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阿含要略(精裝)

作者:楊郁文

出版社:法鼓文化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智慧海

商品編號:1111000297

ISBN:9789576330544

定價:NT$1000

會員價:NT$850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書籍介紹

內容簡介

↑TOP

釋尊說法大部分結集在《阿含》中,阿含聖典是大小乘諸宗的根本,是一切佛法的源頭。本書是由諸方紛紛爭聘的阿含學老師楊郁文執筆,舉凡各種佛法的義理,無所不包羅,盡含原始的基礎佛法,是一部可以系統性認識阿含,或作為自我進修、研讀的極佳工具書。

作者在本書自序中說明此書是「以教理法義為瑋,行果次第為經,探討原始佛教之佛法」。作者認為,阿含即是一完整的學佛修道、乃至成佛的道次第,包括增上善學、增上信學、增上戒學、增上心學、增上慧學、正解脫學、實證解脫等七個次第,本要略,便是依照這樣的次第匯集編著而成的。

目錄

↑TOP
目錄

○‧【阿含簡介】

§1-0-1 阿含之音、義

§1-0-2 阿含=一切事相應教=事契經≠小乘經

§1-0-3 聖傳

§1-0-4 四阿含及Panca nikaya=現存原始佛教的 聖典

§2-0-1 由佛教 聖典集成之過程看 阿含經在佛法中的地位

§2-0-2 印度佛教中《四部阿含》代表佛法

§2-0-3 相應阿含:佛法母體 的殊勝

§2-0-4 佛法適應世間、化導世間的四大宗趣

§2-0-5 印度佛教 表解

§3-0-0 研究阿含

§3-0-1 資源書

§3-0-2 工具書

§3-0-3 研習阿含

2佛陀的 教化

3聲聞(弟子)的學習

§3-0-4 阿含學

§3-0-5 阿含道

6道性

7阿含道次第 表

一‧【增上善學】

§1-0-0 建立 道德的觀念 —有善、惡;因緣、果報

§1-0-1 由生得慧建立 道德觀念

§1-0-2 分別 善、惡

§1-0-3 善人

§1-0-4 因果應報

§1-0-5 斷宿業

§1-0-6 善惡趣

§1-0-7 念戒、念施、念天

§2-0-0 由慚愧心(良心)發起 實踐道德的意向

§2-0-1 慚、愧之 定義

§2-0-2 慚愧之 足處

§2-0-3 慚愧心的作用

§3-0-0 不放逸於 道德的實行

§3-0-1 釋尊遺囑——不放逸

§3-0-3 不放逸 最勝

§3-0-4 不放逸 字義

§3-0-5 修行不放逸

二‧【增上信學】

§0-0-0 清淨聖慧眼→淨信道德

§0-0-1 增上信學 表解

§1-0-0 涅槃道上之 導師及道伴

§1-0-1 為什麼要 親近善士

§1-0-2 親近之 字義

§1-0-3 善士

§1-0-4如何親近善士

§1-0-5恭敬禮拜如來

§1-0-6供養如來

§1-0-7恭敬 順語(虛心受教)

§2-0-0見出世之 聖眾

§2-0-1樂見賢聖

§2-0-2出世(lokuttara)

§2-0-3賢聖

§2-0-4佛陀

3如來十號

6諸佛 皆出人間

§2-0-5菩薩

2阿含經中 菩薩名相之開展

3菩薩行

4阿含經中 具名菩薩

§2-0-6 辟支佛

§2-0-7 聖聲聞

§2-0-8 念僧

§3-0-0 轉法輪 聞正法

§3-0-1 佛陀 自轉法輪 ~ 梵天王 請轉法輪

§3-0-2 示現教化

§3-0-3 佛語

§3-0-4 眾弟子說

§3-0-5 聞正法

7多聞

9-(4)求解如來

§3-0-6 法隨念

§4-0-0 內正思惟

§4-0-1 當思惟觀察法義

§4-0-2 觀義

§4-0-3 經典中 種種「觀」字

§4-0-4 正思惟(yoniso manasikara如理作意)

§5-0-0 受持法

§5-0-1 由何 受持

§5-0-2 有何 受持

§5-0-3 集法

§5-0-4 為何 受持

§5-0-5 云何 受持

§6-0-0 翫誦法

§6-0-1 不同之 誦法

§6-0-2 佛世之誦經狀況

§6-0-3 誦經功德

§6-0-4 佛陀對誦經之 教誡

§6-0-5 離欲相應者 無所誦習

§7-0-0 觀法忍

§7-0-1 由何 觀法忍

§7-0-2 法忍

§7-0-3 審諦堪忍

§7-0-4 隨順忍

§8-0-0 具信 入(法)流

§8-0-1 信

2信之 心態

§8-0-2 入信

§8-0-3 信德(得)

§8-0-4 信喻

§8-0-5 信 ~ 慧

§8-0-6 信 ~ 見 ~ 得

§8-0-7 信 ~ 智

§8-0-8 自信 自度

§8-0-9 信者

§9-0-0 正思惟 被稱為 諸法之最上

§9-0-1 正思惟(samma sankappa 正志)

§9-0-2 各階段之正思惟

§9-0-3 依正思惟、正精勤 自作證無上解脫

§9-0-4 云何正思惟

§9-0-5 當思惟 ※※※

§9-0-6 勿思惟 ※※※

§9-0-7 四種善男子 依正思惟

§9-0-8 正志(samma-sankappa)正思惟

§9-0-9 正志(三善思)之 等流

§9-0-10 正志之 因果

§10-0-0 精進

§10-1-1 精進的發起

§10-2-1 合乎緣起之精進有義

§10-3-1 精進之原則

§10-3-2 精進之目標

§10-3-3 精進之心態

§10-4-1 何時堪精進

§10-5-1 精進之程度

§10-5-2 釋尊之精進

§10-5-3 種種精進

§10-6-1 精進是 種種「法數」之一

§11-0-0 正念正知

§11-0-1 正念正智(具念 正知)

§11-0-2 → 正念正知

§11-0-3 正念正知→

§11-0-4 隨時任所適 立正念正智

§11-0-5 專心正念(正知)如護油37474;

§11-0-6 四念處 法門

§12-0-0 於正法律中 學道

§13-0-0 中道=正道佛道

§13-0-1 中道(行)

§13-0-2 正 中 ←→ 邊= 邪

§13-0-3 正

§13-0-4 二邊

§13-0-5 ~ 諸邊

§13-0-6 修道上 二邊行

§13-0-7 佛宗本苦行 亦為人說苦行之法

§13-0-8 修行 有苦、有樂 V 可修、不修

§13-0-9 勤苦 ~ 不勤苦

三‧【增上戒學】

§1-0-1 戒是什麼?

§1-0-2 戒義

§1-0-3 戒從心生

§1-0-4 世尊為何制戒?

§1-0-5 戒德

§2-0-1 戒之 分類

§2-0-2 波羅提木叉律儀戒

§2-0-3 根律儀戒

§2-0-4 活命遍淨戒

§2-0-5 資具依止戒

§3-0-1 戒之淨化

§3-0-2 由 二行相 成就戒淨化

§4-0-1 戒之雜染

§5-0-1 具足戒

§6-0-1 頭陀行

四‧【增上意學】

§1-0-1 云何為定?

§2-0-1 依何義為定?

§3-0-1 禪 解脫 三昧 正受

§3-0-2 禪、解脫、三昧、正受〔表解〕

§4-0-1 定之分類

§5-0-1 定之 雜染與淨化

§6-0-0 修習定之前行

§6-0-1 斷破 十障礙

§6-0-2 親近能授業處 善士

§6-0-3 分別 性行

§6-0-4 選取 業處 / 四十業處內容 表解

§6-0-5 住於適合修習定之 場所

§6-0-6 斷破 小障礙

§6-0-7 學習 修習定之規定

§7-0-0 正修習定

§7-0-1 十遍

§7-0-2 十不淨

§7-0-3 十隨念

2六(隨)念

3念死….-.

4念身…….-.

5安那般那念(出入息念)

6念休息(寂止隨念)

§7-0-4 四無量(心)

§7-0-5 惡食想(於食厭惡想)

§7-0-6 四界差別

§7-0-7 四無色

§8-0-0 七覺分 ←→ 五蓋

§8-0-1 五蓋

§8-0-2 四念處

§8-0-3 七覺支

§9-0-0 四禪

§9-0-1 初禪

§9-0-2 第二禪

§9-0-3 第三禪

§9-0-4 第四禪

§9-0-5 十種 捨

§10-0-1 四無色

§11-0-1 修習定之 功德

五‧【增上慧學】

§0-0-0 當修習 增上慧學

§0-0-1 云何為 慧?

§0-0-2 依何義為 慧?

§0-0-3 何等為 慧之 相、味、現起、足處

§0-0-4 慧有何等 種類?

§0-0-5 慧應當如何修習?

§0-0-6 何等為慧修習之 功德

§1-0-0 (五陰)陰法門

§1-0-1 有情(眾生)

§1-0-2 聞、思、修、證五陰法門

§1-1-2 一一陰之 定義

§1-1-3 佛陀為何開示 五陰法門

§1-1-4 色、受、想、行、識之 順序

§1-2-1 於五陰所起 種種我見

§1-2-2 繫著五受陰 起種種邪見及苦

O邪見相應之 分析

§1-3-1 五陰、五受陰之 譬喻

§1-4-1 如實觀察五陰 V 如實知五陰

§1-4-2 如實觀察五陰、如實知五陰→

§1-4-3 知、斷、盡、吐、止、捨、滅、沒五受陰

§1-4-4 成就1 貪1……映醫11貪l……苦67,不堪任1/堪任2 於色
5知1……不堪任1/堪任2 於色5 滅盡作證7

§2-0-0 (六內、外)處法門

§2-l-1 處/ 入處

§2-1-2 有情之 生理作用

【五陰 ~ 六內外處】表解

§2-2-1 六六處 是世間、一切

§2-3-1 修根

(6)賢聖法、律、無上修根

§2-4-1 於六六處 思惟、修、證無常、苦、無我、空

§3-0-0 界法門

§3-0-1 界

§3-1-1 無量界相應

§3-1-2 種種界之 緣起

§3-2-1 緣界 生說、見、想、思、願、士夫、所作、施設、建立、部分、顯示,緣界 受生

§3-2-2 方便界、造作界

§3-2-3 眾生活動之 境界

§3-3-1 六界眾生

§3-4-1 修心正受 七界

§3-5-1 多界

§4-0-0 根法門

§4-0-1 根

§4-1-1 根(增上力用)之 五大分類

§5-0-0 (四聖)諦法門

§5-0-1 聖諦

§5-1-1 三轉法輪

§5-2-1 分別 四聖諦

§5-3-1 諦相應 要略

§5-4-1 苦法門

§6-0-0 緣起法門

§6-1-1 緣起甚深

§6-1-2 眾生 難以信解、受持、修習緣起法

§6-2-1 學佛、學法、學僧→ 聞、思、修、證緣起法

§6-2-2 緣起法 為見道、修道、證道之 樞紐

§6-3-1 正聞緣起法

1因緣法 ~ 緣生法

2緣起法之 法說、義說

3賢聖、出世、空相應 緣起隨順法

4此緣生法即是諸佛根本法,為諸佛眼,是即諸佛所歸趣處。

5若見緣起,便見法;若見法,便見緣起。

6緣起法 ~ 俗數法 ~ 第一義空法

7緣生法

8緣起支

9其他 種種緣起

(1)【惡性循環緣】(2)【穢心緣】(3)【廣分別 緣愛故則有受】

(4)【入胎因緣](5)【界相應— 種種差別事緣】

(6)【受相應— 無量受 之因緣】(7)【食相應— 有情安住事緣】

(8)【無始相應— 眾生無始生死緣】(9)【修習相應— 涅槃緣】

(10)【出家學道 思想修習緣】(11)【世界、人類、社會之 緣起】

§6-3-2 思惟緣起法

1思惟緣起之 前導

2緣起 字義

3緣起 同義字

4緣起 法則 5經句 舉例

6緣起法常住,法住、法界……法住、法定、法如、法爾、法不離
如、法不異如。

7緣生法

8非四作之 緣生法

9十不緣起

(1)【不有不無 之緣起】(2)【不生不滅 之緣起】

(3)【不常不斷 之緣起】(4)【不一不異 之緣起】

(5)【不來不去 之緣起】

10賢聖、出世、空相應 緣起隨順法

11俗數法

12緣起→/←/=三法印

13緣起 ~ 有為 ~ 無為

14緣起 ~ 世間 ~ 出世間

15非時分緣起

16時分緣起

17系列的 緣起觀察

18法門的 觀察

19緣起 四十四種智

(23)緣起 七十七種智

§6-3-3 修習緣起法

§6-3-4 證知緣起法

§7-0-0 慧體

§7-0-1 見清淨

§7-0-2 度疑清淨

§7-0-3 道 非道智見清淨

§7-0-4 行道智見清淨

§7-0-5 智見清淨

§8-0-0 無常法門

§8-1-1 當觀無常

§8-1-2 如何觀察 無常

1現觀無常

2三世觀 無常

3因緣觀 無常

4由 緣起系列 觀無常、不斷

5無常 ~ 三解脫門

§8-2-1 修習 無常觀

§8-3-1 驗證 無常

§8-4-1 阿含有關 無常、常之種種開示

§9-0-0 苦法門

§9-1-1 苦

1八苦—【苦相】

3三苦—【苦性】

§9-2-1 苦觀

§9-2-2 無常 ~ 苦 —【苦理】

§9-2-3 一切行 苦、一切 苦

§9-2-4 (無明的)有=苦 —【世俗 不離苦】

§9-3-1 欲→苦 —【世俗 苦源】

§9-4-1 由苦 生怖畏 —【宗教心】

§9-4-2 正見 出要界→ 出要志 —【由 菩提心→ 發 出離心】

§9-5-1 苦→ 無我→ 解脫

§9-6-1 知 苦、苦因、苦報、苦勝如、苦滅盡、苦滅道

§10-0-0 無我法門

§10-1-1 無我引起的困擾

§10-2-1 世尊為何開示 無我法門

§10-2-2 世尊開示無我法門的 時代背景

§10-3-1 我

§10-3-2 於何、從何、因何見 我、我所

§10-3-3 種種 我 之同義語

§10-3-4 計 我 之形式

§10-3-5 計 我 表解

§10-4-1 觀察 無我

1(1)離陰、(2)即陰 觀察

2就 有情身、心 —(1)五陰、(2)六內入處、(3)六界 觀察無我

3於陰、處、界之(1)和合中、(2)一一中 觀察

4由(1)時間、(2)空間、(3)對觸、(4)三界 觀察無我

5由(1)緣起、(2)諸行、(3)一切、(4)生、滅 觀察無我

6由(1)無常、(2)非一 觀察

7由苦 觀察

8由非主(不自在)觀察

9觀無常→ 觀苦→ 觀無我

10無我 ~ 空

§10-4-2 無我之 範圍

§10-4-3 正見 ~ 邪見之無我

1邪見之 無我— (1)【部分 無我】 (2)【惡取 無我】

(3)【斷見之 無我】 (4)【取著 無我】

2正見之 無我— (1)【斷身見之 無我】

(2)【斷五下分結之 無我】

(3)【離慢而非斷滅見之 無我】

(4)【一切諸行(有為法)無我】

(5)【一切法 無我】

(6)【不取著無我】

§10-5-1 佛陀處處說 無我,亦說 有我。

~ 異學處處說 有我,亦說 無我。

2佛陀說 我— (1)【人稱代名詞之 我】 (2)【世俗常識的 我】

(3)【無常之 我】 (4)【順世俗假名 我】

(5)【反身代名詞 人人自己】

5佛教 ~ 異學之 我、無我

§10-5-2 釋尊有時 不記說有我、無我

§10-5-3 無我 而有作業、受報

§10-6-1 無我行

§10-7-1 證 無我

§11-0-1 慧修習之 功德

六‧【正解脫學】

§1-0-0 種種 結縛

§2-0-1 種種結之解脫

§2-0-2 種種解脫

§3-0-1 信解脫

§4-0-1 從解脫/ 別解脫

§5-0-1 定解脫

§6-0-1 心解脫

§6-0-2 心解脫 慧解脫

§6-0-3 慧解脫

§7-0-1 種種解脫之 異同

§8-1-1 種種修習→ 解脫

§8-1-2 種種修習得解脫 表解

§9-1-1 人施設

§9-1-2 七種 人施設

§9-1-2 三(種)人

§10-1-1 〔種種〕福田 表解

§11-0-0 涅槃

§11-1-l 涅槃義 §11-2-1涅槃甚深

§11-2-2 十法趣涅槃 §11-3-1不著 涅槃

§11-3-2 令彼得涅槃

§11-4-1 涅槃 ~ 般涅槃

§11-4-2 無餘涅槃 ~ 有餘涅槃

§11-4-3 無取般涅槃

§11-5-1 妄計現法涅槃

七‧【索引】

§0-0-1 四角號碼索引

§0-0-2 筆畫索引

§1-0-0 內容索引

§2-0-0 巴利文、梵文索引

序/後記

↑TOP

出版感言

《阿含要略》 出版感言

  待望已久的《阿含要略》終於出版了,真是一大快事。

  筆者於七三年在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聆聽楊郁文老師所開「阿含學」的課程時,所用的是楊老師手寫的「阿含經講義」本。一年聽下來,該講義以及二本「阿含部」(大正藏)都填滿.... more


自序

〈阿含要略〉自序

  十分慶幸宿世善根滋長,而立歲後 尚得淺植佛法大地;適逢 印順法師宴處嘉義妙雲蘭若,法雨潤澤雲、嘉、南,深受感化,請求證明,允許歸依三寶,進授賢聖戒,成為優婆塞。依 印老一系列著作,啟迪研讀北傳四部《阿含》、南傳日譯五部《尼柯.... more


購物說明

↑TOP
*商品示意圖謹供參考,請以實際供貨為準!
*易碎、液體、單邊超過30公分及貴重商品,無法開放海外配送及超商取貨付款。注意!收件地址請勿為郵政信箱。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會員均享有10天(含假日)的商品鑑賞期。如果您的商品欲辦理退換貨,請在取得該商品10日內,進行退換貨作業(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

有聲出版品及食品,因性質特殊,一經拆封,即不接受退貨。其他有包裝之商品如欲辦理退換貨,請保持完整包裝(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詳細內容,請參考:退換貨相關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