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電子報由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404期/2017年05月02日發行‧每個月初發行


 

你在忍什麼?


■ 聖嚴法師

「忍辱」在《大般若經》中叫做安忍,是安於忍耐。《大品般若經》序品第一云:「菩薩摩訶薩······心不動故,應具足羼提波羅蜜(kṣānti-pāramitā)。」如何對治瞋恚,使心安住,亦名忍辱度無極。

三種忍

《解深密經》卷四及《成唯識論》卷九,無性的《攝大乘論釋》卷七,提到修三種忍:

耐怨害忍

是以無瞋為性,對怨家及傷害我們的人修忍辱行。是讓自己和對方不受傷害,即使受到傷害,也不去反擊,而是利用這個機會好好修行。這樣看起來似乎自己是吃虧了,事實上,只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前面還是有路可走的。這是成熟諸有情之轉因。

安受苦忍

是以精進為性,對一切苦楚困境修忍辱行。這不只是對人,而是對各種各樣苦難的情況,例如大風、大雨,大寒、大熱等,有的是天災,有的是人禍,還有身體四大不調,處於諸多痛苦的情況下而修忍辱行。這是菩薩成佛之因。

諦察法忍

是以慧為性,能審諦觀察諸法,三性三無性。一切現象都是無自性,都是空,所有的苦受、樂受,乃至不苦不樂的捨受,自性都是空的,這是法忍,也是前二忍的所依止處。

害忍、苦忍、法忍之中,第一種忍辱是比較容易的,修苦忍及法忍就困難多了。尤其法忍是最重要的,應該隨時隨地練習,並用它來對治前面兩種忍的阻力。因此,在用功修行時,應先耐怨害忍,再觀法的無常、無我、空。

或許有人要問,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是自私的,如果我們凡事都忍,忍到最後連自己都沒有了,這還能修行嗎?

在中國有一本書,叫《孫子兵法》,其中指出,最上乘的戰爭謀略,是不必打仗就能使得敵軍投降。事實上,高明的武術家,通常是不跟敵人比拳頭、比功夫,而是在受攻擊時,能毫不費力地用四兩撥千斤的方法,使得雙方都不會因此而傷亡。而佛教的忍辱也是如此,面對問題處理時,不是用暴力,而是用智慧來處理,以慈悲來化解。

從原始佛教的《阿含經》到大乘的許多經典,處處提到忍辱行。所謂忍辱行,就是慈悲與智慧,是積極的,絕非束手就縛,消極地等待著被攻擊。

《大智度論》中提到眾生忍及無生法忍。眾生忍是於一切的眾生,以慈悲心,不起瞋惱,縱使受害,也能不瞋不加報復;而無生法忍是安任於諸法因緣生,自性本是空的法理。又分法忍及生忍,法忍是於非心法的自然現象、生理現象,不起心法的瞋恚、憂愁等煩惱;生忍則是於人對己之恭敬供養,不執著;他人對己之瞋罵、打害、不生瞋恨。而在《菩薩地持經》中的安苦忍法,即是生忍;思惟解忍,即是法忍。

(更多內容請看人生雜誌405期

 

人生講堂

關鍵抉擇,掌握人生變化球!

主講人:張善政(台灣大哥大基金會董事長、前行政院院長)
時間:2017年3月3日
地點:高雄紫雲寺
活動名稱:法鼓青年開講
文字整理:《人生》雜誌編輯室


換工作,對前閣揆張善政而言,就像家常便飯。
但離開從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
只要掌握其中的關鍵思維,
面對人生變化球,
你也能像他一樣自在接招,無所畏懼。

前閣揆張善政與青年朋友分享他職場生涯的轉變,以及人生抉擇的智慧。 (紫雲寺提供)

常常有人問我:「張善政,你怎麼一天到晚換工作?這一路走來,到底腦袋在想什麼?」

我於1972年考進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後到美國史丹福與康乃爾大學,繼續攻讀土木工程碩士和博士學位,回國後到臺大土木工程系任教。教書十年後,因緣際會轉到國家科學委員會,擔任國家高速電腦中心(現科技部)主任,後來又擔任企畫處處長直到2000年。

在公務體系待太久了,我決定接受宏碁電腦董事長施振榮的邀請,籌建雲端資料中心。在宏碁電腦待了十年後,我又跳槽,擔任谷歌(Google)亞洲硬體營運總監。2012年,受前行政院長陳冲之邀,擔任政務委員,一路從科技部長、副院長、院長,直到2016年5月卸任。卸任後,我在花蓮務農,當一日農夫,種樹種南瓜。

對於面臨抉擇的家長和年輕朋友們,我想從自己的經歷,提供幾個建議給大家參考。

從興趣出發  找到成就感

第一,培養興趣。當年我是以第一志願考進臺大土木系,因為父親是土木工程師,記得以前我家在裝修時,卡車送來一堆沙子,我會去院子裡玩沙子,想像這是一座山,我在山上開一條公路,有橋、有山洞,自己造一條山區公路。所以,從興趣出發,不管是否以第一志願考上,都有辦法從考上的科系找到趣味。

以土木工程來講,大家會認為要在工地曬太陽,每天全身髒兮兮、滿身臭汗,隨時要注意工地意外……但是其中有沒有樂趣?有沒有成就感?

以我自己為例,1975年,正在興建北迴鐵路,當時我就讀大三,到花蓮三棧溪實習,負責測量橋墩位置,讓工程師為日後開挖橋墩處做定位。雖然實習時,我差點因破傷風而丟命,卻也讓我對這座橋產生了深刻的印象與感情。現在每個週末到花蓮照顧農地,經過這座橋時,我的心跳特別快:「這座橋就是幾十年前我測量定位的橋墩。」

即使過了三、四十年,只要這座橋不拆掉,我在世界上永遠留有一個紀念品,這就是成就感。所以不管哪一個行業,我想鼓勵年輕朋友或家長,不要嫌以後沒出路,而是想辦法從中找到興趣。

跨領域學習  加強專業

第二,跨領域學習。做土木工程雖然讓我有成就感,可是現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舉例來說,如果有人從日月潭岸邊,將汙染物排到潭裡,我們一定會去關注這污染物在潭裡怎麼擴散,可是,在學校教水流循環,是假設一個方形或是圓形的游泳池,當有髒東西掉進去時會怎麼擴散,但日月潭無法說是方形或是圓形。我發現學校教的理論好理想化,從大自然裡學到的經驗完全不一樣,所以理論與實務還是有差距的。

還有,在土木工程這個行業,產生糾紛的往往不是工程技術問題,幾乎都是牽涉合約和法律問題。所以,很多土木系畢業的人,又去念法律碩士,因為當發生官司糾紛時,可以用土木專業替自己人辯護。至於工地管理非常複雜,因此也有人轉念企業管理,後來當上工地主任、營造廠老闆等等。

土木工程上常會遇到很多缺陷,技術上的缺陷要靠電腦來彌補;非技術的缺陷,法律上常會被大家誤解,或是說偷工減料等等,要靠法律、管理來彌補。所以不要認為讀了自己喜歡的系,就是找到了白雪公主,白雪公主還是有很多缺陷的,你必須想辦法學習很多其他領域的東西來彌補。

第三,跨領域運用。電腦網路對所有行業的影響都很大,現在人們幾乎都使用過Google搜尋引擎,也使用臉書(Facebook)與朋友聯絡,但使用者幾乎都沒有付錢給Google或Facebook,是登廣告的人付錢給他們,所以Google是現在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廣告公司;Facebook是很多媒體付錢給它,像美國總統川普選舉時,靠Facebook、推特(Twitter)替自己宣傳,專業的政治人物就會付錢給它。

Google跟Facebook是通訊公司,卻跨到廣告業、媒體賺廣告費,因為今日是跨領域的時代,誰有辦法想到新的點子應用,不管它原來是哪個行業,就在搶你的生意。所以,不管你從事什麼行業,要知道自身行業的先天缺陷,還要多學新東西,同時也要關注不同領域的新發展,對自己的行業產生的影響。

離開舒適圈  勇於創新

第四,跳脫舒適圈,勇於接受新工作挑戰。離開臺大後,我從國科會換跑道到宏碁電腦、Google,又轉到行政院。很多人問我為什麼離開臺大,因為我教了十年書,太熟悉教材與課程,也許有人認為作育英才很好,但是我的成就感沒有從此而來,所以選擇離開校園。

在國科會任職,也是鐵飯碗,但因為我很喜歡嘗試新東西,公務體系節奏很慢,日復一日,變化不大,加上公務員不擅長使用電腦,如果我繼續待在政府機關,在電腦技能上一定會退化,因此我選擇離開。

進入宏碁電腦最初的二、三年,我每天有五個新點子,貢獻很大,到最後第九、十年,每年能有個新點子就不錯了。從公司的角度來講,付我一樣的薪水,甚至每年還要加薪,可是,我對公司的貢獻度愈來愈少,如果公司找一個新人,或許會想出我所沒有的點子,對公司有更大的價值,所以我選擇離職,這是態度問題。

(更多內容請看人生雜誌405期

  放慢享輕鬆 體驗禪式工作5日營
 

打開手機,是否發現爆滿的信件、行程,已讀未回、無人按讚的訊息讓人焦慮折磨,面對來去匆匆的工作步調,您想喘息一下嗎?法鼓山世界青年會將於5/26~5/30舉辦「社青禪修營」,邀請22~35歲的青年暫別塵囂,前往位於三峽的禪修寶地天南寺,練習禪坐、數息與放鬆,體驗吃飯禪、走路禪、出坡禪,學習化繁為簡的禪式工作學,讓疲憊的心靈有個休息充電的機會,活動報名洽詢(02)8978-2081分機3017......more

 
  活好‧病好‧走好 學習地藏經的生命課程
 

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曾經開示說:「地藏菩薩的大慈悲願,能夠解決一切凡夫眾生生前、死後的問題,提供成佛之前的所有修行法門」。法鼓山臺北安和分院將於4月9日至5月28日,每周日下午2點到5點,開設「地藏經與生命學習」六堂課,邀請大眾學習地藏菩薩的精神,發願利益一切有情眾生,進而活得快樂、病得健康、老得有希望,歡迎民眾至安和分院網站http://anhe.ddm.org.tw,或運用該分院APP報名.....more

 
 
 除本電子報之外,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並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法鼓文化 版權所有
© 2017 Dharma Drum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