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阿含經》的《阿梨吒經》中,佛陀以捕捉毒蛇比喻學佛來教誡弟子阿梨吒,提醒他錯誤地理解佛陀的教法,就像用錯誤的方法抓蛇,未受其利,反受其害。聖嚴法師也經常提醒我們,「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這麼少,誤解的人這麼多」。可見學佛固然有益,但學習正確的佛法更是重要。一切佛法來自於佛陀的證悟與教導,因此正確地認識佛陀是學習正確的佛法的第一步,也是必要的基礎。

《佛陀50問》從佛典語言、佛教歷史、教義和生活實踐等面向,幫助我們正確地認識佛陀、佛陀的言教,以及學佛的正確態度與方法。本書透過問答的方式,主動而有效地澄清一些對佛教常見的誤解。《佛陀50問》用平易近人的語言介紹與解說佛法概念,對佛法有興趣的初學佛者來說,是一本必讀的入門書。另一方面,書中清楚地解說許多佛法核心觀念與根本教義,對於學佛多年的居士來說,也有研讀的必要。以下我將從本書的四個單元主題來做導讀,希望能讓讀者一窺本書的要義與精彩處。

一、認識佛陀

本單元幫助大家破除「神」、「佛」不分的迷思。讓我們認識平常禮拜的、口中所說的「佛」是誰?「佛」是什麼?從歷史角度來說,佛陀是歷史人物,生活在西元前四至五世紀的印度。佛陀有姓(喬答摩)、有名(悉達多)、有家族(釋迦),有生、老、病以及因緣和合之生命的結束(大般涅槃)。然而,從宗教意義來說,「佛」所體悟的智慧,「佛」的心識卻與凡夫迥異。「佛」是覺知萬物真實樣貌的眾生,具有徹底破除生死輪迴無明的智慧,以及「無我」、無貪、無瞋、無癡的解脫心識,不再受三界生死輪迴的束縛。換句話說,佛陀一生的歷史事蹟,也是一個從凡夫而證成佛果的宗教神蹟。佛陀不是「神明」,佛陀也不認為有任何神明能真正保佑或賜福給我們。佛陀以親身體證的道理-佛法,教導我們正確地認識生命的本質與生命的意義,他親自修行的方法與歷程,便是我們可以具體學習如何祛除無明解脫煩惱的榜樣。

二、佛陀的人間淨土

本單元有助於破除一般求神或成仙的不實際追求,讓我們重視現世的生命意義,把握這一生做人的機會,累積福德、淨化心靈,以及增長智慧。從佛教的角度來說,「六道」中人道最為殊勝,因為在人道這個不完美、「堪忍」的娑婆世界中,一方面有足夠的苦難,讓我們產生危機意識而努力提昇自己,另一方面有佛出世,讓我們有機會學佛、成佛。佛陀建立僧團與制定戒律的目的,除了要打造一個有利於修行的團體與環境,幫助弟子在德行上打好修定與慧的基礎之外,也是為了實踐宗教的社會責任。托缽制度的建立,讓僧團以弘揚佛法來回饋社會對於僧團的供養。佛陀從一開始帶著弟子僧團遊化的生活方式,也是為了以佛法智慧,利益忙於生計而無暇自修的在家眾。聖嚴法師提倡「提昇人的品質」與「建設人間淨土」完全就是呼應佛陀建立僧團的用心。

三、學習佛陀有方法

本單元言簡意賅地介紹四諦、三法印、持戒、修定、修慧等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佛法,來讓大家分辨正信與非正信佛法。佛教在歷史的流傳中,不免參雜民間信仰或為人刻意曲解。今天我們臺灣的教育體系中,有系統的佛教教育仍然相當不足,因此社會上五花八門附佛的邪說,很容易誤導想學佛或者提昇生命意義的初學佛者。如果一開始就誤入了非正信的學佛歧途,或被似是而非的非佛法觀念先入為主,不是可惜了「人身難得今已得」的機會嗎?

四、佛陀的啟示

透過回答現代人的宗教信仰上的困惑,讓我們認識正確有用且積極向上的宗教態度。正確的禮拜佛菩薩是要學習佛菩薩的智慧與慈悲,而不是對偶像的崇拜與祈求。個人的幸福與成功,是從提昇個人的智慧與情商或同理心而來,而對於偶像的祈求,不過是增加個人的貪心與依賴心。佛陀認為個人與世界的命運,掌握在個人的努力,以及正確的生命態度與生活形式。在第四十九個問答題中,認為聖嚴法師用具體的現代語言與實踐方法-心五四運動,正是呼應佛陀主張的「中道」修行。在無常而驟變的生命中預測未來,是不切實際且浪費金錢與時間的。面對個人可能的困境,甚至是全球社會與環境問題,「心五四運動」這個現代版的「佛陀的啟示」,才是最直接而實際的解答。

佛陀的教法,對我影響最深刻的啟示是「靠自己」,佛陀可能是世間所有原創宗教中,唯一要信眾「靠自己」的宗教領袖。無論東、西方宗教,大都要信眾依靠上帝或神,佛陀則是要人勇敢地靠自己修持佛法,即能像他一樣解脫覺悟,學佛成佛。

鄧偉仁
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系主任

【導讀】

佛陀與佛法的現代啟示 鄧偉仁

1認識佛陀

Q01:佛陀是人、是佛或是神?
Q02:人們如何尊稱佛陀?
Q03:什麼是佛陀的本生故事?
Q04:佛陀是否有像極樂世界般的佛國淨土?
Q05:佛陀教法和當時印度宗教思想有何不同?
Q06:佛陀如何於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悟道?
Q07:如何從八相成道看佛陀一生?
Q08:釋迦族親友如何隨佛陀學佛與出家?
Q09:佛陀如何面對釋迦族亡國和提婆達多叛教?
Q10:佛陀的八大聖地在哪裡?
Q11:佛陀造像的起源與特色為何?
Q12:浴佛節從何而來?
Q13:佛陀成道日為何要吃臘八粥?
Q14:為何佛陀認為人人皆可成佛?
Q15:佛陀未曾離開過印度,佛教如何成為世界性宗教?

2佛陀的人間淨土

Q16:為什麼佛陀不在天上成佛,要在人間成佛?
Q17:佛陀的教法為何要以人為本?
Q18:佛陀為何不繼位為王,而要出家成佛?
Q19:佛陀成佛後本來無意傳法,為何改變心意?
Q20:佛陀如何建立佛教教團?
Q21:佛陀為何要過托缽乞食的生活?
Q22:為什麼佛陀不用神通傳教濟世?
Q23:佛陀要哪幾位羅漢弟子不許涅槃,永住世間守護正法?
Q24:佛陀如何看待他在僧團的角色?
Q25:佛陀到過哪些地方遊化弘法?
Q26:佛陀時代有哪些講經說法的重要精舍?
Q27:佛經都是佛陀所寫的著作嗎?
Q28:哪些經典記載佛陀的最後教化?
Q29:阿難尊者在佛陀入滅前,提出哪四個問題?
Q30:如何回歸佛陀本懷,轉人間穢土為淨土?

3學習佛陀有方法

Q31:如何以佛陀教導的三法印辨別正法?
Q32:佛陀如何三轉法輪,四聖諦和十二因緣有何關係?
Q33:佛陀教法如何由八正道開展至三十七道品?
Q34:如何修持佛陀教導的戒學?
Q35:如何修持佛陀教導的定學?
Q36:如何修持佛陀教導的慧學?
Q37:如何修持佛陀持名?
Q38:佛陀教導的六念法念什麼?
Q39:學習佛陀的原始教法,為何要讀《阿含經》?
Q40: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如何學習佛陀大願心?

4佛陀的啟示

Q41:禮佛是偶像崇拜嗎?
Q42:佛陀的禪法與世間禪定有何不同?
Q43:佛陀的經論教法與世間學問有何不同?
Q44:佛陀如何看待世界末日?
Q45:佛陀如何面對病苦?
Q46:佛陀如何看待命運?
Q47:佛陀不回答什麼問題?
Q48:佛陀為何要涅槃,不久住於世說法?
Q49:如何依佛陀智慧過中道生活?
Q50:資訊時代佛魔難辨,如何依佛陀教法踏實修行?

佛陀是印度梵文Buddha的音譯,本指覺悟者,並非專指釋迦牟尼佛。然而,釋迦牟尼佛是人類歷史上,唯一證悟成佛者,是所有佛教徒的根本老師,所以尊稱為「本師釋迦牟尼佛」,簡稱為佛陀或佛。

真實的歷史人物

佛陀教導眾生從生死大夢覺醒,是欲界、色界、無色界的三界導師。佛教是無神論,所謂的無神,並非否定天道的存在,而是不認為有主宰世界的創造神,宇宙萬法皆不離緣起法。佛陀即是從緣起法明白宇宙人生實相,證悟成佛。

佛陀是佛教的教主,並非佛教的神,他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與我們一樣必須經歷人生的生、老、病、死。佛陀誕生於二千六百多年前的印度,為迦毘羅衛國的釋迦族太子,成道之後,稱為釋迦牟尼。《雜阿含經》記載,曾有一位婆羅門修行者,見到佛陀的足跡為千輻輪相,大歎未曾見人間有如是足跡,於是尋腳印來至佛處,問佛是天神或鬼神嗎?佛陀說他自己既非天神、夜叉一類神鬼,也非一般凡人,因為他們都是由煩惱所生,而他已斷除一切煩惱,他如白蓮花一樣,生於水中卻不受汙染,自言:「究竟生死除,故名為佛陀。」

由人成佛,覺行圓滿

 

然而,世間有如是多修行者,為何只有佛陀一人成佛呢?佛陀是「無上正等正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相對來說,獨覺的辟支佛,能自行覺悟解脫,卻無法為大眾說法,所以覺行不夠圓滿。佛陀的許多弟子都是解脫阿羅漢,但以自求解脫為主,無法如佛發大願心普度眾生,所以佛陀是人世間唯一的「無上正等正覺」。因此,大乘佛教非常重視發菩提心,要發自覺覺他的成佛之心,才能成就佛道。

一般來說,如果只提及一尊佛時,通常指釋迦牟尼佛,因為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住世的佛,是釋迦牟尼佛。但是原始佛教,也提到過去七佛,認為釋迦牟尼佛是七佛的最後一位,甚至發展出二十五佛、二十八佛。從原始佛教進入後期的部派佛教後,許多部派都認為過去、現在、未來皆有許多佛陀出現於世,其中的大眾部更認為,除了我們所在的娑婆世界有釋迦牟尼佛,十方法界也有無數的佛陀,因而開展出大乘佛教十方三世佛的莊嚴世界。

由此可知,雖然人類歷史上,只有釋迦牟尼佛一人是佛,但是佛教不認為只有釋迦牟尼佛能成佛,在過去、現在、未來的時空世界裡,不但皆有無量無數的佛陀,而且眾生皆具有成佛的可能性,也就是佛性。因此,即使人間僅有一位釋迦牟尼佛,但是人人都可以成為佛陀,都能修學佛法,自覺覺他,圓滿成佛。

為什麼許多修行者禪坐許多年,卻無法如佛陀悟道成佛呢?

不得菩提,不起此座

悉達多太子出家求道,不只捨離了尊貴身分、妻兒親友、王宮生活,他經歷了漫長六年苦行,始終不退失道心。無論遇到任何考驗,他總是只進不退。當他覺知苦行非究竟之道,於尼連禪河洗淨塵垢,來到畢鉢羅樹下,用吉祥草鋪成坐墊,發大誓願,若不得菩提,則不起此座。

下定大決心的佛陀,知道如果只有禪定力,沒有智慧力,將仍如過往的無數次禪坐,只能體驗輕安覺受,而無法出三界生死囚籠,他誓將證得菩提。他面對五陰魔、煩惱魔、死魔、天魔的四魔考驗,毫無畏懼,能捨色、受、想、行、識五蘊的身心執著,能捨煩惱迷惑,能捨生死恐懼,能不受斷人慧命的天魔誘惑。

諸法皆從緣起

經過七日(一說四十九日)禪坐,悉達多太子以奮勇精進的精神,克服身心內外的一切魔障,而於臘月初八,夜睹明星,悟得諸法皆從緣起,緣起性空,認識了宇宙的真理,明白解脫眾生輪迴之苦的方法。悉達多太子悟道成佛,畢鉢羅樹成為菩提樹,吉祥草坐墊成為金剛座,世界依然照常運轉如昔,但是佛法的智慧光明,從此如曙光破曉,幫助眾生照破無明。

陀能夜睹明星悟道,並非如流星許願般憑一時運氣,而是無數的願力累積而成。如果我們禪坐前,也能如佛發願,以此堅定金剛心修道,縱然無法頓悟成佛,種種心魔必定潰不成軍、冰消瓦解,從而身心自在無礙。

佛教沒有世界末日的說法,末日的說法來自基督教,基督徒相信上帝降臨時,人們會接受上帝的審判,信仰主的人能入天國,不信主的人則入煉獄,此日即是世界末日。因而,一般人便將人類滅絕的日子稱為世界末日。

每當發生強烈地震或是極端氣候帶來的水災、旱災等天災;或是蔓延全球的疫情;或是連綿不絕的戰火,都讓人們有世界末日到臨般的恐慌不安,擔憂人類是否會大滅絕。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

《八大人覺經》 是諸佛菩薩大人所覺悟的八種法,能讓眾生轉生死之苦為解脫之樂,如諸佛菩薩成為大人。佛陀於經中所說的第一覺悟之法為:「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意為世間萬法遷流無常,三界之內任何國土,皆危機四伏、脆弱不堪。若不領悟地、水、火、風四大本空,便招眾苦;色、受、想、行、識五蘊所構成的身心世界,生滅無常,無有自我,是虛偽的現象,沒有誰在主宰。心雖非主宰,卻是眾生造惡的源頭;肉體雖非自我,卻是眾生犯罪淵藪。假使能如上觀察,反以正知見善用身心修行,便能漸離生死苦海。

共願改變共業

佛教雖沒有世界末日說,但認為世界的生滅可分為成、住、壞、空四個階段,就如人類要經歷生、老、病、死般,不斷循環往復,沒有永恆不變的世界。人類地球最初的生命是由他方世界生成而來,非由神所創造;在住的階段,眾生可持續成長;在壞的階段,則類似世界末日要接受世界崩壞;在空的階段,世界毀滅歸於空。之後,由於十方世界眾生共業所感,而產生新的世界,而繼續成、住、壞、空。

佛陀告訴我們,「世間無常,國土危脆」是不可變的現實,但是業力因緣是可以改變的。我們人類的世界既然是共業所感,便也可共願所成。如佛國淨土,佛菩薩依願力成就淨土,眾生依願力往生淨土。如果人人都能許好願、做好事、說好話,人心清淨,世界就會安定,將能共同轉危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