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從比較的觀點看念住的實修方法
Perspectives on Satipatthana

作者:無著比丘(Bhikkhu Analayo)

譯者:釋心承、劉雅詩、呂文仁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10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法鼓文理學院譯叢

規格:平裝 / 21x15 cm / 368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190041

ISBN:9789575988654

定價:NT$450

會員價:NT$383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書籍介紹

關鍵字:佛教修持念住經阿含經四念住禪修無著比丘

內容簡介

↑TOP

「雖然我以學術研究方法表達經文,而且在部分討論中我需要處理較為理論性的議題,但是整體而言,這本書是為修行者所寫的,如何能對禪修實踐有幫助,是我這個研究的出發點。」——無著比丘(Bhikkhu Anālayo)

「無著比丘的著作是無懈可擊的學術和修行寶典,對佛陀原始教法提供了明智、豁達、深刻的理解。」——傑克.康菲爾德(Jack Kornfield)

本書為探討禪修根本佛典《念住經》的專論,希望提供禪修者實踐《念住經》之道。無著比丘接續前作《念住:通往證悟的直接之道》,此次更深度研究不同經文版本觀點,透過比較《念住經》巴利經文的對應版本,漢文版、梵文版和藏文版所呈現的觀點異同,探討禪修的各種議題。

從學術觀點來看,根本不可能重構歷史上佛陀曾說過什麼。不過,在我們所掌握的有限文獻裡,早期經典的比較研究,讓我們盡可能還原特定教導的原始版本,從而認識佛教中最早的關於念住禪修的思想。

無論是哪一種譯本的《念住經》,不同傳承的版本文獻資料,都以不同方式各安其位,反映它們各自在修行上的重要性。而無著比丘以其深入的學術研究,結合對禪修的深度瞭悟,為此解脫修行的方法,提供了珍貴的指導。




作者簡介:

無著比丘(Bhikkhu Anālayo)

1962年生於德國,1995年於斯里蘭卡剃度出家。2000年獲頒裴拉甸尼亞(Peradeniya)大學博士學位。目前已從漢堡大學佛學教授一職退休,現為巴雷(Barre)佛學研究中心的常駐學者。無著比丘是法鼓文理學院阿含經研究小組的創始成員,也是漢堡大學沼田(Numata)佛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譯者簡介:

釋心承

2003年於美國法雲寺佛學院畢業。2010年於美國西來大學,以比較研究南、北傳的止觀禪修完成博士學位。北傳師從玅境長老、南傳師從無著比丘學習,曾任教於臺灣佛學院,長期研修《阿含經》。

劉雅詩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哲學博士,現任香港教育大學講師及中文大學榮譽副研究員,主要研究跨國禪修和正念教育發展。

呂文仁

臺灣大學心理系畢業,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雙語教育博士候選人,研究興趣為語言現象的心理歷程,特別是習得歷程與理解歷程。從聖嚴法師修習禪法,對漢傳禪宗中語言文字的功用與角色深感興趣。

目錄

↑TOP
通序
推薦序
致謝詞
前言
圖表目次

第一章 念住的面向
一、「直接之道」
二、念住的「定義」
三、念住的「重誦」
四、結語

第二章 念住
一、失卻念住
二、防護性的念住
三、念住做為守門人
四、念住和記憶
五、結語

第三章 身隨觀
一、僅見於一個版本的身隨觀
(一)隨觀身孔
(二)對治不善心念
(三)領受四禪
(四)光明想和觀相
二、見於兩個版本的身隨觀
(一)隨念呼吸
(二)姿勢和動作
三、見於所有版本的身隨觀
四、身隨觀的益處
(一)念定錨於身
(二)身念住和不執取
五、結語

第四章 身分
一、導言
二、平衡
三、感官吸引的動力
四、感官吸引力的問題
五、更高層次的喜樂
六、結語

第五章 四界
一、導言
二、無我
三、車喻
四、業和無我
五、四界和無我
六、四界和解脫者
七、結語

第六章 腐屍
一、導言
二、身體過患
三、死隨念
四、剎那論
五、識和無常
六、死亡的必然性
七、死亡天使
八、死之現前
九、結語

第七章 受隨觀
一、導言
二、身受和心受
三、俗世受和出世受
四、緣起
五、諸受的「因緣」性
六、值得推崇的受
七、諸受的本質
八、痛與病
九、諸受和正覺
十、結語

第八章 心隨觀
一、導言
二、善心和不善心
三、對治不善念
四、念頭逐漸止息
五、心的正向狀態
六、心的解脫
七、結語

第九章 法隨觀
一、僅見於一個版本的法隨觀
(一)四禪
(二)五蘊
(三)四聖諦
二、見於兩個版本中的法隨觀
(一)六入處
三、在所有版本找到的法隨觀
四、結語

第十章 諸蓋
一、導言
二、念和煩惱
三、斷除諸蓋
四、諸蓋對治法
五、諸蓋現前
六、諸蓋的出現與消失
七、結語

第十一章 諸覺支
一、導言二、諸覺支和諸蓋
三、長養諸覺支
四、覺支現前
五、療癒與諸覺支
六、念住與諸覺支
七、轉輪王
八、修習覺支
九、結語

第十二章 念住禪修
一、入出息念教導
二、十六行
三、十六行和四念住
四、修習十六行
五、一個靈活的修行方法
六、三念住
七、念住與平衡
八、念住與解脫
九、結語

第十三章 《念住經》
一、《中部》
二、《中阿含經》
三、《增一阿含經》

參考書目
索引

序/後記

↑TOP

推薦序

無著比丘這本新書是建立在其先前的開創性著作──《念住:通往證悟的直接之道》之上,藉由探討在這部重要經典的巴利和漢譯本中所教導的念住修習,擴大了我們對這殊勝教法的認識。其出色的學術研究結合了對禪修的深度瞭悟,為佛陀教授的解脫修行提供了珍貴的指導。本書.... more


前言

這本書是我先前的研究《念住:通往證悟的直接之道》的後續作品。本來我只是想修訂我早期的專著,但是後來,很明顯地,出版一本新的著作是比較好的方案。這本著作和先前研究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我詳細討論保存於其他佛教傳統中與《念住經》對應的經文。以此方法,在.... more


精采書摘

↑TOP

第一章 念住的面向

一、「直接之道」

三部經典的前言行文如下:

《中部》:
這是一條直接之道,可以清淨眾生,可以超脫憂傷和悲歎,可以滅除苦與不滿,可以得取正法,可以實證涅槃,名為四念住。

《中阿含經》:
有一道淨眾生,度憂畏,滅苦惱,斷啼哭,得正法,謂:四念處。

《增.... more


第七章 受隨觀

諸受的本質

除了分析性的說明之外,初期經典也提供一些譬喻以協助反覆教導對諸受不執著的態度。《相應部》中的兩部經典和其各自在《雜阿含經》中的對應經典將諸受比喻為天空中吹起的種種風,以及來到客棧的旅人。《雜阿含經》中天空中的風的譬喻如下:
譬如空中狂.... more


購物說明

↑TOP
*商品示意圖謹供參考,請以實際供貨為準!
*易碎、液體、單邊超過30公分及貴重商品,無法開放海外配送及超商取貨付款。注意!收件地址請勿為郵政信箱。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會員均享有10天(含假日)的商品鑑賞期。如果您的商品欲辦理退換貨,請在取得該商品10日內,進行退換貨作業(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

有聲出版品及食品,因性質特殊,一經拆封,即不接受退貨。其他有包裝之商品如欲辦理退換貨,請保持完整包裝(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詳細內容,請參考:退換貨相關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