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電子報由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396期/2016年08月02日發行‧每個月初發行


 

禪心禪畫

畫禪之心怎麼畫?

禪畫,畫禪,
一筆一畫猶如線索,
打開觀看世界的另一扇窗。
原來只要有禪心,
生活處處無不是清淨自適的圖畫。

■ 林何臻

老屋旁的一棵蒼勁大樹、路邊一朵隨風搖曳的小花、從牆縫悄悄探頭的一株野草,你從中看到了什麼?

民初著名畫家豐子愷在其畫作〈生機〉中,生動描繪了一株奮力從磚牆隙縫探出頭來的小草芽,雖然不知來自何方,仍是隨遇而安地悠然自適;弘一大師為其題寫偈子:「小草出牆腰,亦富饒佳致,我為勤灌溉,欣欣有生機」,賦予畫龍點睛的一筆,禪味深蘊。原來在乍看之下毫不起眼的角落,竟能從中體會佛法意趣。這般禪畫的醞釀,來自什麼樣的文化底蘊?

禪與藝的燦爛交會

禪與藝的水乳交融,是中國文化裡一抹風格獨具,妙不可言的色彩。自佛教東漸,在中國土壤中孕育出不立文字、不拘形式的禪宗種子,至唐宋時代開枝散葉,其影響力深入政治、哲學、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乃至普及於常民生活,形成特殊的「禪文化」。

中國傳統書畫藝術,也因此發展出以山水為主、人物為輔的表現形式。正所謂「畫我心中丘壑」,作者從佛法汲取靈感,把自心所思,融於筆下所勾勒的山川、草木、砂石之間,有時又以人物點睛,傳達出人與天地宇宙融為一境的和諧關係,並常以簡筆、潑墨、留白等技法,創造出一種空靈脫俗,悠遠深長的韻味。然而,只要引用了禪法概念,或以寫意形式呈現的畫作,都足以被稱為禪畫嗎?

禪者畫說禪境

顧名思義,以禪為名,畫中須有禪意,但追根究柢,不免回到最根本的問題:什麼是禪?

聖嚴法師於〈禪的本質〉一文中曾言:「中國禪宗的禪,是指破除無明煩惱之後的心地妙用,也就是智慧本身。」既然是圓滿的智慧,必定無法以不圓滿的語言或圖像來精確描述,只能藉由禪修者直心流露所作的詩偈、書畫,作為「渡河之橋、指月之手」,如此以禪心為本,藝術為用,才能創作出引人入勝的禪畫,接引觀畫者契入靜謐悠遠、樸實無華,卻又生機處處的意境,淺嘗法味。

禪者畫說禪境

然而,近年來以禪修紓壓的風氣大為興盛,禪,似乎演變成一種流行符碼,被廣泛地鑲嵌在許多事物上。「一件藝術品,好像只要冠上個『禪』字,就顯得特別有深度,價值也似乎高了一等?」馬來西亞佛教總會副會長繼程法師在一場名為「老實是禪」的講座中幽默地說,同時一針見血地點出時下不明究理,牽強附會的現象。

「禪畫裡的美感,其實是內在修持所獲致的善與真,流露出來的表相。」繼程法師認為,禪修者與藝術家在創作目的上有所不同:禪修者因為先對真理有所感悟,才透過畫來表意;書畫家則是在作畫過程裡,不斷在自心追求更深層的意境,因此,書畫家若能著重於內在的昇華,也能步上佛法的修心之路。

當代書畫名家曾中正分享,他在作畫時,也會經歷收攝散心的過程,讓身心進入寧靜、平和與專注的狀態,下筆才能揮灑自如。十多年前因為同修的接引,他開始向聖嚴法師學禪,才發現作畫的心理進程其實跟禪修很相似:從散心、集中心、統一心,進而突破而至無心,但是一般書畫家要達到第三個境界,已非易事。因此,每當曾中正要投入創作時,就會獨自閉關靜心,禪修與作畫並行。

禪心看世界 無處無非禪

擅長描繪常民生活,畫風簡樸的陳永模,因為自我覺照力強,洞察力敏銳,即使是公園裡的清潔工、專心享用便當的農夫,皆能因他的妙筆詮釋,親切地躍然紙上,展現出人物與環境和諧統一的融洽狀態。而這化繁為簡,自然樸實的創作歷程,則是他多年修心的真切感悟。

《華嚴經》云:「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因此,畫者如何將觀看世界的內心感受,調和、昇華,以無形禪意入於有形筆墨,即是一場追求至美、至善與至真的修行旅程;而觀者若能穿透表相之美,學習以觀照、澄澈的目光,靜心欣賞畫作,感受畫者之心,自然也能體會到,原來世間無處不是禪機。就在這心心相印之間,禪與畫一致、作者與觀者合一,皆能趣入返觀自照、探尋本來面目之境。

(更多內容請看人生雜誌396期

 

人生選擇題

起飛與降落

帶著出離心與菩提心,常寬法師每次搭飛機都很自在,
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可以安心,又可以祝福整架飛機,
與觀音菩薩一起起飛,一起降落,
不是安全降落地球,就是降落極樂世界。

■ 文‧圖/釋常寬(法鼓山寺院管理副都監)

自去年(2015),我到法鼓山香港道場領執,經常來往於臺灣、香港、四川之間,比以前有更多機會搭飛機,也有更多機會遇見不同類型的飛行客,尤其是害怕亂流的飛行客。

亂流中怎麼念佛?

信眾:法師,我因為工作關係,經常需要搭飛機出差,每次遇到亂流,飛機七上八下,整顆心臟像要蹦出來的感覺,我很擔心飛機會失事、會墜毀,害怕自己會死掉。您可不可以告訴我,搭飛機如何安心?

常寬:遇到亂流的時候,您會做什麼?

信眾:抱著枕頭或毛毯,拚命念佛。

常寬:抱著枕頭或毛毯,比較有安全感,可以理解。您是怎麼拚命念佛?請念一次給我聽聽看。

信眾: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他念的速度又快又急……)

常寬:聽起來有一點上氣不接下氣。為什麼要念這麼快?

信眾:我想,念快一點就不會害怕。我每次參加念佛共修的時候,跟著地鐘的速度快速地念佛,都有一種將煩惱拋到腦後的感覺。不知道為什麼搭飛機遇到亂流,一樣快速念佛,卻愈念愈緊張,愈念愈驚恐。

常寬:您念得這麼快,又這麼急,不是只有您緊張,可能連阿彌陀佛都被您弄得很緊張。念佛可以慢,也可以快。如果是慢的,就一個字一個字地念,每一個字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白白。不要慢到模糊不清楚,而是字與字之間沒有其他念頭插進來,漸漸的心就會安定下來。飛機起飛之前,不也是在跑道上慢慢滑行嗎?

如果是快念,身體要放鬆,不要念到心急,念得很順就好。念的速度不一定要很快,因為念得太快而心急,身心狀態不一致,身體一緊張,就會快速攪動心裡的念頭,結果反而沒有將煩惱拋到腦後,而是被捲進內心的煩惱風暴當中。飛機是超音速,遇到亂流都會上下晃動,何況是快速念佛。您念得再快也不可能超音速,就算念到超音速,心裡也會七上八下。

最好的方式就是身與心,一起面對接受亂流產生的感覺,然後讓佛號自然在心中生起,就像是飛機在跑道上滑行一段時間之後,慢慢地加速,順勢起飛。

信眾:遇到亂流,我很害怕,怕飛機墜毀,自己會死掉,如果死掉,家人怎麼辦?

常寬:亂流不一定會讓飛機墜毀,縱使飛機墜毀,您也不一定會死掉。如果不幸死掉了,家人會繼續念佛給您聽。念佛起飛,念佛往生,降落極樂世界。

信眾:法師,可不可以分享您搭飛機如何安心?

常寬:現在資訊發達與媒體傳播迅速,所以國際上一發生空難事件,大家都會很快知道訊息,加上所有的交通事故或空難事件,通常會報導得最鉅細靡遺,報導的期間也最長,這些訊息深植腦海,一旦發生亂流,身體的不安反應,再加上心理的預演,猶如驚弓之鳥。人類希望可以飛翔,飛上去之後,又因沒有腳踏實地而生起恐懼感。如果這時候又在飛機上觀看空難影片,那更不自覺產生身歷其境般的自編自導又自演了。

禪宗的語錄《息心銘》,有一段是這麼說的:「多知多事,不如息意;多慮多失,不如守一。慮多志散,知多心亂;心亂生惱,志散妨道。」我們知道得愈多,常常產生更多的憂慮與不安。

雙心 搭機好安心

我是很安心地搭飛機的。二種安心方式交替運用:

一、以出離心搭飛機:

聖嚴師父在《聖嚴說禪》中,有一段開示:

出家無家,處處是家,又處處不是家。在飛機上、汽車裡常覺得這就是家,旅行時坐在樹蔭下,也覺得那是家。因為人生就是如此,也許有一天我在旅程中一口氣上不來,那就是我的歸宿,是旅途的終點。

我將師父的開示觀念,轉化成我的修行方法:

搭上飛機,從飛機慢慢滑行,一直到飛機上了雲端,以及機長廣播飛機準備降落,這二個時段,我會先做頭部的放鬆運動,慢慢地經歷放鬆身心,到體驗身心,不論外境產生什麼變化,廣播、亂流、人聲、機聲,我都不會暫停,不斷持續地做頭部放鬆運動。我發現對於廣播、亂流、人聲、機聲,我清楚地聽到與感受到,但是可以選擇不去反應或受影響,尤其是亂流,以前我沒有嘗試頭部放鬆運動,亂流時也會有七上八下的感覺,自從做了頭部放鬆運動,當身心在一起的時候,心跟身體在一起,身體跟飛機在一起,一起經歷快速流動的變化,沒有不安的感覺。

二、以菩提心搭飛機:

師父在《智慧一○○》中,有一段開示:

出家人沒有私人的事業和財物,一缽千家飯,孤僧萬里遊,在任何地方落腳乃至一晚,就把那個地方當作自己的家來照顧;遇到任何一個人乃至一面之緣,也把他當作自己的家人那樣來看待。

再加上《普門品》當中有一段經文:

若有百千萬億眾生……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

我將這二段開示觀念,轉化成自己的修行方法:

在飛機上最能感受到「生命共同體」。當我們在飛機上,我們的生命與這架飛機上的每個人息息相關,這時候發生任何事情,跟我們相依為命的人,是身邊的每一個人。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可以安心,又可以祝福整架飛機,與觀音菩薩一起起飛,一起降落,不是安全降落地球,就是降落極樂世界。

我的體悟:
飛機飛行無礙,乘客飛行自在
飛機飛行無礙,乘客飛行自在

(更多內容請看人生雜誌396期

  迎佛孝親心歡喜 法鼓山各地將舉辦孝親報恩法會
 

農曆七月即將到來,受到長久以來的風俗傳說所影響,難免讓人感覺心中有所禁忌。法鼓山建議民眾,不妨先瞭解俗稱「鬼月」的歷史由來,並以佛法的慈悲、智慧,將心念轉為正念,透過清淨、環保的心念及共修儀式,利益祖先與眾生.....more

 
  法鼓山蘭陽精舍啟用 鄉親皈依三寶「勁法喜」
 

祝賀法鼓山蘭陽精舍落成啟用,為全縣鄉親提供一處安定身心的修行道場,23日上午10點,由宜蘭縣長林聰賢、羅東鎮長林姿妙、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副住持果祥法師,以及林順男、林家民、呂學麟、黃楚琪、張昌邦等各界代表,聯袂為佛陀、觀音像揭幔。午後則有近3百多位鄉親前往精舍皈依三寶,由僧團法師逐一親掛佛牌,佛號迴盪綿延,全場法喜莊嚴......more

 
 除本電子報之外,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並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法鼓文化 版權所有
© 2016 Dharma Drum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