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期‧2016年06月02日 (每月一次,固定週四發報) 免費訂閱佛法詢問台電子報
 
 

佛教徒常勸人「放下」,要放下什麼呢?

   

A:放下,是放下自我中心,不在執著與分別中自尋煩惱。歸納而言,是指放下內在身心和外在環境的一切,稱為「放下身心世界」。

在佛世時,有位善於解說佛法義理,並且精通五種神通的法師,人稱「五通梵志」。他為了尋求解脫之道,於是捧著鮮花前往供養佛陀。佛陀一見到他便說:「梵志,放下!」他立刻放下手中的花;佛陀仍說:「梵志,放下!」梵志不解地問:「我已經兩手空空了,還能放下什麼呢?」佛陀回答:「並不是要你放下手中的花,而是要你把自我感受與表現,以及對外在世界的攀緣,全都放下。」梵志聽懂之後,立刻證得阿羅漢果位,得解脫自在。

一般人認知的物質世界,以為身心和物質是自己所擁有的,執著於和我們相關的人、事、物,經常為了「我」而追逐快樂與名利,一旦不能事事如意,便引來不滿足、不自在的感受,這都是因為執著於自我而招來煩惱。

從佛法的智慧來看,我們的身心世界和環境,無時無刻不在變異,都不離無常法則。無常是變化的意思,也就是說,沒有一件事物可以永久不變。我們所看到的存在,只是無常的暫有,不是永久的恆有;就像手機和電腦會損壞、花朵會凋萎、身體器官會衰竭、財富名位也會更替。

闡釋佛法空義的經典《金剛經》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我執就是經文中的「我相」,四種相都是由「我」而起,放下我相,就能放下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從煩惱與生死輪迴中解脫。

如同《心經》開頭所說:「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般若是智慧,波羅蜜多是度脫,五蘊是我們的身心以及所處的環境。學會放下身心世界,便是與佛法智慧相應,而得到身心自在。

有了「放下」的觀念之後,還可以藉由禪修來練習放下。禪修的過程,便是透過清楚觀照身體的一舉一動、環境的一事一物,不用自我中心執著於身心世界,也不用自我中心來批評身心世界,將方法反覆練習,運用在日常中,時時刻刻放下自我,從內在以智慧心觀照一切,便不會自陷於煩惱當中。

 
放下的幸福:
聖嚴法師的47則情緒管理智慧
/聖嚴法師

聖嚴法師在本書中,不但說明情緒的根源是來自於煩惱「五毒」──貪、瞋、癡、慢、疑;並以佛法的觀念和方法,幫助我們在面對各種情緒干擾時,能夠將貪欲轉成願心,以慈心化解瞋心,以謙虛去除慢心……讓我們的心可以放下得自在,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 ......more

   
學佛入門三書(大字版)
合購優惠組
/聖嚴法師

為了讓現代人在最經濟的時間內理解佛教,聖嚴法師根據當代佛教學界最新的研究成果,用深入淺出的筆法,勾勒出佛教的基本脈絡,還原佛教的根本面貌。

容簡單扼要,論述明確,對於任何想瞭解佛教的人,這是一本絕對不容錯過的佛學入門書......more

 
 

除本電子報之外,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並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6 Dharma Drum Publishing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