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文化文摘報由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一三六期2018年12月20日(每月一次,固定週四發報)
免費訂閱法鼓文化文摘報

《楞嚴經新詮》

上週月會有一位新進菩薩,做自我介紹時,說自己在外頭轉了好一大圈,如今希望能夠在法鼓山安住,奉獻自己所學,願「將此身心奉塵剎」,令人頗為感動。月會末了,法師則為大家說明,每個人先要和自己的內在溝通無礙,進而與他人包括家庭、社會的關係都要和諧,並與自然融洽,最後和宇宙環境要統一,超越個人內在與外在的對立和統一,如此才能真正「將此身心奉塵剎」。

「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是出自漢傳佛教早課在持〈楞嚴咒〉之前,都會加誦的著名偈讚;是阿難在聽佛開示後,當下體悟到真心,因此深心讚佛,發起上求佛果,下化眾生的菩提心。

什麼是真心、何處尋覓真心呢?《楞嚴經新詮》一書有深刻描寫,書中提到佛在世時,有三兄弟晝夜思念、夢及美女,夢醒後發覺:「彼女不來,我亦不往,而淫事成辦。」因而領悟到世間一切都是心想所生的虛擬境界。

愚石小編深有所感,當心中緬懷思念,會感受到「彼人不在,我亦不往,而美好成辦。」當心中瞋恨恐懼,會感受到「彼魔不在,我亦不往,而衝突成辦。」很多時候,我們是活在自己印象、概念所構築的境界裡,「心生則種種法生」;我們的心又不時被外境所操縱著,「法生則種種心生」。

反思我們的身在這裡,那我們的心何在?是否隨虛妄而去?聖嚴法師說,心要時時處在正念上,真的「將此身心奉塵剎」,不只身在這裡,我們的每個動作、每個念頭都要用感恩、報恩的心,來服務我們所接觸的每個人與每件事。

《楞嚴經》素有「開悟楞嚴」之稱,想一探楞嚴,了解真心嗎?法鼓文化最新出版的《楞嚴經新詮》,是由長期專研楞嚴的李治華老師,運用現代思惟,以生動淺明的文字,透過賞析電影、文學,精彩描寫《楞嚴經》的甚深智慧,與修行的方法與次第,將幫助我們轉迷為悟,走出真心自在。

 

楞嚴經新詮
作者:聖嚴法師

佛陀遇見蘇格拉底——《楞嚴經》徵心顯見的啟示

電影Peaceful Warrior ,直譯為「和平戰士」,但中文片名為《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以下稱《蘇格拉底》),劇情是以美國現代青年丹.米爾曼(Dan Millman)為主角,丹是得獎無數的傑出大學體操選手,汲汲追求種種外在的美好成就,忘失當初愛好體操的純粹喜悅,但因意外受傷,面臨成功無望的絕境,頓感自己生命已無存在意義與價值,而也正由這大死,才有之後的大生。

中文片名《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是取自電影中的很重要的一幕場景,「蘇格拉底」在劇中指一位禪修的老人,但其實「蘇格拉底」可象徵「智慧」,而「深夜加油站」則指在無明黑暗之中,我們要努力加油,汲取智慧。這部片中許多劇情都可和《楞嚴經》的「徵心顯見」互相參照,《楞嚴經》深奧而古典,《蘇格拉底》則平易近人,充滿現代感,兩相對照,正可豁顯「徵心顯見」與現代生活的關聯。

探問初發心

多聞第一的阿難遭逢女難,歸來之後,佛不問阿難溺於淫舍的種種事由,只問他:「當初出家學佛的初發心是什麼?」

《蘇格拉底》中,丹自視甚高,揮霍青春,夜夜春宵,深夜在加油站遇見深不可測的老人,丹在老人面前自炫知識,也述及自身受訓的辛苦與期待贏得奧運,老人聽後淡定地說:「你要明白當初是看到什麼?」丹不解,卻高傲地說:「我知道的比你想像得多,儘管問我!」老人只問:「你快樂嗎?」「為何深夜睡不著?」

《楞嚴經》與《蘇格拉底》揭示同樣的課題:才貌雙全(才),多聞知解(解),卻溺於名、利、財、色(行)。而智者總是直指人心,啟發我們省思:在我們的人生走向與工作職業中,是否還記得當初的觸動與發心?現在快樂嗎?初發心的純粹喜悅還在嗎?我們的初發心正確嗎?如何才能得到真正踏實的快樂呢?

佛要阿難尋找自己的心,阿難於是「七處覓心」:心居身內、心在身外、心潛眼根、心分明暗、心則隨有、心在中間、心乃無著,其實這「七處覓心」正反映出眾生對自心的茫然無知。

戀身與戀物

「心居身內」的認知,反映出眾生的「身見」心態。「我執」正是以「身見」為首,眾生最能感受自身而貪愛自身,深深在意美貌與體格,時下五花八門的化妝、整形更是大行其道,總都執著自身為一己的存在之處,所以大眾咸認為「心居身內」。正如《蘇格拉底》中,青年主角間的男歡女愛,彼此相問:「如果我體格(身材)不好,你還會迷上我嗎?」後來丹摔斷大腿,頓感自己一無是處。巧的是在《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The Five People You Meet in Heaven)的影片中,也是兼具帥氣與體魄的青年主角腿部傷殘之後,後半生都活在自卑自艾之中。

「心在身外」的命題,則反映出眾生的戀物心態。眾生貪愛不止,從貪愛自身,進而迷戀外境,逐物意移,以擄獲外物為自我的存在目標,終日心在身外,得失心重,互相競爭比較,終致為物喪身。經中,摩登伽女對阿難的一見鍾情,乃至阿難的多聞第一,是否也是心在身外?《蘇格拉底》中,丹為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祿,汲汲營營,獲獎無數,但當右腿傷殘之後,功名無望,哀莫大於心死,在絕望中瘋狂打壞曾經獲得的獎牌、獎杯,同時也蒙生出自我毀滅之心。

《楞嚴經》在指出宗教亂象時,提及有些道場使用幻術,讓徒眾看見師父顯現出各種莊嚴身相與光明,或者看見自己坐寶蓮花上,散放紫金光,於是著相求道,終致淫逸其心,潛行貪欲,這些也都是貪著內身與外相,迷亂真心。

 
 
 
觀音妙智: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講要
╱聖嚴法師 著

觀世音菩薩以耳根圓通法門開悟入道,證得如來妙智,而能現三十二種應化身、獲十四種施無畏力,以及四種不可思議無作妙德。

要學習觀音成就無上佛道,必須將聽聞外在聲音的耳根向內收攝,「反聞聞自性」,直至聽見空性的聲音。 本書所探討的觀世音菩薩「耳…more

 
楞嚴貫心
╱果煜法師 著

《楞嚴經》──唐代傳入中國,明清後獲高度推崇,是時曾有:「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的詩句! 真心本來就是存在的,真心也時時刻刻都在作用。

只是我們不知道:起作用者原是「真心」,但都被「妄識」所扭曲了…… 可曰:「我心未寧…more

 
除本電子報之外,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並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心靈電子報素食聰明吃電子報人生雜誌電子報智慧掌中書電子報修行電子報
文化文摘報佛法詢問台電子報經典學院電子報心靈好康報大師密碼電子報
 
 
法鼓文化 版權所有
© 2018 Dharma Drum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