《華嚴經》、華嚴宗教理之了解,個人不僅完成了研究所的碩士論文、博士論文,乃至後來所撰寫的《華嚴無盡法界緣起論》一書,皆來自於此無盡無盡觀念的啟動。因此,個人深深覺得是普賢菩薩帶領我走入了華嚴。

另外,由於教授「天台學」課程之關係,得知普賢菩薩不僅於《華嚴經》扮演極重要之角色,且於《法華經》擔任了極重要之任務。

在《華嚴經》中,普賢菩薩是整部《華嚴經》的靈魂人物,乃至《華嚴經》末後一品〈入法界品〉,描述善財童子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最後非參訪普賢普薩不可,且善財童子抱定決心務必見普賢普薩,於其見普賢菩薩的當下,於一毛孔中,頓現重重無盡法界,而此乃善財童子之前所參訪的眾多善知識遠遠所不及的,如《華嚴經》〈入法界品〉云:「爾時,善財童子經由親近一佛世界微塵等諸善知識所得功德,於見普賢菩薩所得功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分乃至算數譬諭所不能及。何以故?善財童子於念念中,入不可說不可說佛世界海,得不可說不可說微塵等諸功德藏。」

在《法華經》中,於最後一品〈普賢菩薩勸發品〉,說明了普賢菩薩於五濁惡世守護流通《法華經》:「爾時普賢菩薩白佛言:『世尊!於後五百歲、濁惡世中,其有受持是經典者,我當守護,除其衰患,令得安隱,……是人若行、若立,讀誦此經,我爾時乘六牙白象王,與大菩薩眾俱詣其所,而自現身,供養守護,安慰其心,亦為供養《法華經》故。是人若坐思惟此經,爾時我復乘白象王現其人前……。』」

由前述可知,普賢菩薩於《華嚴經》、《法華經》皆擔任了極重要之任務。同樣地,於中國佛教中,依此兩大經,成立了兩大宗--天台宗、華嚴宗,且此兩大宗之修行法門,皆與普賢菩薩有密切之關係。

如天台宗南嶽慧思大師因讀誦《法華經》,證得法華三昧,而感得普賢菩薩騎六牙白象摩頂。智者大師其本身亦證得法華三昧,且依《法華經》、《觀普賢菩薩行法經》等,撰《法華三昧行法》,於六根懺中,則以普賢菩薩為懺悔主。華嚴宗初祖杜順和尚,則是一位道道地地的普賢行者,華嚴宗三祖法藏大師撰《華嚴經普賢觀行法門》,詳細說明普賢觀法、普賢行法,且其誓願生生世世修普賢行,如《宗鏡錄》卷一百云:「華嚴疏主藏法師發願偈云:誓願見聞修習此,圓融無礙普賢法,乃至失命終不離,盡未來際願相應。以此善根等法性,普潤無盡眾生界,一念多劫修普行,盡成無上佛菩提。」

普賢菩薩不但深深地影響了天台宗、華嚴宗之修行法門,事實上,無論顯教、密教,普賢行願都是每個佛教徒的必修功課。誠如《華嚴經行願品疏鈔》所言:「若不以普賢觀行之力,如何得念念不斷?」謹以此與大眾共勉之!

陳英善
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專任研究員

Q:何為大行普賢菩薩的「大行」?

A: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佛教徒耳熟能詳的「普賢十大願王」和〈普賢警眾偈〉,是佛門每日早晚課誦的必修功課。在朝暮課誦梵唄中,普賢菩薩彷彿日日提醒著修行者,在菩薩道上行願不倦的重要。

成就萬行的行動家

以「大行」聞名的普賢菩薩,是一位勇於實踐理想、成就萬行的行動家,他以過人的行動力和堅忍毅力,證入最接近佛果的位置;而普賢行願也像一部成佛指南,啟發著菩薩行者念念生起善願,時時踏實修行。

在佛教的四大菩薩中,普賢菩薩以「大行」為菩薩本色。所謂的「大行」,聖嚴法師於《〈普賢菩薩行願讚〉講記》提到:「難行能行,修學萬善萬行的大菩薩行,稱為『大行』。」由於普賢菩薩發起莊嚴國土、成就眾生的十大願,而被稱為「普賢願王」,在實踐上是「以願導行,以行踐願」,也就是以十大願王為指導方針、修行根本,努力實踐菩薩行,即是在弘揚普賢菩薩的行願法門。

普賢行即是菩薩道

修學普賢行願,在修行道路上只要能行一分,就是一分「普賢」,就是普賢行者——普賢菩薩的隨行者。如何當個普賢行者,學習普賢菩薩精進道業呢?

普賢菩薩的十大願是修行的主要功課,也是實踐菩薩道的指引,揭示了修行的根本方法,而「普賢行」主要的落實方法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方便、願、力、智的十度正行。

普賢菩薩的大願是利益眾生,讓眾生解脫煩惱、證得佛道,這是普賢行者要力行、隨喜的,在法門的修持方式上,也如同其他諸大菩薩一樣,包括稱名、持咒、誦經等,只是隨著不同佛教宗派傳承而有所異,然而〈普賢行願品〉則是所有普賢行者共同奉行的圭臬。

普賢菩薩是我們成佛之道的心靈導師,引領我們循序走過信、解、行、證的每一段里程。普賢菩薩教導我們,修行的當下就是圓滿的佛果,無論成佛之道有多遙遠,只要當下實踐,就能走出一片淨土世界!

Q:善財童子由普賢菩薩參學到什麼?

A: 《華嚴經.入法界品》可以說是認識普賢菩薩的最佳入門經典。《六十華嚴》、《八十華嚴》的最後一品〈入法界品〉,以及《四十華嚴》,皆有精彩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普賢菩薩引領入佛道

〈入法界品〉主要內容為善財童子發心成就佛道,於是文殊菩薩便指導他到各地參訪學習,經過五十三次的遊歷參學,終於證入華嚴法界,而普賢菩薩正是引領善財契入佛道的關鍵。

當善財來到印度南方的普門城時,他覺得自己已經學成,應該返家了。文殊菩薩卻告訴善財童子說:「你懷著無上的菩提心,而且能夠親近善知識、思惟義理,實在不簡單,但是不能得少為足,還要親自實踐。你已完成了參訪學習,現在該去見普賢菩薩,準備進入菩提道場了!」

善財聽後喜出望外,但是不同於以往每一參,文殊菩薩都會提示參訪的地點與方向,這次卻什麼都沒說,讓他不知要到哪裡才見得到普賢菩薩呢?善財反覆念誦著普賢名號,終於豁然開朗明白:「當心量無限無礙時,哪一處不是菩提道場呢!」如此一轉念,善財發現已然和普賢菩薩端坐在佛前了。

如來的解脫境界

善財進入不可思議境界,他不但走在普賢菩薩的毛孔中,而且每個毛孔都並存著十方三世一切染淨世界,連他的參學歷程也在其中,並看見自己化身無量,在一一毛孔中教化一切眾生。善財不禁讚歎:「光光互攝,原來這就是如來的解脫境界!」同時他也沉思:「該怎麼修持,才能達到這個境地?」

一直默然不語的普賢菩薩,終於對善財童子說:「佛的境界與功德是怎麼說也說不完的,如果要成就佛道,一定要修十種廣大願行: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普賢菩薩告訴善財他如何成就如此大自在的境界,而這段對話就是大眾熟知的〈普賢行願品〉內容。

Q:如何修《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

A: 太虛大師曾於《法華經講演錄》說:「欲護佛法,必應護持是經;欲護持是經,必應勸人發心──對於是經,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供養、禮拜、讚歎、及流通等,為勸發心──故有此品。」由此可知本品對推廣《法華經》的重要性。如能勸人發心、修持《法華經》,也是普賢行,如太虛大師所說:「能勸發之人,為普賢菩薩。……為明發心者、及勸人發心者,必皆具有普賢之德,方能受持是經,即方能流通是經,故有此品。」

普賢菩薩並於〈普賢菩薩勸發品〉說,如能一心精進如法修持,他將騎六牙白象現其前,親自說法,並常護是人。我們透過持誦《法華經》開發自心光明,也勸人發心修學,將能與普賢菩薩心心相印。不論是否見得菩薩騎六牙白象,我們都能依六度萬行,如六牙白象步履堅定穩重,以普賢行邁向成佛之道。

Q:如何做到行住坐臥皆是普賢行?

A: 普賢願海雖然廣大無邊,但只要「善用其心」,生活中的每一刻都可以發願、都可以行動,轉不善心為善念善願,這就是普賢行願。不過,也正因為彼此相互依存,相即互入,所以每個「一」就顯得特別重要。

例如曾有網站發起「青年微革命」活動,就是在生活中實踐普賢行願的作法,有人堅持每天撿一百張垃圾、有人發願對一百個人微笑等等,雖然是微不足道的一個小動作,但是在行動的當下,就是成就更美好的世間。

普賢行願的蝴蝶效應

普賢行願就像蝴蝶效應一樣,看似只是起了一念心,影響的卻是整個法界;也可以說,一切法其實是依賴種種條件而生起存在,沒有人會是個別存在的自我,都是相即互入的。因此,即使我們只是做了一件很小的善事,善行將能如漣漪般擴大影響到全世界。

我們如果能以普賢行來看待自己的生命,看待自己行住坐臥的每個行為,將會有嶄新的意義。我們選擇所吃的每一餐,選擇所走的每一條路,都不再只是吃飯睡覺過日子而已,而是充滿著覺性,充滿著願力與希望,帶有無邊的影響力。當下一念,以小容大,鋪展開來的就是普賢菩薩「一身周遍十方身」的自在無礙。

時時修行,當下成就

修行只要能掌握因,就能契入果。修行的目的不是要去追求一個外在的佛果,修行的當下就是圓滿的果,而不是離開因再追求果,果一定是在因上,也就是「因該果海,果徹因源」。

因果不相遠離,普賢行願強調的是時時修行,當下成就。因此,在日常生活裡想要成就普賢行,最重要的就是把握當下一念,立即實踐!

TOP
 
法鼓文化 版權所有
© 201
9 Dharma Drum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問題請洽:[email protect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