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佳卿
印光大師 淨土行人不可不念《阿彌陀經》

印光大師(西元1862~1940年),一生重點弘揚《阿彌陀經》,他在普陀山法雨寺僧寮門上高掛「念佛待死」四字,教導世人「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是淨土宗的中興人物。印光大師認為,「末世鈍根,誠難得益」,《阿彌陀經》普被三根,只有念佛才是至為穩當的解脫方式。其在《文鈔》中提及,因《阿彌陀經》言簡義周,容易受持,因此自古被列為五堂功課之一,佛教各宗各派都在晚課時讀誦,以致全天下僧俗,無不以淨土為最終的依歸,有緣遇到《阿彌陀經》的人,即已具多善根因緣。

咸豐年間居士魏源曾將〈普賢菩薩行願品〉列入淨土第四經,對此,印光大師將兩經作一比較,表示《阿彌陀經》是《華嚴》最後歸宗之一著,是如來大暢本懷之圓滿詮解,並主張淨土行者斷不可不念《阿彌陀經》,而專念〈行願品〉,這樣等於是忘本的修持方式。

 

一行禪師 極樂世界是修習者共同的願景

凡有大乘佛教的區域,就有《阿彌陀經》的傳布。生於越南的一行禪師,在《建設淨土》一書中,以全新的角度逐句解讀《阿彌陀經》,認為《阿彌陀經》是啟發性的經典,讓人們觀照建設淨土的重要,發掘自身建設淨土的能力。

一行禪師以禪觀「現法樂住」的方式學習《阿彌陀經》,表示一心安住在當下幸福的一刻,阿彌陀佛和淨土也就顯現在日常生活之中,人們的生活將會感到幸福、安樂、自在和安穩,這也是對於中國古德「自性彌陀,唯心淨土」之說的贊同。

依靠修習,淨土當下就能在生活裡顯現,淨土原是一個修習佛法的環境,一行禪師以《阿彌陀經》提醒嚮往淨土的人們,在淨土裡所有人都修習念佛、念法、念僧,修習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和八正道分,這些細節讓我們知道,到達淨土後,仍要繼續修習。

 

淨空法師 一門深入演說念《阿彌陀經》

淨空法師早年追隨印光大師皈依弟子李炳南居士學習講經,僅《阿彌陀經》一部就聽了六遍以上,因此也經常勸導學佛者專學一部經、專講一部經,他在《阿彌陀經》及大德所著相關疏鈔的講述上,有跡可尋者,即錄製將近千集之多,講經行腳遍及全球各處。

淨空法師以弘揚淨土法門作為己任,倡導大眾專一念佛。「淨土三經」之中,雖然《阿彌陀經》是佛陀最後才說,而淨空法師卻在三經之中首先錄製《阿彌陀經》,他認為《阿彌陀經》是淨土宗的根本,是中國大乘佛法修學最重要的典籍,開示「持名念佛,帶業往生,橫超三界」的經法,淨土法門更是下手易而成功高,是末法時期堪當解脫生死的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