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文化文摘報第157期
2021-1-21
法鼓文化文摘報/每月一次/週四發報

新書上架

斷妄證真,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心經集註

靈源老和尚


老和尚認為《心經》為學佛最要之典,
總攝摩訶般若全部。
本書集古今名註精華於一冊、
諸佛菩薩心法於一書……

釋心字

心之作用,無量無邊,類而別之,可得三種:1.為絕對之善。2.為絕對之惡。3.為不善不惡。孟子唯見人心有可為善之作用,故稱性善。荀子唯見人心有可為惡之作用,故說性惡。是皆未明人心之全體大用。惟王陽明所謂「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性之用」者,庶乎近之,惜未能闡發無遺。今為彼引申其義曰:心者,能儲藏諸法之種子,能起諸法之現行。一切法種,性雖各別,一入心藏,即變同心體,無善無惡。

性者,種子義,心緣善境,則引生善性。心緣惡境,則引生惡性。善惡之作用未起時,則名未發。善惡之作用既起時,則名已發。未發名為種子,已發名為現行。《禮記》〈樂記〉云:「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蓋人心本無善惡,善惡之起,悉由物感。物自外入,念自內發,發念即有善惡。靜與動對,靜即無念之時,動即有念之初。陽明之說,即本於此。

人之一身,皆無知覺。然而有知覺動作之能者,蓋心所使也,故身無善惡,而心則有善惡。心念善,則身亦從之而為善。心念惡,則身亦隨之而為惡。是故欲修其身者,必先正其心也。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狂心頓歇,淨土非遙。善用浮囊,原不必穢軀是惡。無間獄種,可轉為成佛始基。

昔有一神通聖人,在無漏空中,見有二屍,一為餓鬼所鞭,一受天人散華。察其以何因緣,致有斯異。則一屍為餓鬼之前身,以造惡業故,乃墮餓鬼,仇而鞭之也。一屍為天人前身,以造善業故,乃得生天,德之而散華供養也。夫死屍未嘗異,而天人餓鬼以判。可見死屍非能為善惡業,而業分善惡者,在吾人終日拖此死屍者,用之何如耳。苟能以之修五戒十善,則人天之身可不失也。茍能以之修三十七道品,則涅槃可證,淨土可生也。苟能以之觀佛念佛,迴向西方,則極樂世界,可親近彌陀,永不退墮也。

又寧獨生天而已哉?故善法非定善?惡法非定惡,智達乎微,治歸乎治也。不悟塵境是空者,斯為眾生。了悟心源本淨者,即同諸佛。眾生與諸佛異者,即在此一念心,覺與不覺之間分別耳。一切唯心造,吾人豈可自棄哉。(節錄)

(本文摘自:《心經集註》)

【吃素平安】歡喜做美味年菜!
新書上市

吃出福慧平安,祈福更有福!……

精選書摘

自主:過去與現在

面對困境只是成長的一部分。失敗和不幸讓我們更了解自己和這個世界——別人如何看待我們,我們可以期待的又是什麼。

■ 文/寶莉.楊艾森德斯

當我們可以有效地管理自己時,就能夠接受生命所帶來的一切——無論是好或壞——而且知道如何透過言語和行動去回應。這並不是說我們不會倚賴他人或受到他們的影響,而是知道何時與如何在責任與需求之間找到平衡點。儘管從成年之後到老死之前的生命裡,我們都在持續不斷地構築我們的自主並使它更完善,然而自主的基礎早在青春期就打下了,在那個年紀,很自然地會有強烈的自我中心與顧好自己的想法。在青少年期,我們的大腦開始出現變化,最初在我們童年時就形成的身分認同——亦即我們對自己所擁有的感覺和印象——會與鮮明的自我意識結合在一起。

大約在十一歲的時候,孩子們做決定的能力因為腦部發展的變化而達到成熟的新階段。對父母來說,這是個後退一步的關鍵時刻,可以不必再干涉孩子做出適合他們年齡的個人決定。孩子們應該在按時做完功課、準備考試、解決和朋友的紛爭等方面自己做選擇,並且親自面對這些決定的後果。在這些情況中,當事情不是照他們的意思發展時,父母也要讓子女有走出痛苦的時間。對「我好,你也好」這一型的父母而言,這意謂著要容忍子女對你所宣洩的挫折、苦惱或焦慮等負面情緒。從一個成熟的觀點來看,父母可以變得比較客觀,並且認知到面對困境只是成長的一部分。失敗和不幸讓我們更了解自己和這個世界——別人如何看待我們,我們可以期待的又是什麼。當青春期到了尾聲,孩子的自主性應該包括接受一切後果(沒有父母的干涉),像是學校表現乏善可陳、社交困難、嗑藥和嗜酒、偷小東西和抄襲——這些都是「你好,我也好」型的父母會極力掩蓋或粉飾的典型問題。當大人不去干涉時,儘管或許會有掙扎,終究還是能發揮正面的影響力,增進青少年剛萌生的自信,以及好好面對這一不完美之現實世界的能力。(節錄)

(本文摘自:《跨越自尊陷阱:教出自信與慈悲的孩子》)

延伸閱讀:

跨越自尊陷阱:教出自信與慈悲的孩子

寶莉.楊艾森德斯


成功與快樂的關鍵不是做個「特別」的人,
而是體認做個「凡人」的真義,發展慈悲心,
以洞悉人類相互依存的真相,
成為人類社群的一份子。

當 月 選 書

平安自在:
慈悲心待人,時時有平安;
智慧心安己,處處得自在。

聖嚴法師/著
法鼓文化編輯部/選編


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只要心平安,身就自在!用簡單快樂的環保新生活,守護我們的美好世界。......

有那麼多煩惱,是因為你過度思考和追求:東大名僧教你5步驟心靈洗滌術


草薙龍瞬


負面情緒會讓我們的心靈充滿塵埃;想要清除這些塵埃,需要的是「佛陀的智慧」。......

電子報管理:點此訂閱 / 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