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9
心靈電子報/每週三發報

人生導師

現代人的心靈環保

(攝影 / Grace Chang)

■ 文/聖嚴法師

由於有許多現代人對於物欲的刺激與誘惑,不知設置心的防線,沒有布好心的保護網,所以,很容易自我失控,不容易抗拒,以致絕大多數的社會大眾,每天每天都在為了盲目追求物欲的享受和名利的擁有,以及追求莫名其妙的什麼保障感,而忙碌、緊張、恐慌、爾虞我詐,失去了自己的尊嚴,混淆了人生的價值觀,傷害了他人的權益,危害了社會的安寧、和諧、平衡以及共同的安全保障,大家活得不健康、不快樂、沒有安全感。因此有很多人都在埋怨著問:「我們的社會人心,究竟是得了什麼病了?」答案應該是心靈被汙染了,人之所以為人的精神,被現代快速度的文明所形成的生存環境汙染了。

因此,我在1991年開始,積極倡導「心靈環保」,目的是在呼籲社會大眾,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過健康、快樂、平安的生活;人心淨化了,社會才能淨化。現代文明不是罪惡,只要人的心靈不被汙染,我們的世界便有明日的希望。以健康正確的心態,來迎合現代文明的科技生產,才能造福人類,否則,物質的享受豐富而精神的心靈空虛,就是物質富裕而心靈貧窮,對於人類社會的今天和明天,都是害多於利,甚至帶來大災難。

我自己是佛教徒,相信以中國大乘禪宗的思想,來淨化人心是直截了當的,尤其服膺永明延壽禪師的說法,不論是誰,只要當下的一念心與佛的悲智願行相應,你的當下這一念心便是佛心,許多念的心與佛的悲智願行相應,你的許多念心便是佛心,若能夠每一念心都與佛的悲智願行相應,你便證得福智兩足的圓滿佛果了。

積極的心靈環保

從佛經中看,佛果位是很難圓滿的,若從禪宗的立場看,只要你能有一念心不被煩惱刺激誘惑,那一念心的當下,便跟諸佛無二無別;若以無常、空、無我的人生觀和宇宙觀,做為觀察環境審視心境的標準,當下便得解脫。

只要願意留心,便見心念的生住異滅,是無常;肉體生命的生老病死,是無常;自然現象的風雲雷雨,是無常;時間的古往今來,是無常;空間的滄海桑田,是無常;乃至花開花謝、月圓月缺、榮華富貴與潦倒落魄等,都是無聲而說的無常法。

觀察無常、體驗無常,若能同時運用《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便是積極的心靈環保,認知一切現象是無常,包括自然現象、社會現象、生理現象、心理現象,都是無常。因為一切都是無常,一切便可以改變,遇到霉運惡運,不必哀怨得失望,如能以智慧來因應,加上時空因素的轉移,惡運就會離開你;遇到好運鴻運,也不必自滿得發狂,若能以智慧心及慈悲心來善於運用,還會有更上一層樓的好運等著你,如你不知珍惜、保養、培植,自然律則的成敗得失,往往只繫於一念之差。

心靈環保的最高境界

若能以無住的智慧心,生起利益社會大眾的慈悲心,來面對無常的一切現象,觀察、體驗、運用無常的一切現象,便是修得解脫道及菩薩道。無怪乎當六祖惠能禪師聽到《金剛經》的這句話時,便立即頓悟了,也無怪乎悟後的禪師們會看到,在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一事一物、任何一草一木、任何一色一香、任何一人的舉手投足一言一行,對於自己,不論是順境或是逆境,無非都是諸佛的無聲說法,是說的無常法。

無常即無自性空,空性是不生亦不滅的,因此,凡事凡物,時時處處,都是在說無生無滅、悲智具足的實相法。一切現象既然都是諸佛的無聲說法,便不會見到跟自己有矛盾的事,也沒有得失利害的事,但有尊重生命、珍惜資源,為眾生的利益、為眾生的苦難,而生起慈悲救濟的事。這是心靈環保的最高境界。

照這般說來,心靈環保的工作者和實踐者,是不是一定要來學佛修禪才行嗎?答案是很明顯的,能夠學佛修禪,當然極好,我們卻不可能要等到全人類都來學佛修禪之時,才開始推動全球性的心靈環保。

跟現代人所談的心靈環保,必須是在多元化的原則下,朝向人類共同面臨的環境問題。其實,凡是有心要為人類社會提供智慧,促使全人類的身心獲得健康、快樂、平安的觀點及方法,而能營造一個健康、快樂、平安環境的,都可算是心靈環保。

摘自《平安無事》,原文收錄於《學術論考.從東亞思想談現代人的心靈環保》,文中標題為編輯所加)

聖嚴法師法語

要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是靠每個人從自己的內心開始做起,
每一個人都要經常心存慈悲心,
先照顧自己的心,
再照顧與自己有關係,
甚至沒有關係的人。

◎ 摘自:《法鼓山的方向:萬行菩薩

本 週 選 讀

心湖上的倒影(二版)


丹津‧葩默


修行為什麼這麼困難?因為我們不瞭解自己在生命中的角色,感覺和所有人是分離的。修行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增進覺知,啟發對自我的瞭解......

致你:日本禪宗大師澤木興道的生活哲學

澤木興道


當代禪門宗師給現代人的34則生活建言。坐禪不是為了開悟、不是為了獲得滿足,坐禪「一無是處」——既超越得失,也超越欲求……

素超人選文

信心不退轉

(攝影 / JaneWu)

■ 文/聖嚴法師

很多人在參加法會的時候,一唱到發願文或懺悔偈,就忍不住落下淚來。這是因為在共修的場合,大眾修行所產生的氣氛、情境,或是發願文的內容,讓人受到感動。這是感動自己有幸能發這麼大的願,也是因為感受到佛菩薩的慈悲偉大而感動。這種情緒並沒有經過理性的思考,有些人淚流滿面,心中卻很平靜,隨著學佛的時日久了,或是經過冷靜思考過後,這種情況便會消失。

也不只是發願文或懺悔偈有這樣的感發力量,有些人在共修活動中,只要聽到梵唄的韻律,就會受到感動。這種現象,外表看是流眼淚,但那是平和、喜悅的感受,而不是悲傷。會有這種反應,大致來說,都算是有善根的人。在剛開始學佛的時候,幾個月、甚至幾年之間,會有這種反應是好現象。有時候自己在家修行也會如此,這是很正常的,不必太在乎它。

在佛菩薩面前,覺得自己渺小而脆弱,這是很自然的現象,有了這種慚愧之心,才可以激勵自己不斷努力。明知道自己渺小,做不到那麼大的善行,但還是要不斷地發大弘願,一時間做不到是很正常的,能夠不斷地發願,就有一個努力的目標和方向,可以砥礪自己再接再厲。

凡夫的根性容易怠惰,我們都是凡夫,但是有向佛及菩薩學習的心,就要時時勉勵自己,懈怠了就要急起直追。有些人發願發多了,可是都做不到,最後連發願都不願意了,那就是自暴自棄,很可惜。

摘自《人行道

延伸閱讀:

人行道

聖嚴法師


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困惑、挫折在所難免,
在面對人際關係、家庭、乃至事業的種種問題時,
一盞指引方向的明燈,
時常是帶領眾人走出困境的重要力量......

最 新 消 息
以香華供養十方 為眾生祈願世界和平

漢傳佛教中十供養之一的香花供養,正是以清淨與芬芳涵養自性、淨化心靈,使人聞香心生歡喜。而佛教殿堂的莊嚴,也常以布置供花為要,佛經中更有提到香花供佛即有十種功德;在2023年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啟建之際,與您分享花藝義工們莊嚴壇場的用心......


為世界祈求平安 法鼓山51處道場啟動全球水陸共修

25日午後3點,法鼓山第16屆大悲心水陸法會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親率僧團代表,在〈大悲咒〉梵音中,以楊枝淨水遍灑法鼓山園區各處,在圓滿灑淨、安位儀式後,正式於海內外分寺院及分會共51處道場,啟動全球同步網路共修......

《告別無憾:40則臨終安心指引》新書上市!
新書上市

告別是一種放下的智慧......

電子報管理:點此訂閱 / 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