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電子報由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647期 / 2016年04月27日‧每週三發行

最近法鼓文化入口門廳擺放了好幾個做工精細質樸的木製隨喜功德箱,仿木造房屋造型,每個都是手工細心雕刻,獨一無二,非常可愛。

聖嚴法師在《普賢菩薩行願讚》中的<「隨喜功德」讚>中提到:「隨喜」是他人有福有德,不論是誰,不論多少,雖不是我自己的功德,我也一律感同身受,心生歡喜。通常人只能為自己的幸福感到歡喜,也多半能為自己家人的幸福感到歡喜,能為親近的親友家的幸福感到歡喜;但對於陌生人的幸福,則未必覺得歡喜;甚至有人因為幸福的是他而不是我,不論他是外人或家人,很容易引起自己的妒嫉,便丟出一句酸溜溜的話來:「那有什麼了不起的。」

「如果你是發了菩提心的菩薩行者,是會把一切人,乃至一切眾生的幸福當作自己的幸福了,見到他人有福,就等於自己有福;雖然自己的能力不足,無法為眾生提供多少福利,但若有他人能為眾生營福,不論是誰,不論多少,都該心生歡喜。」

「能夠見聞作福隨喜的人,能夠見聞得福隨喜的人,一定也是一位有福報、有智慧的人。」

聖嚴法師在《維摩經六講》中也說:「若把布施的觀念更深入的解釋:一般把布施分為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的三類;另外還可加上隨喜功德的心布施。財布施大家都曉得是用錢財、物品來幫助貧窮、疾病、急難、災害等的人。這雖不容易,但尚可以多多少少,人人有力。」

「心布施是什麼?心布施是我雖無力布施,但能隨喜讚歎;我的心中祈願眾生皆離苦。一般宗教徒大都有這種心願。譬如現在臺灣鬧水荒,大家都希望求雨,但這雨是為自己而求,不算是心布施;如果是非洲地區鬧饑荒,我們在此祈禱願他們那邊不要鬧乾旱,能夠五穀豐登,希望他們能得到足夠的糧食,遠離饑荒的災難,不是為己求是為了眾生祈求,這才是心布施。」

「心的力量有大有小,修行工夫越深的人,心的力量越強,修行工夫越淺的人,心的力量越小。但如果我們發了大願心,祈願一切眾生都能永遠離苦得樂;則因一切眾生是無限的,永遠的時間也是無限的,因此雖只是一個普通人,在一個時間能發這樣的心,其願心卻是無限的。」

素超人祈願,未來大家可以在法鼓山各分院道場,看到功德箱上的"隨喜功德"字樣時,也可以心生歡喜,也能心中常常隨喜讚歎!

祈願眾生皆能離苦得樂,願世界和平,人心詳和。

◆心中常有佛,智慧平安處處有◆
梵唄唱誦、經典定課、早晚課誦,影音特展!任選2件299元
http://www.ddc.com.tw/marketing/pick/?id=29

◆【朝聖‧往心中的靈山出發】巡禮聖跡,走向內在心旅程......
http://www.ddc.com.tw/ec/event/2016/04/pilgrim/index.html

 
 

自心不受外境所困擾,便是解脫;
不被貪瞋等煩惱所染,便是淨土;
不戀生死不畏生死,
雖在生死即同涅槃。
若能面對任何境界,
不起取捨欣厭之心,就是解脫自在。
如果仍有解脫道可修,仍有淨土可生,
仍有生死可了,
便在堅固的執著之中,
豈有真正的自在解脫?

拈花微笑

 

妄心歇下

■ 釋繼程

夢裡不知身是客。

在做夢時,如果仍能多少覺察,就會發覺一個情況,夢中的主角不論是誰,在做夢的過程,即使主角改變了,但主角一定是自我。

夢是獨頭意識的作用,昏眠時,前五識的作用暫時不生,只有意識活動,此微細作用會在因淺睡而醒過來前的短時間內,較清楚地顯示於剛醒的意識,使人覺察,即是夢。

但細微的意識作用仍是深潛意識的作用,往往在運作時,與極深的潛意識連通,而更重要的意識所依的深細意識中,我見我愛與之相應,故自我意念極強。

因此做夢時,主角一定會是我。

可惜的是此主角的自主力不強,仍然是由妄念驅動。

妄念有較粗的,即日常生活或近日中發生的,或一直牽掛著的事,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但多數時候夢境還是比較雜亂的,常有多種妄念交雜而成,也有很多是平時沒有注意的,更深細的是從來就沒有經歷過的,那都是含藏在心田中的種子、習氣與妄念。

在做夢時,既然是主角,當然自我就以為是主人了,不過這是較淺的意識。

若能從夢中見到身心不由己的情況,知道自己夢裡做不了主,醒時亦是身心不由己,才會流轉身死,繼續在醒著的大夢中流浪生死。當下生起覺照心,反觀心性,參究本來面目,一定要將主人翁喚醒,穩坐心靈的大堂,任它風雨任它晴。

夢裡雖見心是主,卻如過客在流浪,當即返觀見本性,妄心歇下即菩提。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257期

人生390期:看住心猴
/法鼓文化雜誌部


聖嚴法師教我們分辨事與心,人們常常是心內有事,修行人要做到無事於心;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丁敏從《西遊記》孫悟空取經的歷程,來詮釋修心之旅……<more>

 

靜心的智慧

/虛雲大師

虛雲大師曾對世人說過:時光長短,唯心所造。一切苦樂,隨境所遷。時間是剎那地過,剎那地催人老。人心不古,置因果於罔聞,哪知因果理徹,如影……<more>

 
◆愛地球 簡單做◆許地球一個美好未來
 
 

老實是禪
/釋繼程

禪修是愈修愈有滋味,還是愈修愈感乏味?禪坐看似寂靜不動如山,內心其實波濤洶湧……,老實面對自己,依法調心,人生百味好禪味!走進禪堂時,是全新的你!走出禪堂時,也是全新的你!保持學禪的初心,腳踏實地用方法…<more>

 

慢.茶之旅
/劉惠華

奉茶即修行;佛教起源於印度,若要追根溯源當從印度開始。作者發願參學108個古寺廟,將自己熱愛的茶供養給佛菩薩。在行茶過程中,把那一份對供茶的虔心與專注,讓願的初衷,散發對生命的熱愛,用利他的使命,找回自己的本心…<more>

除本電子報之外,心靈網路書店同時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6 Dharma Drum Publishing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