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農業進行式】

由心塑根性

春雨遲遲不來,茶樹耐不耐旱,
這時就要看根深不深了!
張顥嚴採行自然農法,茶樹「根性」果然不同,
有片茶園即使長達半年沒灌溉,
五月大雨過後,茶樹紛紛冒出新芽,充滿生機。

■ 張顥嚴(恆誠有機農場主人)

本該在春季落下的雨水,終於在襖熱的五月天落下,看著茶樹吐出嫩綠,心底的擔憂不安也略為放下。2021年,農場歷經了有紀錄以來最嚴重的一場大旱,由於自有水源不足,以及所有的灌溉水必須優先供應新茶苗的種植,有一片茶園足足半年沒有灌溉澆水,說不心急是騙自己。雖然已經知道自然農法的心要,就是順天應時,但從沒真正體驗過這種風雨不調的情境,前陣子看著茶樹隨著乾旱逆境逐漸落葉枯枝,心底也不斷攪惱。

我的擔憂也傳遞給在茶園做長期生態監測的教授,他一聽,先是對我笑了笑,說道:「不用擔心,你的茶樹都還很努力地活著呢!」他點開一份檔案,顯示友善管理茶園與慣行管理茶園的生長監測,說明報告中各項數值指標:葉面積指數、光化學反射指數、光系統II潛能、非光化學消散與電子傳遞速率。比較我的茶園與鄰近慣行茶園的相關數值後說:「比起慣行管理,友善的管理方式似乎讓植物有更高的光合作用效率,以及更高的抗逆境能力,你的茶樹相當有『根性』呢!」


根深根淺大有關係

臺灣綠化技術協會劉東啟教授曾公開演講,說明根的設計。他說植物的根生長受到四個因子影響:向下性、向水性、應力生長性,以及有效土壤趨向性,能利用這四個因子將樹的根向下、向外延伸,這樣的樹就相當有「根性」,不容易受外在環境逆境影響。試想,在森林中的樹,又有哪一棵是透過人悉心照料後,才能於料峭風寒、疾風勁雨中挺拔?

然而,農人不明就裡,加上對現代農業科學的一知半解,往往讓植物無法具備根性,或者讓能抗逆境的能力消失了。我曾經在一片有機茶園觀察到非常明顯的浮根,這通常是因為水無法向下滲透;或者在成園初期大量地澆灌,讓樹的根無法向下扎,或不需要向下即可存活,但這樣的茶樹遇到乾旱時,是否正因為根系淺窄而不具備抗旱的能力?

我也曾在阿里山產量很高的茶園,聽茶園主人分享他在土地中施大量的有機質,搭配強修剪與農藥的保護,每分地茶菁產量可達1000臺斤。當我翻開覆蓋在土壤上的有機質層,茶樹的細根遍布表土,茶樹確實如主人所描述的相當會「吃肥」。我請教茶園主人灌溉情況,主人說一個月要繳近六萬度的電費,主要用在從兩、三公里外的水塘抽水,有次不小心抽太過頭了,竟把可以泛舟的水塘都抽乾了!茶園主人的直白,引來現場學員哈哈大笑,我心想:「這片茶園水分與養分消耗這麼大,萬一哪天沒水可抽了,該怎麼辦呢?」

我也與妻分享我的觀察,而她就教育現場所觀察到的狀況回饋。她分享曾經帶過一個被遺忘在教室角落的身心障礙兒,這個小孩剛到她班上時,由於雙親沒有教育孩子的能力,過去的老師也因為孩子特別難帶,僅止於滿足孩子吃喝拉撒的需求,以至於這孩子剛到妻班上時,表現跟野獸差不多。妻正色表示,如果這孩子可以一輩子這樣順風順水,或許用老方法帶他也沒問題,但人生可能一輩子順利嗎?因此,妻付出了極大的心力,嚴格地訓練這孩子,讓這孩子可以坐著拿餐具吃飯,可以好好走路,甚至可以騎腳踏車繞社區,就是希望這孩子多少有能力抵擋校門外的風雨。


傳遞佛菩薩的心語

為人父母者往往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未來,但為何「慈母多敗兒」的例子屢見不鮮?茶農往往想養出最好、最強壯的茶樹,但為何逆境一來茶園就狀況百出呢?南懷瑾居士曾用「境風吹識浪」來描述:感受隨著外在環境的變化所牽動,並隨著我們的愛惡進一步執取或排斥,在這樣的狀態下,心只能執取最強猛的有境,所以我們平常想得最多的事,當境界來時就會隨它去了。比如茶農一直想著豐收帶來的快樂,拚命去做在他的觀察中會豐收的作為,努力施肥澆水的結果,就養出了根系淺窄不耐逆境的茶樹。

相對地,在我聽聞自然農法實踐的理論,思考農耕作為對茶樹生長的影響為何,於我的農業操作中盡量不影響茶樹根系的深化,雖然心底仍被境風吹得波濤洶湧,只要清楚心裡的感受來自於過去經驗的累積,過去經驗並不完全適用當下情境,順著感受走可能完全判斷錯誤;進一步能安忍在他人實踐過的自然農法操作經驗。漸漸地,我就養出充滿「根性」的茶樹,即使半年不澆水也不會乾死,雨水一來就恢復生命力。

中觀偉大行派的祖師寂天菩薩,在其《入菩薩行論.安忍品》中提到,再困難的事情,經過長久地練習,絕對不會學不會;平常就多在逆境中練習,遇到大風浪就能保有平常心,因此寂天菩薩說:「故於寒暑風,病縛捶打等,不宜太嬌弱,若嬌苦反增。」同理,茶樹平常保護得太好,遇到狀況時失去根性,是不是徒增煩惱呢?

幾日大雨後,茶樹陸續冒出新芽,連乾旱時掉落的老葉也吐出新綠補上,看茶樹充滿生機的樣子,我忍不住對著茶樹讚歎感恩,芽葉開展無聲,其間卻傳遞佛菩薩的心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