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文化
首頁書籍影音修行‧生活電子書城購買心田點數

一九三一年出生江蘇泰縣。
九歲出家,十六歲寶華山受戒,後就讀武進天寧寺佛學院。

一九四九年到臺灣親近慈航法師,於彌勒內院修學十年。
一九六○年赴泰國學習泰文及巴利文,受南傳比丘戒,住進泰寺僧團,並入朱拉隆功佛教大學攻讀。
一九六九年轉赴日本,入東京立正大學研究,獲佛教學碩士學位。

一九七二年受邀赴紐約弘法,一九七八年抱著拓荒精神去到美國南部休士頓,與師友合創德州佛教會,先後興建佛光寺、玉佛寺及美洲菩提中心;不分任何宗派和種族,推行現代化多元性弘法活動。現任德州佛教會會長、德州佛教書院院長。著有《唯識第一課──大乘廣五蘊論略解》、《南傳佛教史》、《覺海觀覽》、《佛國留學紀實》、《佛教史叢談散集》等作品,並譯有《真理的語言──法句經》、《佛陀畫傳》等譯作。

很多年以前,我就想編寫這本書,但總是無法決定下筆,因為搜集到的西方各國佛教的資料不夠充足,甚至有些國家完全缺乏。所幸近些年來,網路資訊非常發達,有很多中、英文等各國佛教情形的報導,這些資料除了有些專文論著,大多是些零碎雜亂的資訊,如果懂得利用,知道選取抉擇,也有很多珍貴的資料。現在這本《西方各國佛教略史》的初稿,能夠很快地編寫好,就是從已搜集的史書和網路的資訊來完成的。

先說,我為什麼要編寫這本書呢?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就是最早萌發編寫的起因,記得在四、五十年前,那是一九六○年代初,我赴泰國讀書,學習泰文、巴利文,功課很忙。那時我與聖嚴法師常互相通信,討論一些有關中國佛教的事情。詳情我已記不清了,可能是由於聖師的提議,我們要合作編寫一部約百萬字的《世界佛教通史》,當時我就欣然地同意了。我們的計畫,上冊包括印度、西藏、日本部分,下冊包括西域、中國、韓國等部分,由聖師負責;中冊包括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的南傳佛教及西方各國佛教部分,由我擔任。其實當時我清楚地知道,中冊雖只占三冊中三分之一,卻是最難編寫的。因為就南傳佛教而論,除了斯里蘭卡佛教歷史較完備外,其他緬甸、泰國等本身都沒有較完整的佛教史;至於近代東方佛教傳入西方各國的情形,中文資料和信息更是完全缺乏,幾乎近於沒有;再加以我一向不善於文辭章句,很多種有關外語也不能通達,障礙重重,就像去做無米之炊,是很難達成的事。但心中又覺得總要有人去做,因此抱有「知難而進」和「逆流而上」的勇氣,先試試看,盡力去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吧。

第二,聖嚴法師平時文思敏捷,下筆有如行雲流水,參考中文和日文資料,至一九六九年夏,他已經把《世界佛教通史》上冊編寫完成了,計約三十五萬字。那時我們同在日本東京立正大學讀書,在我暑假回國時,聖師將文稿託我順便帶到臺灣,交由臺北世界書局出版。而我擔任的南傳佛教及西方佛教部分,因我課業繁忙,資料缺少,經過十多年,只是斷斷續續地編寫完成了南傳佛教的部分,先在國內外一些佛教雜誌上發表,後來集成《南傳佛教史》,一九七四年由臺北慧日講堂正聞出版社發行。但有關西方佛教部分,我在泰國讀書時,最先僅編寫了〈英國佛教史〉和〈德國佛教史〉初稿,也在佛教雜誌上登出,後來被張曼濤居士收集在他主編的《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八十四冊裡。其他西方各國的佛教,由於資料缺乏,就沒有再繼續編寫下去,一直擱置下來很久。

第三,時光過去四十多年了,自二○一二年起,當我進行修改和增刪〈英國佛教史〉和〈德國佛教史〉時,同時又試著編寫〈美國佛教略史〉,在翻查參考書資料及網路資訊時,卻有些意外收獲,很快地就寫成了一篇三、四萬字的文章。接著又編寫了〈法國佛教略史〉、〈義大利佛教略史〉、〈俄羅斯佛教略史〉等。北美洲除了美國外,還有〈加拿大佛教略史〉、〈墨西哥佛教略史〉等。南美洲有〈巴西佛教略史〉、〈阿根廷佛教略史〉等。另外,大洋洲的〈澳大利亞佛教略史〉、〈紐西蘭佛教略史〉,是現代佛教發展最快速的國家。再者非洲有些國家,也有佛教的傳入。全文共包括五十多個國家。依佛教傳播的情形,資料的多寡,字數略多的國家,就獨立為一個章節,而字數少的國家,依地區各國合為一個章節,而逐次編著完成。最後集成初稿的框架,共約十六萬餘字。我很高興,有了這個初稿的框架,猶如繪畫有了輪廓,然後著上各種顏色;又如建築房屋有了結構設計圖,然後依圖施工興建。當然,這個初稿的框架,還要經過多次或無數次地增刪和修改,充實內容,然後才能成為定稿。

之後,當我整理和修改我的初稿框架時,常使我想起這本書,主要是依靠中文資料和中文網路資訊編寫完成,不能廣泛引用外文資料,尤其是英文方面有很多更好的資料,不去參考引用,是個極大的缺憾。說起我的英文,因為基礎本來就不好,聽、看、說、寫,都發生困難,特別是發音無法正確和改正,加以弘法事務繁忙,我自六十歲起,就不再學習和溫習英文了(其他的外文也不學不溫習了)。荒廢了二十多年後,不進則退,當我再去翻開英文歷史書本時,很多地方都看不懂了。因此,我決定設法聯絡邀請我們德州佛教會裡多位優秀的會友梁文魁、楊士慕、黃素惠、陳湘蕙(他們都住在外州)、王欣欣、宋淑玲居士等,他們都曾留學美國,有很好的中文和英文根基,請求他們參考英文等方面的資料,共同參與本書的編著,補充本書的不足和糾正錯誤,增強內容,幸都能得到他們慷慨地應允,願意共同分工編著這本書,結合各人的智慧,希望我們能做得更好,這是我最感欣慰的事。

二○一六年四月,有馬來西亞青年華僧明惟法師,來美國弘法和訪問,在我們德州佛教會暫住約一個月,得知他曾在臺灣福嚴佛學院修學五年,後又至斯里蘭卡培拉德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radeniya)攻讀,獲得博士學位。現任泰國國際佛教學院的網路「大乘佛教典籍」教學,及獨立翻譯員。他在受到我們的邀請後,亦慨然願意參加本書的編著,負責從網路上搜集英文資料做對照查證,並對全書再做校訂,達到資料的正確性和統一性,在此特致以深切的感激。

因此,我們就這樣共同計畫合作分工編著的這本《西方各國佛教略史》,全書主要分工為:

淨海法師:編著全書的初稿、增訂非洲各國的佛教、西方佛教大事記、參考文獻、中文主要名詞索引、外文主要名詞中譯對照表。

明惟法師:負責全書英文資料對照校正及網路資料查證。

王欣欣居士:依據英文資料增訂英國、法國、墨西哥、澳大利亞、紐西蘭佛教略史,中美洲各國的佛教,及全書統一整理。

楊士慕居士:依據英文資料增訂德國佛教略史。

梁文魁居士:依據英文資料增訂歐洲其他各國佛教略史。

陳湘蕙居士:依據英文資料增訂美國佛教略史。

宋淑玲居士:依據英文資料增訂加拿大佛教略史,及南美洲各國的佛教。

黃素惠居士:負責全書文字加以修改潤色。

世界上五大洲,即亞洲(Asia)、歐洲(Europe)、美洲(America,地理學上又分為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非洲(Africa)和大洋洲(Oceania)。五大洲中最大的是亞洲,第二大的是美洲,第三大的是非洲,第四大的是歐洲,最小的是大洋洲。如奧運的五環分別代表五大洲。

佛教發源於亞洲,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流行最久的已達二千五百年之久。此書內容,依據亞洲佛教不同的宗派源流,它們在最近兩個多世紀之內,佛教由亞洲傳播到西方各國,也就是除了亞洲之外,涵括了歐洲、美洲、大洋洲、非洲。一般而言,所謂西方,指的是幾個歐洲人文萃薈的強國,如英國、德國、法國,以及北美洲的美國等。然依照我們現代佛教歷史的發展,及佛教文化的認知來說,並不受到地域性的限制,而將佛教新傳到的各國,以及尚在播種和萌芽的地區,都歸納包涵在西方範圍內。當然,佛教在西方各國的發展和傳播的影響力,主要還是在歐美等各重要國家。

再說,我編著的《南傳佛教史》和我們這本《西方各國佛教略史》,其內容正好相當於《世界佛教通史》的中冊。不過遺憾的一件事,聖嚴法師已在二○○九年二月圓寂了,當初我們要合作編寫《世界佛教通史》的意願,下冊已經無法實現了。然而下冊的主要內容,正如前述,主要是西域(西域實為中國佛教史的一部分)、中國、韓國等部分。所幸的,過去和現在已有多位中、日等學者,編寫這部分的佛教史比我們做得更多更好了。

在最近四、五年裡,我們從網路資訊報導得知,中國大陸已經出版了兩部佛教史巨著:第一部巨著是《中國佛教通史》,共四輯十五冊,全書達六百五十萬字,由中國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著名學者賴永海教授主編,集合國內十多個高校和研究所的專家學者共計二十二人,共同編著完成,二○一一年出版。第二部巨著是《世界佛教通史》,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魏道儒主編,國內外二十多位學者參與撰寫的,分十四卷十五冊,共八百萬字,二○一五年十二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發行。其中第一卷和第二卷是「印度佛教」,第三卷至第六卷是「中國漢傳佛教」,第七卷是「中國藏傳佛教」(分上、下冊),第八卷是「中國南傳佛教」,第九卷是「日本佛教」,第十卷是「韓國佛教」,第十一卷是「越南佛教」,第十二卷是「斯里蘭卡與東南亞佛教」,第十三卷是「亞洲之外佛教」(包括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各國佛教),第十四卷是「世界佛教大事年表」。這兩部巨著的完成,為中國佛教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第一篇 歐洲

第一章 英國佛教略史
第一節 英國學者開始研究佛教
    一、研究巴利文獻的學者
    二、研究梵文文獻的學者
    三、研究漢文文獻的學者
第二節 二戰前英國的佛教團體
    一、巴利聖典協會
    二、大不列顛愛爾蘭佛教會
    三、英國早期的西方比丘
    四、倫敦佛教協會
    五、倫敦佛教精舍──摩訶菩提協會英國分會
第三節 二戰後英國佛教的復甦和發展
    一、南傳上座部佛教
    二、漢傳佛教
    三、藏傳佛教

第二章 德國佛教略史
第一節 德國的早期佛教
    一、哲學家、學者的佛教研究
    二、佛教學者與社團
    三、高僧三界智尊者、向智尊者等
第二節 二戰後的德國佛教
    一、南傳上座部佛教
    二、藏傳佛教
    三、漢傳佛教
結語

第三章 法國佛教略史
第一節 法國學者對佛教的研究
第二節 法國佛教社團的組織
    一、法國佛教徒社團
    二、漢傳佛教
    三、南傳上座部佛教
    四、藏傳佛教
結語

第四章 義大利佛教略史
第一節 對佛教的探索與研究
第二節 早期佛教社團的開展
第三節 南傳佛教的道場
第四節 日本禪宗的引進
第五節 藏傳佛教新近的發展
結語

第五章 丹麥佛教略史
第一節 早期佛教學者的研究
第二節 佛教團體的成立

第六章 荷蘭佛教略史
第一節 開始佛教研究
第二節 二戰後成立的佛教社團

第七章 比利時佛教略史
第一節 多位知名佛學家
第二節 上座部佛教的組織
第三節 大乘佛教的團體
第四節 藏傳佛教道場

第八章 奧地利佛教略史
第一節 佛教學術的研究
第二節 上座部佛教社團
第三節 大乘佛教團體
第四節 藏傳佛教道場

第九章 愛爾蘭佛教略史
第一節 南傳佛教
第二節 藏傳佛教

第十章 瑞士佛教略史
第一節 高僧三界智訪瑞士開啟佛教
第二節 南傳上座部佛教團體
第三節 藏傳佛教的傳入
第四節 禪風吹起

第十一章 波蘭佛教略史
第一節 利沃夫和華沙兩個佛教研究中心
第二節 禪學的傳入
第三節 藏傳佛教

第十二章 西班牙佛教略史
第一節 早期耶穌會教士到東方傳教
第二節 二十世紀下葉藏傳佛教的傳入
第三節 漢傳及南傳佛教在西班牙

第十三章 匈牙利佛教略史
第一節 十九世紀初喬瑪的藏學研究
第二節 開設佛學課程及藏學研究
第三節 韓國及中國佛教

第十四章 俄羅斯佛教略史
第一節 佛教在俄羅斯蒙古族聚居區傳播
第二節 俄羅斯學者的佛教研究

第十五章 歐洲其他國家的佛教
第一節 捷克佛教
第二節 芬蘭佛教
第三節 希臘佛教
第四節 瑞典佛教
第五節 挪威佛教
第六節 拉脫維亞佛教

第二篇 北美洲

第一章 美國佛教略史
第一節 美國佛教最初的萌芽
第二節 漢傳佛教在美國
    一、先驅開拓者日僧在美國傳教
    二、二戰後中國佛教隨移民進入美國
    三、韓國、越南佛教在美國的弘揚
第三節 南傳上座部佛教在美國
第四節 藏傳佛教在美國發展迅速
第五節 美國人的佛學研究
    一、美中學者佛教的研究
    二、美國大學的佛教相關課程
    三、主要的佛學研究刊物
    四、科學、醫學的影響
第六節 目前美國佛教的概況

第二章 加拿大佛教略史
第一節 漢傳佛教隨移民傳入
    一、日本佛教
    二、中國佛教
    三、韓國佛教
    四、越南佛教
第二節 藏傳佛教的發展
第三節 南傳佛教的弘揚
第四節 加拿大佛教學者

第三章 墨西哥佛教略史
第一節 日本禪宗
第二節 藏傳佛教
第三節 南傳上座部佛教
第四節 其他佛教社團

第三篇 中美洲

第一章 中美洲各國的佛教
第一節 哥斯大黎加佛教
第二節 巴拿馬佛教
第三節 薩爾瓦多佛教
第四節 瓜地馬拉佛教
第五節 尼加拉瓜佛教

第四篇 南美洲

第一章 巴西佛教略史
第一節 日本佛教
第二節 南傳上座部佛教
第三節 中國佛教
第四節 藏傳佛教

第二章 阿根廷佛教略史
第一節 漢傳佛教
第二節 藏傳佛教

第三章 南美洲其他國家的佛教
第一節 委內瑞拉佛教
第二節 祕魯佛教
第三節 智利佛教
第四節 厄瓜多爾佛教
第五節 烏拉圭佛教
第六節 哥倫比亞佛教
第七節 玻利維亞佛教
結語

第五篇 大洋洲

第一章 澳大利亞佛教略史
第一節 佛教初傳澳大利亞
第二節 白澳政策廢除後佛教的開展
    一、南傳佛教在澳大利亞
    二、漢傳佛教在澳大利亞
    三、藏傳佛教在澳大利亞
結語

第二章 紐西蘭佛教略史
第一節 藏傳佛教
第二節 南傳上座部佛教
第三節 漢傳佛教
第四節 英美澳人的本土佛教

第六篇 非洲

第一章 非洲各國的佛教
第一節 南傳佛教系統
    一、南非
    二、坦尚尼亞
    三、波札那
    四、肯亞
    五、烏干達
    六、尚比亞
    七、史瓦濟蘭
    八、埃及
    九、剛果
    十、利比亞
第二節 漢傳佛教系統
    一、南非
    二、史瓦濟蘭、賴索托、剛果、迦納等
第三節 藏傳佛教系統
    南非
第四節 非洲佛教本土化
    剛果、馬拉威
第五節 誓願傳法非洲的慧禮法師
    馬拉威、賴索托、史瓦濟蘭、莫三比克四所孤兒院
第六節 慈濟的慈善事業
結語

【總結】佛教在西方各國的傳播

附錄
一、西方各國佛教大事記
二、參考文獻
三、中文索引
四、外文主要名詞中譯對照表

TOP
 
法鼓文化 版權所有
© 2017
Dharma Drum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問題請洽:[email protect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