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文化
首頁書籍影音修行‧生活訂閱電子報購買心田點數

記得三十多年前,那時我尚未出家,隔壁公司一位二十九歲的年輕人游泳溺死,引發我探討生命意義的迫切感。當時我的身體非常虛弱,內心非常不安,感情也不順遂,聽說禪修可以知道過去世的因緣,因此種種因緣而進入了禪門。

禪修後,身心的問題漸漸得到改善。原本想了解宿世因緣,明白它並非禪修的目的後,就此放下了。禪修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讓我了解生命的意義,不再感到茫茫然,不知為何而活。能有如此大的轉變,都要歸功於禪法觀念不斷熏習,以及禪修持續的體驗。

一般人學禪修,大多數是為了身體的健康、壓力的舒緩或心理的平衡,少數人則是為了開發潛力而來。想在禪修這個領域能受用,剛開始要先學會打坐的方法,然後養成定時打坐的習慣,再把打坐的觀念和方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由於在家自修不易專心,容易懈怠,最好能參加禪坐共修, 如禪一、禪二或禪七,甚至四十九天的密集禪修,因為長期精進的禪修, 較能得到更深的體驗,對「心」的功能或認識自我會非常有幫助。

由於參加禪坐共修必須久坐,有的人因此非常擔心腿會熬不過來,事實上,幾乎都不會造成問題。如果有難以克服的禪坐問題,在禪堂都可請法師直接解惑,自己只要安心用方法即可。我記得三十年前為了打禪七,每天固定在家坐五、六個小時,希望不會被腿痛干擾。結果實際打七時,第三天照痛不誤,但是最後自然而然就適應了。

三十年來,在法鼓山體系學習禪修者已不少於十萬人。不論是初級禪訓班、禪一、禪二、禪七等,都報名踴躍。通常禪坐最大的問題不是腿痛,而是無法持續。禪期較長的禪七,要面對的基本考驗是:雜念、昏睡,以及腿痛,但是很少聽到有人因腿痛而從禪堂脫逃,它能透過方法逐漸克服的。雖然禪期中,可能萌生脫逃的念頭,但最後都是倒吃甘蔗,能體會到禪悅的滋味。因為太痛時,只要不影響別人,可以悄悄放腿,甚至坐在椅子上。通常面對腿痛這一關,能造就堅強的意志力,從中學會禪法的要領。禪七通常會搭配運動、經行等動態活動,例如坐一支香後就會進行瑜珈運動,坐兩支香就會起身經行。禪七不會一直靜坐不動,會調合動靜。  

一般人無法做心的主人,往往心不由己或身不由己,正是因為對自己不夠了解。禪修最大的收穫,是更了解自己,學會做自己的主人,不再被欲望牽著走。透過禪修,可以學會開發優點,但更受用的是能察覺自己的缺點,並加以改進,而非遮遮掩掩。本來虎頭蛇尾的人,可以透過懺悔發願,慢慢改善,學習如何有始有終。沒耐心的人,至少會發覺自己又失去耐心,應該學著接受不合意的外境。戒掉壞習慣,建立新的好習慣,尤其需要對心有更多的了解。

記得有一次帶禪七,有一位禪眾當時的禪七目標,是戒掉二十年的菸癮。他第一天以堅定的決心、意志力及體力,來與菸癮對抗,想不到卻一天不如一天,節節敗退。他第三天含著眼淚來見我,因為自認為戒掉菸癮看來無望。我告訴他,戒菸不能用對抗的心態,要以接受的心態面對,甚至能用欣賞的態度看待更佳,在菸癮中體驗禪法。最後,那位禪眾果然把菸癮戒掉了。

禪門是一個永無止境,需要不斷深入學習的領域。禪修者應當盡力去開發自己的修行潛能,盡最大的努力,對於任何成果,都要保持不氣餒、不驕傲的態度。隨著工夫的一分深入,就有一分的收穫。

要相信生命是無窮盡的。這一生只是無限時空中一個小點,但是此生的各種努力,一定會累積到未來際的生生世世。只要不斷地在當下努力,就能開發本來就具有的修行潛能,如此滴水穿石,不計成敗,在禪堂裡踏實用功學習方法,自己便能在每個當下的努力中,一念又一念、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漸漸地脫胎換骨了!

很多人以為禪修是閒人才有空做的事,其實,愈是忙人愈需要禪修。聖嚴法師曾指出,一生之中最忙碌的時段,也是最寶貴的時段,因為最忙碌的時候,最需要「心」的安定。禪的修行觀念與方法,正是忙人最需要的。

禪坐時對心的觀察最敏銳,在靜中掌握收心、攝心、安心的原則,熟悉清楚、放鬆的訓練方法,再回到生活中處理事情時,就容易安定,知道如何面對生活中的緊張、對立、情緒問題,等於把禪修延伸到生活裡。

安排禪修的重要性

對禪修者而言,如果只是在日常生活中練習,想要達到清淨與和諧的境界並不容易。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處在不斷與外在環境互動和波動的情緒中,所以不容易達到心不隨境轉的寧靜。這也是為什麼需要參加禪一、禪二一類禪坐共修,以及每年至少參加一、兩次密集的禪修,是如此重要;而在生命歷程中,花一段長時間做精進禪修,更是有其必要。

參加禪修,心態上雖是用度假的心情,但修行不是用來度假,精進的禪期, 是透過集體的生活、禪修的方法,練習放下自我中心,進而達到祛除煩惱;是抱著生死心進入禪堂,發願精進用功,專心修持,以求剋期取證,亦即在固定的一段時間中,從煩惱的我執得解脫。

運用生活禪法鍊心

禪修絕非僅止於在禪堂中修行,而是要能時時、處處在生活中運用,所以禪修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如果沒有在禪堂中讓工夫扎根,面對繁雜的生活會有心無力,找不到著力點。

因此,生活緊張忙碌的現代人,更要把握因緣,放下塵勞俗務,前往寺院道場或禪堂參加共修,除了體驗清淨生活,也再一次熟悉修行法門,鍛鍊身心,領受更深層的清淨與智慧;然後提起正念,回到生活中持續練習,藉事鍊心,超越自我。

修行時有期待開悟的念頭,一定會有麻煩,容易走入歧途。因為期待開悟會將許多存在於潛意識中,自認為是悟境的境界浮現出來,任何千奇百怪的境界, 都會從自心產生,此時,你可能會認為自己就要開悟了,但事實上只是妄想。

誤認為是悟境現前

有期待心的禪修態度,將無法深入用功,因為心總是在期待與揣摩開悟,這其實是在打妄想,嚴重的話,可能會發生精神異常,將一些從潛意識中產生的境界,誤認為是悟境現前。

聖嚴法師在《聖嚴法師教話頭禪》說明﹁悟﹂有五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統 一境,是身心的統一;第二個層次是光音境,聽到無限的音聲、見到無限的光; 第三個層次是聰明境,像是能聞一知十、出口成章;第四個層次是自覺悟境現前,灑脫自在,心無罣礙,但其實只是輕安境,而非真正的悟境;第五個層次是開悟境,此時虛空粉碎,大地落沉,這才是真正的開悟。

不要管自己能不能開悟

有的附佛外道自稱開悟證果來惑眾,將一些身心反應和經驗當成是悟道。事實上,中國歷史上許多大徹大悟的禪師,既不會炫耀自己悟道,也不會自稱證得什麼果位,超凡入聖。真正的修行者不會宣傳自己證得果位,只會強調不執著與無自我中心。禪修要有正確的心態,報名禪七的目的,不是為求開悟,而是為用功學習。因此,進入禪堂後,不要管自己用功得好不好,不要管自己能不能開悟,只要認定方法,不懷疑方法,相信修行對自己有用就足夠了。

TOP
 
法鼓文化  版權所有
© 2016
Dharma Drum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問題請洽:[email protect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