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電子報由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818期 / 2019年8月7日‧每週三發行

來看看素超人吧!命運:剪不斷理還亂的迷思

作善為惡會馬上報應嗎?

Q:我哥哥與嫂嫂最近吵著要離婚,媽媽感慨地宣稱這是他們夫妻應有的果報,並認為與兩人當初執意搬出去不與她住有關。請問這真的能用因果報應來解釋嗎?


早期農禪寺有個「甘露門」,專為讀者們回答生活中、修行上,或學佛過程中所遭遇的種種問題。除了有專人回覆,也會刊登在人生雜誌上。
 
時至今日物換星移,「甘露門」已由法鼓山信眾教育院在全球各地舉辦的各式佛學班、快樂學佛人、福田班、禪學班......,等等的授課內容及學員善知識間互相分享而取代。 偶然間看到這篇曾刊截在人生雜誌197期的「甘露門」提問,素超人覺得非常訝異,原來社會上,曾有人對佛法有這樣的誤解?
 
願大家能對正信佛法有更多的認識及了解,特別將當初的QA跟大家分享!

 
A:佛教的因果律是通看三世的,人,除了現在一生,已有過去的無量數生,尚有未來的無量數生,現在這一生,若將過去及未來的生命之流連貫起來看,實在還不及石火光影那樣的短促渺小。善惡因果是貫通了三世漸次受報的,業力的大小輕重,便決定了受報的先後等次。今生的修善作惡,未必即生受報;今生的禍福苦樂,未必是由於現世的因素;今生多半的遭遇,是由於往世業力的果報;今生的所作所為,多半尚待後世感報。再說,佛教所講的因果律,也不是像一般人所誤解的宿命論或定命論。佛教相信,唯有重大的業力不能轉變而被稱為定業之外,人是可以憑後天的努力而來改善先天的業因的。比如前世只造了窮人的業因,今世果然也感生為窮人的業果,但是,生為窮人不要緊,只要自己肯努力,窮困的生活環境是可以改造的,這是將過去的因加上現世的因,綜合起來,就是當下的果。所以,佛教的因果律,不是宿命論也不是定命論,而是不折不扣的努力論。佛教如果落於宿命論或定命論的泥沼,眾生成佛的理論,也就不能成立,既然一切命運都是前世決定了的,人生的修善,豈不等於白費?
 
可見,佛教的因果定律,也是不離緣生法則的。從過去世的業因到現在世的業果,中間尚須加入許多的外緣,方能成為業果的事實,這些外緣,就是現世的努力與懈怠、作善與作惡。正像一杯糖水的本質是甜的,假若加入了檸檬或咖啡,便會改變那杯糖水的味道一樣。
 
總之,佛教的因果律是貫通過去、現在、未來的三世,而又連結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現世承受先世的業因,成為現世的業果,現世的行為造作,既是後世的業因,也可加入先世的業因,成為現世的業果。所以,因果的道理聽來簡單,說來並不簡單。 (以上是節錄於聖嚴法師所著《正信的佛教》──佛教深信因果定律的正確性嗎?)
 
對於你哥哥與嫂嫂要離婚的事,你們家人應以慈悲心、同情心來規勸,從旁協助他們,使他們能互相體諒與互相尊重,同時要視對方為人生道路中成長的菩薩伴侶,如此即可避免離婚。
 
◎推薦閱讀:聖嚴法師 《正信的佛教》


 

每一個人都盡責任,為社會付出。
看來是幫助別人,其實是幫助了自己。

忙得快樂累得歡喜

 

鼓心.直心──不猶豫不躊躇


擊鼓,是鼓、手、身、心合一的技藝,
只管直心擊鼓,是禪修的練習,
尤其是眾人合擊,猶如一場共修,
除了自身的投入,還要觀照周遭同伴的鼓聲,
如此才能眾鼓和合。



■ 辜琮瑜(法鼓文理學院/生命教育碩士學程主任)   

傍晚時分,開始有蟲鳴唧唧,涼風徐徐地拂過,白日暖暖的陽光使得空氣溫潤,也招喚著人漫步閑行。在靜謐的校園中,卻隱隱傳來鼕鼕的鼓聲,既然身在法鼓山,也該是時候隨著鼓聲,去訪訪擊鼓人了。

孰料見著眼前的一面面大鼓,忍不住也想輕敲鼓面,魄鼓社的孩子很好心地推出另一面大鼓,把鼓棒交付手中,鼓勵地說:「一起來吧!」

初擊的一陣手忙腳亂

平常看鼓手們擊鼓,感覺不是太難的事,怎知道鼓棒一到自己的手裡,才體會到工夫不是片刻得成。先是發現原來手有手的姿勢,腳有腳的立足,於是邊看著教練的動作,先把樣子做足,卻發現光只有樣子,落下的鼓棒稀鬆無力。

想起聖嚴師父說過,要做一個法鼓山的鼓手,首先要調伏自己的心行,那麼擊鼓也是同樣的原理吧。

於是先以師父教禪修的第一步,放鬆身心開始,調勻了呼吸,調整了身心狀態,就放下所有的思維,專注地與鼓相會。雖然不到一個小時的練習,可也感覺鼓認得自己了。

教練出手層層轉進

之後的練習,開始嘗到了點滋味。

教練開始講心法,說的是擊鼓,也是修行。「打鼓沒別的訣竅,持續地打,持續地練,力道就會出來。」第一階段就是這樣,樸拙地練習,感覺手、鼓棒、鼓,有一種綿密的連結,一下一下地,沒有僥倖,沒有捷徑。

接著進入數拍、依著節奏打,可是腦子一開始數數,手又跟著亂了。幾次下來才發現,原來打鼓時,動腦子會壞事,妄動念頭就會身心分離,開始體驗身心的變化,不思不想,專注於當下的動作。一啟動了這個模式,讓身體記憶著節奏,也不用數了,拍子自然就會跟上來。

進擊的鼓手

正開始享受這難得的投入,教練來了下一個指令:「觀想自己的力道可以穿透鼓心,雖是敲著鼓,卻好像擊到地面。」聽到這個指令,又再次發現落下的鼓棒,少了勁道,虛弱得很。

心的力量就是此時最重要的體會,穿透不僅只是一種想像,也要經由鼓棒傳遞出來,這時周遭的鼓聲,彷彿有了另一種生命力,震撼的味道慢慢出來,可也因為用力,左右手的不平衡,變得益發明顯。

教練看出這個力道不均的問題,開始了下一個提醒:「打鼓是一種非常直接的動作,不要猶豫、不要躊躇,就讓鼓棒直直地落下。」這也好像敲醒了心,直心擊鼓是如此,日常生活不也如是?褪去遮掩、偽裝、計算,該如何就是如何,不只清爽俐落,也能活潑而篤定。而篤定的背後,就是清楚的心持續著。

從成長到消融

當體驗了身心的狀態,並隨著一次一次的練習,感覺到了一點點身心連結的味道,不過,還是在自己的鼓聲中敲著、響著;但與大家一起練鼓,也像共修一樣,現場不只有自己,還有大眾。

一面鼓再用力,也只能傳出微弱的聲響,可眾鼓同在卻各自出聲,此起彼落,那鼓聲參差,也無法顯現眾鼓和合的震撼。所以當教練開始設計各種節拍,要大家一起隨之擊下,那是一種共修、共鳴,共同完成的情境。這時不僅要照顧自己的狀態,還要聽聞教練的指揮、周遭同伴的鼓聲,於是漸漸地,感覺自己只是一個共同創造美好的器,甚至,隨著一次次的專注,自己融入了其中,眾鼓和合。

師父在禪修中教的放鬆、體驗、統一、超越,結合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成長自我、消融自我,原來無處不是練習的道場。擊鼓擊到鼓心,技術退卻,道心才是要義。於是擊鼓雖是所緣的對象,也成為了攝心的好法子。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405期》

 

當下禪:上班族40則活在當下指引
/聖嚴法師著;法鼓文化編輯部選編

當下,是最好的時段。

這是時間管理的創新詮釋。 鍛鍊自己一心無二用,時時刻刻全力以赴, 步步都是進步的立足點……<more>

 

練習8分鐘就靜心:每天8分鐘,找回平靜、快樂的自己
/維多達維奇

你願意花8分鐘改變自己的人生嗎? 我們要如何讓煩惱得到釋放、讓心靈得到自由? 如何才能獲得平靜、得到快樂嗎……<more>

 
 
 

禪的知見:為參話頭做準備(精華版)
/釋果如

為什麼禪門祖師說吃飯喝水無一不是禪? 為什麼我一樣吃飯喝水,卻感覺不到半點「禪滋味」? 「禪」,到底是什麼?

把心靜下來,煩惱就消失了嗎? 打坐時,腦袋像演電影一樣停不下來?……<more>

 

第一時間:讓每個「當下」,成為生命中的黃金時光(二版)
/舒雅達 Lama Surya Das

在倉促時從容,在輕鬆時不懈怠, 發現內在的節奏, 敞開自心,這個最珍貴的計時器, 找回當下本有的優雅與覺醒。

擁有時間,還是被時間擁有?工作和生活失去了界限,腳步匆忙到了狂亂。我們需要找回心靈的重心!……<more>

除本電子報之外,心靈網路書店同時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法鼓文化 版權所有
© 2019 Dharma Drum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