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文化文摘報第165期
2021-9-16
法鼓文化文摘報/每月一次/週四發報

新書上架

佛陀最後的付囑,是僧俗四眾生活與修行的方針。

佛陀遺教:
四十二章經、佛遺教經、八大人覺經講記

聖嚴法師


解脫的藥方早已開出,使用方法也已經解釋清楚,就等著我們去領悟、去實踐,把這份遺教綿延不斷地傳遞下去……

《佛遺教經》講記

壹、緒論

我小時候出家做小沙彌時,師長即教我要讀《佛遺教經》;進了佛學院,老師也要我們讀此經;後來我在關房中,這也是一部我閱讀再三的經典。法鼓山僧團成立之後,我教誡沙彌(尼)弟子們,於每半個月誦戒時誦《佛遺教經》,而我也曾為法鼓山僧團講解此經一次。

為什麼我會和這部經有如此深的因緣呢?因為這是釋迦世尊涅槃前對弟子們的最後遺教,也可說是佛對比丘(尼)弟子們的訓勉,佛一生說法制戒,到了《佛遺教經》,則將戒律和教法做了一次歸納性、濃縮性的整理,將戒律和教法集中在短短的一部《佛遺教經》中,目的是希望弟子們能如法如律地修行戒、定、慧,而得解脫煩惱生死之苦,所以出家人應重視此經。

這部經對在家居士也不是沒有用處,因為根據太虛大師的判教,認為此經屬於五乘共法,即人、天、聲聞、緣覺、菩薩都應以《佛遺教經》的教誡內容為基礎而修學。雖然這部經在當時主要是對出家的聲聞弟子說的,但在家居士仍應遵守其中的許多教誡。對僧俗四眾而言,此經可說是生活的規範,以及佛法的基礎,若不懂或不能遵守《佛遺教經》的教誡,那麼,對佛法的認識和實踐將會有所偏差。

歷來註解和弘揚《佛遺教經》的大德們,總認為此經是對比丘說的教法,所以是比丘必須遵守的,很少有人主張居士也必須遵守此經的教誡;另一方面,當大德居士們讀到此經後,卻又以此經為量尺,來要求衡量出家比丘,如此一來,此經反而成為僧俗之間的一道牆。結果是出家眾不願意碰它,而在家居士則認為出家人多不遵守《佛遺教經》。

出家人為何不敢碰《佛遺教經》呢?這是因為大家只知道執著經中的文字,以及其中的教誡規定的結果。事實上,那些規定,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印度,比丘們只要願意遵守就能做到,並不困難。

但佛教流傳到中國之後,有些戒條一開始就已無法做到了,及至發展成寺院型態或叢林生活,更多半無法做到《佛遺教經》中的若干規定,因此讓出家眾感到很為難,不知道究竟應不應該弘揚此經,要弘揚,自己又做不到,徒然引起居士們的非議,於是陷入兩難的困境中。

我研究戒律,一向主張應重視、把握佛陀制戒的精神和宗旨,而不要死板板地將佛世的一切規章制度,拿到這個時代來要求僧眾。佛在成道六年之後,開始不斷制戒,也不斷修正,直到佛涅槃之後,戒律無人再修正了,才變成了不可更改的條文規定,但佛在世時並非如此的。

所以,今天我們讀《佛遺教經》,應該把握其中的精神和宗旨,它是以解脫為目的、以修善積功德為宗旨。修善,即持戒;以解脫為目的,則須修定;由持戒修定得智慧,而達成出三界的目標,即是得解脫。弘揚《佛遺教經》,如果能從這一點契入的話,就不會有上述的種種顧慮了,這正是我講解、註釋本經的重點所在。(摘錄)

(本文摘自:《佛陀遺教:四十二章經、佛遺教經、八大人覺經講記》)

《留日見聞》新書上市!
新書上市

聖嚴法師親自走訪,研究現代日本佛教的第一手珍貴史料……

精選書摘

布施

若能經常灌溉伴侶的正面種子,自身也會逐漸成長,並使自己的靈性財富隨之增多,變得愈來愈慷慨大方。

■ 文/佩姬.羅伊.華德;賴瑞.華德

我們在對一個人生氣的時候,很容易會想要懲罰對方。懲罰他人的方法有很多種:有時不予理睬、有時不跟他說話,但這些舉動只會令痛苦加深。拒絕給花園澆水,對園中植物的生長無益,拒絕給予注意力和愛,也對我們感情花朵的生長無益。

若能經常灌溉伴侶的正面種子,自身也會逐漸成長,並使自己的靈性財富隨之增多,變得愈來愈慷慨大方。在佛教的教導中,慷慨大方即是修習「六波羅蜜」的第一個階段「布施」,其他階段依序為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般若。

慷慨大方的修習是恢復感情的第一步,藉由讓步和放下執著,效果自然產生。越南韭菜是世界聞名的蔬菜,放在湯裡、炒飯和煎蛋中都很可口。此外,韭菜在收割後還能於二十四小時內恢復生長,收割的次數愈多,長得愈高壯。慷慨的波羅密也是如此。我們給得愈多,收穫得愈多、愈完全。

佛陀訓勉我們,若是沒有一顆慷慨大方的心,就毫無靈性生活可言。真正的慷慨是從了解的角度出發,而且不期望獲得回報。慷慨時心中不會暗藏動機,也不會想要藉此贏取人們的擁護。換言之,施者與受者之間應當沒有分別。(摘錄)

(本文摘自:《愛的花園:通往真愛的禪修習題》)

延伸閱讀:

覺情書:聖嚴法師談世間情

聖嚴法師


78帖心靈良方。
這些觀點簡單易懂,
卻能點醒紅塵俗世的我們,
開啟對於情、對於人生的不一樣的體驗……

當 月 選 書

日韓佛教史略(四版)

聖嚴法師


法師以生動流暢的文字,介紹了兩國近200位的高僧,得以讓我們一窺日、韓佛法的東傳、流布與開展,以及對政經、文化的深遠影響......

心經──超越的智慧

密格瑪策天喇嘛


佛教大乘教典中,文字最少、詮釋佛理最深奧微妙的經典。兩百六十字濃縮六百卷大般若經要義,攝盡佛法的大智慧精華......

電子報管理:點此訂閱 / 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