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文化
首頁書籍影音修行‧生活訂閱電子報購買心田點數

講求瞬間一次性完成,
書法的特性與生命一樣具有走過就不能回頭的本質,
秉持著一期一會、當下即是的精神,
把每一筆都視為一生中的僅有一次,
才能在格界中,恣意地揮灑濃淡筆墨。

■ 張錦德

二月五日,在法鼓山大殿「心靈環保i接力」會場,書法名家杜忠誥在〈大悲咒〉梵唄音聲中,以平均一分多鐘一個字,寫下「心靈環保」四個大字。他不疾不徐、氣定神閒的神情,不但吸引了鎂光燈閃爍不停,也羨煞在場所有人,不少人在那一剎那深受感動,而有回家重拾毛筆練字的衝動。

在羨慕之餘,真要提起筆來老實練字,還真是不容易。近年來,不要說書法從日常書寫的工具地位上退位,隨著電腦文書的進步,連帶使得寫字這一檔事,也都逐漸在生活中稀釋。

修定也修慧

作為書寫工具,毛筆確實功成身退,但作為修身養性的方法,書法不失為一項放慢生活腳步,於格線之間追求安定的方法。淡江大學國際企業系副教授曾義明生活一切講求速效,但只要提起筆勾勒線條,不論當日事務,心情如何,不出多久他的心都能因專注而完全安靜下來,從中慢慢體會放鬆的感覺。

由於書法可以練就一心專注,在這過程使得煩惱暫時不起,心得安寧,有愈來愈多道場開辦書法鈔經課程,藉此收攝散亂心,暫停一切貪、瞋、癡等煩惱,身、口、意三業得以稍微淨化。事實上除了修定,書法也是一種在安靜的手藝中追究生命智慧的心靈藥方。

學書要臨摹古人諸家的碑帖,要欣賞名家之作、吸收各家書體之特長,以幫助自我提昇、突破。這過程豈不像《華嚴經》裡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每一帖都是學習的善知識,都在幫助汲取養料。特別是佛教徒以佛經、禪師語錄為本摹寫,無形中將佛法經句一筆一畫刻入心田,在八識田裡,種下佛法智慧種子。」任教於華梵大學,同時也是書畫名家的吳大仁笑說,如果能了解經意,而從中得到新的啟發,甚至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去對治、消融無明煩惱,這無疑是學書法的附加價值。企業家顏慧芬就很喜歡鈔寫禪師的語錄,例如永嘉禪師的〈永嘉證道歌〉、憨山大師的〈醒世歌〉,透過書寫,好像與大師們心靈相契,以前所不懂的經句,都能逐一了通,獲得慧解。

而在臨帖過程中,要一邊觀察古帖的筆畫,一邊又要留意筆下每一筆的布局,思索字與字之間的承接呼應關係,同時在落筆時,還要一心專注於筆下,深刻體會「筆在哪裡,心在哪裡」。這運筆挪用,更有如禪修中的止觀雙運、即默即照的工夫。

臨帖也臨心

初學臨帖,往往顧不了結構,字常寫得鬆散不緊密,這是必不可免的歷程,「因此臨完一字、一句,最好就拿來與帖上的字句相比對,就點畫型態和排列組合等種種關係,逐一校對修正後,再臨再寫。」吳大仁笑說,這其實就如同曾子所說:「吾日三省吾身。」要不斷反省、覺察,如此踏實做工夫,才能臨出一手好字。

「比對過程中,就是檢視習氣最好的時機。」曾在法鼓文化推出一系列硬筆鈔經的陳一郎,強調學書法最好養成習慣,一開始有好的習慣,接下來就無往不利,但是一開始就走錯路,工夫下得愈深,反使得錯誤的方法和習慣益形根深柢固。「人都會求方便,練字練久了,腦袋就自動化、程式化,寫某個部首、捺、撇等都會照我認定的方法,繼續沿用。」他指出這過程忽略了字形、行氣,忽略了手部不斷在翻轉所產生的千差萬別,久而久之就是習氣。

除了臨帖,學書法更重視自運,臨摹是師法古人的筆意與體勢,然而老是抄襲古帖,而不自運,不但無法展現自我風格,也容易被碑帖限制,產生執著。陳一郎在教學時都會提醒學生練字時,每臨摹一小段字句,就馬上在另一張紙上練習自運,「像『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這句話,臨完就要自運『自在觀』、『菩薩行』等句,經由改變順序,或者抽減幾個字,去體會字與字之間的氣息變化。」就像吃桑葉的蠶,也要吐蠶絲,書法貴在自我的創發,自運能將臨摹所得有關筆墨技巧法則熟習運用,進而化為己有。

從學法到忘法

從臨摹到自運,就是一種對章法的消融。蘇東坡曾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事實上,蘇東坡的書何嘗無法?只是工夫深了。馬來西亞佛學院院長、本身也寫一手好字的繼程法師以禪入筆,認為習帖寫字是練書法的必經階段,但從佛法「空」的觀念,練習到後來要用的卻是減法,減到最後,不要說是字帖,就連方法都可以放下了。「方法放下不代表沒有方法,而是什麼都是方法。」他說。

過去繼程法師也是學習各家字帖,更喜歡親手鈔寫《心經》與他人結緣。一開始他也是規規矩矩地寫,但後來有所體悟後,反而是打破規矩,不再拘泥形式,他開始練習不打方格子,以行書的書體來隨意書寫;有時候更不限制字體大小,還畫上圖案,如此一來,鈔寫時不但自由自在,因為畫面活潑、生動,也更使得信眾歡喜收藏。

由此看來,練字不但能鍊心,也能影響到他人。曾經收錄在《印光法師增廣文鈔》中,一封印光大師在早期回覆弘一大師的信,就指出弘一大師出家時期的筆風,仍有早期雄渾悍強的氣勢,「斷不可用」於鈔經。這封信緣起於弘一大師求問刺血鈔經的方法,信中明說的是字體,其實也是點透玄機,說明字體與心性常是互為表裡。

到了弘一大師晚期,其字果然脫胎換骨,杜忠誥曾形容這時期的書法作品有如渾金璞玉般,絕無煙火氣的感覺,讓人看了「鄙吝都消,矜躁俱平」。大師的朋友陳祥耀還自述說,他常在情緒昏擾散漫,需要恢復安適時,倚藉著臨寫老人的字而達到收束「放心」的功效。

當下即是的生命軌跡

一直以來,書法被當作修練工具,要掌握毛筆與紙接觸、衝擊之下,那股充實飽滿的抵拒狀態。也就是隨時注意每個下筆之間,要氣定神閒,不然一失手,就會「做水災」全盤俱毀。如此的狀態近於調息打坐,要配合著力氣、情境去做調整,要不然寫出的每一字,只是墨水、線條。

「一筆一畫,就是在考驗每一個當下的專注,而專注又不能緊張。」杜忠誥表示這不只是考驗筆墨拿捏,更重要的是在每一筆當下,能否念念分明,就如同唐代永嘉禪師所說:「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心念在這一當下要處於專注又放鬆的情境中,寫書法就是在練習這樣「恰恰好」的情境,掌握那不多不少、不增不減的狀態,如此留下來的軌跡才會有生命。

「第一筆下去水太多怎麼辦?很多人都會放棄重寫,但對我來說,不要執迷,隨興而至傳達當下的美感。」每一筆下去都是隨順因緣,吳大仁也常用沾過太多墨水,或是已經岔、乾的筆寫下作品。對書法懷有使命感的「詩硯齋」齋主侯吉諒,更以「生命只有一次機會,為什麼學書法可以有兩次?」來督促學生用心體會每一次下筆的機會。

講求瞬間一次性完成,書法的特性與生命一樣具有走過就不能回頭的本質。事實上不只是書法,繪畫、雕刻等藝術創作,不是也是如此?不只藝術創作,面對生命無常,即使是每次的吃飯、喝水等日常瑣事,也該同等視之。若能秉持著一期一會、當下即是的精神,把每一次都視為一生中的僅有一次,才能在生命的格界中,恣意又自在地揮灑濃淡筆墨。


(摘錄自《人生雜誌346期:練字也鍊心》)

寫字不只是寫字,
還是安頓身心的法門,
尤其鈔寫佛經,更能修定發慧。
在數位化與步調緊湊的時代,
鈔經法門更顯珍貴。

■ 陳慧蓉

點亮檯燈,在案頭平鋪紙張,翻開經本,一筆一畫鈔寫經文,不求快、不求多,動作和緩而寧靜,一時間世界都靜了下來。

能想像嗎?在印刷術發明以前,從數百、數千到數萬字的佛經,就是這樣純手工鈔寫。對照數位化的時代,只須上網搜尋,不到幾秒,佛典全文就能下載到電腦與行動裝置,卻還有人願意每天空出時間,伏在案前一筆一畫地鈔經,這是為什麼呢?

修定發慧的鈔經法門

聖嚴法師在《絕妙說法》就指出,現代人鈔經,有兩大好處,其一可加強記憶,鈔一遍勝過閱經十遍;其二是起恭敬心,因為「見經即見法,見法即見佛」,鈔經必會自淨其意,另外由於凝心專注,即等於修習禪定。可見鈔經也能讓我們熟悉經典的內容,學習佛陀的智慧,書寫的過程中,心自然會靜下來。

此外,鈔經是持經十法之一,許多大乘經典都提及鈔經的殊勝功德,古來不論僧俗貴賤,鈔經者大有人在,或典藏,或祈福,或自修,他們用清淨、安定的心,留下了各種寫本,像是白紙黑字、青底金字、金銀交替,甚至刺血為墨,每部手鈔佛經,都能讓人感受到鈔經者的虔誠,進而生起敬法、學法之心。

完經時,若是一打妄念,心跡就會透過字跡顯露出來,因此鈔經愈久,覺察力愈敏銳,對自己的認識也愈深。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副處長胡進杉分享:「有時鈔經會妄念紛飛,一失神寫錯、寫歪、大小不一是家常便飯,從墨跡可以看到自己的習性,這就是修行的下手處。」

從腦科學看鈔經

若從腦科學的角度仔細分析鈔經的過程,一連串的動作頗為複雜,或可做為刺激心智功能的方法。首先,眼要看字,然後記住字形,接著用意志控制手部肌肉寫出筆畫,有時嘴還會自然念出聲,這些動作涉及眼、手、口的連動,需要大腦皮質中,運動、思考、語言、記憶等區域互相配合。

尤其鈔經不同於一般書寫,字跡須端正、正確,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詹翔琳表示:「鈔經比一般的書寫更需要耐心,更能訓練專注的能力,加上經文的內容有陶冶心性的作用,可說是完美的心靈治療方法。」

凌陽科技總經理特助李桓瑞在工作壓力最大的時期,接觸到《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起初只是寫下精要的句子作筆記,接著自然而然就鈔起經來。「鈔經時整個心是開放的,經文好像自然貼上心頭,對經義的理解更清晰。一筆一畫地寫,還注意到誦經時忽略的字,更去咀嚼其中的深義,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談起鈔經收穫,李桓瑞不由得滿心歡喜。這些印在腦海中的經句,每每在他遇到狀況時,會自動浮現,提醒他待人處事的應對之道。

鈔經鈔出健康來

佛光山心培法師在《歡喜抄經》一書中指出,現代人缺乏對於身心的專注力,心往往向外追求,鈔經必須聚精會神,有集中精神、訓練耐力、親近佛法、增長智慧等好處,可以在運筆書寫之中,體會所謂「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當我們專注書寫一段時間,生理與心理都會產生變化。書法心理學專家高尚仁在〈書法保健與書法治療〉一文歸納幾項歷年的研究結果:受測者開始寫書法之後,心跳、脈搏與血壓即開始下降;憂鬱症、焦慮症患者進行書法治療後,「焦慮」、「抑鬱」、「敵對」和「迷惑」等因子都有顯著進步。

美泰精密公司財務長劉雅玲,為了舒緩恐慌症而開始鈔《心經》,經中「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特別能撫慰她的不安,放下不必要的害怕與執著。現在工作累了,她就會暫停一下,以手邊的紙筆鈔經,因為一筆一畫都很專注,無形中心情就放鬆了,她發現:「書寫完畢再回到工作上,神清氣爽、思路清楚,工作效率也跟著提高了。」

鈔經做定課很容易

「我不會寫書法」、「準備鈔經用具好麻煩」、「我沒時間」……有些人一想到鈔經就退避三舍。其實,只要會寫字都能輕易上手,最重要的是虔誠與恭敬,字的美醜不是首要,找個乾淨、安靜的地方,備好經本、筆、墨、紙即可,就算不會寫書法,現在也有硬筆的鈔經本可供選擇,甚至一張紙、一枝筆就可以鈔經。

「時間是創造出來的!」法鼓山安和分院監院果旭法師本來認定自己很忙,沒有時間鈔經,但一開始鈔經,就愈鈔愈歡喜,因為既可以熟悉經文,心情也更安定、思緒更清晰。漸漸地,法師從一天一頁,增加到兩頁,甚至是四頁、六頁,一部六萬多字的《法華經》,竟提早鈔完了。鈔經,並沒有想像中困難。

身處數位時代,電腦與手機打字很方便,「複製、貼上」的便利,更讓我們很少提筆寫字,忘失了寫字的諸多優點,特別是鈔寫佛經,能讓煩惱漸漸淡去,智慧緩緩充盈,有助於穩定心性。「鈔經時心平氣和,延續到生活中,整天心情都會很好,鈔久了就能慢慢體悟經中奧妙。」每天以鈔經為定課的書畫家吳大仁,笑吟吟地說著鈔經的好處。

繁忙的生活中,我們往往忙著應付外在,隨著外境起舞,很少靜下來與自己相處。當思緒紛亂,更需要靜下心來調整身心,這時,端坐案頭,像孩提學字一樣的鈔經,是個好方法。只要筆筆老實、專注、慎重,念念單純、平靜、謙和,久而久之,安定、踏實的法喜,佛法的智慧,將內化到我們的生命,成為修行的資糧。若有好的作品還可以贈送別人,與人分享佛法,何樂而不為呢?


(摘錄自《人生雜誌371期:大家來鈔經》)

鈔經,是修行的方便法門之一,
更是經典流通、保存與弘揚佛法的方式,
因此鈔經有很大的功德,對於鍊心修定也有助益,
是自利利他的修行方式,
所以自古名士文人、僧人也樂於鈔經,
近代的弘一法師更透過鈔經來接引眾生,成熟有情。

■ 邱惠敏

今日我們閱讀經典十分便利,但在古代,要擁有一部經典卻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主要是靠著人們用書法鈔寫經文,所以鈔經對佛法流傳起了很大的功用。此外,社會名士、文人因與僧人往來,也樂於鈔經,也為世人起了示範作用,並留下傳世的經典書法作品,是佛法的弘揚,也是書藝的展現。

鈔經功德

為了弘揚佛法,也為了流通經典,所以經典往往都會強調鈔經流布的功德,在《金剛般若波羅密論》中強調鈔經具有親近如來、攝取福德、讚法與修行、受天人供養,以及滅罪五大功德。《占察善惡業報經》也提到,書寫供養經典具有如下之功德:

一、於究竟甚深第一實義中,不生怖畏,遠離誹謗。
二、心能信解,得正知正見。
三、能除滅諸罪障。
四、能現證無量功德。

在諸多經典中,例如《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維摩詰經》、《法華經》等,也都提到鈔經有極大的功德。所以,歷代許多佛教者視鈔經為修行與表達虔誠的方式,目的為弘揚佛法,或為祈福、報恩、布施、薦亡,包括僧人、帝王將相、士吏文人,甚至平民百姓都藉由鈔經,累積並迴向功德。

自六朝以來,鈔經的風氣大為盛行,例如王羲之鈔《佛遺教經》、白居易鈔《楞嚴經》、柳公權鈔《金剛經》、蘇東坡鈔《圓覺經》與《楞嚴經》、黃庭堅鈔《華嚴經》,以及董其昌鈔《金剛經》等。至於鈔經對僧人來說,往往是為了流布佛法,也是修行的一部分,而書藝出眾的僧人則有留下「永字八法」的王羲之後代智永禪師、善導、懷仁、草聖懷素,以及近代的弘一法師,他們都曾鈔經與人結緣。透過名士與高僧的鈔經,對佛法弘揚起了推波助瀾的效用。

弘一法師曾說:「夫耽樂書術增長放逸,佛所深誡。然研習之者能盡其美,以是書寫佛典,流通於世,令諸眾生歡喜受持,自利利他,同趣佛道,非無益也。」

另外,還有鈔經的感應事蹟,例如宋代溫州參軍,因書寫《金剛經》,於乘舟涉海還鄉途中,雖遇風難,而能平安返家。明代曾任中書舍人的明勳法師,一日忽然罹患人面瘡,痛到無法忍受,後來由於鈔經,疾病竟不藥而癒,因而發心出家。另外,日本弘仁九年(西元818年)春,全國疫病流行,死者不計其數,嵯峨天皇深感痛心,後因空海大師上奏,以竭誠之心鈔寫《心經》,完成之際,疫情才慢慢緩和下來。

鈔經作用

鈔經除了流通佛典、弘揚佛法的功德外,更重要的還是修行本身。鈔經首重定心,專注不散亂,就不容易有妄想,一筆一畫,隨文入觀,讓佛法句句刻入心田、念之於口、書之於手、注之於心,達到身、口、意三業清淨,同時具足戒、定、慧三學的修行。

草聖懷素在其《自敘帖》中寫道:「懷素家長沙,幼而事佛,經禪之暇,頗好筆翰。」他的書風特色是線條粗細一致,線條中無頓挫,運筆速度極快。懷素所鈔的《佛說四十二章經》被評為「清逸瘦勁通神之妙,如青蓮花開向筆端,此亦書中第一義也」,可知懷素的禪修工夫盡現於鈔經,是筆人合一。

元趙孟頫在《唐懷素論書帖》說:「懷素書所以妙者,雖率意顛逸,千變萬化,終不離魏晉法度故。」魏晉以來,佛老思想影響的文藝發展,到了唐代禪宗大盛,以「遺文得義」、「忘義了心」為主,卻更易流於口頭禪。唐代書法則以楷書為主流,懷素的草書是尚法的否定,不拘泥於筆法,只有速度,一面書寫同時忘了書寫,文字只是剎那一閃,即生即滅,於念無念,所謂存於中必行於外,懷素禪心藝境融為一體,體用不二,也是書法禪的最佳演繹。

鈔經除了有功德、修定外,對於經典的領略也有幫助,聖嚴法師曾說鈔經有兩大功能:一、加強記憶,鈔寫一遍,勝過閱讀十遍;二、起恭敬心,每次提筆鈔經,均宜沐手焚香,甚至先行頂禮三拜,因為見經即見法,見法即見佛,見佛之時心必調柔清淨,鈔經之時,專念一意,如面對佛,所以等於聞佛說法,也由於凝心專注,即等於修習禪定。

鈔經經帖

鈔經,可說是修行的方便法門,既能鍊心又有功德,如果新手佛教徒想鈔經,又該從什麼經帖入手?

對鈔經新手來說,可從《心經》、《藥師經》、《阿彌陀經》、《金剛經》、〈普門品〉等篇幅較短的經典鈔寫,加上這些經典大都耳熟能詳,鈔寫起來更容易專注。另外,也可以臨摹名家的鈔經作品,不必擔心經文漏寫或筆順等問題。等到鈔經一段時日後,可依自己相應的法門來選擇,例如《地藏經》、《法華經》、《華嚴經》等。智者大師、弘一法師就曾鈔寫《地藏經》;韓國的元應法師則以鈔寫《華嚴經》為修行定課。

鈔經圓滿

鈔寫經典圓滿後,要如何處理也是許多學佛新手的問題,如果鈔經作品不錯,可與親朋好友結緣。另外,可將鈔完的經本放在佛前,頂禮三拜,念迴向偈或發願,再頂禮三拜後,放入乾淨的紙袋回收。如果家中沒有佛堂,則可以將經本捧在雙手上,如捧課誦本,或放在桌上,雙手合掌,虔敬的迴向、發願後,放入乾淨的紙袋回收。所謂回收,有幾種方式:

一、如果家中附近有焚化爐,則可送去焚燒。
二、可用碎紙機碎掉。
三、當作一般紙類回收。

鈔完後的經本處理方式,無論選擇哪一種,以恭敬心、清淨心來做到肅穆與莊嚴,就是最好的圓滿方式。

硬筆鈔經

想鈔經卻不懂書法,又擔心字跡不好看?其實,鈔經首重用心與恭敬心,加上現代書寫工具多元,除了毛筆外,也有許多筆種的選擇,為了符合現代人書寫的便利,硬筆書法的概念應運而生。

所謂「硬筆」指的是,我們目前生活中使用的原子筆、鋼珠筆、鉛筆、簽字筆等書寫工具,這些筆的筆心都不像毛筆一樣具有彈性,所以被歸為「硬筆」一類。硬筆臨寫的方法大致與毛筆相同,先一個字一個字地臨,務求形似,特別注意筆畫的長短和斜曲,以及上下筆之間的應接。之後再一段一段臨,讓上下字得以氣脈相連,寫字就會流利、自然。

為了現代人鈔經的需求,市面上已有許多硬筆鈔經本應運而生,大都請名家執筆鈔經,供初學者臨寫。

人們透過鈔經本也能掌握書法氣韻生動的美感、自在變化的空間感,更是隨時安定身心的最佳練習法門。常見的鈔經本有《心經》、《藥師經》、《阿彌陀經》、《金剛經》、《地藏經》、《華嚴經淨行品》、《六祖壇經定慧品》、《八大人覺經》、〈普門品〉、〈大势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大悲咒〉、〈楞嚴咒〉等。

雖是硬筆鈔經,在準備鈔經前,也要行禮如儀:

一、 洗淨雙手,端身正坐,收攝身、口、意。
二、 雙手合掌,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三、 誦念〈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四、 靜心鈔經。
五、 鈔經完畢,雙手合掌,誦念〈迴向偈〉:「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六、 鈔經功德圓滿。


(摘錄自《人生雜誌346期:練字也鍊心》)

A:經典上沒有這種說法,這個說法可能是為了培養佛弟子的恭敬心。塑造一個莊嚴的鈔經環境,當人進入這個環境,心很快安定下來,自然而然準備鈔經,養成做定課的習慣,佛堂確實是很理想的地點。

如果家中沒有佛堂,只要在家裡固定一處,例如自己的房間裡,擺張鈔經專用的小桌子,如果可以,再擺上一尊佛像,就是一處小佛堂,如此鈔經也很莊嚴。

鈔經首重是心,外在的環境雖然重要,但不能陷於追逐舒適的鈔經環境、工具等,否則就是捨本逐末了。例如有人堅持鈔經時一定要點上高級的沉香,這就是忘了鈔經本來的目的。

以我個人為例,有時出國參加個展時,環境很克難,旅館可能連張書桌都沒有,我也就著茶几鈔經,完成每日鈔經的功課;有時甚至連小茶几也沒有,我就在床上鈔經。只要發心正確,在哪裡鈔經都是一樣的。


(摘錄自《人生雜誌371期:大家來鈔經》)

A:鈔經就是一種練習,所以字的美醜不是問題,從字跡其實可以看出鈔經的人是煩躁或專注、不安或安定。如果有心鈔經,建議還是要以毛筆鈔經,經過一定時日,即可發現字跡的改變與進步,這是與硬筆臨摹最大的不同。

使用鈔經本鈔經,雖然可幫助我們的字跡工整、不潦草,但長期下來,對於練字沒有幫助。用毛筆鈔經沒想像中費事與困難,只要準備一枝中楷或大楷毛筆、一瓶墨水、一張白紙、經本,開始練習的字級大小約寸楷大(3公分見方)。

我不建議寫小字,因為鈔經的字級如果太小,看不清筆畫,容易一筆帶過,對於改善字跡沒有幫助;相對地,寫大字,一筆一畫看得清清楚楚,如果自覺寫不好,下次就可改進。

以鈔《心經》為例,可以先從簡單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等筆畫少、易寫的經文練習;接著寫筆畫多、困難的字,如「照見五蘊皆空」、「心無罣礙」等,最後完成整部經典。隨著練習日久,字體自然會愈寫愈小,會發現自己的進步,也表示愈來愈有定力了。


(摘錄自《人生雜誌371期:大家來鈔經》)

A:鈔經,狹義的是指專鈔某部經典,廣義來說,佛典包括經、律、論三藏,《大藏經》也收錄許多祖師大德的嘉言錄、詩偈、開示以及懺文等等,這些也是鈔經的素材。我的學生中,有人很喜歡鈔玄覺禪師的《永嘉證道歌》。

我常教學生鈔《心經》,每次不一定要鈔一整部,可只鈔「觀自在」,或是自己喜歡的經句。鈔錄自己喜歡的法語也不錯,例如我十分喜歡《維摩詰經》中的「直心是道場」,便常常鈔寫,做為提醒。

我也鼓勵學生鈔寫「聖嚴法師一○八自在語」,我比喻那是法師對佛法的詮釋,就是所謂的「論」,屬於三藏之一,差別在於法師使用的是現代語言。這些法語對現代人十分受用,當然值得一鈔。


(摘錄自《人生雜誌371期:大家來鈔經》)

A:不管是手鈔或用鍵盤輸入,鈔經的功德是一樣的,取決於鈔寫者的發心與恭敬心。不過,鈔經是要我們放慢速度,從望文生義,進而思惟經文,到真正理解義涵;用鍵盤輸入,速度還是比用筆鈔經快,有些人打字速度很快,可能一不留神,就變成追逐鈔經的速度與次數了。

不管用什麼工具鈔經,一定要提醒自己放慢速度,運用禪修的方法鈔經,雖然是手在寫,但要全身放鬆、全神貫注,視線在「筆」與「字」之間移動,漸漸地會發覺自己的心很安定,體會到鈔經的妙用。


(摘錄自《人生雜誌371期:大家來鈔經》)

A:鈔經跟小時候學寫字一樣,一開始不懂字的意思,一遍又一遍抄寫課文,等到練習日久,就看懂課文了。很少人可以完全理解一部經典,但這完全不影響鈔經,透過一遍又一遍地鈔寫,讓經句深入腦海,幫助我們觸類旁通。這就像我常聽人說,有時遇到某些情境,腦海中突然跳出相應的經文章句,這些都是鈔經時不知不覺累積下來的體會。

有些人鈔經,純粹是喜歡經句,不見得懂得經文法義,像我的學生鈔《心經》,雖然不懂經中十二因緣法等義理,但她很喜歡「遠離顛倒夢想」這句經文,就讓她在生活中受用無窮。

這就像有些人持〈大悲咒〉,始終不知道它的內容與意義,但一點也不影響持咒的信心。另外,有人將〈六字大明咒〉念成「唵 嘛呢叭咪『牛』」,正確是「吽」,但還是可以安定身心,在在說明初發心的重要。

鈔經的好處很多,除了把字練好,練字的過程就是鍊心,看到自己心的變化;而且「誠於中,形於外」,字跡會透露一個人的內心,如果內心安定,寫出來的字一定工整,觀者也會感受到歡喜。


(摘錄自《人生雜誌371期:大家來鈔經》)

A:好不容易圓滿鈔經,滿心歡喜,但鈔寫完的鈔經本或紙堆愈來愈多,怎麼辦?尤其鈔的是經文、法語,都是法寶,不得不慎重。我建議,挑出自認好的鈔經作品,與人結緣。許多人喜歡買字畫,但不論價錢多寡,都比不上鈔經者的那份用心,因為鈔經者以恭敬心、清淨心鈔寫,鈔寫完後也會迴向,所以我鼓勵將鈔經作品轉送出去,做為與人結緣、為他人祝福的禮物。

如果真的不好意思送人,可以恭敬地整理好,拿去回收。回收的方式有焚燒或用碎紙機碎掉,如果沒有設備,就用一般的資源回收。對於鈔寫完的經本不必有罣礙,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這也是鈔經功課中的一種學習。


(摘錄自《人生雜誌371期:大家來鈔經》)

TOP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
17 Dharma Drum Publishing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問題請洽:[email protect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