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電子報由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 取消訂閱::
     
第437期/2020年1月07日發行‧每個月初發行


【本期專題】培福,就有幸福
【訂閱方案】【紅塵自在】人生訂閱案
【本期專欄】【廣角萬花鏡】一句彌陀,各自表述
【法鼓訊息】祝福世界心升曙光 民眾元旦入寺迎新
購買本期雜誌
訂閱人生雜誌電子報
觀看437期目錄
 

培福,就有幸福

聖嚴法師談福報


什麼是真正的福報?怎樣才能享受福報?
聖嚴法師認為幸福不外求,
而是發自內心珍惜所有,少欲知足,
進一步以自身為圓心,向外擴散慈悲與智慧,
人人都有幸福。

(李澄鋒攝)

為了享福,所以人人追求幸福,可是,一般人以為有了財富、地位和名望的人,就代表著幸福,這是不正確的;一個人的生活,是否感到幸福,決定不在於財勢名望的多少和高下。

一、人人喜歡享福

我曾讀過一則西洋故事︰有一位百萬富翁,與一個郵差為鄰居,富翁每天工作繁忙,滿面怨苦,郵差則悠閒自在,笑口常開。富翁看那郵差,似乎每天都過得很快樂,好生奇怪,於是便問道︰「你為什麼每天這樣快樂呢?」郵差回答說︰「我沒有什麼理由不快樂啊!難道你過得不快樂嗎?」這時富翁便不斷訴苦說︰「我有這麼大棟房子,每年要繳好多稅金,房子還得請人保養,草地也得請人修理。現在呀!工資又貴,工人更難伺候,且油費上漲,我的汽車、飛機、遊艇,每個月又得多花好多開銷,加上所得稅、營業稅,以及交際費等各項開支,一個月二十萬美元都不夠使用。每朝每夕,我都要給那些人呀!事呀!錢呀!搞得團團轉,煩惱得不得了。」當下郵差笑道︰「我只有一棟小房子,平常騎腳踏車,也沒什麼貴重的家具,也不必擔心哪天小偷光顧。我每天按時上班,作息規律;下班時、休假日,帶著孩子和太太到郊外踏青,雖是月入只六百美元,日子倒還過得快活自在。」

從以上的對照,我們不難得知幸福與否並不在於物質的多寡,而在於我們能否安心盡命地去享用它。一般人在當物質充裕時,欲望也跟著提高,甚至物質的條件並不怎麼優厚,可是卻一心盼望著有更好的物質享受,於是像小狗繞著樹,拚命地追!追!追!想逮住牠自己的尾巴一般,一生一世忙碌!忙碌!從無一刻地安寧,也從未曾享受過自己的幸福。

同時,一般人往往正在福中而不知享福,也是常見之事,正像愚蠢的老鼠掉進了米缸,還要被餓死一般。老鼠在平常是不容易吃到白米的,所以對著白米牠們一向很珍惜和眷戀。可是有朝牠們不小心掉入了米缸,見到的全是白米,這時,牠倒疑惑起來,不敢再吃了,而終於餓死在米缸之中。

老鼠的例子是很可笑的,可是人類的行為,卻也好不了多少,有太多的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假使我們能體會到多吃一餐飯,多受一點陽光,乃至多呼吸一口空氣,多活一秒鐘都是幸福的話,則現在的人類又有哪一個不是幸福的呢?更何況我們一旦活著,眼可觀五色,上有日月星辰的運轉,下有春夏秋冬之更替;耳可聽五音,或是抑揚頓挫的旋律,或是動靜舒緩的交流。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為緣,三千大千世界的繽紛變化,還待我們慢慢去欣賞玩味著呢!「知足常樂」,人能知道是福,能安於此福境,才能夠真正的受用其福,所以我要說︰「人生到處有幸福,就看你能不能去享受它。」

二、人人應當惜福

其次,人除了安於福、享於福之外,更應該惜福。以佛法對因果的深刻觀察,任何事的發生,必有其前因,任何事的存在,必有它的後果,一個人能有福可不是憑空而有的,是他前世修來的,也因為是前世修來的,所以它是有限的。這就比如我們送入銀行的存款,是有一定的數量,若是我們揮霍使用的話,它便會很快地被耗盡,我們的餘生便要衣食難繼了;若是我們節省地支出,便如細水長流,餘用不盡。

三、知福更當培福

再者,除了消極地惜福之外,我們更應該積極地去培福才是。惜福好比節流,是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培福則似開源,是不斷地增加收入,只有節流配合著開源,也就是惜福與培福雙管齊下,才能確保我們的福報,綿延增長,享用不盡。

四、時時廣播福田

培福要栽對福田才是,以佛法的智慧所見,福田大致可分為三類︰

1、恩德恭敬福田

此中又可分為三種主要的對象︰

(1)父母︰父母是一個家庭中最重要的人物,佛經上曾說到,父母即是家中的兩尊佛,我們自出生起,即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生我、育我、養我、教我,故只要我們身體仍存在的一天,則我們不得不感歎父母的恩如天般地高、如海樣地深,是我們盡其一生所無法報答得了的。人間雖然也有不盡責任的父母,但是仍因父母所遺的身體而繼續活著,便是最大的恩德了。所以,中國自古以孝治天下,認定忠臣必出孝子之門。因為若是連至恩至報的父母,都不能孝敬,則還能期望他會盡忠於國家、信義於朋友,和操守著其他道德規範嗎?如今受到歐美風氣影響所致,人們對孝敬父母的觀念逐漸淡泊了,尤其在小家庭的制度下,人們更無法進一步的孝敬父母。孝的道德基礎一旦瓦解了,連跟著其他的道德體系也動搖了,今天世風日下,社會不寧,因素雖多,而不知孝敬父母則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2)三寶︰佛、法、僧稱為三寶。佛是覺悟真理的智者,法是佛所覺悟到的真理,僧是對上繼承佛志、對下傳播真理的聖賢及出家修行的人。芸芸眾生,在六道間輪迴不已,如一個盲人走著黑路,前也茫茫,後也茫茫,不知從何前來,不知將往何去,走一步,算一步,摔下去,又爬起來,可是永遠籠罩在無明的黑幕中,世世生生,生生世世。只有佛法的智慧,只有佛法的光明,才得照破眾生的無始無明,不但徹悟自己身心之所在,而且開示出一條坦蕩的大道;眾生在煩惱中周轉不已,如掉入泥沼中,左是泥沼、右也是泥沼,愈是掙扎,愈是陷得深,生生世世,永遠不得解脫自在的彼岸,只有佛法的舟航,只有佛法的方便,才能將眾生度到解脫自在的境界。父母恩深,三寶恩更深,父母所造就我們的是一生一世的肉體生命,而三寶所成就我們的是永生永世的法身慧命,所以我們飲水思源,要盡其一生,以體力、以財力、以智力、以身命,去供養於三寶,去護持於三寶。

(3)師長︰廣義的話,從我們生下後,在家庭中、在學校中、在社會中,一切曾教導過我們的,皆是我們的師長。我們初生之時,腦袋空空如也,是一切師長教給我們知識、授給我們技能,我們才能在此物競天擇的環境中繼續生存下來,且建立此輝煌繽紛的文明世界。中國自古將「天、地、君、親、師」並稱為綱常,師長的恩,並不少於天地恩、父母恩,今天「尊師重道」的習尚,也漸漸稀薄了,可是這對受教者本身以及整個社會實在是弊多於利的,我們應反省警惕才是。

2、貧苦慈悲福田

貧苦可概分為物質的貧苦與精神的貧苦。物質的貧苦是缺衣斷糧,無處安身,或遭疾病而乏醫藥。精神的貧苦如孤單、寂寞、緊張、焦慮、缺乏安全感、缺乏信仰、缺乏成就感等等。對這些貧苦的眾生,我們要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盡可能地給予救濟和周全,尤其是我佛教徒,更應秉持大乘佛法慈悲濟世的風懷,以財布施、以無畏布施、以法布施,而讓佛法的慈悲清涼,永遠潤澤著每位眾生的心靈。

3、社會公益福田

如築路、架橋、創辦學校、醫院、圖書館,一方面減少自己貪慳的惡習,一方面造就人群的幸福,自他兩利,何樂而不為。

有些人以為不事耕耘,而有收穫是最幸福的,但如果只是享福而不培福,這福報終究有用完的一天,有些人以為福只是單方面地接受,其實,不斷地付出與儲存才是最可靠的。

但是有福而不用它來培植更多的福便是等於守財奴,而非有福之人。總之,對於福,首先我們要知福,人間處處有幸福,其次要安於福,知足常樂,然後更要惜福和培福,開源節流,雙管齊下,如能如此則必是有大福德的人。

(摘自《神通與人通》)

【廣角萬花鏡】

■ 林純綾(廣告創意總監)

年節前夕,公司總能收到不少禮盒。傍晚,同事打開其中一盒,分切給大家當點心。因為我吃素,就拿了切成四等份的綠豆凸,詢問有沒有同事要與我共享。

一聲尷尬的「阿彌陀佛」

我走到肉食主義的公司營運長座位旁,跟他說:「你平常吃那麼多肉,偶爾吃素挺不賴。來一塊吧!」然後把裝著素餅的盤子,推到他面前說:「阿彌陀佛。」

他抬起盯著電腦看的眼睛,轉而盯著我,動也不動。好像我說的不是普通話而是讓人停止動作的咒語。

「什麼?……阿彌陀佛……」隔了幾秒,他才開口。

頓時,我尷尬極了,但仍試圖用哈哈大笑化解我的尷尬。

「哈哈!奇怪,我明明超佛的,你們也都知道,但為什麼我跟你們說……哈哈!阿彌陀佛,連我自己都覺得尷尬,哈哈!」

佛陀當年說法,就提到人間會經歷正法、像法與末法時代,算起來,我們正處在末法之初。末法時代而能信佛學佛,無論如何這樣的人生都是十分幸運的,所以就算在職場或是什麼地方發生不太走運的事,相較於成為一名佛弟子的幸運而言,就算不得什麼了,我依然打從心底感恩充滿地想說聲:「阿彌陀佛。」

話雖如此,在自己逐漸成為一名淨土行者之前,也經歷過對淨土宗的陌生與不解,也曾拿「阿彌陀佛」跟人彼此玩笑,態度就像綜藝節目裡的喜劇橋段,飾演和尚的演員戴著滑稽的光頭頭套,怪腔怪調說「阿彌陀佛」一樣輕佻。

一聲感恩的「阿彌陀佛」

然而這種輕佻幾乎是一說出口,就能博得眾人哈哈一笑,大家往往也不覺有何不妥,除非是來到法鼓山參加禪七,圓滿後忘形得和同修學員拿「偶們都素來鞋猴的」來開玩笑,否則,走出道場,進入社會,包括我身處的職場環境,拿佛教開開玩笑根本是很平常的事。即便我現在充滿感恩地心念彌陀,但在職場偶爾脫口說出「阿彌陀佛」,仍是讓我尷尬莫名。但我對自己這樣的反應並不會太過苛責,因為這就是我現在「自然而然」的狀態。

我羨慕公司附近那位一路騎腳踏車一路大聲念「阿彌陀佛」的婦人,她的的理直氣壯和理所當然,但我也理解同事為什麼要轉頭看著她的背影説:「神經病!」

像是兩種力量拉鋸,一方面是誤解佛法的力量,一方面是契入正法的力量,我是從誤解的一方漸漸移轉到認識的一方的。曾經的誤解、每個開過的玩笑都是業障,有些業障消了,有些還沒,以致這兩種力量至今仍並存在我身上並同時發生作用。

不過,經歷這種拉鋸其實是好的。首先就是當同事提出的廣告腳本,裡頭有達摩拿著網路平台購買的電棒燙在燙鬍子,我不會大翻白眼地心想:「真是五濁惡世、真是無可救藥!」只要玩笑不開過頭,只要不加深大眾對佛法的誤解或汙名化了佛教,這個拿電棒燙燙鬍子的達摩祖師其實挺可愛的。

適時適地說「阿彌陀佛」

那麼,面對誤解和不時被拿來開玩笑的佛教現況,身為佛教徒在職場中能做什麼呢?

首先,絕不要成為加深人們對佛法誤解的幫兇。所謂誤解,包括認為佛教徒是:衣著打扮像古人、看似樸素其實很有錢、愛叫人捐錢、愛勸人吃素……有些確實如是,但並非每個人都是。誤解如何化解?百丈禪師說:「是非以不辯為解脫。」從因果法則來看,每個誤解的形成,都有極其複雜的因緣,要消融絕不是花三兩分鐘動動嘴皮就說得清,尤其在職場,工作都來不及,難得空閒時,大家只想輕鬆打趣,誰要聽你板起臉地論佛講法呢!

所以,從自己的身口意下手,是最實際的。把我受用的佛法,盡可能落實在自己身上,做一個老實的佛弟子,同時也做個有人味的佛弟子。

說穿了,同處在人道,大家都是差不了多少的凡夫,只是我有幸信佛學佛,那又何必端個我優你劣的架子,以致落人口實:「原來他是佛教徒,難怪會這樣!」

也因此,若不是同事主動問起,我很少主動談論佛法,也不主動勸人吃素。但是,只要一有空,我就會在自己的座位上打坐,我同時也告訴他們:「我不是在睡覺,有事可以隨時跟我說,但不用太大聲。」如果有同事問我怎麼讓記憶力變好,我就說:「要打坐。」如何保持年輕,我就說:「要吃素。」不過,早上和同事見面打招呼,還是說「早」比較合適;説「阿彌陀佛」,不只對同事,對我而言都太刺激了。

每個環境,都有處在其中最舒服的姿態和語彙,就像我和法鼓文化的夥伴們,雙手合十說「阿彌陀佛」就輕鬆自在,但在職場就不太行得通了。凡事順其自然就是最好的。

BOX:作者小檔案
林純綾,現為廣告公司創意總監,曾任職企管顧問公司、《人生》雜誌、文案等。
從一個小時候聽媽媽念〈大悲咒〉會笑出來,二十年來開不了口說「阿彌陀佛」的隱性佛教徒,到現在成為一個淨土行者。
身為過來人,更清楚大眾對佛法的誤解,以及戲謔言論下的集體潛意識。認為會來當人,除非是佛菩薩再來,否則誰不是缺點一堆、習氣很重?但愈是這樣,愈是要學佛,目前的修行進度是:我缺點一堆,我學佛中。

  祝福世界心升曙光 民眾元旦入寺迎新
 

近年來,民眾於新年元旦相約前往寺院,並隨著法師的引導,學習用感恩與祝福,將心中的智慧與慈悲與曙光相應,逐漸成為跨年迎新的選項……more

 
  轉心轉世界 預約法鼓文理學院佛學系1月招生說明
 

以探索人類最殊勝的知識與智慧,作為升學目標的考生們請留意。法鼓文理學院將於2020年1/18下午2點,在該校大講堂舉辦「轉心轉世界─佛教學系新生招募說明會」......more

 
 
 
除本電子報之外,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並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心靈電子報 >>素食聰明吃電子報 >>人生雜誌電子報 >>智慧掌中書電子報 >>文摘報

>>修行電子報 >>佛法詢問台電子報 >>經典學院電子報 >>心靈網路書店好康報 >>大師密碼電子報
關於法鼓文化   |  人才招募   |  隱私權保護   |  實體店面   |  客服信箱
法鼓文化 版權所有
© 2020 Dharma Drum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