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人生】

漢傳禪法的瑰寶
——再讀聖嚴法師
《牛的印跡》

法鼓山溫哥華道場監院常悟法師,兼任歐美寺院副都監,長年於西方國家帶領禪修,並經常舉辦各類佛學講座、研討會,與歐美學術界保持密切的互動交流,對聖嚴法師的教法,在理論與實修上皆有深刻體會。

今年《牛的印跡》中文修訂版問世,常悟法師更親自參與編修校對工作。法師感懷,藉此因緣,再讀一次師父的著作,如獲至寶,熱淚盈眶。本期邀請法師分享他的感動,也期許我們入寶山,不空手而回。

■ 釋常悟

《牛的印跡》英文原版於2001年問世,由全球最大的學術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歷時二十一年,全新中文修訂版於今年1月由法鼓文化出版。希望讀者、師父的弟子們能從字裡行間捕捉到聖嚴師父親切的教法,並因其完整清晰的架構、詳實而貫通的內容,幫助自己在禪修上更上一層,如同隨著聖嚴師父留在人間的行跡,尋牛、見牛、伏牛,最後都能入鄽垂手,弘法利生。


漢傳禪修寶典

師父著述的十八本中文及近二十本英文的禪修著作中,除了《禪門修證指要》、《信心銘》、《神會禪師的悟境》、《虛空粉碎》(Shattering the Great Doubt)是祖師語錄的編著和講錄之外,多數為師父單篇的演講和禪期中的開示。

此書的珍貴,在於這是師父特意為弘揚漢傳禪法,流傳後世百代所著述的專一著作,歷經十五年完成。此書中,或有相似片段曾在師父的其他書籍中出現,也有未曾聽聞而專門為此書所做的教導,更珍貴的是呈現了全體的禪法,涵蓋了源於印度傳統到現代法鼓宗的修行方法,從入手至究竟,由繁雜到純淨,貫穿通透,讓弟子們將個人所了解、體驗到,有限而散落各處的點,逐漸連接成線,解行雙資,而有可能在未來打成一片。

對於從未親炙師父座下而對禪修有興趣者,或其他宗派想要探究漢傳禪法博大精妙的人士,此書更是不可不讀。如果你只想擁有一本漢傳禪法的書籍,就是此書,別無他選!


打破「禪」的迷思和謬見

此書的著述在美國,針對當時的禪修人士和團體的各種現象,兼具導正迷思、破除謬見的功能。

美國禪修風氣的盛行,始於1970年代末期,經歷了反戰、反主流的嬉皮風潮的衝擊,嬉皮人士是最早參與禪坐的一群,同時也引起他們對東方文化的嚮往。當這些人在禪坐中有些體驗,感受到彷彿置身另外一個世界,問題不見了,一切都那麼美好,但那畢竟是短暫的體驗,因此有些人開始追求開悟,以為開悟就是解脫,一切問題都不再是問題了。他們追求開悟,急於開悟,開悟變成他們逃脫世間的窗口。所以,總會有人上門,要師父印證,但來人不知道師父的印章,從來不是豆腐、冬瓜做的。

西方人對身體的接納和感受,和東方人不同——西方人親密,東方人疏離;西方人對身體較為珍愛,對感覺、觸受、情緒也比較敏銳,所以很容易感受到瑜伽、禪坐帶來的愉悅舒適感,但也容易迷戀於那樣的情境。一方面是偏重於生理上的反應(有形可觸),另一方面是經教的資源非常有限,缺乏英文譯本。

由於英譯經典的缺乏,不少禪修老師本身在佛法知見、義理上有所不足,很少開示佛法,甚至在禪期中只是坐而沒有開示,更談不上戒律的規範、維護身口意三業的清淨等等。另外,有些人誤解了「不立文字」的意涵,不明當時的時空因緣、環境條件。「不立文字」是針對那時候禪修已經相當盛行的情況;禪眾大多有相當的經教基礎,但落於文字相,在文字上找答案。祖師們為了破除對文字的執著,才說「不立文字」。所以,說此話有它的條件和背景,這是誤解的人所不知道的,才認為言說文字都是葛藤,不須領會,當然也不會去學習了。

在美國引領禪修風氣之先的日本禪(Zen),教導弟子的也只有少數幾篇道元禪師的開示和數冊公案集,偏重修定,不似漢傳禪師,個個經教通透,教導弟子戒定慧三學並重。

因此,佛教界、禪修團體中,從1980年代就發生不少財務不清、性醜聞事件,近年仍有所聞,甚至發展頗具規模的團體,極負盛名的老師也未能潔身自好,令人惋惜!本書的第十章〈何謂禪師〉,正是寫給已經在教導禪修的老師,如鏡自照、提醒鞭策。這在西方盛行個人主義、崇拜英雄的社會文化,尤為可貴。也為仍在到處尋找名師的徒眾,提供了最好的指引。

反觀師父在紐約帶領的禪期,一定會強調身口意的清淨是禪修的基礎,禪期最後也會舉行三皈五戒和禮祖儀式,從外在行為的規範來落實內心的清淨。禪期中白天的開示講方法、心態,晚上的開示,講祖師語錄、《壇經》等,都是從佛法知見、經典教義上來指導禪眾掃除心中的邪見和障礙,往往心中的障礙消融後,方法就自然上手了。

同時,師父也必定在禪期中,激發大眾生起願心、發大菩提心,因為菩提心薄弱,禪修不會得力。師父以一生的修為體驗,承接傳統的漢傳禪法,學習兼納他家長處,為漢傳禪法在現代開創設計了一套完整穩當、實用有效的精進禪修體制,訓練不同語言、文化、國度的禪眾,為世上培養健全的人,遍植人間淨土的種子。能跟隨師父學習禪法,我們何其有幸!

(更多內容請見《人生》47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