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電子報第884期
2020-11-11
心靈電子報/每週三發報

人生導師

事業經營的順境和逆境
檢討過去、計畫未來,面對當下,步步踏實地向前走去。

世間瞬息萬變,有順境、有逆境,假如我們知道一切都是無常的,遇到困難,就不致灰心;遇到順境,也不會張狂,因為順逆、成敗都只是過程而已。聖嚴法師教導我們,要有危機感,當倒楣、失意時,不會張皇失措;要有新希望,當萬事如意時,不自滿驕慢,如此就能時時安住於當下的幸福。

■ 文/聖嚴法師

從有人類以來,人間的悲劇就不曾間斷。人為什麼會製造悲劇?為什麼會發生悲劇?這其中的因素非常多,有社會的、家庭的、身心的,或其他一些外緣因素。人會發生悲劇的原因,常常是因為自己束縛自己、自己困擾自己,當想法進入死胡同、鑽進牛角尖,或是剛好受到某一本書、某一句話影響,或是正好有一條導火線,便會馬上反彈、爆炸,如果沒有遇到另一個好的因緣來疏導,最後終會導致悲劇的發生。

應如何疏導?首先要認知,我們處身的環境是個無常世界,不論是好現象、壞現象,都是無常的、會變的,不用太得意,也不必太失望。但若僅是認知,而沒有安定的心,仍然無法產生疏導的力量,因此,還需要進一步在精神上、心靈上修練。

泰然面對眾生相

要如何修練?我常說,人要站穩現在而往未來看。有的人總是想到過去,有的人則常擔心未來。其實,未來的事不可知,但要對未來懷抱希望,也要有最壞的打算和準備。想想,還會有什麼事比死亡更可怕?如果不幸必須坐牢,也還沒有到死的程度,何況坐牢也還沒有發生。現在還沒有發生的事就不需要緊張,只要檢討過去、計畫未來,面對當下,步步踏實地向前走去,便是人生的歷練,就是一種修行的生活。

此外,如何使得自己的身心不受他人干擾,也很重要。不管發生任何情況,都應當作是一種人間相、一種世間相,當作是處處都可能發生、隨時都可能發生的平常事。如何在沒發生狀況之前,未雨綢繆化導於無形;如何在發生狀況以後亡羊補牢,用自己能夠運用的資源來處理、化解這些問題,心中只有需要處理的事,沒有被這些問題所困擾而造成的心結。

解決的方法很簡單,就是面對當下的世間相、眾生相,接受它、處理它,然後放下它。一般的人都可運用這種觀點來為自己化解心中的問題,甚至幫助他人來化解問題。因此一個人的人生修為也可以影響另一個人,甚至是全家、全社會中的許多人。古今中外許多偉大的人格就是如此產生的。

許多人在諸事順利時,傲慢、自尊、自負、自信,總覺得他們自己是可以主宰一切、安排一切、負責一切的,因而疏於自我的約束和檢點;一旦遇到重大的挫折時,就會錯愕不已、自我失控而惹下大禍。

一個有修養的人,對於一切不如意的事,不求自己眼睛看不到,不求自己耳朵聽不到,不求自己接觸不到,但求自己不會被這些不如意的事所擊倒,但求能夠讓自己以及相關的他人,都能履險如夷,並且免受負面的影響而產生困擾。

順境中不自我膨脹

人如何能使自己免於困擾,也不困擾別人?最重要的是不要誇張自己,不要膨脹自我。不膨脹自我,就不會擔心自我被他人縮小。你的能力再強,也當做個平平常常的人,縱然你已出人頭地,還得要敬上謙下,尊重他人。你的工作重要,錢也賺得多,但是不要膨脹自我,因為事業是整體社會所共有,自我只是整體社會的一分子,不可抹煞了整體而凸顯個人的自我。

若你做了大事,尚能體認自己仍只是一個平凡人,那就是一位具有大丈夫胸懷的偉人,能夠認清凡事有順、有逆;職位有陞、有降;事業有成、有敗。順逆、陞降、成敗都只是過程而已,如此就能時時安住於當下幸福的人生了。

也就是說,心裡知道不自我膨脹,也就不會自我貶抑。知道一切都是無常的,遇到困難,就不致灰心,遇到順境,也不會張狂。經常要有危機感,那遇到倒楣、失意、落魄的時候,也不會張皇失措。經常要有新希望,遇到萬事如意時,也不要自滿驕慢。如果能有這樣的修練工夫,人間的悲劇就不會在你的生命中出現了。

摘自《和樂無諍》,原文收錄於《是非要溫柔

聖嚴法師法語

環境是我們的鏡子,
自己的心是我們的老師。
環境反映的是一面鏡子,
自己就是鏡子裡呈現出來的形象。
如何能瞭解自己?
從周遭環境的反射,
就能瞭解自己。

◎ 摘自:〈專職人員精神講話〉

本 週 選 讀

阿彌陀佛50問

法鼓文化編輯部編著


苦與樂是相對的,我們所在的娑婆世界是眾苦聚集之地,而極樂世界只有快樂,沒有痛苦。極樂世界為何是最幸福快樂的世界呢?......

我在佛學院的日子 1

佛光山叢林學院


井然有序的隊伍,一步一步邁向心中憧憬的真理信仰,除卻曾經的手機訊息紛飛,少了日日費心的精緻妝容,內心的富足充實,突破以往......

素超人報告

幸福的真諦
透視煩惱,進而運用方法化解、對治煩惱,到最後完全放下煩惱。

文 / 素超人整理

上週到醫院做例行性的治療,由於是第一次在肚子注射長針,感覺特別害怕。在治療前特別詢問護士:「會不會很痛?」護理人員很和藹的跟我說:「這針一點都不痛,不過要請你在注射時幫我一個忙,在我說開始時,把你的肚皮很用力的揑起來。」等注射完,她問我:「會痛嗎?」我望著被自己掐的紅紅的肚皮呆呆的回答:「一點都不痛」,然後我們就笑了......

放下的幸福》提到:幸福,是每個人都想要的。我們總是喜歡說「追求」或「爭取」幸福,彷彿幸福是一面高掛在牆上的獎牌,必須經過一番競爭與奮鬥才能獲得。這種普遍的意象使許多人認為,幸福是來自於自己身心之外的某樣東西。然而,您是否有過這種經驗:當自己得意地看著手中辛苦掙來的戰利品時,卻隱約察覺到有一種失落感,因為我們所期待的「幸福」,並未隨之而來。

為什麼一個人可能得到一切卻仍舊不幸福?因為幸福其實是來自自我的「放下」、煩惱的「消融」,而不是任何東西的「獲得」。聖嚴法師在這本書中要告訴我們的是: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賴任何外在的人事物,也不是來自變幻無常的情緒與感覺,而是心的一種清楚、愉快與平靜的狀態。因此,透視煩惱,進而運用方法化解、對治煩惱,到最後完全放下煩惱,即是追求幸福的下手處。

我們無法改變外境,但是卻可以改變自己的想法,讓自己的生命趨向平安、快樂、幸福......,祝福大家~

延伸閱讀:

放下的幸福:
聖嚴法師的47則情緒管理智慧(大字版)

聖嚴法師


並以佛法的觀念和方法,幫助我們在面對各種情緒干擾時,能夠將貪欲轉成願心,以慈心化解瞋心,以謙虛去除慢心......

活 動 頭 條
為孩子打氣加油 獎助生在感恩中幸福成長

百年樹人獎助學金主任委員李凱萍,是當年獎助發起人之一,也是首筆大額捐款者。她說,教育是安定社會的百年大計,1999年隨 聖嚴法師進入921災區關懷後,信眾們都盼能同為失親、失學的孩子重新燃起希望......


從緣起談佛法活力 曹興誠居士分享學佛心得

2000年一場與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的「佛法與科學」對談,開啟了曹興誠和佛法的因緣;講座也以當年對談的節錄影像作為開場,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致詞時,強調創辦人 聖嚴法師畢生力行奉獻和學習佛法的精神,感謝如曹興誠居士等社會各界賢達,願意將自身的經歷所學與大眾分享......

《拜佛禪》新書上市78折!
新書上市

與佛菩薩的心相應,與所禮拜對象的心相應......

查看活動

電子報管理:點此訂閱 / 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