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電子報由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714期 / 2017年08月09日‧每週三發行

來看看素超人吧!有一句很有名的話:「問題本身不是問題,怎麼面對問題才是問題。」,同樣是輸了比賽,有些人會說:「人生難免會有打不好的時候」,有些人卻自怨自艾;同樣是男朋友和其他女生吃飯,有些人會說:「我信任他,他只是跟朋友吃飯而已。」;有些人卻非常的擔心,擔心他是不是要劈腿了。

真正導致後果的,並不是觸發事件,而是我們的信念。我們的信念是從過去的經驗所建立起來的,就跟習得的無助一樣,當你認為做什麼都不會成功時,你就不會想再去嘗試了。很多時候,我們並不知道事情最終是什麼。但是,我們怎麼想,一定會影響我們的結果。

最好的心靈狀態,是不管你多愛一個人或多討厭一個人,
工作就認真工作,吃飯就享受吃飯,每一件事都非常認真地投入。

#合乎因果的追求

聖嚴法師在《真正的快樂》一書提到:「一般人常以為,佛法要我們什麼都不求,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佛法雖然教我們不要「貪求」,但卻教我們要「求願」,如此一來,個人不會失去奮鬥的目標,社會也才有繼續進步的動力。

「求願」就是許願、發願,願自己朝著某個方向走,或是完成某件事。例如,佛教的〈四弘誓願〉說:「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無論是要度無邊的眾生、斷無盡的煩惱,或是要學無量的法門,都是一種為眾生無止盡學習的願心和願力。因此,求願是活到老、學到老,一輩子持續不斷地學習,並且要求自己種福、培福、多付出,也讓自己更進步。

而「貪求」則是無止盡的欲求,無論看見別人擁有什麼,自己都想擁有。例如,看見別人有一棟房子,就興起想要擁有一棟房子的念頭;如果別人擁有一輛進口車,則又轉念想要擁有一輛進口車。無論該不該要、能不能要、需不需要,凡是自己想要的,就要得到手。所以,貪求並沒有什麼道理,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求,是不切實際的……

站在佛法的立場,一般人求學、求職、求富貴都是應該的,但我們的追求應該要合理,而且要付出自己的努力做為代價。其次,要明白權利、義務和責任的關係是並行的,我們如果要求福,就要先培福;要享受權利,就要先盡義務,這就是因果。只有合乎因果道理的追求,才是最好、最可靠的,否則就是貪求,即使勉強得到了,禍患也會跟著來。

所以,我們要用「求願」的方法,為達成目標而努力奉獻,切勿用「貪求」、迷信的方法,否則會得不償失。」

◆推薦閱讀:【你今天微笑了嗎?】2017暢銷書展

 
 

只管自己有沒有做好,
不要管別人有沒有做好。
自己做好是應該的,
其他人有沒做好的原因;
不要以自己的標準要求人、衡量人,
不要拿自己的鞋子叫別人穿,
不要將別人的問題變成自己的問題,
而讓自己忿忿不平,
這樣才不會使自己的人際關係惡化。

是非要溫柔

 

失魂——漂泊自我的返鄉之路

《失魂》,讓觀者隨主角進入找尋自己的奇異旅程,
也指涉人在漂泊一生所遇到的境遇,
有親情,更有殘酷的人性衝突,
不斷逼拶我們叩問:「我是誰?」
去反照自己對生命的看法與實相。

■ 文/李鴻文 圖/傳影互動提供

《失魂》,就像一部禪宗公案,透過各種劇烈的「逼拶」手段,不斷地追問著:「我是誰?失魂之前我是誰?失魂之後我又是誰?……」一串的話頭,不僅逼著劇中人問參,也讓觀者同墜五里迷霧之中,一面想找到答案,一面探究生命的實相。

猶如禪師拋出話頭一般高招,編劇兼導演鍾孟宏確實出手不凡,《失魂》是臺灣少見的驚悚懸疑片類型,加上極為出色的攝影、剪輯、配樂,以及優異的演員表現,在在令人驚懾與驚豔,難怪在2013年臺北電影節,一舉榮獲最佳影片、男主角、攝影、配樂四項大獎。

《失魂》描述疑似罹患精神疾病的阿川(張孝全飾演),被送回山上老家療養,但他卻完全不認得父親(王羽飾演)與姊姊,在與家人互動的過程中,意外引起一連串失控的殺人疑雲。

《失魂》乍看雖是驚悚懸疑,又涉及靈異題材,但導演卻完全不以好萊塢純粹嚇人手段為滿足,其獨特的創意美學與表現手法,不但把人類幽微的內在意識,與大自然瞬息萬變的天光雲影、森林迷霧,以及諸多昆蟲攀爬、飛舞的畫面,巧妙結合成十分詭譎且具象徵意義的豐富意象;而且多重主題又不斷反覆變奏,衍生出迷宮般層次豐厚的文本,任人「摸象」與各自解讀,堪稱今年最令人耳目一新且獨樹一格的臺灣電影。

原來的我不是我?

影片開始於在日本料理店工作的阿川,他眼神空洞地拿刀剖魚,突然不支倒地,而砧板上那條只剩頭部和屍骨的魚,仍舊睜著大眼死命掙扎跳動著……。色彩飽滿的血腥意象,以及變奏的《青春舞曲》配樂,彷彿宣告著人與萬物平等,都一樣脆弱與無常,一樣不堪一擊。

阿川被送往老家途中,沿路景觀卻十分突兀地上下錯置、視野顛倒,原來那是躺臥在車上的阿川的實際視角,但同時也是他內在對世界認知的真實寫照。究竟阿川是以什麼樣的心境和角度在觀看世界呢?這也是導演拋出的一個有趣問題。

長久以來,阿川的父親獨自在深山裡種蘭花,他緊急找回嫁到臺北的女兒來照顧阿川,但阿川卻像完全變個人似的,居然都不認得他們。第三天傍晚,阿川的父親從花圃回來,怵目驚心的看到女兒躺在地上,竟被阿川殺死了。

父親質問阿川到底是誰?阿川卻冷冷地回答:「我看這身體空著,就住進來了。」究竟阿川是精神錯亂,還是真的被鬼魂附身呢?父親還來不及分辨,此刻有人來敲門,不得已,只好先將女兒屍體藏起來……

原本平靜的生活因為阿川返鄉而開始變調,已經失去一個女兒的父親,為了幫助失魂的兒子收拾殘局,不自覺陷入更大的困境,疑團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大,危機也如高山迷霧般重重包圍而來。

阿川尋找阿川?

《失魂》的迷人之處,在於全片氛圍掌控十分精準,時而驚悚、時而懸疑、時而夢境、時而意識流轉、時而虛無飄渺的大自然空景,又時而穿插幽默,寫實與虛幻熔於一爐,情境起伏跌宕,超乎想像。

而在劇情方面,導演也保留相當大的空間,留待觀眾自行思考與解讀,究竟住進阿川身體裡的是誰?是靈異附身?抑或阿川的人格分裂?若從人格分裂的角度來解析,對照之前返鄉景觀的上下顛倒,以及阿川的時而放空、時而暴戾,加上精神科醫師形容的「漂泊的靈魂」,應可看出阿川的精神錯亂與迷失。然而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阿川的錯亂與迷失呢?

在霧夜森林中,阿川問「送信人」為何要在樹林裡撿樹枝,不是撿不完嗎?送信人意有所指地回答:「對,就像你的念頭一樣。」這一問一答頗富玄機,如同樹林裡的樹枝一樣雜亂的念頭,要如何撿拾乾淨呢?接著,送信人鼓勵阿川跳入無底的古井去尋找另一個阿川。阿川尋找阿川?而送信者又是誰?是否又是另一個阿川的自我分裂?猶如參話頭的疑情愈來愈大……

勇敢躍入古井之後,阿川終於看到了,二十年前父親幫助重病的母親自殺的景象,原來這是深藏在他內心無法抹滅的陰影,使得他心靈扭曲、人格分裂,終至完完全全地迷失自我。

《華嚴經》中,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就像阿川迷失了,即使回到家,仍不知道那就是自己的家,仍舊像無所依怙的魂魄不斷漂泊……

表情十分內斂的阿川父親,其實一直抱著贖罪的心,不斷掩飾兒子的罪行,最後甚至以老邁之軀代替兒子去受刑。這一段父子關係的修補,雖然來得十分迂迴且漫長,卻相當令人動容。世間有情眾生常因謬誤的愛,而造成許多遺憾,因此不斷受苦,輪迴不止。

見相非相,照見實相

影片最後,導演以一個溫暖的夢境,述說阿川如何打開心扉,踏上尋回自我的歷程。他向父親說,他在看不見盡頭的森林裡開車,遇到三位看起來不像好人的獵人,但他還是讓他們搭便車,不料他們卻幫助他逃過一劫。後來阿川又遇到一位迷路的小孩,小孩說要回家,阿川問他是誰?小孩說他叫阿川。

原來在阿川的夢境裡,他已不將當初以為要害他的三個人視為壞人,甚至將他們視為幫助他度過難關的恩人。當這一轉念,阿川忽然就從「失魂」狀態,慢慢找到從小尋不到路回家的自己,兩者終於合而為一。

恰如精神科醫師提醒阿川的話:「有時你所看到的,並不完全是你看的那樣。」是的,眼見不一定為憑。當阿川開始轉念,頓時如同打開心眼一般,從不同的視角看清自己的處境與生命實相,原來長久以來障蔽自己的,都是虛妄的意識作祟,造成的扭曲與顛倒。唯有勇敢面對自己,放下妄想和執著,才能讓漂泊的靈魂找到一條正確的回家道路,一條讓自己徹底安心的道路。

也許正如導演受訪時所說的,人終其一生都在經歷一個轉變的過程,這種轉變也許是為了適應周遭的環境,也許是為了面對不同的人,更或者是為了和自己相處得更和諧,有時候走得太遠了,迷路了,會變得連自己都不認識原來的自己。「見相非相,即見如來」,當我們能夠除去一切外在虛妄的干擾,也許才能直視生命深處那個最清澈的自己。

如是觀之,《失魂》雖以驚悚出招,且招招犀利,但究其實,竟是一部多重變奏的《安魂曲》,其意在安世人之魂――魂兮歸來,安心自在。然其用心良苦,如同劇情之懸疑,需要一一參破,方能在虛實之間,清楚照見事物本質與生命真相。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362

烽火家人

/楊蓓

你為何會是現在的你?你的個性、人際互動、家庭關係,從何而來?原生家庭的成長經驗,形塑出自我價值與人際關係。面對家庭的衝突紛爭,必須與自己和解,也與家人和解,讓家從烽火連天的戰場,化為豐富生命的活水!

如果我們能夠明白,「烽火」,就是家裡的那些紛擾、戰爭,放在不同的結構、層次上,究竟對我們造成了什麼影響時,才比較能夠……<more>

 

重回生命咖啡館

/約翰.史崔勒基

你的人生並不是錯誤或意外,也不是任意的偶然。你的人生是有目的,要不然你就不會在這裡。雖然有時候你感覺自己完全迷失,彷彿永遠找不到出路,但援助其實時時都在。

想出五件你死前最想做、最想看,或最想體驗的事物,然後把時間和精力花在這些「人生五大」的事物上,其他的自然會跟著發展。確定某件事物有意義,是因為你決定它有意義,而不是別人說服你它有意義……<more>

 
 
 

公案100

/聖嚴法師

探索心靈的具體方法-為什麼開悟後才知道鼻孔原來是向下的?兩頭泥牛怎麼會入海相鬥呢?野鴨子和鼻子痛有什麼關係?蚊子如何叮鐵牛?石頭怎麼會出汗?……

這些迷團一樣的偈子,莫名其妙幾近瘋癲似的對話,看得令人眼花撩亂,卻是轉迷為悟、開發智慧的蹊徑,究竟這其中有著什麼樣驚天動地的玄機?千百年來膾炙人口……<more>

 

動中正念

/邱陽創巴仁波切

禪修難,不難。禪修可以很簡單、很單純。將禪修融入生活中,讓禪修變成生活中的一份子,一張椅子、一張墊子、一顆恭維謙卑的心就可以了。在禪修時,你會注意到自已的心靈深處,開始跟「我」做朋友,當你真正認識自已之後若能欣賞自己,就會了解我們不需要感到悲慘不堪或受人譴責,也不需要佯裝自大。你會發現自己的基本尊嚴將隨著溫柔到來……<more>

除本電子報之外,心靈網路書店同時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法鼓文化 版權所有
© 2017 Dharma Drum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