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電子報由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401期/2017年01月03日發行‧每個月初發行


 

開啟自家寶——認識如來藏


■ 聖嚴法師

如來藏的思想,是最受漢藏兩系大乘佛教所信受的,雖於近代善知識之中,對於如來藏的信仰,有所批評,認為是跟神我思想接近,與阿含佛法的緣起性空義之間有其差異性,認為那是為了接引神我外道而作的方便說,甚至是為使佛法能生存於神教環境之中而作的迎合之說。我相信善知識的研究,有其資料的客觀性、有其剖析的正確性,但我更相信如來藏思想,並不違背緣起的空義,而具有其寬容性。

如來藏信仰適應性強

近年來,我有多半的時間是在指導禪修,我主張,漢傳佛教的遺產,也應該受到重視及弘揚。因為今日世界的佛教,多係日本的禪及西藏的密,南傳上座部系的佛法,則比較保守,深度及廣度也不易被世界環境普遍認同。這三系的佛法,最早被介紹到西方社會的是南傳錫蘭(現名斯里蘭卡)系的上座部,印順長老指出那是上座部下分別說系的赤銅鍱部;次早傳入歐美社會的是日本淨土真宗及禪宗,最晚是藏傳佛教的密宗;漢傳佛教到達歐美,早於藏傳佛教,略晚於日本的佛教,由於語文人才缺乏,知識層的僧俗四眾不多,所以迄今未見有大起色,這不是因為漢傳的佛法不夠好。而不論日本的禪,西藏的密,都跟如來藏的信仰有關,因為有其適應不同文化環境的彈性,比較容易被各種民族所接受。

中國佛教號稱有大乘八宗,漢印兩地的諸大譯經三藏,把印度大乘三系的中觀、瑜伽、如來藏經論,大量地傳入漢地,最受中國歡迎而能發揚光大的,還是跟如來藏相關的宗派,教理方面的天台宗及華嚴宗,實修方面的禪宗及淨土宗,尤其是禪宗,幾乎成為一支獨秀;其他各宗則並未形成教團而普及,反而是由出身於禪寺的僧侶,從事於天台及華嚴的思想研究。至於非如來藏系的中觀及瑜伽,在漢地雖也有人研究,唯有少數的思想家當作哲學探討,並未發展成為普及化的教團,也許是曲高和寡,也許是跟本土文化比較難以融合。

日本的佛教,早期自朝鮮半島輸入,後來直接由漢地輸入,原則上就是中國佛教的延伸。日本沒有接受中觀的佛教,雖然在奈良時代由中國輸入了瑜伽的法相宗,卻始終只有法隆寺維繫著法脈;至於其他日本諸宗各派的佛教,不論是傳統的或者是新興的,都跟如來藏的信仰相關。

因此我敢相信,適應未來的世界佛教,仍將以如來藏思想為其主軸,因為如來藏思想,既可滿足哲學思辨的要求,也可滿足信仰的要求;可以連接緣起性空的源頭,也可貫通究竟實在的諸法實相。

一切眾生都有成佛的希望

實相無相而無不相,法身無身而遍在身,便是無漏智慧所見的空性。佛性、如來藏、常住涅槃等,其實就是空性的異名。佛為某些人說緣起空性,又為某些人說眾生悉有佛性,常住不變,但是因緣法無有不變的,唯有自性空的真理是常住不變的。有了無我的智慧,便見佛性,見了佛性的真常自我,是向凡夫表達的假名我,並不是在成佛之後,尚有一個煩惱執著的自我,那也就是《金剛經》所說的:「無住生心」的一切智心,絕對不是神教的梵我神我。

我於解釋佛性如來藏時,會介紹如來藏緣起觀。由於阿含佛法的菩薩,僅是成佛之前的佛,佛法的解脫道,只要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在家人最高可證三果,死後生五淨居天,然後便得解脫;出家人加修梵行,最高可以即身證得第四阿羅漢果,得解脫入涅槃,卻未說人人皆可以成佛。能得解脫固然已經夠好,但尚不能圓滿佛法眾生平等的原則。

《大般若經》雖也標明莊嚴國土、饒益有情的菩薩殊勝行,並未說一切眾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性;《法華經》的〈常不輕菩薩品〉說:「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佛性如來藏思想已呼之欲出,但還未曾明說。《華嚴經》說釋尊成佛道之初,便見大地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也是肯定佛性如來藏的前驅。直至《大涅槃經》才明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始將佛道的慈悲平等,普及到一切眾生;不論已經學佛或未學佛,不論有佛出世說法或者無佛出世說法,任一眾生身中的如來寶藏是永不變質的。這樣的說法讓一切眾生都有成佛的希望,縱然完成究竟的佛,必須經過長劫親近諸佛,但修行菩薩道,總是給所有的眾生「身中有佛、心中有佛」的自信。

如來藏思想能使發心菩薩,願意接受一切眾生都是現前菩薩未來佛的觀念,也能使發心菩薩,願意尊敬、尊重每一個人。若能將順、逆兩種因緣的發動者,都看作是順行菩薩及逆行菩薩,也就能將在苦難中失去的親友,視作菩薩的現身說法,幫助自己改變對於人生的態度。因此,我們要推動人間淨土的建設工程,佛性如來藏的信仰就太重要了。

(摘錄自《自家寶藏——如來藏經語體譯釋》之〈自序〉,文中標題為編輯所加)

(更多內容請看人生雜誌401期

 

世界佛教村

遇見女住持——洛杉磯禪中心 (Zen Center of Los Angeles)

供以花瓣為香、由居士傳法,
法鼓山普化中心副都監果毅法師帶隊,
赴北美參學的第一站——洛杉磯禪中心,
與慧玉住持交流居士講學的養成培訓,
才發現,西方女性的弘法實力,不容小覷。

■ 文/釋果毅(法鼓山普化中心副都監) 圖/法鼓山普化中心提供

Date:8月24日

此次的參訪行程,我們第一個抵達的城市是洛杉磯,主要是想拜訪由一行禪師所創建的鹿野苑道場(Deer Park)。趁著一個半天空檔,安排參訪位於市區的洛杉磯禪中心(Zen Center of Los Angeles),本以為小小道場能看的不多,但卻有意外豐富的收穫。

其實,洛杉磯禪中心也算是大名鼎鼎,是由屬於曹洞宗系統的白梅派前角博雄禪師(Taizan Maezumi Roshi)於1967年所創立。前角博雄雖然沒有鈴木大拙或鈴木俊隆知名,卻也是日本禪傳入美國的重要人物之一,姑且不論其本人及其座下傳承的幾位弟子所發生的爭議,這個法派對禪法的弘揚,是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在GPS的引導下,從大路轉進小巷,不知不覺開進了道場的範圍內。而所謂的道場,不過是幾間一般的建築物,就像平常的住家一樣,如果不留意的話,很容易就錯過了。這樣的住家道場形式,在接下來的參訪行程中,其實是很常見的。

抵達後,慧玉女住持(Wendy Egyoku Nakao,溫蒂.中尾慧玉)與兩位女眾,立刻出來迎接。慧玉住持1948年出生於夏威夷,為日本與葡萄牙後裔,1978年開始追隨前角博雄學習禪法,1983年受戒,1995年禪師往生後,繼續跟著其大弟子格拉斯曼(Tetsugen Bernard  Glassman)學習,1996年得到傳法印可,成為法子,在格拉斯曼離開後,1999年繼任為該中心住持。另外陪同的兩位女眾,一位是助理老師,一位正在見習中的助理老師。

慧玉住持個性開朗而坦率,非常親切,有問必答,親自帶著我們參訪每一個空間。環繞在小廣場周邊的,分別有禪堂、佛堂、法堂、知客與齋堂等,每一棟的空間都不大,都是由住家所改裝,小巧而樸實。

西方道場的空間運用

首先參觀禪堂,住持領著我們到佛前拈香,是以花園裡的花瓣代替,當天放在碟子中的是薰衣草花穗。慧玉住持解釋,因為很多人對香的味道過敏,也不喜歡空氣中瀰漫煙燻的感覺,所以在十多年前已經改用這種方法,既環保,又能與當地的植栽園藝有所連結。我們對這種方式都很認同,或許值得正受到塵霾影響的臺灣參考學習,但要中國傳統寺院一下子就接受,恐怕也不容易。本來我們從臺灣帶了一盒香來當作禮物,當場默默收了起來。

禪堂的空間不大,一個方墊挨著一個方墊,最多約可容納35人,旁邊有一間小參室,禪眾可以申請和住持小參談話。禪堂旁,還有一間小佛堂,供奉觀世音菩薩,信眾可以隨時進來點燈祈福。

佛堂是另外獨立的一棟,也是平日進行早晚課的空間。從佛堂再往裡走,是一間祖堂,除了供奉前輩祖師,還有創辦人前角博雄,最特別的是,正中央供奉的是前角博雄母親的牌位。他們在特別的日子,會在這裡進行禮祖法會。

另一棟白色的建築是法堂,是說法開示的地方。一進入法堂,迎面是一尊大愛道比丘尼像,旁邊牆上掛有幾代法子的照片,包括慧玉住持的第一位法子,是一位黑人女眾,相當特別。

除了主要的殿堂空間之外,旁邊還有一排矮房子,那是近住眾的宿舍。目前有25位近住眾,他們支付房租,平時各自有工作,白天外出上班,只有下班時間和週末才會在道場,參加共修活動,並協助道場的維護和運作。

最後,引領我們來到一棟結合知客、書店、齋堂的房舍,每一個空間都很迷你,每個角落、牆面都被充分利用。之後我們就在僅可容20人左右的小小齋堂中,坐下來享用茶點和談話。

居士講師的養成方式

慧玉住持對聖嚴師父並不陌生,所以對我們的來訪熱忱又好奇,一坐下來就問我們此行的目的(可參見《人生》400期)。我們則想多了解相關的運作,尤其是居士講師的養成方式。因為這裡全部都是居士運作,連住持本人也是。

這裡教學的人員分為兩種,一種是居士講師,一種是宗教人員(priest),不論居士講師或宗教人員,都必須得到印可傳法,也就是只有法子才可以教學。而兩者的區別在於,宗教人員可以主持宗教典禮儀式,居士講師只可以授課。除了基本應該具備的佛法知見、禪修體驗外,慧玉住持表示,挑選的標準有兩項,首先是情緒要穩定,其次是與他人互動溝通和諧。可見得,「人格風範」的重要性在於學問、禪修經驗之上。

凡是擔任居士講師或宗教人員,都必須受「菩薩戒」。這是由道元禪師自創的〈正法眼藏受戒〉儀,將傳統的「菩薩戒」簡化為16條,只有:三皈、三聚淨戒、十重禁戒。而由居士講師進一步要成為宗教人員,還要再發願,分別為:1. 發願奉獻教團,2. 發願全心全意求法修行,3. 個人發願。

慧玉住持目前有6位法子,分散在北美各地教學,大家一年只聚會見面一次,平常完全沒有聯繫,各自努力,也可以說是各憑本事弘法。這對於習慣於團體組織運作的我們,一開始還真難以理解,頻頻問:「如何提供他們發展的資源?」、「如何保持道風一致?」她則一直聽不懂我們的意思,經過一番溝通解釋後,雙方終於理解彼此的狀況。

女性角色的浮現

由於居士弟子們多半還有自己的工作,無法專任、專注在禪法的教學;少了組織的力量,在這全球化的時代中,個人力量很容易被淹沒;而身處滾滾紅塵中,更是考驗個人的修行熱忱和純度,這是否會稀釋法的深度?相對地,有了團體的保護和資源挹注,可以發揮更好的整合力量,但是否會讓人產生依賴和保守心態,淡化個人意志力和創新力,也是值得我們好好反省思考的。

這裡原本由男眾住持,現在改由女眾負責,我們問慧玉住持,會不會有什麼影響?她表示,目前固定來到道場的成員約有100位,男女眾居半,在她擔任住持後,男眾成員並沒有因此而減少。她很委婉地表示,過去比較專斷權威的領導方式,讓一些人不適應而離開;她認為「心胸寬大、廣納眾議」,以及「能否帶給大眾佛法的利益」,這才是重點,與性別無關。

離開前,我們在小小的庭園走了一圈,其中矗立一尊木雕的觀世音菩薩像,是一位女藝術家的作品,前方座椅悠閒地散落著,慧玉住持說,這是她最喜愛的一個角落。如同觀世音菩薩一樣,慧玉住持以其女性的身分,兼具柔軟而堅毅的特質,以及大氣磊落的大丈夫風範,將白梅派禪法不斷傳持下去。

女性角色的浮現,是我們北美參訪之行,接受到的第一個強烈訊息,同樣的訊息,在接下來的行程不斷出現,帶給我們不少震撼和啟發。在跨入新時代之際,佛教團體中男女二眾如何平等共處,各自發揮所長,呼應世界潮流的發展,這是我們每一個人——不論男眾、女眾,都需要重新面對、檢視、學習的新功課。

((更多內容請看人生雜誌401期

  與諸佛同願行 元旦起報名法鼓山在家菩薩戒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您是否也曾以感恩、報恩的心,發起和諸佛菩薩相同相應的大願。法鼓山僧團定於2017年2/16~2/19(第一梯次)、2/23~2/26(第二梯次),在園區大殿佛前,為發願利益眾生的居士正授「在家菩薩戒」,戒會以「四弘誓願」及三聚淨戒為本,兼以淨化身、口、意的十善法,為學習奉獻自己、成就大眾的信眾祝福,護念成佛的菩提種子發芽茁壯......more

 
  超越自我的旅程 冬季青年卓越營開放報名
 

一趟超越自我的旅程,激發成就卓越的勇氣!法鼓山世界青年會於明年2/10~2/17在法鼓山園區舉辦「冬季青年卓越禪修營」,邀請18~35歲青年朋友踴躍報名,並同步招募小隊輔和義工,活動詳情請上網查詢http://ddyp.ddm.org.tw/,洽詢電話(02)8978-2081分機3007.....more

 
 
 除本電子報之外,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並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法鼓文化 版權所有
© 2017 Dharma Drum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