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雜誌電子報455期
2021-7-1
人生雜誌電子報/每月月初發報

當期資訊

人生雜誌455期──【創傷覺察與安心之道】

【本期專題】如理思惟 以法為護衛

【電影與人生】夢想之地——落地生根的水芹之歌

【法鼓訊息】進入寶山學禪法 身心健康消煩惱


購買本期雜誌
雜誌訂閱特惠方案
訂閱 人生雜誌電子報
觀看455期目錄

本期專題

如理思惟 以法為護衛

天災、戰爭、疾疫,
在生命中留下各種創傷、壓力症候群,
不僅帶來生理的傷害,也造成心理的創傷。
佛法提供哪些智慧的省思與轉化之道,讓心生起力量,
與創痛共存,無憂無懼?

(達志影像提供)

■ 梁金滿

「伸手從雜貨店的架上拿起蔬菜罐頭時,突然被一股恐懼所包圍,覺得罐頭裡可能裝了詭雷。」

「九二一地震過後,躺在床上時,只要床稍微晃動,便大受驚嚇,而且會夢到地震,然後馬上激動跳起來、大叫!」

「只要闔上眼,火車事故現場的影像就在腦中浮現,揮之不去;甚至擔憂家人也會發生事故而恐懼不已。」

生命中經歷的變故、災難等巨大威脅,當身心無法正確地反應時,就會產生創傷,留在身體或心理記憶裡。如果症狀持續惡化,甚至干擾日常生活與社會功能,很可能是罹患了「創傷後壓力症後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就像受困在越戰記憶裡的退伍軍人,每逢下雨天,就要經歷一場戰爭。甚至是救災、助人者,因為對痛苦的同感太深,導致自己也承受了苦痛、壓力和無力感,而產生替代性創傷。

療癒創傷 從覺察開始

如果不斷想起創傷的場景或事件,諮商心理師林純如提醒,最重要的是踩煞車,不要一直重複沉浸在創傷經驗裡,試著去做別的事情或出去走走,讓自己回到當下。下一步是「放鬆」,透過隨時隨地都能體驗的呼吸,在一呼一吸之間覺知全身,慢慢吐氣,放鬆自律神經叢,保持身心的穩定與平衡。然後是「賦能」(Empower)——接納自己的緊張或害怕的情緒,給予自己正向的能量與認知,待情緒平穩之後,再回到大腦皮質區做正確的思考判斷。

研究心念醫學的鄭先安醫師也指出,實際上影響我們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內在的情緒。透過與內在的對話,清楚自身的狀態,不管是害怕或是不安、無力的情緒都不要壓抑,學習接受自己。若能看到自己「卡住的心念」與「糾結的情緒」,從內在調整自己,就有機會自我修復。

然而,這場創傷療癒的內在戰役中,在到達和平的境界之前,需要漫長的旅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傷口,無法從中逃開,每個人是自己經歷過的所有創傷、悲欣順逆因緣的總和,唯有接納所有曾經歷過的部分時,才能更完整地參與自己的生命。如同參與太魯閣號火車出軌意外救災的法鼓山義工陳曉婷所言:「這是一場災難,也是一場修行之旅、療癒之旅。」

因此,在四川大地震中倖存,內心被「怕死」的恐懼包圍的青年鄧琦,在災後擔任司機接送法師於災區奔波,看著那麼多人失去生命,而來自異地的法師、義工如此無私幫助受災的鄉親,讓他明白更應該珍惜當下。十三年過去,他感恩自己能好好活著,也學會「自己就是阿彌陀佛」,在能力所及,隨分隨力幫助別人。

世間無常 安心有方法

生活在紅塵世間,我們總是假設自己永遠安全,一切都會如常進行。但佛陀教導的是,在平靜的日常生活表面之下,隨時潛藏著危險。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也經常提醒:「首先要認知,我們身處的環境是個無常世界,好現象、壞現象都是無常的、會變的,不用太得意,也不必太失望。」這份對世間無常的認知,就像為心靈注入了一劑疫苗,當無常真的到來,較能以平常心看待;不過要做到這一點,精神上、心靈上的修鍊都是不可或缺的。

回顧過去一年多來,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重創全球,歐美地區的民眾走過了艱辛的抗疫歷程,學者發現各國政府為了防疫而封城、封國、封鎖邊界的防疫措施,形成疫情的「壓力鍋」,也封鎖了人心,造成個人壓力行為、社會壓力行為的出現,稱為「新冠壓力症候群」(COVID Stress Syndrome,CSS)。

一項以加拿大和美國為主的調查發現,有25%民眾的日常行為符合這個「新冠壓力症候群」的徵狀,例如:常常追著疫情新聞跑;夜晚容易驚醒,起來檢查網路上任何疫情資訊;易怒,情緒不穩,甚至有歧視仇恨、變態等心理;對於身邊接觸的物品,產生非常不安的情緒。社會壓力行為包括:上學、上班行為改變,所有課程、會議都改為線上;不允許在外用餐、逛街,只能靠外賣或自煮解決三餐及採購民生必需品,人們被限縮在網路的虛擬世界中。這樣的情景,也正發生在全面三級警戒的臺灣社會。

如理思惟 護衛修行者

病毒近在身邊,許多人被恐懼、擔心,乃至焦慮,甚至是恐慌的情緒所吞噬。該如何運用佛法來幫助自己克服這些負面情緒,保持內心的平安與生活的平靜?美國佛教會會長菩提比丘長老在2020年美國疫情最為嚴峻時,為不同根性的佛教徒提出三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是基於信心,可以憶念佛、法、僧三寶的殊勝特質與功德,這將喚起內在的信心、寧靜的喜悅和力量,幫助我們在危機時刻保持沉著與平靜。

第二種方法是正念和禪定,能帶來更強大的內在平靜和專注。坐上蒲團,覺知全身,感覺身體的各種感受、觸覺。然後將注意力轉移到呼吸,吸氣時覺知吸氣,呼氣時覺知呼氣。當念頭生起,不論是擔心的、恐懼的、憤怒的或是不滿的念頭⋯⋯都清楚地覺知它。看著念頭生起,然後把它放下。接著把心帶回禪修的主要所緣,回到身體的感受,然後從身體回到呼吸上。

如果恐懼、擔心和焦慮的感覺變得很強烈,可以先放下呼吸,只是關注念頭本身,以念頭為觀照的所緣。或是在念頭生起時,覺知身體的感受,感覺身體中的憋悶、緊張或緊繃,然後用心放鬆身體的緊張。放鬆以後心再回到呼吸上。如此,無論外境如何變化,都能保持內心的專注和中捨的平靜。

第三種方法是如理作意,運用智慧或明智的省思,來應對疫情所帶來的危機。病毒就像一位老師,在教導我們生命的本質。在《增支部》經典中,佛陀教導弟子們應經常省思五件事:

一、我有老法,無法避免老。
二、我有病法,無法避免病。
三、我有死法,無法避免死。
四、一切我所喜愛、可意的會分散、別離。
五、我是業的所有者,業的繼承者,以業為起源,以業為親屬,以業為皈依處。無論我所造的是善或惡之業,我將是它的承受者。

由於疫情的擴大,我們面臨著疾病和死亡的威脅,面臨著與所愛的人、親人、朋友別離的可能。佛陀教導我們要保持內心堅強,讓心做好準備,即使與所愛的人分離而感到悲傷、痛苦、沮喪時,仍能保持著心的力量或平靜,從悲傷中走出來,變得更強大,迎接生活的挑戰。

特別是省思佛陀教導的第五法:在我們去世時,能帶到下一世的,只有自己的業——善行和惡行的遺產,就會知道從當下就要開始行善,例如捐助正在幫助解決病毒危機的慈善、醫療、衛生保健機構、食物銀行等,來幫助受災群眾。如此,交互運用上述信心、正念與智慧三種方法,能使心保持沉著冷靜、平和堅強,免疫系統也會增強,不易受到病毒感染。

以佛法為護衛,如同接種了心靈疫苗,幫助我們直面內心的黑暗角落,與之共存,淬煉安定、堅強、勇敢的心,願意展開利他的慈悲行動;那生命中的創傷、苦難、壓力事件,種種不期而至的試煉,都將化為照亮自他生命的能量和智慧。

更多內容請見《人生》455期

訂 閱 方 案
新書上市

精選專欄

【電影與人生】

夢想之地——落地生根的水芹之歌

對很多人來說,美國就是夢想之地,
但現實與夢想終究有差距,
《夢想之地》透過小男孩看移民家庭的成長與奮鬥,
經歷磨難的考驗,也是逐夢過程的祝福。

(傳影互動提供)

■ 李鴻文

《夢想之地》(Minari)是關於美國夢的追尋,也是美國電影中較為罕見描述亞裔移民的一塊。移民美國是世界各地許多人的夢想,在1980年代,光是韓國每年就有三萬人移民美國。影片一開始,就藉由美籍韓裔第二代移民小男孩大衛的眼光,來看待父母帶著他和姊姊安,千辛萬苦由加州搬到阿肯色州的偏鄉,如何用汗水及淚水開墾農場的過程,以及家庭的成長與變化。

圓夢與家庭孰重孰輕?

本片可說是導演兼編劇鄭李爍的半自傳電影,用來記錄父母那一代移民美國的辛酸血淚。大衛當時只有6歲,卻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不能亂跑亂跳,而姊姊安大他沒幾歲。他們的父母雅各(史蒂文.元飾)和莫妮卡(韓藝璃飾)原本在加州擔任鑑定小雞性別的藍領工作,但由於雅各不甘心一輩子只盯著雞屁股看,便辛苦存了一筆錢,買了一塊遠離都市的土地,打算開闢屬於自己夢想中的農場。

夢想與家庭如何磨合及協調,可說是本片的重點之一。雅各是一個擁有夢想的男人,他相信只要肯努力,就能擺脫貧窮,成為一個有用的人。而莫妮卡則對於搬來這個窮鄉僻壤,住在架有輪胎的貨櫃屋,以及兒子的心臟病就醫困難等種種因素,感到憂心不已。夫妻二人不時會起口角、衝突,看在兩位小兒女眼中,亦是不知所措。

雅各和莫妮卡平日仍在鄉下養雞場重操舊業,直到假日,雅各才找當地人保羅協助鑿井、開墾土地與種植農作物等工作,但也因為所費不貲,引來妻子不少怨言。為了安撫妻子,雅各答應從韓國接來丈母娘,一來安養晚年,二來幫忙照顧兩個小孩。

文化隔閡或融入的課題

不料外婆順子(尹汝貞飾)並非一般典型的外婆,她不但不會做菜,且嗜賭、愛講髒話,更要命的是她帶來一堆味道奇特,號稱能幫大衛調理身體的漢藥,讓大衛討厭死外婆那渾身怪異的韓國味。

是的,韓國味。大衛就是不喜歡外婆身上的韓國味,何況每天晚上還要跟她一起同房睡覺。導演鄭李爍在此舉重若輕地提出一道凡是移民皆會碰到的文化隔閡問題。究竟要如何才能融入當地環境、語言和文化,又能不忘本地保留自己原有的語言和文化?這幾乎是所有移民必須面對且無法逃避的問題。

就像大衛是土生土長的韓裔美籍小男孩,他既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也能在家裡和父母說簡單的韓語,但他就是無法接受來自韓國、怪里怪氣的外婆。同樣地,他們去參加白人教會,當地白人小朋友可能之前沒見過亞洲人,竟然好奇地問大衛的臉孔為何長得那麼平?

幸好,外婆天性樂觀、開朗,又愛開玩笑,且不時帶著大衛在農場四處亂走亂晃、冒險犯難,外婆認為大衛的身體比他父母親想像的還要強壯,鼓勵他多鍛鍊身體,而他們的祖孫關係也因而慢慢地親近。

像水芹般的新移民韌性

有一天,外婆帶大衛來到一處小溪,並將從韓國帶來的水芹菜種子,撒在溪澗邊。本片的英文片名「Minari」即是水芹菜,是一種生命力頑強,能夠在水邊隨處生長,既能當菜,亦能當藥的植物,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食用。

同時,水芹菜也象徵著多數移民的韌性,能夠漂洋過海,隨遇而安,落地生根。種下水芹菜,彷彿也種下希望,種下自己的母土文化。

而外婆算是那種見多識廣,比較能隨遇而安的人吧,她似乎沒有適不適應的問題。男主人翁雅各也是,在擁有自己農場的夢想前提下,即使這裡曾遭受龍捲風的威脅,也曾斷水、斷電,但他依舊努力不懈、屹立不搖,堅持開墾農場,種植韓國農作物。雅各跟妻子說,就算他開闢農場最後失敗了,也要讓子女知道他曾經多麼努力過!

他們雖然度過一次次的危機,但某日清晨,外婆卻中風了,經過一番治療,她的說話和行動能力依然受損,無法復原。

之後,輪到大衛要到大城市醫院定期檢查心臟。也許鄉下生活品質良好,作息正常,加上有外婆的陪伴、照顧,大衛的心臟病居然大為好轉,不用開刀。另一方面,雅各也順利談妥了農產品的生意買賣,真是教人振奮。

不料,就在此刻,一向壓抑的莫妮卡再也按捺不住地爆發了,她說他們當初結婚是希望以愛來拯救彼此,沒想到後來才發現,在丈夫眼中,金錢比愛和家庭還重要。雅各無言,不知如何回答,因為他並非如此,幸好商店老闆開門出來,化解了一場尷尬。

這段對話十分細膩,也十分感人,因為男女雙方各有立場,也各有不同的想法和心聲,一點也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導演能夠透過自己的視角,細微地去觀察自己父母各自的心聲及作為,並如實地呈現出來,著實不易,且令人動容。

說出心中的語言

誠如導演鄭李爍在金球獎的得獎感言:「這個家庭在學習說自己的語言,一個比美國語言或外國語言都更加深入的,關於心中的語言。」

本片最後以一場意外的大火作為結尾,雖然燒光了裝滿農產品的倉庫,但幸好家人都還在,只要家人在的地方就是家。

《夢想之地》是一部極為誠懇、感人且療癒人心的影片,愈看愈能感受其情感的真摯,以及內容的樸實與深厚。導演以移民第二代的身分,使用平實溫暖的手法,記錄自己父母移民當時的辛酸血淚,宛如吟唱一首漂洋過海、落地生根的水芹之歌,難怪能擄獲眾人之心,獲獎無數,確實實至名歸,不僅榮耀自己,也榮耀父母家人。

更多內容請見《人生》455期

法 鼓 訊 息
進入寶山學禪法 身心健康消煩惱

「自己才是心的主人。」廖光澤漸漸地深入寶山學習禪法,體會到修行要解行並重,不論是禪宗公案或是話頭,都要嘗試去了解,並運用禪修內觀的方式,去觀察與積極行動......


線上分享居家新型態 無常之中過好日常

法鼓山居家線上分享會也於6/27上午10點,邀請護法總會服務處演本法師、臺北醫學大學張育嘉教授,與各直播平台中的上千位民眾,一同分享「居家新型態,禪意新方法」......

《漢傳佛教復興》中文版首度面世!
新書上市

欲求解脫不必遁世離群,世俗活動中即可得之……

電子報管理:點此訂閱 / 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