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電子報由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763期 / 2018年07月18日‧每週三發行

佛性無南北◆聖嚴法師禪修指導中英書展◆全館書籍78折

來看看素超人吧!在每一次活動中成就他人,成長自己

為緬懷2019年創辦人 聖嚴法師圓寂10週年,以及迎接《人生》雜誌70週年這一重要佛教文化里程碑。由法鼓文化主辦的「世界佛教村」座談會,承續聖嚴法師於世界弘化所牽繫起的各方法緣,6/27(三)於集思臺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會場湧現800多位民眾前來聽講,一同和東西方的教界賢達,交流佛法弘化新思維,擘畫「世界佛教村」的美好景致。

此次活動法鼓文化的專職及各單位支援的義工菩薩們幾乎全員出動,早在兩個月前就開始各項準備事宜,開會、討論、調整、再開會,演練各項細節,只希望當天與談人及與會貴賓,還有來參加的座談會活動的菩薩們都能法喜充穫,活動能夠順利圓滿。

因為這次的活動,讓各單位的菩薩齊聚一堂,過程中大家非常有默契的彼此互相支援,同心協力完成各項工作。雖然大家平時各自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中努力工作,但是接觸到的人事物範圍有限,而這次的活動最大的收穫及感動是在活動中除了協助了別人,更多的是成長了自己!

◆2018法鼓文化-世界佛教村座談會
法緣齊聚「世界佛教村」 促漢傳佛教深度交流

忙得快樂,累得歡喜,無限的感恩,我們一起做到了!

分享聖嚴法師在《法鼓家風》書中的對學僧們的開示:

奉獻自己,利人就是利己

接下來,要談的是「奉獻」,我們愈是有奉獻的心,成長得愈快。現在多半是僧團要你們配合,或到廚房、或到知客處去幫忙。將來同學們可以自己學著做計畫,譬如藉著新年大家來向師父拜年,或是信眾上山來參加活動的機會,試著規畫出整個流程細節,包括廚房、交通、接待、文宣等。

在我認為,學僧最好能獨立練習做一些事,譬如現在的《僧大通訊》,就可以由同學們自己來編。事務性的事情由一個人負責,主編和編輯群由其他同學負責,這樣一方面訓練同學,一方面也把這份刊物編出來了。

事情由你們來策畫,這樣你們就會成長得很快,否則人才很不容易訓練出來。當然剛開始的時候一定會跌跌爬爬,可是做任何事,一開始都是如此。

但也有人認為:「其他的事先不要管,等你把廚房的事先學會了再說。」或者說:「做知客的,就先把知客學好。」結果在廚房的人永遠在廚房,做知客的永遠做知客,這樣一來學習得很慢。如果是自己獨立規畫執行,一個大活動辦下來,一下子全部都學會了。這就是透過互動來學習,不需要做三年知客、做三年廚房、做三年殿堂、做三年庶務,等做到頭髮都白了、鬍子都長了才學會。

有的人二十多歲不也是什麼都會了嗎﹖所以我想,用這種方式比較好,這樣我們的僧團也比較有活力。學僧在四年之中,就養成群體協調互動的習慣,廚房中少一個人時,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補上去,知客、殿堂也一樣。做維那也不全是音質、喉嚨的問題,有的人聲音響一點,有的人聲音不響,但只要願意做、敢上場,任何人都可以做。有些人聲音還可以,但就是不肯上台,其實只要願意學,心情不要閉塞,就可以了。

一個出家人為了要服務、為了要奉獻,沒有一樣事情是不能做的,工作也沒有什麼好與不好的分別。沒有人做的事情,你就去,常常是沒有人肯做的事情,大家就跟著不想去,只要有一個人起頭,大家也就會跟著去。所以如果你們有機會辦活動,從辦活動中訓練分工合作,既能增進彼此的瞭解,成長自我,也能幫助、服務他人。

你們的文筆都不錯,也有策畫的基本能力,因此可以在課外或課程中安排一下,給自己一個假想的任務,模擬辦活動的計畫,讓每個人都有機會練習,其中做得最好的,給大家做學習的範本。這就好像是軍隊中的沙盤推演一樣,規畫以後,還要練習著指揮。

「大將」指的是什麼?一方面是指企畫的能力;一方面是指臨機應變的反應力,也就是說,發生了狀況,指揮的人馬上就能溝通協調,決定處理的方針。你的反應快、指揮得當,就會打勝仗,否則就會打敗仗。我們辦活動當然沒有什麼所謂的「敗仗」,頂多是最後成果不好、成績不好,怨聲載道,讓參加的人說:「像這樣子的活動,下次你再請我,我也不來了!」這是企畫指揮的人能力不夠,指揮不當。總指揮的人能力強,有大抱負,而且反應快,那麼活動辦下來,大家都快樂,覺得成長很多、學到很多的東西,而不是受折磨。

另外,做為一個大將之才,還要能夠主動關懷照顧人,會不會主動關懷照顧別人和個性有關。能夠照顧自己,加上有奉獻心的人,就能照顧別人。怎樣照顧別人呢?很簡單,只要想著,我這個人是盡形壽奉獻給三寶、奉獻給眾生的,三寶的事就是我的事,眾生有事就是我的事。

◎延伸閱讀:聖嚴法師《法鼓家風

 
 

原諒他人也是一種教育,
藉此機會不但可以改變他的人品,
也可以改變他和別人相處的態度,
而這種以關懷的心、
慈悲的心來原諒人的做法,
才是有智慧的原諒。

人間世

 

天下沒有白打的禪七

距1992年,首次在法鼓山觀音殿接觸禪修二十六年後,於2018年初再度上法鼓山打七,「賺到」了一個原本不敢奢望的禪七。巧合的是,1993年初次在農禪寺打禪七,適逢三十八歲生日,結束後仿若重獲新生,這次上山打七,也是生日期間,飛逝而過的,是其間的四分之一個世紀!

■ 單德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禪宗主張修行與生活合一,行住坐臥總是禪,凡夫如我距離任運自在的境界遙不可及,但依然珍惜禪修七天得來不易的清淨身心。回到原先的生活環境中,如何「保任」、「善自珍攝」便成為最大的挑戰。我自知能力有限,不能持久,但也不願立即故態復萌,於是帶點遊戲與挑戰的心理,來觀察自己如何改變生活中的習慣,包括不開電視、不看電影、不喝茶和咖啡、不在手機與筆電上看新聞……發現不僅免去不少干擾,空出更多時間,而且做事更專心、有效率。如今已過了一個月,依然持續於這種「遊戲」中,再看何時一一「棄守」(校對此稿時已滿三個月,前兩項尚維持)。

在生活中複製出坡禪

禪七的出坡以不繁重的勞務為主,避免餐後立即休息、打坐或激烈活動,有益身心。以往我經常於早餐後看手機訊息,午餐後在研究室上網看新聞(有一段時間整理研究室,但未能持久),晚餐後看公視新聞。記得先前有次禪七時,聖嚴師父說有些人的日常生活環境很亂,那禪七是白打了。因此,這次禪七回來,我打鐵趁熱,於三餐後著手整理住家和研究室裡累積多年的書籍與資料,以三十分鐘為基準,但進入狀況後,為了讓工作告一段落,經常超過預定的時間,偶爾竟長逾一個半小時。三週內已將家裡的書籍與資料大致整理一遍。

多年來,累積了許多專業領域的書籍,加上興趣廣泛,養成「雜食」的閱讀習慣,從國內、外買了許多專業以外的書,網路書店的出現更是大開方便之門,因此不僅書滿為患,而且疏於整理,有時忘了有書,以致重買,或明知已買,卻「雲深不知處」,徒呼負負。

這次禪七回來,下決心「重整山河」,將家裡的書籍分門別類,不僅更有秩序,過程中不時為翻出埋藏已久的書而驚喜連連,至於一些重複購買的書,則將與人結緣,也可節省自家空間。在整理完住家之後,繼續鎖定已累積三十四年的研究室,雖然任務更為艱鉅,但希望能持之以恆,還給自己一個較好的研究空間,在退休前後以更多書與不同單位和人士結緣。

與以往禪修功效相較,1992年的禪修營因初次接觸禪法,效果最為顯著,三天禪修的效應大約延續半年,連出國旅程中都覺得安心自在。此後的禪七也各有不同收穫,然而返家之後,身心與習慣的改變都比不上這次,連同修也驚異,因此我正以欣賞及好奇之心繼續觀察。

真切感受師父的悲願

這次「賺到的」禪七,再度證明了因緣不可思議,參加之後心裡頗多感觸。首先就是再次折服於聖嚴師父的悲願。此地從1992年禪三時,只有孤伶伶的一座觀音殿(已拆除多年,殿內的觀音像如今是高踞峯頂的開山觀音),舉目四望遍地荒煙蔓草,到如今成為名聞遐邇的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完全來自師父的高瞻遠矚與悲心弘願。

記得在興建法鼓山的漫漫歲月中,師父曾多次說過,其實他心中的法鼓山已經蓋好了,他自己並不需要法鼓山,現今的法鼓山是為了其他需要的人而建設的。的確,師父若是為了一己清修,根本不必如此勞心勞力來興建那麼廣闊的佛教園區。然而在艱辛的過程中,有效凝聚了四眾弟子的向心力,示現了定慧等持、悲智雙運的禪師風範。今天大眾得以參訪法鼓山,在禪堂中禪修,都是受惠於當年師父的開山弘願,以種種方式來接引廣大眾生。正如師父在開山紀念館的〈開山偈〉所言:「開山的意義,就是如何成就智慧、成就慈悲心,來共同為我們的社會、我們的世界,提供和諧、平安、快樂、健康。」在自利利他中,邁向建設人間淨土的目標。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417期

禪修入門50問

/法鼓文化編輯部編著


如何打開禪門?50個禪修要領,讓你掌握修行重點,依循方法不卡關,身心安定得自在!

學禪總是遇到這樣的問題:禪修與靜坐、冥想有何不同?為何禪修可放鬆與安定身心?如何選擇適合的禪修方法?你想知道:為什麼要禪修?禪修有哪些基本工……<more>

 

安心:和繼程法師一起禪修

/釋繼程

禪修,是一個轉化的過程,我們透過方法,體驗一切法則的運作,最後,我們也成為整體的一部分,安心,自在。 生命的本質是什麼?我們本來的面目是誰?禪修之路,需要面對的只有自己。方法是禪修時我們唯一要保持的正念,在方法之中找回心的力量。禪修時唯一需要持有的正念
……<more>

 
◆《人生》雜誌419期07月號◆覺悟過生活
 
 

幸福告別:聖嚴法師談生死關懷

/法鼓文化編輯部選編

《幸福告別》首刷限量典藏版,隨書附「聖嚴法師末後四句偈」,由繼程法師恭書,適合裱框典藏留存!

人生繁花似錦?人生茫然而過?有佛法陪伴,生死相逢時,你可以微笑著幸福告別!有的人,一生繁花似錦,有的人,一生茫然而過。無論過程如何,在最後一刻......<more>

 

微笑,告別:對臨終者的精神幫助

/陳世琦

人間最後的道場,一本讀來熱淚盈眶的生死之書,告訴我們什麼是「積極的活」。

40則動人的床邊故事,記錄了難捨能捨的告別,更以清晰易懂的筆觸,分享了「尊嚴治療法」、「慈悲觀照」、「雙重注意力刺激」等安寧緩和療護觀點與實際作法。大多數的人難以面對無常,總以……<more>

除本電子報之外,心靈網路書店同時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法鼓文化 版權所有
© 2018 Dharma Drum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