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國際書展-書籍館

商品圖片

達賴喇嘛說佛教:探索南傳、漢傳、藏傳的佛陀教義

作者:達賴喇嘛、圖丹.卻准(Thubten Chodron)

譯者:項慧齡

出版社:橡實文化

出版日期:2016年12月29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384頁 / 17 x 22 cm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50380631

ISBN:9789865623692

定價:NT$480

會員價:NT$408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書籍介紹

內容簡介

↑TOP
追尋人類生命的真相,就從佛陀的核心思想開始。



達賴喇嘛尊者說:

在過去造作今生之「因」的人,
是否和體驗今日之「果」的人相同?
我們的痛苦是否是他人的過失?
快樂和痛苦是否隨機發生?

在心靈的旅程中,這些問題是我們的精神食糧,而我們如何回答這些問題,將影響我們過活的方式。


兩千六百年前,佛陀領悟到的真諦是什麼?
他提倡的根本修習法門有哪些?
他的教法又是如何循序漸進地展開呢?

達賴喇嘛尊者依循兩大佛教傳統的脈絡,
去驗證並宣說佛陀體悟到的究竟真理,
無論南傳、北傳或三乘,並非單單是一條宗教之路,
而是探尋人類生命實相的旅程,
最終,都能帶領我們通往解脫。

世界各地有數億人修持佛教,從西藏的洞穴、東京的寺廟到位於紅木森林內的閉關中心。所有這些佛教傳統都源自兩千六百年前佛陀在印度傳授的教法,這些教法以各種不同的語言在世界各地傳播,使佛教成為今日最具影響力的宗教之一。

在本書中,達賴喇嘛尊者和美籍比丘尼圖丹.卻准詳盡地指出兩大佛教運動的異同。這兩大佛教運動分別是北傳佛教,即西藏和東亞的梵文傳統,以及南傳佛教──斯里蘭卡和東南亞的巴利語傳統。

全書透過兩大佛教傳統的脈絡,深入思惟佛教的核心教義和修行法門,例如四聖諦、止觀禪修、菩提心和涅槃的意義,以及不同的傳統在詮釋這些修行法門和教義的異同,透過彼此的交互印證與獨一無二的洞見,提供修學者一個更深廣的視野,並且能夠激發滋養各自的知見,掃除通向解脫之道各種以偏概全的障礙。


 


●作者簡介


達賴喇嘛

尊貴的達賴喇嘛是西藏人的宗教領袖、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也是鼓舞佛教徒和非佛教徒的明燈。他持續跨越宗教和政治的界線,與科學家進行對話,藉以促進世界的和平與了解。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他體現了自己的座右銘──「仁慈是我的宗教」(My religion is kindness)。

達賴喇嘛尊者官網:www.dalailama.com

圖丹.卻准

圖丹.卻准(Thubten Chodron)比丘尼從一九七七年開始成為佛教比丘尼,她畢業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在亞洲和西方研習和修持佛教,是華盛頓州東部舍衛精舍(Sravasti Abbey)的創辦人兼住持。她是一位廣受歡迎的講說者,以實際可行的方式解釋如何將佛陀的教法應用於日常生活之中。她也是數本暢銷書的作者,其著作包括《我想知道什麼是佛法》(Buddhism for Beginners)。

圖丹.卻准官網:www.thubtenchodron.org


●譯者簡介


項慧齡

譯有《修行百頌》、《你可以更慈悲》、《大圓滿之歌》、《如是》等書,目前與家人定居美國西雅圖。

名人推薦

↑TOP
那些仔細研讀本書的讀者,將對這些傳統所規畫鋪陳的證悟之道產生深廣的了解。
——菩提(Bodhi)比丘《佛陀的話語》,(In the Buddha’s Words)的譯者

我極力推薦本書,希望每個想要更完整、全面地了解佛教眾多傳統的人,都能受到唯一的導師釋迦牟尼佛的啟發和鼓舞。
——艾倫.華勒士(B. Alan Wallace),《專注力:禪修十階開發心智潛能》(The Attention Revolution: Unlocking The Power of The Focused Mind)的作者

達賴喇嘛尊者和圖丹.卻准悉心地創造了一個及時的獻禮,既令人信服,又充滿智慧。
——喬恩.卡巴金(Jon Kabat-Zinn),《正念療癒力》(Full Catastrophe Living)的作者

這是針對佛教文明所作的無價探勘,佛教的全面歷史、哲理教義、道德戒律、禪修訓練和證得的目標,盡收於本書當中。對所有熱愛佛法的人而言,這是一份珍貴的禮物。
——祖古東杜(Tulku Thondup),《無盡的療癒》(Boundless Healing)的作者

目錄

↑TOP
【前言】信守佛陀的和平要務╱德寶法師
【序言】消除誤解,熟悉彼此的傳統╱達賴喇嘛尊者
【引言】關於本書╱圖丹.卻准
略語表
【圖一】佛教在亞洲
【圖二】佛教的搖籃

第一章 佛陀教義的起源與傳播
佛陀的生平
佛教經典與佛法的傳播
佛教在東南亞各國
佛教在中國
佛教在西藏
佛教各傳統的共通與歧異

第二章 皈依三寶
三寶的存在
如來的功德
巴利語傳統中的「三寶」
梵文傳統中的「三寶」
佛陀的覺醒與般涅槃
佛陀的遍知
皈依和持守皈依

第三章 四聖諦的十六種行相
梵文傳統的「四諦十六行相」
巴利語傳統的「四諦十六行相」

第四章 增上戒學
戒律的重要性
以別解脫戒調伏自心
僧人為何必須禁欲?
三個部派的戒律
僧伽的責任
成為僧人的條件
僧俗的區別
西藏僧人的生活
西方僧人面臨的挑戰
藏傳佛教女性受具足戒的議題
給僧人的忠告
受持別解脫戒的喜悅
菩薩戒和密續戒

第五章 增上定學
禪定的重要性
生存地與三界之心
巴利語傳統的四十種禪修對境
「定」的進展
障礙修定的煩惱:五蓋
培養五禪支
四種禪那的進展
超離色法繫縛的四種境界:四無色定
八種背棄三界煩惱的禪定:八解脫
定的副產品:神通
安止修與觀察修
禪修的姿勢
修「止」的對境
禪修的五種過患和八種對治法
定的進展:住心九次第
「止」與更深的等至
中國佛教的禪修法門

第六章 增上慧學
從三十七菩提分法說起
四念處,破除四種誤解
身念處,看清身體的本質
受念處,覺察「苦」的集起
心念處,觀修心的無常
法念處,思惟淨與不淨之法
構成解脫道地圖的五組「法」
菩薩的四念處
四正勤,增長正面特質
生起四神足的禪定修持
生起善法的心所:五根與五力
覺醒之因:七覺支
聖者之道:八聖道
世俗和勝義的三十七菩提分法

第七章 無我與空性
兩種傳統的核心:「無我」
巴利語傳統:「我」與五蘊非一非異
中觀以自性破斥謬誤的存在
七種方式破斥「我」是自性有
「我」與六界的關係
破斥事物生起的四種方式
具欺誑本質的事物瞬間即逝
空性破除常見與斷見
「業」如何帶來業果?

第八章 緣起
眾生生死輪轉的結構:十二支緣起
十二支緣起的因果關係
從「染污」和「清淨」的面向論述
是誰在輪迴裡流轉?
觀修十二支緣起的利益
中觀應成派「緣起」的層次
「空性」與「緣起」不可分
巴利語傳統:名言與概念亦非「我」

第九章 止觀雙運
巴利語傳統:結合深定和觀智
梵文傳統:破斥自性,了知自性空
中國佛教:漸修與頓修

第十章 修道的進展
巴利語傳統:七清淨與觀智
梵文傳統:五道與菩薩十地
三乘修道進展的差異
梵文傳統的涅槃
巴利語傳統的涅槃

第十一章 四無量
巴利語傳統的「四無量」
慈無量心: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悲無量心:不忍眾生受苦
喜無量心:隨喜他人的美好
捨無量心:與一切眾生保持平衡的關係
以「三相」深觀禪那
無量心的近敵與遠敵
梵文傳統的「四無量」

第十二章 菩提心
藏傳佛教:為一切眾生的利益生起菩提心
增長捨心:不偏不倚的慈悲
第一種修持法:七重因果教授
第二種修持法:自他交換
自我中心和我執無明
融合空性見地的菩提心
中國佛教:時時將心導向佛道的菩提心
修持兩種菩提心
巴利語傳統的「菩提心」與「菩薩」

第十三章 菩薩修學波羅蜜
梵文傳統:六波羅蜜
巴利語傳統:十波羅蜜
布施波羅蜜:以無執為基礎的「給予」
持戒波羅蜜:放棄傷害他人的念頭
安忍波羅蜜:面對艱苦時,保持堅毅和冷靜
精進波羅蜜:對善德感到欣喜
禪定波羅蜜與出離波羅蜜:捨離欲樂與培養「定」
般若波羅蜜:了知四諦,照見現象的本質
願波羅蜜與決意波羅蜜:立願利益眾生,從事不共勝行
方便波羅蜜:針對眾生根器解釋教法
力波羅蜜:修持菩薩乘,得聖菩薩之力
智波羅蜜:了知一切現象的多元性
真實波羅蜜:所言不需且信守承諾
慈波羅蜜:給予創造快樂之因的願望
捨波羅蜜:懷著捨心利益眾生
四攝法:促進他人之善的四種方法

第十四章 覺醒的潛能與佛性
解脫是可能的嗎?
巴利語傳統:了知心是光淨的,即是修心
瑜伽行派:佛性是種子,具有生起三身的潛能
中觀學派:佛性是心的空性,但尚未捨斷雜染
密續乘:佛性是「最微細的心氣」
禪宗:一切眾生都具有本淨的佛性
佛陀宣說如來藏的意義

第十五章 密續
密續修行的主要支柱為何?
密續本尊:般若智的大樂和空性
進入金剛乘的各種準備
《無上瑜伽續》的殊勝特色

第十六章 結論
願做佛陀的真正追隨者
內在力量最重要的來源:誠實
創造世界祥和平靜的唯一途徑

【附錄】關於作者

序/後記

↑TOP

【作者序】前言 信守佛陀的和平要務

達賴喇嘛和我一樣,在很早時就已展開了人生的志業。他在初學走路的幼童時期,即被認證為藏傳佛教的領袖。在這件事情發生之前不久,當年十二歲的我,在故鄉斯里蘭卡成為上座部佛教(Theravāda Buddhist)的比丘。因緣如此聚合,我們兩人為了存續和分享佛陀的智慧,大.... more


精采書摘

↑TOP

【章節試閱】第一章 佛陀教義的起源與傳播(節錄)

並非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想法。人們幾乎在生活中的每一個領域,包括宗教這個領域在內, 都有不同的需求、興趣和性情,身為善巧的導師──佛陀,根據眾生的種類來傳授各種不同的教法。巴利語傳統和梵文傳統是包含這些教法的兩大佛教傳統,我們將要檢視這兩大傳統的發展.... more


購物說明

↑TOP
*商品示意圖謹供參考,請以實際供貨為準!
*易碎、液體、單邊超過30公分及貴重商品,無法開放海外配送及超商取貨付款。注意!收件地址請勿為郵政信箱。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會員均享有10天(含假日)的商品鑑賞期。如果您的商品欲辦理退換貨,請在取得該商品10日內,進行退換貨作業(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

有聲出版品及食品,因性質特殊,一經拆封,即不接受退貨。其他有包裝之商品如欲辦理退換貨,請保持完整包裝(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詳細內容,請參考:退換貨相關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