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題.分享篇】

菩提心冒芽了嗎?

因《點燈》節目與聖嚴法師結下師徒緣,
張光斗接過法師遞給的菩提種子,
學佛路上,因自己的習性少不了被法師點撥,
但一路走來,卻也在日日發願中,
不間斷地修正自己,利益眾生,修習佛法不退轉。

■ 張光斗(節目製作人)

魯頓若我,於2021年底,收到法鼓山「大菩提心」的春聯時,還反問自己,何謂「菩提心」?純然只是智慧的開啟與實踐嗎?

只因將此一春聯貼上了大門,每日進出,看見那喜氣盎然的祝福與叮嚀,我多少會有所思考——我的「菩提心」置於心中何處?如果那是顆種子,澆灌過水嗎?發芽了嗎?若是再加上一個「大」字,似乎更得督促自己,一定得要保證種子會抽芽茁壯,蔚成大樹才好,否則就真要白來人世這一遭了。

我經常在演講時講述,此生最慶幸的是,遇見聖嚴師父後開始親近、學習佛法;也因為有了師父的帶領,顢頇的我才逐一發現,原來我的心頭、身軀藏著、露著許許多多不可理喻的習性,那溢發出的異味,臭不可聞,與我相處的人是如何壓抑住掩鼻而過的念頭,才能忍受得了而不嘔吐?


聖嚴師父給的菩提種子

遞給我那顆菩提種子的,當然就是聖嚴師父。

製作《點燈》節目,錄製聖嚴師父的點燈故事,締結了我與師父今生師徒關係的殊勝因緣。我的倨傲與慢心,雖是累世積存下來的臭習性,今生適巧作了媒體人,由平面記者跨到電視節目製作人,反倒讓此習性如雨後春筍,剎那間冒出土壤,急速竄高,還來不及剷下入菜呢,就挺拔節節進逼為睥睨一切的綠竹。那不可一世的銳氣,想當然地,該有多討人厭,就有多討人厭。

一次禪三活動結束後,聖嚴師父邀集許多影視界出眾的弟子們到農禪寺開會,我敬陪末座。會中,師父提及,已在四海奔波數年,為的就是傳揚漢傳佛教,就連南美的智利都去過了,卻始終沒有人幫忙記錄。該年五月,師父又要前往紐約、威爾斯帶領禪七,並且作公開演講,師父詢問:「不知在場的諸位菩薩們,是否有哪一位有空一同前往,並記錄下來?」

我雖然與滿室的師兄姊一樣瞬間低下了頭,不敢直視師父滿含期待的眼神,但最終,我搶在師父將輕輕的嘆息聲咽回肚裡之前,舉起了手。也因為那關鍵性向上舉手的決意,更順勢開啟了我替師父製作談話性電視節目《不一樣的聲音》,以及陪同師父全球走透透的大門。當然,這一路下來,我沒有少受師父的修理。


師父的關懷與教導

日前與果賢法師、法鼓文化的幾位編輯菩薩聊天時,我曾感歎道,我這一生碰到過幾位特別賞識我、包容我,並且影響我的老闆,聖嚴師父就是其中之一。

我在他們滿帶好奇的眼神下,繼續述說。那時,《不一樣的聲音》在中視頻道製作播出後,立刻受到媒體與觀眾的重視;隨即,我聽到了一些不順耳的業界流言:「張光斗肯定在這個節目裡上下其手,賺了個滿缽滿盆的錢財……」偶爾聽到就算了,經過一段時日,流言愈來愈大聲,我的自尊受到挑戰與污衊,自是非常憤怒,於是接連向師父提出了兩次辭意,師父都沒有理會我;一直到某次錄完影,我第三次向師父報備,這個節目的製作人,我是絕對不再承擔了,願意讓給有能力有心願想要承接的菩薩接手。

師父對我揚起手,要我上他的座車,師父正要趕去安和分院開會。車上,坐在副駕駛座位的師父,回頭向後座的我說:「賺什麼錢?那些預算都是師父審過的。」(我給師父在預算表裡都標有製作人與講師的酬勞,但也同時向贊助人表明,這兩筆錢全都回繳,都是義務性的服務)師父又說他太忙,沒有時間再訓練另一批人手來製作節目。緊接著,師父慰勉我道:「只要專心把事情做好就好,一些傳言,不去在意就好。」

很快地到了目的地,我也跟著師父下了車;下車的師父下意識地扭動脖子,我心裡暗自說了聲抱歉,師父一路扭著脖子跟我說話真是難為了。我雙手合十,向師父告假,師父也合十回我,我的目光剛好就落在師父露出僧衣的手腕上,還真是細得可以……我的慚愧心瞬間乍現,都是什麼時候了,師父為了建設法鼓山,忙得焦頭爛額,我卻為了一己放不下的習性,使得師父還要分神來打理我。

果賢法師聽完後,立刻回問我,那時他也經常在師父身邊採訪,為何不曾聽到類似的流言?我說,流言到了師父處,就完全被師父疏濬殆盡,當然不會繼續流到法師的耳裡。


師父救了我

我曾在同參道友的聚會中坦言,我說:修行路上,仿若是田徑跑道上的競賽,跑的是跨欄的馬拉松,而且一個欄比一個高,只要跳過一個,下一個欄的高度絕對會自動加高;一個不小心,就會栽個跟斗,久久爬不起來。但是比賽沒有結束,爬起來後,你還是得繼續往下跑……

就在製作緬懷聖嚴師父的十三集影集《他的身影》的同時,我遇到了這一生最大的高空亂流。不但《點燈》節目的募款觸礁,每年五十二集的節目需要籌款,等著要米下鍋的壓力,把我逼入絕境不說,一連串裡外相應的煎熬與考驗,由亂流變成了海嘯,隨時可以將我席捲而去。

我多次在員工下班後的漆黑辦公室,對著民權東路川流的車河下望,倉皇中,身心已然疲累到走不下去的絕處。幸好,為了《他的身影》所製作的片尾曲〈遠行〉救贖了我,我在楊培安清澈無塵的歌聲中痛哭失聲,一遍又一遍的播放後,我終於像是落水的囚人,全身濕淋淋地爬上了岸,手中的鎖鏈也在水中自動開解。我知道,是聖嚴師父救了我。


發願提醒自己

今年,《點燈》節目進入到第二十八個年頭,也就是說,親近師父,聽聞佛法的我,也已歷經了二十八年的鍛造,躍上「人生七十才開始」的七十大關。當然,每日做完日課、晚課後,我也會反省與檢討,接著下來,該如何來調整自己的心態與步伐?電視生態的每況愈下,擺明的是該躍入網路時代的浪潮中,我手裡究竟還有什麼資源,可以放手一博?

我是凡人,是莽夫,想多了會焦慮,會失眠,也會無力,只不過,《點燈》二十八年下來累積超過一千集的節目,每集的點燈故事都是我至為重要的營養補給品,任何一個生命勇士的故事,都是現世啟示錄,都能輸送養分給我,在這種情況下,還真是沒有任何頹廢、失志的藉口。

有一回在安和分院聽聞果慨法師的演講,法師建議我們,為了要維持菩提心的持久不墜,為了要過好每一天,每天清早醒來,還不用下床漱洗,就趕緊發願來提醒自己:「每天發的這些願如何得以生生不息地利己且利他?」

隔天清早,我就聽從果慨法師的叮嚀,開始發願。很奇怪,無須整理,我腦中的三大願就自動彈跳了出來:「我發願,我發願,我發願去做利益眾生的事;我發願要改掉不好的習性;我發願要修習佛法,絕不退轉。」

此一每天發願的習慣,已經持續多年。說也奇怪,慢慢地,我會自動拿起《法華經》、《華嚴經》、《楞嚴經》閱讀;讀時,會像置身在雲霧中,讀不通也看不懂;甚至會像禪坐時,妄念孳生,專注力解散,但隨即想起聖嚴師父的告誡:「知道妄念來了,不要被拖著跑,趕緊再回到方法上。」於是,再把念頭拉回到經文中,持續讀下去;同樣地,師父說過一時讀不懂沒關係,或許有一天忽然就懂了。

所以,您此刻若是問我,你的菩提心發芽了嗎?看完了這篇自述,我想,您或許已知道我的答案了。

(更多內容請見《人生》4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