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文化
首頁書籍館影音館修行‧生活電子報購買心田點數
 
【禪&心靈環保】主題閱讀 70

 

【迴向】——光明遠大
 

◇資料來源:《學佛新手50問》菩薩行願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

       《楞嚴經勢至念佛圓通章疏鈔》

 

地藏菩薩過去世為婆羅門女時,知道母親生前不信因果,必墮惡趣,於是在親人過世後,虔誠供養三寶,感得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親授念佛法門。經過一日一夜,婆羅門女於一心不亂中抵達地獄,向無毒鬼王請教母親去向,鬼王查明後回答:菩薩之母已生天,罪苦眾生亦共享光明、安樂。

拜懺、超度、祈福,在仰信階段必需具備恭敬心,若能依定慧力,在讀誦經文時隨文入觀,受持名號時與諸佛菩薩行願相應,則能讓無量無邊的情與無情,同霑法益。中文的「孝」字,是結合「老」、「子」二字所成,象徵過去無始、未來無終,代代相承與推己及人,即是迴向的立足點。

當我們感念十方三世的恩人,自然希望宿怨也能化解。常常以業力觀省察自我,便能漸漸領悟「不見世間過」,不是期待世間無過,而是「無住生心」的修練。

迴向的層次,從「有我」到「無我」可分為:迴己向他,迴凡向聖,迴小向大,迴一切功德向無上菩提。譬如捐款不論多寡,若是全心奉獻,便有無限功德。參加無數法會卻心不在焉,就像達摩祖師給梁武帝的警語「並無功德」。

因此,慈雲灌頂法師特別在《楞嚴經勢至念佛圓通章疏鈔》裡提醒我們:為五欲故發心念佛,地獄界也;為名利故發心念佛,餓鬼界也;為眷屬故發心念佛,畜生界也;為勝他故發心念佛,修羅界也;畏惡道故發心念佛,人法界也;求天樂故發心念佛,天法界也;欣涅槃故發心念佛,聲聞界也;慕無生故發心念佛,緣覺界也;欲度他故發心念佛,菩薩界也;希成佛故發心念佛,佛法界也。

任何一法圓攝一切法,菩薩行者必須善護初發心,才能依法性入清淨相。

 
◎ 延伸閱讀:【領導力】——精進與隨喜
 
◇資料來源:《叛逆中年》《生存之道》《還在學》領導禪
      【職場軟實力:紓壓禪】主題展
      

英國哲學家以賽亞‧柏林(Isaiah Berlin)在經典文章〈刺蝟與狐狸〉中,引用希臘詩人亞基羅古斯(Archilochus)的寓言觀點,「狐狸知道很多事,但刺蝟只知道一件大事。」將思考類型劃分為:同時追求很多目標,重視方法論的狐狸,以及將複雜資訊歸納為系統化概念,貫徹原則論的刺蝟。

人性與世界,是一個整體圖像。任何專業領域的通達,都需要廣泛接觸新知,並且深入事物本質,當這二種視野與能力,建立動靜平衡的有效連結,無論個人或團隊,便具備長程發展的創新激勵因子。

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認為:利他,是商業的原點。思惟的能量,決定人生的願景與方向。相信「業由心造」的人,不會縱容貪瞋癡的破壞性情緒,在腦中描繪掠奪、鬥爭、顛覆是非等想法,清除業障的定律,就是單純、正念地生活。

「四十不惑」是反思生命與慧命的場域,也是許多菁英選擇慢活,重新體驗童心或初心的轉折點。當我們放鬆時,感官的覺察力便會持續開放而敏銳。例如:所見的顏色更鮮明,而且隨著光、影、溫度等變化呈現出不同質感,自然界的每層色階並非毫無意義,地水火風的流動,蘊涵著與各種心靈直接溝通的療癒力。

如果朝聖的心境,不能延伸到日常工作環境,表示我們從未到達聖地。同理,童年的不安全感及對權威的迷思,也一直在我們與善知識之間築起無形的高牆。所以,如何領導自己完全信任當下,是最珍貴的禪修入門指引:以好奇心質疑一切習以為常,以無畏心消融解行的落差,即是「放下自我中心」的精進與隨喜。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4
Dharma Drum Publishing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