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心的詩偈:信心銘講錄
Collection of Talks on Faith in Mind

作者:聖嚴法師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11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禪修指引

規格:平裝 / 21x15 cm / 144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0400083

ISBN:9789575986858

定價:NT$160

會員價:NT$136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導讀

< 回商品頁

【前言】

↑TOP
三祖僧璨(西元?─六○六年)的生平載述不詳,《唐高僧傳.法沖傳》僅提到「可禪師之後璨禪師」。《楞伽師資記》收錄了禪宗早期的史料,也只提到僧璨「隱思空山,蕭然淨坐,不出文記,祕不傳法」,而此說可疑。因為根據隋史記載,僧璨於隋文帝開皇十二年(西元五九二年)度四祖道信,並非「祕不傳法」;其次,因為此詩歷來被視為僧璨所作,所以「不出文記」之說難以成立。不過,〈信心銘〉是否真的為僧璨所作,近代已有學者提出懷疑,理由是︰道信之徒牛頭法融著有〈心銘〉一詩,一些學者注意到二詩相似之處,因而主張〈信心銘〉應成於六祖惠能之後,是對〈心銘〉的修訂與濃縮。的確,〈信心銘〉所表達的思想比牛頭法融的〈心銘〉更具條理、精鍊而完整。

然而,作者是誰與我在這裡講解〈信心銘〉無關。這首詩之所以對我們重要,乃在於做為禪修指導和在中國及日本禪宗史上的意義。在許多討論開悟的詩歌中,最為人看重的就是〈永嘉證道歌〉和〈信心銘〉,因為它們為禪法提供了明白的指引,所以我就特別利用主持禪七的機會來講解〈信心銘〉。

本書共二十講,根據的是四次禪七的開示,經過整合編輯後,做為出版之用。由於是在密集禪修場合裡講的,所以並不是採取學術的觀點或分析的角度,針對正文逐字逐句的講解,而是藉著詩文的意旨來激勵修行者,並處理修行過程中發生的某些問題。

〈信心銘〉目前至少有五種英文譯本,可說各有所長。我的英譯雖然和它們大體相似,不過也有很不一樣的地方,反映了我自己對於這首詩的領會。

講述〈信心銘〉時,我經常向禪眾說︰「既然你們在修行,我談不談〈信心銘〉其實並不重要──我主要是用這首詩來教導你們修行的方法。」修行者的心境、狀況日日不同,禪七也次次不同。因此,我用自己對這首詩的討論來面對眼前發生的狀況,卻又不離全文的範疇。我相信這些開示不管對初學或老參都會有益,對我個人也有助益,讓我隨著不同情境而對這首詩有新的領會。

「信心」一詞具有二義︰「相信心」和「實現心」。禪宗特別強調「心」。「信心」就是相信我們有個基本、不動、不變的心。此心即佛心,也是一切眾生的如來藏。「但凡夫在煩惱中體驗的心是妄心,不是真心。尋求擺脫煩惱的人想像有真心可得。然而,從佛的觀點來說,只有一心,非真非妄,無須分別」,因為事事處處皆永恆不變。我們真正見到佛心時,相信之心和被信之心合而為一,既然相同,也就不需要信心了。

矛盾的是,開悟者才會對此心有信心。「三祖僧璨是從徹悟的觀點來開示尋求真心的修行者,指引修行者如何把凡夫的分別心轉化為佛的無分別心」,如何由有入空、轉垢為淨。他告訴我們修行時應如何修持、應抱持何種心態︰心無愛憎,既不該否定煩惱,也不該尋求開悟。修行本身就是目的;只要不存其他目的,終能實現平等心──沒有分別,言語道斷,無行可修。

本詩中的一些觀念對後來的曹洞宗影響至深,如「一念萬年」所表達的觀念是一念不動卻又明照。這個觀念後來成為宏智正覺默照禪的標記。此一傾向也反映在有關僧璨教誨的另一僅存的文字記錄,即舒州刺史獨孤及於唐代宗大曆六年(西元七七一年)所撰僧璨大師的〈賜謚碑〉。碑文要旨在於「寂」「照」同修︰「觀四維上下,不見法,不見身,不見心,乃至心離名字,身等空界,法同夢幻,無得無證,然後謂之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