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文化
首頁書籍影音修行‧生活訂閱電子報購買心田點數

雖然大家都不喜歡死亡,但是有出生就一定有死亡,人們因為不知道死後何去何從,因而恐懼、害怕,貪生而怕死,但是事實上沒有一個人可以不死。

死亡的歷程

以醫學上來說,死亡是以腦死,無呼吸、心跳的生命現象為判斷,佛教則認為沒有生命、體溫,神識脫離身體,才是真正的死亡。死亡的過程,會經歷什麼狀態呢?

就佛法觀點來看,人的身體是由地、水、火、風等四大組合而成。就肉體而言,當人死亡時,首先是沒有了氣息,也就是斷氣,然後體溫漸漸消失,細胞也逐步腐爛。軀體逐漸地四大分離,堅硬的部分變成土、流質的化為水、熱能轉成火,最後呼吸回歸於大氣。當地、水、火、風全部解散,回歸於四大時,身體已經不存在了。

以精神面而言,人瀕死時,有的修行者能預知自己大限將至,而有的人不知道要死期已至。有的人會見到各式各樣的幻境,例如看見死去的親人,看到天國、佛國或佛菩薩現前。這些有的是好的幻境、有的是壞的幻境、有的是美好的、有的是恐怖的,但都不是真實,也無所謂好壞。重要的是不要受幻境的影響,不要害怕、不要拒絕,也不迎接它。

但是,如果平時常持誦佛菩薩聖號,並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臨終時若見到佛菩薩,應是與自己的願力相應,可以安心隨著佛菩薩前往。如果見到的是不相應的世界,則不要受出現的幻境影響。

此外,以精神面來說,知道自己的肉體已經死亡,意識也離開了肉體,但是記憶卻未消失,這是前一生業的力量,是自然而然產生的一種神通。這個時候如果看見家人,不要跟著他們走。

中陰身階段

通常人死後的四十九天內,是處於「中陰身」階段,此時在等待自己的因緣或是業力的成熟;業力成熟後,哪裡先成熟就往哪裡投生。所謂的中陰身,就是此一身到彼一身,也就是此一生到下一生之間的過度階段,既非是鬼,卻也非人。中陰身階段是最靈敏的,能清楚知道自己已經不是人,也不是鬼,於是託夢、顯靈等情形,多半會在此階段出現。

結束中陰身階段後,就必須轉生,如果沒有轉為畜生道、人道、天道,或者往生極樂世界,就會進入餓鬼道。進入地獄道的人,通常不經過中陰身階段,俗話說:「入地獄如射箭。」生前惡業很重的人,死後會馬上進入地獄道;如果有人一生之中修得天福,死後則生入天國。而修行者不一定會經歷中陰身階段,因為神識已直接進入西方極樂世界了。

聖嚴法師認為死亡可由五個面向來看:一、死亡不是前途的結束。二、死亡是生命過程中的一個段落。三、死亡是走向未來的起點。四、死亡是此生的功德圓滿。五、死亡是此生果報的終極。如果我們能如此認識和面對死亡,便能自在接受死亡到來的一天。

由於我們對死後的世界全然陌生,就像是出遠門,要到一個遙遠而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既沒有相關資訊,也未見到有人來迎接,所以容易對死亡心生恐懼,連死後世界是否存在,也只能半信半疑。面對多重的未知與恐懼,許多人便不願正視死亡。

隨業力往生,隨願力往生

依照佛教的說法,往生的情況有兩種:一種是隨業力往生,另一種是隨願力往生。跟隨業力往生,是隨著這一生所造的業力,加上累生累劫所造的業力去投胎,其中以今生的業力最明顯,過去生的業力仍然存在,只是力量較弱。另外有一種情況是跟隨願力往生,這又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發願再回到人間來修行,以人身來度化眾生;

人間的環境比較容易修福修慧,所以很多修行者都發願再來人間廣度眾生。

但很多人沒有把握下輩子能再生到人間,害怕墮落到地獄、畜生、餓鬼三惡道中,也擔心即使再到人間,會忘了曾發過的誓願,而不能繼續親近佛法;所以釋迦牟尼佛開了另一個方便法門,就是鼓勵大家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第二類的隨願力往生佛國淨土。

往生佛國淨土修行

人間有水災、火災、風災、地震、刀兵、疫癘等災難,極樂世界不會有這些災難,那是一個沒有生老病死苦、沒有天災人禍的淨土。不但阿彌陀佛的壽命無量,眾生的壽命也是無量,因為眾生都是蓮花化生,所以不會生病,也不會衰老、死亡,同時在修行的路上也不會退步,可說是成佛的保證班。

除了西方彌陀淨土,還有許多不同的淨土,例如兜率內院的彌勒淨土,只要發願往生,死後便即往生,得以親近彌勒菩薩,待彌勒菩薩下降人間成佛之時,便隨同來到人間,一起在人間建設佛國淨土。

告別式宜以環保簡約為原則,完成隆重肅穆而溫馨祥和的莊嚴佛事。過程既尊重往生者應有的尊嚴,同時給予家屬親友深切的安慰。

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

如依民間習俗,挑選曆書的吉日,往往造成殯葬場所不敷使用,而致匆促了事,徒留遺憾。如以佛教的觀點安排告別式程序,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所以不須擇吉日、吉時。另外,為免眾人勞累,避免繁文縟節,告別式的時間,不要過於冗長。

在訃文上,宜事先懇辭罐頭塔、花圈、花籃、輓聯、輓幛,以維持會場簡潔。不需準備招魂幡、開魂路、捧米斗、撐傘遮牌位、辭生、放手尾錢、封釘、冥紙、往生錢、靈厝、庫錢,或任何陪葬衣物等俗儀用品。

為長養家屬的慈悲心,不以葷腥酒肉等物祭拜與招待親友。為維護環境安寧及清潔,不雇請花車、樂隊、陣頭等儀仗隊及沿路撒紙錢。

衣著部分,家屬儀容應整潔莊嚴,不需披麻、戴孝、穿草鞋,及戴頭、臂、腰巾,男女齊著黑色衣、褲、鞋,外著海青或黑袍即可。亡者的衣著,以整潔舒適大方為原則,新舊皆可,不必穿五或七層的壽服。

簡約莊嚴的告別式

告別式會場,必須安置佛壇與往生者蓮位,以示恭敬之情,布置方式宜簡約、溫馨且莊嚴,供品以鮮花、水果供養即可。淨化儀式以一部經文及佛號祝祈,儀式隆重肅穆且祥和。主祭者報告往生者生平功德,讓參與者知道亡者生前的善德,使亡者覺得此生不虛度,並激發後人見賢思齊之心。

宣讀內容可包括生歿的年月日、籍貫、皈依、受戒的時地及其法名、行善事蹟、修持狀況、家屬榮譽,以三至五分鐘為宜。為免時間冗長,公祭時採用聯合唱名,唱名至的團體單位,集體起立致敬即可,不必全體出列。如此,也可讓長者參加告別式時,不會因等候過久而身體不適。

火化儀式中,可用念佛機引導全程念佛。因人的神識於斷氣後八小時,已離軀體,入爐火化時,不必擔心亡者為火燙傷而喊:「快跑!」不論晉塔、出殯或回家途中,皆可全程用念佛機引導念佛。

告別式原本是喪禮,能用送佛去西方的想法進行全程儀式,便不再是悲傷的喪事,而是莊嚴的佛事。

當孩子發出「為什麼人會死掉」的問題時,父母或大人該怎麼反應呢?千萬別說:「小孩子亂講話!」不要壓抑孩子對死亡的好奇,孩子很可能也在尋求父母的關愛。

不同年齡孩子對死亡的理解

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對於死亡會有不同的解釋:

四歲以下的孩子:以為死亡是暫時的,像出門上學一樣會再回來。孩子害怕分離與被遺棄,因此常有誇大的悲傷與退化的行為,需要大人加以包容體諒。參與喪事活動,會有助於孩子化解情緒,並建立安全感。 

四到七歲的孩子:雖然明白死亡是永遠的終結,卻以為死亡可以用一些方法逃避、打敗或智取,像趕走妖怪或壞人一樣,無法滿足於大人所給的真實答案。因此,常用畫圖或說故事方法,引導孩子表達未被察覺的感受,透過互動,分享彼此想法。

八歲以上的孩子:知道人都一定會死亡,要讓他與親友分享感受與悲傷,鼓勵他以具體的方式表達,化解徬徨不安,像在一些地震、水災造成傷亡後,學校老師會帶著孩子用製作卡片、摺紙等方式,追悼亡者。

分享對死亡的看法

年齡大的孩子,比較能認識與接受死亡,但是幼兒還無法明白,只要聽到「死掉」兩個字,就會產生很多的反應,會不停追問死掉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當父母或大人聽到這樣的提問時,不用急著給答案,可先觀察孩子的生活情況、身心狀態,了解他為何提出問題。在了解狀況後,可以反問孩子的想法與心情,慢慢化解他的不安。例如當孩子問說:「爺爺、奶奶去哪兒了?怎麼都不回家?」可以回說:「他們到阿彌陀佛那裡留學了,要讀完書才能回來。」

面對孩子失去親人的困惑,要先接納孩子的情緒,同理孩子的心情,再引導孩子將對往生者的眷戀不捨,轉化為美好的祝福。

TOP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5
Dharma Drum Publishing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問題請洽:[email protect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